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1.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2.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 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4.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要将高、初中地理教学联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考虑、统筹规划,同时又将高、初中地理教学各个不同阶段的地理教学作合理分工,做到衔接有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4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山区学校的地理教学带来更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深入地研究在新课改下山区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山区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

一些在山区长大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较闭塞的农村,理解能力不强、信息较闭塞、空间识别能力尤其薄弱;同时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社会上甚至学校把地理视为“副科”,教师不愿教、家长认为没必要学、学生不认真学。所以,在对每一届高一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学生甚至连四个基本方向和经纬线都分不清。

2. 班额较大,课堂活动组织难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目前,山区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采用“超大班额”授课。“超大班额”一方面学生的活动空间有限,教师教学的空间也受到了局限,特别是在教室进行个别辅导或者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时就会遇到困难,学生就很有可能做些与课堂没有关系的事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人数多不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课堂秩序难以维持,给教学的组织工作造成困难,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尤为突出的是有些活动课将难以展开。例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知识点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先把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快速制作成按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28份硬纸片,然后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拼图比赛,看谁将中国政区图拼的又对又快。在整节课中,学生们情绪高涨,但局面却难以控制,后来竟变成一堆“马蜂窝”,更别说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山区有的教师只能唱着新课程的调子,走着“满堂灌”的路子,令新课改在山区学校的实施举步维艰。

3. 教师素质低,教学方法落后

发展山区教育,师资是关键。山区中学的地理教师当中,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资培训,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常规一知半解,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接受较慢。这部分教师往往教学理论浅薄,难以深入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后,他们理论知识丰富,有热情、有干劲,但知识面比较窄,业务能力同担负的任务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同样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 教学设施差,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山区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一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用具等。因而,只能是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使地理教学变得枯燥、干瘪、乏味,从而导致整个山区地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山区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教师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有成效。

1.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

现在绝大部分山区中学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并不健全完善,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绩效与个人荣誉和经济挂钩,按具体情况制定教师论文、赛课、专业竞赛等一系列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快乐。同时,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切实将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及时地传递给地理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不断探索适合山区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方法。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促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挚友和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必然会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时生了对双胞胎,首先生下了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小时又生下了男孩。可按日期计算,男孩反而是哥哥,女孩却是妹妹,这是为什么?一个巧妙的设计,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令地理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3. 克服教学设备落后的困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条件越是艰苦,越是应该想办法、找窍门、走创新之路。一方面,我们可以立足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投影机或录音机来辅助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青少年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喜模仿,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来丰富地理教学,如游戏竞赛、地理制作、观察观测、课前小演讲、辩论演讲等。

4.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河流 教学问题 影响因素 逻辑推理

一.目前文科地理“河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方面:①学生“河流”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知识体系构建不全。“河流”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全面深刻理解概念、原理、规律,在新情景中,不能灵活迅速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并加以运用。知识掌握零散,机械记忆,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理解不到位,知识网络的构建不完整,区域地理空间概念建立不牢。②“河流”学习方法与技能欠科学。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地理知识,不善于通过理解“河流”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掌握知识。不善于运用地图掌握概念、原理、规律。不懂通过“河流”图像、图表、资料、地理位置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机械运用学科基础思维方法,自主学习欠缺。

㈡、教学方面:① “河流”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河流”教学要切实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组织复习教学内容,有的方矢。目前一些教师在“河流”复习教学中,没有制定“河流”专题教学计划,而是把这块知识分散在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必修1、必修3来教学。这种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主干知识不突出,能力培养不到位,无法给学生构建较高效的“河流”解题思维线索,培养能力、拓展提升思维不足。②教学中,“河流”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只关注知识的练习讲评。忽视如何分析把握“河流”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忽视深刻理解“河流”特征和成因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河流”教学中一定要强化逻辑思维。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推理、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解题的能力。

二、构建“河流”的主干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河流”的逻辑推理能力

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深受气候、地形、植被、表土结构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因此在分析说明河流特征及成因时要紧扣地形、陆域面积、气候、植被、表土结构的变化,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影响的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有关河流特征的变化,也是随影响制约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自然要素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㈠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地上河”、落差或峡谷分布)。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具体如下:1.流向,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2.流程,取决于:陆地面积大小、大陆轮廓形态(完整或破碎)以及分水岭的影响。3.流域面积,取决于:地形(分水岭影响)、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况)以及陆域面积的大小。4.河网密度,取决于: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地形地势以及植被。5.河道状况的平直或弯曲, 取决于:①地形 ②流速 ③人工裁弯取直; “地上河” : 取决于: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地势低平,落差小,水流缓,泥沙大量沉积抬高河床;②人工筑堤束水;落差或峡谷分布,取决于:①地形的起伏状况 ②流经的地形区(类型)。

㈡、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水量)、水位变化、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等。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具体如下: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高中地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0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城市高中已经按照相应的要求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调整。但在环境闭塞的农村高中,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教学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新课标在农村高中的推进受到了一些影响。

一、新课标下农村高中地理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地理知识匮乏,高中地理教学难以开展

初中地理由于不是中考所考察的学科,导致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授与学习,致使学生普遍存在地理知识匮乏的问题。许多初中在结业考试之后,学校就不再开设相关的地理课程,学生无法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课程中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师再对气温分布展开教学,但由于我国地理的区域划分的内容为初中地理的学习部分,许多学生并没有相关概念,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先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补充说明,这就缩短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不利于教师正常教学进度的开展。初中地理课程由于是副科,因此经常被其他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地理教师的本专业并不是地理学,而是被学校“拉”来讲解地理课程,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地理学科的不尊重。而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出现明显的问题。例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专心听讲,听音乐看小说,做其他学科的试卷等,课下则出现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地理作业等现象。由于学生没有在初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导致高中地理课程难以顺利开展。

(二)缺乏配套的教学器材,增加地理教学开展难度

地理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天文和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边缘学科,学科涉及范围较广,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对高中的地理教学来说,教学生如何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部分。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高中普遍开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许多学校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媒体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学校的基础地理教学环境与教辅器材也不是十分的尽如人意。例如,许多高中并没有建设地理实验室来增加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感性认识。学校除了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教材对应的地理教学图片外,缺乏天文图、剖面图以及交通运输图等具有专业指向的专题性地图;而在地理仪器方面,学校除了地球仪外,没有教学所需要的天球仪、经纬仪等。学校采用这些旧的教辅器材,不仅容易给学生传递错误的地理认知,也不方便教师的教学开展,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地理知识,甚至自己出资购买教学器材。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的考察科目之一,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农村高中由于教学环境闭塞,许多地理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课标的相关培训,受高考和教师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理念来开展高中的地理教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目前在我国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还是采用“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没有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很多题目,虽然考察的是同一个知识点,但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所以只是盲目做题,这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四)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理论,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虽然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的考查科目之一,但由于农村高中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现象,致使很多高中的地理课程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来完成的。由于兼职的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理的专业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做到明确和及时地掌握,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兼职教师甚至连地形剖面都不能很好地绘制完成,在课上不能用专业的知识及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下不能辅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使没有扎实地理基础的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变得难上加难。

二、解决农村高中地理课程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教学地位,教师帮助学生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认为应将初中地理纳入中考的考察范围内,许多文科生也纷纷表示,由于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导致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将地理学好。对初中地理进行合理考察,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以参考高考综合试卷的考查形式,将初中地理、初中生物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放在一张试卷上对学生进行考查;二是学生的地理、生物和历史等其他副科的考查成绩可以作为高中招生考察的一个重点,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当年要求的分数,高中进行招生时,要对该生能否进入该高中学习进行二次考察。将初中地理以及其他副科合理地纳入中考的成绩范围,不仅是要引起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多高一的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所以在最初很难适应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地理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第一节地理课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地理不是单纯的讲自然、天体和社会,地理的知识可以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对于如何改善学生基础地理知识这方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会把初中地理的重点进行一个汇总,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中学习。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跟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并无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复习,会出现背得越多,忘得越多的现象,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对初中的基础地理知识进行穿插教学,对涉及初中地理的部分,先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再由浅入深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

(二)拓展资金来源,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环境

许多农村高中都面临着多媒体和教辅器材缺乏的现象,许多农村高中大部分只有一两个多媒体设备,向学校或教育部门申请拨款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就目前来看实现的可能性较低,学校可以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例如优秀的乡镇企业或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农村高中在多媒体设备没有普及的时候,学校应购买教学需要的教辅图片和仪器,例如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天球仪和各种专题地图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师也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这既符合地理本身的内涵,又可以结合当地地形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式”教学,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加师生交流,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注重对知识点讲解的同时,也应注重教材中的探究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户外学习。例如,在学习《山岳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山上开展实地教学,对当地的山脉的延伸方向、断层和褶皱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对山岳的形成展开教学。

(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我国农村高中教师缺乏现象严重,许多教师身兼多职,不仅给教师本身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教学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首先,我国的教育部门应鼓励大学生走到农村的教学中来,对愿意投身农村高中教育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保障教学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

高中地理作为高考文综的重点考察科目之一,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提出,对农村高中的任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对此好好把握,使农村高中的教学质量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秋停,宋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8).

[2]谭青山,刘兰芳,周维.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3]林春华.农村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59).

[4]张蓉蓉.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14(02).

[5]杨发志.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2013(13).

[6]黄俊.浅析新课标下农村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J].东方教育,2014(02).

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问题 解决对策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效果低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教育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和学生来说,用所学科目是否列入中考,是否值得下工夫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地理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与语数英相比地位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对刚刚走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还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2.专业教师缺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有地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教学经验缺乏,许多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大多数教师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远离课堂,对学习地理感觉索然无趣。

3.管理不善,教学时效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相关仪器设备配备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辅助的地理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配备,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时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在台下被动地听。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环境观。其次是更新教学理念。地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状况光靠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学校应该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再次是加快教师教学意识的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技能的改进,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努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缺少专业人才的初中地理教师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比较、判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有效避免任课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3.强化地理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1)注重学法指导。地理学科显著特征是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并读,如:教学“黄土高原”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地理学科理论性方面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知识,必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的叙述性知识多讲则无味,教师只需列出提纲使他们综合比较就可以了。还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外不但增长了他们的实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知识,强化了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随着地理知识传播渠道的逐渐扩大,地理课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在后的教学思想。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新闻活动和地理新闻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二是以图辅教,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发挥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今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学习。特别是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促使学生足够细致地发掘教材,并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三是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设备。学校管理者要配备一些基本教具,如: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教具的直观性避免了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的现象,用地图或模型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但是避免过度形式化,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不断推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3]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