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31-02
一、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第一阶段分析
西方电影理论发展史当中第一个针对电影媒介进行全面研究的学者是哲学家雨果·明斯特堡。雨果·明斯特堡1916年所撰写论著《电影: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当中明确指出:电影是一种主体性的艺术意识模式,同时其也是通过对意识的模仿实现对现实世界塑造的一种特殊性艺术方式。《电影:一个心理学的研究》也成为了整个西方发展历史上电影理论系统化研究的起源所在。而后的发展时期当中,早期默片始终占据着西方电影的绝大部分发展研究。直至20世纪20年代,这种试探性的电影理论研究被苏联蒙太奇理论及其电影制作而打破。包括爱森斯坦以及普多夫金等在内的著名电影实践创作者均在电影理论研究与创作过程当中充分强调了蒙太奇理论及其思想在西方电影诗学中所占据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深深的烙印上了苏联形式主义的印记,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电影理论美学价值的过分关注将西方电影理论研究转换成为一种高度主观形式的研究领域,对于自我表达以及自我满足是这一时期西方电影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重点所在。然而这一时期的研究思想在苏联形式主义后期受到了电影理论研究学社巴赫金及其学派的强烈抨击,并重点指出了这种理论研究方式以及创作模式的机械性以及闭锁性缺失。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有关电影艺术的评论在有关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了一种极为显著的焦虑趋势,由此也促使着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从法拉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角度上来说,受到俄国发展成为斯大林主义模式、西方左翼工人阶级运动失败以及西方纳粹主义思想等影响的影响,这一学派逐步发展成为了对西方各国普遍性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写照与揭示。简单来说,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电影理论的过程当中将电影艺术视作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整体性象征系统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研究学者对于资本主义模式下受市场阴虚变化影响而出现的流行文化制造与传播的工业机制定义为文化公益,通过对产业思想的强化影响着后期包括接受理论、高级现代主义理论以及先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开始更为系统的关注现实主义相关问题的体现。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学者有齐格佛里特·克拉考尔以及安德烈·巴赞等。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于1951年所发行的《电影手册·第一期》标志着“电影手册”成为了这一时期西方电影理论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这对于后期西方电影理论的持续优化发展而言发挥了极为深远与关键的重要意义。
二、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第二阶段分析
基于前期蓬勃兴起的“第三类电影”在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结构主义理论研究基本契合的过程当中,西方电影理论发展对于语言的组成以及整个话语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予以了特别关注与重视。结构主义对于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影响力的发挥在20世纪60年代时期体现的最为充分。在结构主义色彩的影响作用之下,西方电影理论的研究重点与中西认为在于尽可能的针对电影作为一种特殊语言表达形式的身份界定问题。在这一发展阶段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学者是麦茨,其基于职业语言的研究视角,分析并指出电影在整个电影艺术创作作品进行创作并叙事的过程当中形成的话语,并且通过话语形成的方式产生相应的涉意符号。从整个西方电影理论研究体系的发展角度上来说,西方电影理论研究过程当中符号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单单体现了显示思想在电影主题中的语言意识,同时也是方法研究体系中自我意识的一种充分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发展期间当中,以语言学相关体系为核心的符号学电影理论研究不仅仅发挥了对西方电影理论研究体系的有效充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意义上基于浪漫主义色彩思潮作者主义的研究。在这一发展过程当中,作者主义所引入的一整套建立于表层征兆或是表层迹象基础之上的人格建构体系使得这一时期的西方电影理论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作者—结构主义理论模式。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之下,对于西方电影创作行为及创作特点的研究通过如下两个层面进行认知:一方面,从广义属性的研究角度上来说,作者—结构主义理论下认为所有的电影艺术创作作品均能够按照类型进行详细划分;另一方面,从狭义属性的研究角度上来说,作者—结构主义理论下对于好莱坞B级类型电影的认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西方电影理论相关研究学者普遍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类型电影是电影创作者与电影艺术作品欣赏受众相互之间达成妥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当前发展形势下协调整个电影工业建设稳定发展,推动流星艺术持续推进的关键方式之一。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部分学者又开始针对电影艺术作品欣赏受众的不同社会构成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认为这部分电影艺术作品的欣赏受众具备极为客观的主动性与批判性,从而能够借助于此种方式参与到整个电影艺术作品创作文本的构建过程当中。
三、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第三阶段分析
在酷儿理论研究学者关注对性向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在关注对性别研究以及第三世界阶段有关帝国主义、殖民地以及民族性特征的研究过程当中,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工作着同时也开始关注对种族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在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注意特色。从西方电影理论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提出多元文化主义体系的最关键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意义上西方欧洲中心主义法则至此下的普适主义模式进行有效批判,批判的重点在于是世界范围内任何一种种族与地区均不能够以绝对意义上的美、力量以及智慧评判准则的应用来确保长时间且持续性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主义特色的发展过程当中,其还重点强调与分析了整个是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发展模式之间的历史关系(在这一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历史关系主要是指多元文化相互之间的统治与臣服关系)。在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学者针对这一相关性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逐步将研究重点拓展至了后殖民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殖民理论将这一时期各种相互之间呈现出矛盾关系的思想潮流融为一体,由此对整个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发挥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电影似乎逐渐呈现出消失于更为强大的视听媒介中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当中,西方电影理论研究学者更为关注的是对基于视听技术的电影作品以及欣赏受众的研究。更为直接的来说:依赖于线性叙事以及规模宏大场景塑造的经典电影模式开始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作用之下逐步让位。数字时代的发展使得西方电影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应当针对电影叙事方式以及叙事认知理论予以更为深入的关注。这也正是现阶段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的典型方向与必然选择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阶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以上各个阶段西方电影理论实践研究的重点所在以及发展特性,并指出了新时期西方电影理论实践与发展的主流方向,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
参考文献:
[1]孔繁星.武术.被凝视的女性化“他者”——20世纪西方影片中的中国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12.(03).28-29.
[2]许正林.范荣霞.宗教的镜像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J].甘肃社会科学,2008.(05).122-127.
[3]王斌.科技理性的困顿与迷局:当代西方电影的风险叙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06).89-93.
[4]赵伟.刘玉平.西方语境中的中国“他者”——浅论西方电影中的李连杰[J].电影评介.2009.(11).17.28.
【关键词】 电力电子;应用;趋势
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概况
1.用电领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1)电动机的优化运行。全世界的用电量中约有60%左右是通过电动机来消耗的。采用计算机―电力电子技术结合的智能变频控制技术,使电动机经常处于高效状态,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具有巨大的效益。(2)高能量密度的电源应用。电化学电源广泛应用在作为国民经济的铜、铝、锌、镍等有色金属以及氯碱等电解产业中;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各种开关电源应用也是十分广泛;新世纪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频电源应用也日益广泛;还有不间断电源(UPS)、稳压稳流电源、高精度洁净电源等特种电源,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后,各方面指标均大大改善。
2.信息领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信息技术提供先进的电源和运动控制系统,日益成为信息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产品的主电路中,正在用MOS场效应管取代双极晶体管来完成各种变换,其用量越来越多。FAX机、计算机、VCD、DVD等许多整机中都装备着多种电动机。尤其在各种打印机中,离开对电动机运动的高精度控制,其打印效果是不可想象。信息产品和其他产品中用VDMOS、IGBT做无触点开关的市场更大,程控交换机的每条线都至少用1个VDMOS管。为此,我国目前每年要进口几千万只。
3.发电领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1)发电机的直流励磁。常规发电机中励磁的建立已经由传统的直流磁励机转变为由中频交流励磁机加电力电子整流的方法,并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靠性较高。(2)水轮发电机的变频励磁。发电频率取决于发电机的转速,采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后,将水轮发电机直流励磁转变为低频交流变频励磁。当水流量减少时,提高励磁频率,可以把发电频率补偿到额定,延长水轮发电机的发电周期,解决了水力发电中发电机工作时间受季节性水流量影响而导致的频率无法调节、浪费较多水能的问题。这对大型水力发电设施来说,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3)环保型能源发电。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是解决一次能源危机(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类能源日趋匮乏)的重要途径,它们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这些能源转换的电能,其电压、频率难免波动,无法并网应用,只有通过电力电子变换装置,才能使这些波动的电能以恒压恒频方式输出,实现这些新能源的实用化。
4.储能领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1)蓄电池与电容器组储能。把夜间电网提供的多余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储存在建筑物地下室内的“蓄电池―电容器组”;白天,再把这些储存的电能逆变成交流电供给整个建筑物内的用电,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的时尚。(2)抽水储能发电。白天,水库泄水发电;晚间,利用多余的电网电能使发电机转变成电动机运行,驱动水泵把下游水库的水抽进上游水库,增加上游水库蓄水,使白天可以更多地发电,这种电能量变换过程效率较低。(3)超导线圈的磁场储能。在超导体线圈中,数十万安培的直流电流在其中流动是不会损耗的,这种储能器体积小,转换效率高。当前还没有妥善解决如何实现交流电能同该低电压超大电流的直流电能的互相转换的问题。
二、电力电子器件发展趋势
纵观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半导体器件起到了推动电子技术发展的作用,晶闸管等电力半导体器件扮演了电力电子发展中的主要角色。进入70年代,半控型晶闸管开始形成由低电压小电流到高电压大电流的系列产品,被称为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研究和半导体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后研制出GTR、GTO、功率MOSFET等自关断全控型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近期研制的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开始向大容量高频率、响应快、低损耗方向发展,这又是一个飞跃。步入90年代后,电力电子器件正朝着复杂化、模块化、智能化、功率集成的方向发展,以此形成了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器件开发研制、应用的高新技术领域等,在国际上形成了新的技术热门。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已开发出IPM智能化功率模块,日本三菱、东芝及美国的国际整流器公司已有成熟的产品推出。国产电力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能力还落后于世界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水平,在新世纪国际电力电子崛起之时,中国电力半导体器件的落后状态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产电力半导体器件产业任重而道远。
电力电子技术是智力、信息、知识密集型技术,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发展极具价值。从发展前景看,以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变频技术”为核心的电力电子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强持下将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调度;系统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living power continues to grow, people for the supply of power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is situation the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task,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cheduling;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三、电力调度组网原则
(1)高可靠性
电力调度通信网络是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而网络的可靠性又是电力调度通信组网的首要条件。调度交换系统除了要做到调度交换设备主控单元冗余、重要单板主备互助工作等常见的单板级可靠性保证,也应该能够通过软件系统设计,实现交换设备之间的网络级可靠性保证,还应该支持故障的快速自动检测和定位。特别是当软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应有自动纠错和恢复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公网交换设备上有着大量成功应用、一些省电力公司也已经成功实践的分层组网方式,有着增强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业务发放方便、设备维护管理集中统一等优点,完全可以应用到电力调度交换网络的建设和改造中来。
特别是,考虑到调度通信对可靠性的特殊需求,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传输资源使用效率,调度交换设备在选路时应该能够自动监测各个子路由的接续情况,将拥塞子路由的优先级进行调整,并支持自动迂回路由选择(AAR,Automatic Alternative Routing)和自动再选路由(ARR,Automatic Rerouting)方式的子路由调整方式。
(2)灵活的组网方式
出于对现网设备的在网时间、组网能力以及保护电力通信设备投资的综合考虑,新建调度交换设备需要提供丰富的中继侧和用户侧信令,在实现与现网设备互通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统一组网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Z接口)、数字用户线接口(U接口)、模拟中继、数字中继,支持7号、中国一号、PRA、DSS1、R2、Q-SIG、V5以及E&M信令。考虑到不同层级调度用户容量的不同,调度交换设备应该能够支持灵活的调度容量选择和提供丰富的模块化组合;同时,由于电力调度用户、调度台很多时候有地域分散、接入量少的特点,调度交换系统还应该支持通过不同传输方式与远端用户模块、远端交换模块互联,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快速的建网及用户接入能力。
(3)完备的业务功能
客观地说,电力调度通信对新业务需求的速度和频率都不如公网用户快速和频繁,但这并不是说电力调度通信的业务功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电力调度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进一步优化,调度业务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调度交换系统除了能提供调度台基本的呼叫、应答、转接、强插、强拆、广播、会议、录音等业务外,还应该能实现调度用户一键到位、分群、点名、轮询、临时会议、紧急呼叫、闭铃、调度台主副手柄键权切换等功能。而且这些业务的操作界面应该简单友好,以提高调度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操作失误。
虽然目前的电力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是分开建设的,但很多在公网上广泛使用的增值业务也可以逐渐应用到调度交换网中,比如同振、彩铃、Centrex业务、热线、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等,这些业务在提高调度业务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业务体验。
四、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五、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五)智能化。智能化调度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调度技术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实现电网正常运行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等,最大限度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
(1)我国供电企业的营销产品较为单一,在其他电能副产品方面较为欠缺,在市场上,电力设备和配件的出售仅占很小的份额,需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电力营销市场。
(2)电力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严格的价格管制下,供电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价格的能力被削弱,市场调控能力受限,因此无法对人们的正常用电水平进行保障。
(3)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电厂的潮流日益兴起,一改往日电力企业独家垄断的局面,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4)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用户普遍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和争取权益,这也就对供电企业的服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新时期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企业的服务观念比较淡薄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服务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面对着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电力企业要获得生存和谋求发展,必须把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长远发展。然而,当前的现状是,电力企业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上都有待改进,服务设施也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电力营销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此外,供电公司对于用户在电力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差。长期以往,必将损害电力企业的公司形象,更加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取得,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如果不改变传统的观念,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2.2电力营销管理混乱当今是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理念较为传统和落后,已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用电管理不合理、用电负荷放不开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居民用电中,用电管理混乱的现象特别突出。用电价格在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用电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漏电现象严重,线路和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陈旧失修,引起电能的浪费。私人承包电费将负担转嫁到其他用户身上,只给少数人的用电来带便利,造成用电不公、管理混乱。窃电现象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加剧了用电管理的混乱现象。
2.3电费收缴制度缺乏灵活度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力营销也是如此。作为电力营销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电费的收缴工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电力营销工作的重心。然而,目前的电费收缴制度过于机械化,缺乏完善和灵活的制度与之相适应。对欠费用户的催缴不够明确,惩罚力度不足。通常采取断电的形式来催缴欠费,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能促使恶意欠费者缴费,然而方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有些企业并非恶意欠费,而是短期内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周转,这样一概而论的进行断电,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发展。
2.4营销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电力营销人员是电力企业形象的代表和体现,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思想观念也体现了企业的文化。通过电力营销人员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将对电力用户造成重要的影响,增强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忠诚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的加入,将对电力企业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的现状是电力企业中相关的产业结构以及人员配置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营销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制约了电力营销企业的发展。
3新时期电力营销的发展对策
3.1提升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要根据电力营销出现的服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服务制度,以此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树立“顾客至上”的新型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反馈机制,使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用户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并建立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而提高电力营销部门的工作效率;必须加强线路和设备的维护力度,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为用户用电提供安全保证。
3.2建立健全电力营销技术系统电力营销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数据采集、管理决策、经营业务等,因此,建立健全与电力营销工作相适应的技术系统势在必行。技术支持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是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关系,并且贯穿于电力营销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实现电力企业的改革、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作为资源配置的检验标准和原动力,以市场的需求对营销机构进行设置。取代原来的“用电管理”机构,转变职能,完善电力营销的服务工作,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为目标的营销理念。
3.3优化用电政策,改变缴费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电能兼具商品的一般属性,即有销售的淡季和旺季、低谷和高峰的区别。为此,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用电,供电企业在制定用电政策时,应对用电情况和用电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进而科学合理地制定灵活的用电政策。在提高电力企业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将用电高峰期进行分流。在缴费方式上,供电公司也应该有所创新,改变以往的催费和收费方式,鼓励客户预存电费,避免客户每月定期缴费的麻烦。对于因资金周转不灵的原因暂时欠费的客户,供电企业可以适当采用分期缴费的方式,给予用电企业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以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形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3.4不断提高电力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分析电力营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建立一支具高素质、高应变能力的营销团队势在必行。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充分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个人水平的提高,加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使现代化企业市场竞争的理念和先进的营销观念深入人心。作为电力企业,应不断壮大自身力量,增强企业责任感,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使员工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树立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
4结束语
关键词:电费营销管理 集约化管理 电力营销 标准 规范化
1.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暴露的问题
电费管理是整个电力营销工作的核心。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抄、核、收3个环节相互关联, 但由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所限,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体现在“业务分级管理,资金分层归集”的电费管理方式,各支公司自行抄表、计费、统计之后通过报表汇总到分公司营销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电费职能分散,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差,业务流程不统一;政策执行不易跟踪检查,存在人为调整报表数据的可能,不能真实反映各供电单位的电力销售情况。
2.电费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集约化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电费的集约化管理,国网公司组建了“一部三中心”,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结合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数据集中,分级负责”的管理要求,建立一套新的电费与收费账务管理模式。实现了营销数据集中、算费集中、抄核分开,收费实时冲欠,客户账目统一化,提高了应收电费的准确性。电费管理中心职能在营销部监督指导下对全局电费业务进行管理,核心业务是对全局电费核算、发行、账务处理、资金归集等实行集中处理;以核心业务为基础,对抄表质量进行监督、统计分析,对电费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供电单位催费提供准确数据,电费风险预警信息,为营销部提供电费回收考核依据、抄表质量考核依据等。
3.实现电费集约化管理过程
3.1整理基础信息,加强系统应用,实现全局电费统一
利用国网SG186营销系统平台①清理客户资料,完善基础信息确保关键参数在控。②整理计算模块,规范计费标准,以利于电费计算过程的可控。③扩大系统容量,提高运行速度,确保业务与数据集中后支撑平台可靠。
3.2人力资源整合,提高电费业务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通过考试与考核,整合电费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将基层供电单位既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专业基础又有多年营销岗位工作经历、对营销信息系统功能了如指掌的电费管理专业骨干人才聘到中心,确保中心业务正常开展。
3.3整章建制,实现规范化的电费管理
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整章建制,实现规范化的电费管理。在业务流程上重点对抄表质量管理、电量电费退补、电费回收等关键环节实行重点监控。基层供电单位负责现场基本信息在营销系统的初始录入,电费管理中心则利用营销系统信息、负荷管理系统信息、合同资料等对电费进行复核。通过电量波动核查及营业差错的考核对供电单位抄表工作起到可控与在控作用;通过严格退补流程设置,真实还原了营销数据;通过及时准确电费账务数据对电费回收与催缴起到了督促作用;通过对抄表例日、抄表线路的固化并通过客户现场调查为营销部提供基层供电单位的抄表到位率、准确率的考核依据,同时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强调了复核业务的规范管理,编写《复核步骤》来规范电费管理中心电费复核员的操作过程;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中心业务处理按标准化运行,如《抄表管理制度》、《应收电费核算管理制度》、《电量电费差错报告、统计、分析制度》、《电量电费退补管理制度》、《电量电费退费管理制度》、《账务管理制度》等;根据管理制度对中心各岗位设计了《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到每个岗位,强化了抄核收的内控能力,使电费监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4.电费管理愿景
4.1实现集中报表统计分析
以电费管理中心核算人员转账数据为准,负责对核算人员提交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真实的汇总。负责营销指标分析管理,掌握全局、各基层供电单位电价电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变化,及时向营销部提供相关信息,为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4.2实现电费账务集中管理
①负责核实全局电费发行数、实收电费、余额数,其电费账务平衡,与财务、银行账务相符,对账务余额发生不符的及时组织人员查明原因,确保电费账务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②维护全局账务系统科目,及时录入凭证。③按周期记录总账和明细账。
4.3实现业务全面监控
复核是营销内控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营销成果最终实现的关键环节。旧体制下的复核,由于其岗位角色处于最基层,“独立性”缺失,其功能被弱化。成立电费管理中心后,使复核具备了“独立性”,真正成为一道堵住营销各环节“跑、冒、滴、漏”的关。
4.4营销管理全面提升
新的核算模式以“倒逼”的方式,逆向推动各单位基础资料、流程的健全与规范。电费管理实行1个中心,1个出口,从而与计费有关的合同、计量方式、抄表质量、业务变更都会受到专业的审核与监督,因而这道最后的关口能逆向推动基层营销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了对基层供电单位的业务处理精细化程度要求,如原来各单位自己抄表、自己核算、自己收费,有的业务资料不齐,有的抄录信息不全,按容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就不抄需量、按需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就不比较容量限额,造成基本电费的流失时有发生。
4.5指标考核标准化、规范化
将电费核算业务集中后,各供电支公司除输入表码外,其他所有数据变动都需要经过规定的审核流程,虚增电量做线损指标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少报电量提均价的办法也行不通,指标数据已无法随意调整,数据真实性从机制上有了保证,促使各基层单位只有在强化管理上下工夫。电费账务集中后,电费管理中心对指标真实性控制作用更加明显:①杜绝了供电单位用客户预交款冲抵应收账款,遏制了基层单位截留收入的现象;②防止了供电单位随意调整营业外收入。
5.电费管理中心运作优势
5.1实现精细化的电费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监测客户的用电量曲线,对客户逐月的用电量趋势分析,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结合客户业务变更的信息,即可发现客户用电量是否出现突变,因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客户的用电量变化进行监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所有在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结合业务变更情况设定阀值,如净变化量、同比变化率等,变化幅度超过阀值,即可认为该客户进入了预警范围,将所有进入预警范围的客户列入专用的数据表中,客户服务中心、稽查中心、营销部及相关管理共享该数据,随时查阅进入预警范围内客户的名单,从而迅速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市场负荷的萎缩和电量的流失。
5.2实时监测电费动态,预防电费风险
通过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实时监视全局电费数据、收费数据即应实收的数据的动态变化(包括预购电和磁卡表售电的方式),采用集中统一的营销数据中心,因此所有收费网点和代收电费的银行收取的每一笔电费的数据都实时地进入数据中心,通过综合查询和分析系统,查询每天的电费收费数据,包括实收总额、回收率,以天为单位,以月为周期,分析月电费实收、回收率趋势,通过与上月与去年同期对比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分析,及时掌握分析全局电费动态数据,及时发现隐藏的电费风险,同样分析客户的每个月的交费日期、交费规律,利用计算机系统检索出可能出现电费风险的客户,并将其列入预警范围,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电费催缴程序,通过“95598”呼叫中心发送欠费提示,欠费通知的传真、电话以及人工进行催缴,加大欠费处理的力度,减少、预防电费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