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课的特点

地理课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课的特点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25例;产科DIC;发病特点;诱因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60-02

产科DIC是产科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它由多种合并症引起,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及异常凝血等,具有较为迅速的病情进展,如果DIC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其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只有认真分析其发病特点及诱因,然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促进患者快速痊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5例发生DI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5例发生DIC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7.7岁;孕周19~41周,平均孕周60周。其中有18例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4例患者的年龄在30~34岁之间,3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上;有13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在终止妊娠方式方面,有11例患者为顺产,9例患者为剖宫产,5例患者为死胎引产;在DIC发病时间方面,有3例患者在产前,22例患者在产后;在临床表现方面,所有患者阴道大量出血现象,其中有20例患者阴道出血不凝,出血量1200~5000 mL,平均出血量3118 mL,9例患者有肉眼血尿,2例患者有静脉通道频频栓塞伴不可逆休克,7例患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是其主要表现。

1.2 诊断标准

促进DIC治愈率显著提升的前提和基础是早期诊断。如果孕妇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不凝、微血栓栓塞症状等时,应该考虑孕妇也许患上了该病,再此基础上将实验室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即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具体为:如果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全身微循环栓塞症状等,则考虑为DIC;化验室检查筛选指标为:凝血酶原比正常延长3 s以上、纤维蛋白原降低到0.2 g/L以下;异常指标为:3P试验阳性,D二聚体阳性[1]。

1.3 治疗方法

在给予本组患者去除原发病诱因、纠正酸中毒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全部输注新鲜全血、冰冻血浆等。4例患者具有很少的血小板,同时有继续出血征兆,则对其血小板进行及时的补充;7例患者血液高凝,给予其肝素治疗,在DIC晚期继发纤溶时,首先对其静脉滴注25~50 mg的肝素+500 mL生理盐水[2],然后依据试管法凝血时间对其肝素用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发病诱因

本组所有患者均具有DIC发病诱因,其中有13例患者因产后出血继发DIC,占总数的52%,胎盘因素、宫缩乏力等是导致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巨大胎盘、胎盘植入等又是主要的胎盘因素;12例患者因原发病发生DIC,占总数的48%,重症感染、中度妊高症、胎盘早剥、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外伤、合并两种以上疾病等是其主要内容。见表1~3。

2.2 25例产科DIC患者的治疗效果

给予所有患者输血治疗,输血小板的16例,输凝血因子的13例,行全子宫切除的10例,子宫切除率为40%,运用肝素治疗的15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6例,其中经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后抢救痊愈的2例,死亡4例,其中因羊水栓塞伴急性DIC高凝状态、静脉通道栓塞不可逆休克死亡和从外院转入时已经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的各2例。治愈21例,治愈率为84%,死亡4例,死亡率为16%。

3 讨论

3.1 产科DIC的诱因及发病机制

羊水栓塞、死胎、感染、妊娠合并肝病等是产科DIC的常见诱因,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羊水栓塞、胎盘因素、产后大出血等。妊娠晚期孕妇的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具有较为缓慢的流动速度,这就为血管内血栓提供了条件。羊水、胎盘等中均含有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这些促凝物质在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情况下就会通过不同途径向母血循环进入,从而对DIC的发生进行直接的激发[3-4]。

3.2 产科DIC的治疗

3.2.1 及时去除诱因 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去除诱因,这是因为去除诱因能够将促凝物质的来源阻断,从而对DIC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组织。比如,在对孕妇的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终止妊娠,如果产妇产后出血不止,则应该果断对其行子宫切除术[5]。

3.2.2 成分输血的应用 微循环广泛形成微血栓大量消耗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同时使纤溶系统被继发激活,加重了出血是DIC出血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为患者补充适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这样能够让患者将自身的凝血机制重建起来,从而有效止血,并为其他的治疗措施争取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6]。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能够对患者所缺乏的血液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从而有效止血,并促进输全血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极大程度降低。

3.2.3 肝素的合理应用 有关临床医学报道称,运用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死亡率和没有运用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科DIC最常见的病因是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对产科DIC进行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做好孕期保健、降低巴氏水肿胎儿出生率等。临床应该始终坚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抢救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 黄瑾,顾美皎,方玲.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0(6):343-344.

[2] 刘佩秋.产科领域DI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齐鲁医学杂志,2011,16(3):264.

[3] 董玲.产科DIC致孕产妇死亡3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6(3):174.

[4] 尹春艳,王玲.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急性DIC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18(4):322-323.

[5] 刘楚芹,李奇艳.肝素防治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1(6):677-678.

[6] 林琼霞,张永凤,李红发.产科急性53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7,10(1):23-25.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第2篇

1.设计理念先进――分类分阶,因材施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有的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需要,即“文化的地理”;有的是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即“生活的地理”;有的则是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的需要,即“科学的地理”,每一种学习需要都是合理且需要教师、教材给予支持的。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充分把握学生的多元需求,深刻领会这种教育新理念,并把它贯彻到教科书的编制中,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这种分类型分阶段、因材施策的理念不仅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理念的传承,完全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最大亮点。

2.设计方式科学――强化动手,提升能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注重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多样化的能力,如终身学习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每节课正文前都用“探索”的方式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每节课后教材又用“案例研究”的形式丰富学生知识,对正文内容进行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非常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特点,先安排学生预习或课堂自学,再对点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起到答疑解惑、订正、补充和拓展的作用。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阅读图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设计结构合理――主辅对照,互有补充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正文结构严谨,个性突出,其中包括文字系统、图像、图表、图文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每章开头有一个课题,正文中除基本的文字和图表外,还安排了众多特色栏目,有“探索”、“学习指南”、“阅读材料”、“名词链接”、“讨论”、“活动”、“比较”、“案例研究”与“复习题”等。“探索”重在利用新鲜的内容冲击学生头脑,利用第一印象帮助学生接触、熟悉新情境,尽快导入新课;“名词链接”、“阅读”、“案例研究”侧重从科学层面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了解背景知识以更好理解所学习内容;“学习指南”中既列出了学习要点,又包含学法指导。这种主辅对照的教材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辅助内容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吸收,使“教”的内容转化成学生“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

4.设计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有大量的图表、插图,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从图像类型看,地图、地理示意?D、地理景观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统计图、遥感影像、漫画等应有尽有。从原创角度讲,很多示意图设计得精致美观、极富创意和新意。大量插图的引入不仅“亮化”了教科书的形式,而且还活化了教科书内容,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相比其它版本教科书,中图版教科书明显增加了插图数量、改变了插图形式、丰富了插图内容、密切了插图与文字的关系等,使其直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更为突出,图文并茂、富有生机,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直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与其它版本高中地理教学教科书互有长处、各有千秋,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也都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科书编写的探索。与其它版本相比,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更注重能力培养,更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对知识的处理还可以改进,如知识点较多、结论较多,但知识网络编制不够,在知识点的互相链接上有待提高,学科知识系统性有待完善;同时,材料、案例的更新速度还可以加快,新鲜时尚的话题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及时纳入教科书中。

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教学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理念下,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更符合这种趋势、理念,有着更多学生参与、实践、分析、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最大化发挥本套教科书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小组研讨,重视团队协作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设计的“探索”、“活动”、“阅读”、“案例研究”等版块是用于教师讲解正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团队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重视学生的收获及疑问,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练习中的独立思考以及在遇见困难时学会及时主动寻求帮助。还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位学生意识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在同伴遇见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在自己遇见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主动解决问题。但同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5~6人为佳,人数过多不利于实践性课题的操作和培养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

2.发挥教师作用,及时点拨指导

虽然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教科书,应有意识进行拓展,如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借助辅导资料和习题或者音像资料等给学生“加餐”,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扩展知识面。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由,应注意检查进度。有些课题在学生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根本差错或者其它问题,有些课题本身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进度,以便监督学生认真实施课题和发现问题后及时得到指导。遇到难题后师生可以一起研究,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第3篇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导课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是实际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如果导课的运用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的状态,使地理学习获得最好的效果。从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地理课堂的导课起到充分的重视,导课的应用也少之又少,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导课的作用,并且根据实际课程以及课堂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导课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对学生需要的进行满足,进而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

在地理课堂上的导课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就是像文艺演出的开场白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仔细计划出如何进行导课。如果在高中地理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导入部分十分特别,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讲,应该进一步对课堂导课的技巧进行加强,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1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导课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没有进行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错误的以为导课并不会对上课的实际效果造成任何影响,更有甚者以为导课不过是卖弄的手段,常常都是在刚刚播放上课铃声后就自己进入了讲课状态,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上课铃声刚刚播放完毕时,一部分学生的思绪很有可能还在上节课之中,或者还有的学生还在保持下课的状态正在休息或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刚刚上课的地理学科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地理教师通过一系列导入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即将开始的地理课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地理课堂导课的设计很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的高中内部的地理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加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原因就是导课的设计无趣,缺乏对高中生的吸引力,这可以从下面几点表现出来:首先是进行导课的方式十分枯燥,模式十分刻板,体现不出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第二点是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语言不够深刻,无法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进行思考;第三点是导入的效果不是过于复杂就是没有强调到重点,虽然看起来像是比较别致,但是却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及时进入上课应有的积极状态,整个地理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导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要点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导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导课,下面这些要点是必须要遵守的。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导课的实际目的,要有一定的实际针对性。首先,导课的内容一定要从教材的出发,并且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际信息进行设计,要对整堂地理课的教学负责,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点进行设计,那么无论导课的语言多华丽也是天花乱坠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点,在导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分析其心理以及兴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启发性。第一点,教师在导课的内容方面要多下心思,要有一定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课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强。可以说导课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导课的趣味性。高中生的年龄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年纪的学生实际行动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那么如果说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引导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会更加认真、更加主动,正因如此,导课在实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这一特点。导课的趣味性并不是指要去都小学生,而是对地理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死板。其次,实际进行导课的方式最好要创新要新颖。最后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效益。导课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实际进行导课的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到四分钟为最佳。

3结语

导课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艺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只有开拓思路,充分施展导课艺术的魅力,才能在第一时间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永刚.浅论导课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42):120-121.

[2]蔡如频.导课艺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6):235-235.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育中,地理教学往往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可能影响或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甚至品德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地理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壮美的河山,令人惊奇,自然赋予人类如此丰富的恩赐,令人崇敬。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无知,令人愤怒。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关心祖国、关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培养学生产生不同见解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悉心地去领会并渲染这些教育因素,打开学生的心灵闸门,形成一股情感的洪流,使之稳定、扩大、延伸,并升华至知识之爱、人类之爱、自然之爱、祖国之爱。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优点“轰炸”

针对某些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在地理课上进行优点“轰炸”活动,让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说出某学生上地理课的优点或长处,使这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地理课上还有这么多优点,增强他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消除对上地理课的抵触情绪,使自己感到“我也不比别人差”。这样学生们就可能喜欢上地理课。

三、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位置”创设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认同感。在地理教学中,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位置”,能够在地理课上发挥最大潜能。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引导学生列表比较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探究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并进行描述和解释。学生们分组讨论,思维活跃,认真总结,基本能抓住要点进行分析,这是教师给学生探究时间、创设“位置”的结果。通过这种“位置”的创设,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当然这种“位置”的创设是多方位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语言的表达、上网查询资料、组织协调能力、板书能力等,有了一席之地,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集体,投入到学习中。

地理课的特点范文第5篇

1.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1.2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1.3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