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第1篇

1、东丽区科委网站建设

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了“东丽区科委网站”建设。完成了网站内容的策划、筹备与网站的建立工作。网站的主页版面共修改两次。共制作子网页面200余份,修改子网页面100余份。这项工作的技术难度虽不算很高,但俗话说的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是一项对我委及我个人来说都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因任务量大、任务急,故很难坐下来仔细推敲网页制作技术问题。但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自己时常要早来晚走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网页制作的知识(如动画制作、免费计数器插件的下载、时间插件的改动等等)。

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委的知名度、扩大了我委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了政府职能的透明度、方便了企业、加大了我们的服务力度。也使我个人感受到开拓新知识领域的愉快、感受到劳动的愉快。

2、《科技参考》的编制工作

2003年第3期以前所刊发的《科技参考》的内容是由天津市农科院提供的。从2003年第3期始根据委领导的意图由我来负责搜集选定。这也是一项新工作,工作的难度虽说相对加大了,但为委里节省了经费开支。且通过“科技动态”栏目加大了科委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年共完成12期960份《科技参考》的摘癣排版、分送工作。

3、共发送《天津科技》6期108份。

二、微机管理工作

1、协调电信部门完成了我委ADSL宽带网入网连接及委内局域网上各台微机入宽带网的调试工作。

2、完成了我委局域网上所有微机日常入网连接维护、协调工作。如计划科、管理科电脑故障排除后入网连接设置、调试工作。总线(宽带网)掉线排除的协调工作等等。

3、微机故障排除

利用Ghost克隆软件排除计划科电脑死机故障一次、笔记本电脑软程序故障两次。虽然自己到科委后才从事微机专业方面的工作,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但自己竭尽所能去维护委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4、根据区里指示精神完成了我委盗版软件的清查工作和微机设备及正版软件的调查、填报工作。

5、完成了微机配件的修复与采购工作。如激光打印机硒鼓充分数次;色带、软盘、键盘等配件的采购。

6、参加了市科委举办的“硬件基础知识及局域网组网”培训班。提高了专业能力,有利于微机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如参加了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的考试等。非常感谢领导给了这次机会,虽只通过笔试进入了面试,但没有通过面试,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能和领导们一起考试已是我的光荣。而且通过这次考试扩大了自己的知识视野、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与锻炼机会。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访问工程师”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33-01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直接来自于普通高校,比照高职生的培养目标,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实施了“访问工程师”制度。所谓“访问工程师”制度就是选派教师深入到大中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并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以此来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方式[1]。

1 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为贯彻落实2005年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07年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2008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了《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08)15号],决定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

2 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的保障机制

该制度推行五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方式;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2]。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高职院“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的保障机制问题。诸如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保障优质的访问企业与导师?如何保障访问时间?如何保障访问教师的薪酬待遇?如何保障访问效果?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只有制度、时间和经济保障才能确保访问工程师制度在高职院中稳步、健康、有序的开展,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作用。

2.1 制度保障

(1)“访问工程师”经历纳入职称晋升体系。

江苏省2009年修订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强调了讲师对于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3]。江苏省2011年开始执行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件中,要求申报副教授必须有5个月的专业实践经历[4]。把“访问工程师”经历作为高职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必要评聘条件之一。让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参加“访问工程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这项工作。

(2)政校教协作落实访问企业。

“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受访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普遍不高。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都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而目前“访问工程师”项目模式中,高职院校与访问工程师很难为企业带来利益,外来人员的加入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

政校教协作落实访问企业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了多方共赢。

(3)建立科学、完善的“访问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

学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访问工程师”项目管理与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将“访问工程师”在访问期间的工作表现纳入当年的年度工作考核。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访问工程师到岗后,学院职能部门不定期派人到企业进行访谈、检查和监督,了解访问教师工作情况,及时解决访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校企合作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访问工程师的管理与考核。访问过程中,访问教师每周都要向校企合作处递交访问工作周小结。访问结束后,访问教师要填写访问工程师手册,提交访问成果,如科技论文、所参与的技术研究报告、培训材料等,还要通过学院专家组的公开答辩考核,即不仅考核过程,还要考核成果,并结合访问单位和企业导师的意见,最终形成考核意见。

对由于个人原因在既定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访问工程师”计划的教师,延长其访问时间,延长期间产生的相关费用自理,并不再享受学院的相关优惠政策。

2.2 时间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利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进行“访问工程师”实践工作,时间比较分散,实践过程不连贯,很难完整参与企业的某个实践项目,不能完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实践内容,致使访问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采用脱产或者半脱产的方式进行访问工作,对于全脱产教师,薪酬待遇参照学院同职称行政人员标准发放。对于半脱产教师,可适当降低课时量,并使授课时间集中,使访问时间更加连贯。这样既可以打消访问教师的后顾之忧,又可以确保访问时间,此乃一箭双雕。

2.3 经济保障

教师在“访问工程师”期间产生的差旅费、业务费等相关费用,学院应在访问结束并通过考核之后给予教师适当的补贴,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访问教师通过考核之后,学院给予教师两千元的访问补贴。

对于脱产进行访问的教师,访问期间的工资待遇不变,脱产期间的校内津贴,应参照同一职称行政人员的津贴标准予以发放。对在“访问工程师”实践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予以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3 结语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新的有效提高师资质量的途径,此项制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教育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访问工程师”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肖忠平.高职院校毕业实训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9):26-28.

[2] 王波,张崎静.访问工程师:校、企、教师共赢的绿色通道[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52-53.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arge volume concrete stiffnes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But because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 presence of crack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project. Based on thi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rack of mass concrete is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基坑开挖

因基坑土质全部为淤泥,为保证基坑开挖成功,采用拉森式钢板桩围堰,挖掘机开挖。因跨度太大,开挖一段支撑一段。基坑开挖完毕后,浇筑承台垫层混凝土,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

2.钢筋、模板安装

钢筋按照设计规格、尺寸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制作,运至现场,按设计间距绑扎成型。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外部加固支撑在钢板桩上。

3.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前在监理的监督下,承包商现场取样水泥、黄砂、石子等材料送到有资质的单位做了C25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出具的试验报告中C25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黄砂:石子=l:2.15:3.33,即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达344kg.后经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专门研究,认为该配合比水泥用量偏大,这样势必对混凝土水化热控制不利,决定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并按此方案。重新做配合比试验。结果为水泥,黄砂,石子=l:20.45:3.40,即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至320kg,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另外混凝土的水灰比尽管在试验报告中已明确,但由于黄砂、石子等材料的含水量每批次不尽相同,同时受天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即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6~0.47左右,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5cm以下。

4.混凝土浇筑

承台混凝土分2层浇筑,每层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水平推进的方式进行灌注。

混凝土生产由1#, 2#主墩两个搅拌站同时拌制,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泵输入模。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泵送到模内,每层浇筑的厚度不大于50cm,混凝土入模时采用溜槽将混凝土卸落至底部。严禁自由下落直接冲入承台底,避免造成离析。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加强承台底部钢筋网处的振捣,防止漏振。

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将顶面浮浆刮除,防止浮浆收缩开裂。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刮平抹光,并在初凝前后进行2次收浆抹平。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开白天高温天气,选择晚上灌注,同时在白天将砂石料洒水降温,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洒水养护并覆盖,进行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阳氏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开裂。

冷却管要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保证达到14d。

6.表面覆盖蓄热养生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根据体积大小和温度梯度不同,一般控制在25-30℃不会出现裂缝。当承台混凝土灌注后,内部温度虽然采取措施仍可上升到60℃以上,而混凝土表面随气温变化可能造成内外温差超过控制范围。为了控制内外温差,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内部温度,另一方面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即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撒热水,提高表面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因混凝土内部温度一般在浇筑完成2d后升高较快,此时将混凝土表面的覆盖物(麻袋)改用冷却管循环出来的热水喷洒养护。因出水水温较高,可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7.混凝土测温

混凝土在浇筑时,覆盖住冷却管并振捣完毕后,即可通水;循环冷却水的流量控制在1.2-1.5m3/h。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达到14d。冷却管通水后,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量测冷却管的进出水温度及通过测温管量测混凝土不同位置及深度的温差。将量测数据收集、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拆模、回填

承台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经养护3d后,即可拆除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回填基坑。

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混凝土浇筑不应留冷缝,保证浇筑的交接时间,应控制在初凝前。

2.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3.及时发出温控警报,做好覆盖保温及保湿工作,但覆盖层也不应过热,必要时应揭开保温层,以利于散热。

4.保证混凝土供应,确保不留冷缝。

5.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1.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5)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时机。

(6)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应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施工,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

2.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混凝土浇筑,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堆累,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在每次浇筑中,又分几层,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开始浇筑下层混凝土。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上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1)消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上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

(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四、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监测是保障,保湿保温是关键。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严格施工规范,时刻注意施工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和补救措施,才可以整个过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第4篇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首先,人为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是一切质量问题的根源,人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理行为、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加强人为因素的控制,从源头上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材料因素。水利工程是一项由多种技术组成的综合体,其材料包括建筑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成品等等,而材料的质是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水利工程材料的管理。其三,机械设备因素。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合理、正确的选择施工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质量,从设备、施工机械的采购、检查验收、安装质量等进行控制,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其四,方法因素。所谓方法是指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落后,会导致工程进度放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要加强施工方法因素的控制。最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其中技术环境主要涉及到施工规范、设计图纸、|量评价标准等;管理环境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等;自然因素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

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

(一)强化质量意识,改善人为因素控制效果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才能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渗透到每个工程参与者心中。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施工管理各种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要求施工人员除了具备相当的管理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经济等知识,并在具备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以更好的解决各类突发事件。作为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施工人员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其质量意识,特殊工程做到持证上岗,加强技术培训。

(二)材料的质量管理

材料送至施工现场后,要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入场的材料及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针对特殊材料还要进行试验室检验,保证入场材料的质量。材料储存过程中要建立管理台账,从收货、发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材料应用的合理性。针对质量检验不合理或无出厂证明的材料则坚决不予应用,并在运输过程中加强保护。施工材料应用时,施工单位要填写材料报验单,将其与质量合格证、材料试验报告等送至施工质量管理单位,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三)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

选择施工机械时充分考虑实际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并参考已经确定的机械设备形式,最终确定具体的机械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综合分析其施工适用性、技术先进性、操作的使利性及安全性,最终保证水利施工过程的可靠性及成本的经济性。此外,施工机械设备还要做好定期维护、合理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

(四)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在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时,要综合考虑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经济因素及组织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艺的合理性,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质量。确定施工方案时要注意,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施工方案也要进一步细化、深化;针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制订几个可行的方案,对比其优缺点,通过反复的论证、比较,最终确定最适用的施工方案。此外,针对施工项目的关键部位、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充分考虑到其有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五)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

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故此处的施工环境质量控制主要针对管理环境进行讨论。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合理管控每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通过制度上的创新与实践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效力。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配合与交流,实现施工经验与先进管理理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降低施工企业的运行成本,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高级职称公示报告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一)聊城市行政机关编外用工主要集中在交警,岗位较单一 (一般是协警岗位),实行人事,工资由财政部门专项拨款,待遇低于正式职工。

(二)聊城市事业单位编外用工主要分布在财政补贴和经费自理的单位(教育、卫生系统最多),分布岗位广泛(如行政管理、工勤、专业技术等岗位),基本参照人事进行管理,工资由用人单位负责(卫生系统一般与正式在编同工同酬,教育系统一般略低于在编人员)。目前,人事和聘任制人员已成为部门主力。

二、编外用工大量存在的原因

(一)编制管理的滞后是导致编外用工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系统亟需大量人才,而目前聊城市卫生系统使用的仍是1991年核定的编制,已不能满足目前医院的发展要求,卫生部门只能招聘使用大量编外人员,其中市人民医院的编外用工人数已达医院编制数的2.3倍。近年来聊城市驻地城区道路交通流量激增,繁重的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而公检法的政法专项编制数由上级核定,市一级没有调整权限,只能通过招收交通协管员来协助交警上路执勤执法,造成编外用工的大量存在。

(二)人员结构管理的缺失是导致编外用工的深层次原因。机构编制管理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数额及人员结构的管理,而人员结构的管理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一直没有提上日程。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很大一部分存在“天花板现象”,即:老干部干到一定年纪或者一定职位后,很难再有发展空间,基本和退居二线无异,造成编制内“没有能干活儿的”;同时,为了避免超编现象或者消化超编人员,不能新进带编人员,造成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教育系统,年纪大的老师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掌握教学岗位的新技能,而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因为编制的限制,无法进入体制内工作,出现在编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从而必须聘用大量的年轻教师来保障教育的良好衔接。

(三)进人渠道和招考条件的限制导致人员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目前实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制度,选拔方式单一,同时,为了保证选拔机会的公平,招考条件设置较为宽泛,不能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选拔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如,聊城市中医院提出,医疗人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要更专更精,对实用性要求强,但是目前的招考制度不允许招考条件限制那么细,导致医院难得空出编制,但招进来的人并不是急需的对口人才。相对于这种情况,编外用人的自主性更能满足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及时性和直观性需求。

三、编外用工存在问题和特点

虽然目前编外用工能够暂时解决单位的燃眉之急,用人单位也有比较规范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编外用工管理存在潜在隐患。一是由于目前是因编定岗,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事业单位,因为编制少,无岗位,造成年轻力量评聘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工作开展。为了避免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有的单位不得不对在编人员隐瞒实情,实行编外人员占用在编岗位名额评职称、晋升职务。二是由于从2012年底开始人事人员都统一按照企业养老保险标准上交,与之前参照事业单位标准上交保险的人事人员形成了两种管理制度。这部分人退休后,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二)用工管理的双轨制造成编制作用弱化。经过这些年用编审批制度的管理和自我消化,不少单位逐渐出现空编情况,但对于存在大量编外用工的单位来说,即使单位空编,也不再进一步补充编内人员,一是因为空出的编制远远解决不了编外用工数额,二是因为编内编外管理严重脱节,补充编内人员必须通过公开招考而不是从单位现有编外人员中递补合适人员,造成目前的一线力量入不了编,而由于考录工作的局限,新考录人员未必是单位所需人员。

(三)相关部门管理衔接不顺造成编外用工管理诸多不便。用人单位都是按照人事来管理编外用工的,而编外人员中,有一部分是已经办理了人事,另一部分是待办人事的。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社部门办理手续需要分批分类办理,在这个等待期间就造成了两类人的存在。如果在这期间待办人事的人员调出,其工龄接续等手续就成了问题。同时,由于人事的人员档案都托管在人社部门,但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是由用人单位负责,等待人社部门审批的时间导致用人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停滞,造成不便。

(四)编外人员参与执法损害了法律尊严和政府公信力。在一些执法部门,由于人员紧张,不得不聘用临时工协助执法,聘用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尽管规定是协助执法,但在执法过程中很难做到区分明显,导致执法效果下降。同时,编外人员执法一方面弥补了在编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又直面细小矛盾的交织点,极易引发冲突。通过各地上演的执法冲突可以看出,编外人员承担着“减少麻烦、逃避责任”的职责,替正式在编人员分担些苦活、累活、脏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管理建议

对于编外用工的管理,首先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明确允许继续存在编外用工的领域,并对该部分编外用工进行规范管理。而其他领域,可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实行购买服务等方式,使政府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者、购买者和监督者,从而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目标。

一是必须以编制的规范管理为前提。规范编外用工管理,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单位、岗位允许编外用工,这就要求首先要规范编制的核定与在编人员的管理。一方面要及时制定各系统或领域的编制标准,对现有的行政、事业编制进行总量内调整、优化,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政府管理层级,简政放权,把握好未来事业单位发展方向,明确编制分配的侧重领域,激发在编人员活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编制效益最大化,减少单位对编外用工的依赖和需求。二是加强人员结构管理。在每年的用编审批时,不仅要考虑单位空编情况,同时要统筹考虑在编人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等多方面的结构层次,实现科学、规范、衔接合理的人员进出制度。在编制分配和人员管理相对合理和完善的基础上,明确需要编外用工管理的单位和岗位,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编外用工管理的联动机制。目前编外用工的管理仅限于人社部门、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办法。为了避免编内人员的严控导致编外用工的膨胀,编外用工管理必须实行员额控制和财政监管相结合的机制,需要建立编制、人社、财政、监察、审计、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协同负责、各司其职的联动机制。要制定编外用工编制配备比例,严格编外人员员额管理,实行编外用工计划审批制度,建立健全编外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库,为编内、外人员统筹管理打好基础。同时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管理办法,明确使用编外用工的审批程序、待遇保障、管理方式、监督检查等,真正做到依法用工、规范管理,保障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摸清编外用工底数,全面评估编外用工状况。对各单位编外用工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登记,切实摸清现有编外工作人员的数量、年龄、工作岗位、工作年限、进入途径、经费来源、合同签订、工资及保险待遇等情况,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对存在编外用工情况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结构、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工作量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逐一分解,分析该单位、该岗位有无必要配备编外用工从事辅助工作,避免出现以编外用工替代编内人员,造成编内人员工作空闲、人浮于事的现象。分析和确定哪些单位编外用工是合理的,哪些单位编外用工是不合理的,并对用工不合理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同时禁止编内空编、编外聘用的做法,不再允许空编单位另行编外聘用人员,维护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四是健全完善入编渠道,统筹编内编外管理。编外使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已经顶岗工作,有些甚至成为了单位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鉴于现状,建议尝试新型的人员配备方式,完善编内人员招录体制。对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后出现空编的,一方面,通过现有的公开招录方式,引进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性的选拔,对已在岗工作的编外用工进行编内和编外统筹管理,按照相应的比例,优先录用单位聘用的编外人员,激活现有人才储备。用完善的制度吸引、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增强编外人员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