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节能;余热回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lue gas recovery device principle and status quo, in view of some thermal power plant flue gas recovery questions whether set recovery device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in wet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that the unit, set the flue gas recovery device have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words: energy efficient; Waste heat recover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投入使用,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但由于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用户的燃料费用大幅提高,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日趋迫切,而且国家又新出台节能政策和标准对节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降耗日益成为主要研究课题,其中利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锅炉排烟余热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将烟气中大部分的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根据用户的需求加热凝结水、热网水或其它介质,这样可减少汽轮机抽汽量、减少汽轮机额定工况的进汽量、降低机组热耗,最终降低机组燃煤量,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2.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原理及现状
2.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原理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从根本来说是一套烟气—水换热器,用烟气的热量加热水介质,与锅炉本体设计中省煤器设计是类似的,所不同的是在吸风机出口烟道加装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利用的是锅炉出口烟气的余热,烟气侧和水侧的运行工况比锅炉本体省煤器要好,因而在设计原理上是可行的。
2.2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应用概况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有某热电厂225MW机组经改造加装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用以加热热网循环水,并且已经投入运行。
另外某1000MW机组拟进行加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改造,用烟气加热8号低加出口的凝结水,目前改造方案已经经过有关部门审查,现场正在进行改造施工。
3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经济比较
以某1000MW机组为例,该工程采用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由锅炉出口来的烟气要经喷淋、脱硫等工艺从吸收塔入口的117℃左右最终降低到50℃左右从脱硫系统排出,这一工艺系统浪费了大量的水和能源。因而考虑在吸风机出口烟道加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将来自回热系统的凝结水加热,再通过升压泵送回至回热系统,由此可以减少抽汽量、减少额定工况的进汽量、降低机组热耗,最终降低机组燃煤量,从而实现节能降耗。
3.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计条件
针对该项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侧入口烟气温度为117℃,烟气侧出口温度为90℃,水侧入口温度50.5℃,出口温度100℃,与7号低加进出口水温匹配,即从7号低加入口引出,加热后回至7号低加出口。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计数据见下表:
表3-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数据表(1台装置)
经计算,1台机组安装2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将540t/h 50.5℃的凝结水加热至100℃,而1台机组额定工况下凝结水量~1868t/h,所以实际运行状态是第7级低加和热量回收装置并联运行。在系统设计中,第7级低加进水侧加装一个调节阀。在系统运行中,当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低于第7级低加出水温度时,开大调节阀开度,增加第7级低加进水流量,减少热量回收装置进水流量,直至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和第7级低加出水温度相等;当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高于第7级低加出水温度时,减小调节阀开度,减少第7级低加进水流量,增加热量回收装置进水流量,直至热量回收装置出水温度和第7级低加出水温度相等。
当机组负荷降低时,第7级低加冷凝水进口温度相应降低,由于控制低温腐蚀的要求,热量回收装置的传热管金属壁温不允许降低,所以要考虑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加装再循环管路,在机组负荷较低时提高热量回收装置的进水温度,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侧出口温度控制在烟气露点之上,以防止烟气低温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传热管的实际运行金属壁温取决于烟气温度、冷凝水温度、烟气侧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传热管型式等因素。在机组满负荷工况,传热管金属管壁温度设计取值为90℃;在机组部分负荷运行工况,采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传热管壁温自动控制系统,保证运行中传热管金属管壁温度不低于烟气露点。
3.2 投资比较
下面对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不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两个方案的投资进行初步比较。
由上表可知,设置增加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增加初投资744万元,按照本工程的贷款利率和还款年限折算至每年的还款金额约为106万元。
3.3 能耗指标比较
由于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进入脱硫吸收塔的烟气温度由117℃降为90℃,因而喷水量相应减少~55t/h。
根据两方案的热平衡图,额定工况下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方案的汽轮发电机组热耗比不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方案的汽轮发电机组热耗降低了25kJ/kWh。
能耗指标对比表见表3-3。
4 结论
由上述论述和对比可知,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合理回收烟气中的余热,大量降低发电机组能耗,虽然增加了初投资,但每年节水30.25万吨、节标煤4857吨,约4年即可收回投资。
锅炉尾部排烟温度一般可达120℃以上,而湿法脱硫系统要求吸收塔入口的烟气温度仅为80℃左右,如果采用常规设计模式将有大量的烟气热量被浪费,因而在采用湿法脱硫系统的机组,设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可观。
参考文献
[1] 张洪源.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施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09
近年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不断壮大,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以文献计量的方法为基础,分析了管理学科等的研究热点。
2数据源的确定
2.1国外相关期刊论文库的确定
本文在检索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论文数量时,统计的数据源采用了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公司的webofsci-ence数据库。对在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录在该数据库的论文进行检索,对论文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中包含选定主题词的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共得到498篇论文,并以此确定近10年来国外家族企业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
2.2国内管理类中文期刊论文库的确定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是结合了下列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26种管理学期刊;二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家族企业研究的46种专业性学术期刊。作为国内学术界的权威,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也表明关于家族企业研究被国内主流学术界接纳的程度。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被中国期刊网(CNKI)收录的46种学术期刊进行关键词检索,并且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近10年来家族企业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通过关键词检索,共得到583条相互独立的目录,作为本文研究的分析对象。
3国外家族企业研究内容及热点
3.1国外研究内容及现状
2000—2010年国外家族企业的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在数据库中OPERATIONSRESEARCH&MANAGEMENTSCIENCE、MANAGEMENT、BUSINESS、ENGINEERING、INDUSTRIAL等八个学科的文献进行关键字检索共得到173篇相互独立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篇名、摘要、关键字的统计,了解到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企业成长与发展、创新、公司治理、战略、继承、财务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论文数量最多的领域是企业成长与发展、公司治理、创新、战略等(见表1)。通过纵向的比较发现,2006—2010年论文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创新、战略、财务管理、成长与发展四个领域增长幅度最大。
3.2国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热点
研究热点是用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量和论文总量来综合衡量的,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国外2000—2010年家族企业研究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进行阅读,以及对其中部分论文的分析,得出如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内容及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2)。
4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内容及热点
4.1我国研究内容及现状
2000—2010年我国家族企业研究的主流领域为继任管理、公司治理、人力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创新、企业融资、社会资本等。从论文总量来看,数量最多的三个领域依次为:公司治理、成长与发展、继任管理;其次是人力资源、问题、企业文化和创新;最少的是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信任问题和社会资本。(见表3)纵向来看,2000—2010年,家族企业领域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2)这表明国内关于家族企业研究不断升温,家族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主流学者的关注。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8年论文数量显著增加,而2009—2010年论文数量逐年下降。20篇以上的期刊有:生产力研究(54),企业经济(48)、特区经济(44)、科研管理(36)、经济管理(33)、外国经济与管理(31)、管理世界(29)、企业管理(27)、华东经济管理(25)、科技进步与对策(24)。这些期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家族企业研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使得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重视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
4.2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所选取的46种刊物在2000—2010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字的阅读,得出关于我国国内家族企业研究的研究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4)
5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本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各个领域的研究分析表明,国内外研究在研究内容及热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见表5)。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司治理、成长与发展、创新、继任管理,未来持续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而创新、财务管理、战略、继任管理这些国外的主要研究领域,其论文数量在我国2003—2010年的研究中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由于受国外研究热点的影响,这些领域将会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内容。国外研究在人力资源、问题、企业文化等领域的数量很少,虽然在国内还处于主流研究领域,但预计几年后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可能会有所减退。社会资本、信任问题、风险管理等国内外研究的非主流领域的论文数量很少,近十年的发展比较缓慢,除非找到研究的新的突破点,不然这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将会放慢速度。
6启示
从以上对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的相关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一体化使得影响家族企业的因素更加复杂,加大了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承受的风险。与之前平稳的经营环境相比较,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给家族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剧烈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的产生。
1.学校环境
高职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院校领导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重视专业课建设,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甚至有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虚”的政治任务,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往往不能予以保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处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这也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寒了心”。因此学校完全有必要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2.师生互动
主要在于解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以教师为主导,搞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学过程放任自流,同样是不可取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理论辨析。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主导性作用,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意识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的专业及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设计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作为“90后”的学生,他们讨厌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讲解,这时就需要如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大学生的参与性。可适当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顺势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热点的正确看法,避免偏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参观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或博物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实物教育,引发思考“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利用影像、图片等形声兼备、感染力强的声像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眼球;注重引导学生课余时间使用网络的频率,关心时政大事、社会热点,正确看待网络评论。
4.考试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试方面进行了改革,不再是采用过去传统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更多的是把学生的校内平时表现纳入成绩考核当中。采取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办法。在理论考核上,命题形式要灵活多样,主客观试题比例适当,如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内容上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在实践考核上,既要考核学生的平常表现,也要适当地考核其参与的校内外实践成果,从而引导学生既注重理论的掌握,更关心知识的运用;既重视期末复习考试,也关注平时习惯养成,最终使其终身受益。这种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结束语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意义;方法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需要,也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性质使然。所谓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集中关注、议论较多的问题,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除了少数可以提前预知外,如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党代会”、“两会”等,事先会向社会公布,时间相对固定,大多数社会热点问题则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的特点,较难预知和把握,如国际国内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等。由于是热点问题,不仅会引起上层、高知们的关注,也会受到学生和普通民众的热议,特别是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使得社会热点问题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有时会超乎想象。
人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不是仅仅关注热点问题事件本身,而且还想了解知晓社会热点问题的成因、发生发展过程、应对的措施办法及可能的结果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萦绕于心的困惑就难于消除,纠缠于头脑的表象也无法厘清。思政课教师面对一群思想活跃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当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关心、兴趣并有疑惑时,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开他们的心结,不仅理所应当,也是职责所在,毕竟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课的内容有着天然地紧密联系。
一、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活化丰富思政课内容,增强思政课的鲜活力、吸引力和时代感。高校思政课一般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这五门课以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主要内容,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历史、国防、外交、道德、法律、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是对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新成果的概括和反映,与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所以,社会上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发生的热点问题大多会与这些课程内容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契合,相互间存在着共通性、关联性。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会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充实丰富,富于活力,同时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时代感,加深他们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识。
2、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视角观察、分析、判断和对待社会热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思政课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教师需发挥应有潜能,用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思想观点、精湛的讲课技巧,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立场态度、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主张和新闻媒体的分析报道、梳理并融入自己的体会见解,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努力讲清国际国内外热点的来龙去脉,回答热点产生的根源、应对之策和可能的走向及结果,积极引导学生将时政热点与教材原理水融有机结合,学会用时政材料去佐证教材观点,用教材观点来剖析时政材料,使学生能自觉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这种把教学重心转向理论思维训练和正确价值观引导、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视角观察、分析、判断和对待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
3、有利于化解大学生的心头疑惑,确保他们能把握方向、站稳立场、正确行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改革的重点攻坚阶段,社会上存在的矛盾多、问题多。社会热点问题一旦发生,人们往往会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中既会有正确的见解和主张,也会有错误的看法和论调,同时也会有模糊的认识和声响。这时如不及时加以澄清和正确分析解答,就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内心的焦虑、行为的失措。解惑是思政课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大学生面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而产生困惑需要解答时,思政课教师及时给予科学准确有效的回应,对保证大学生化解疑惑、把握方向、站稳立场、正确行动显然是有益的。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思政课内容,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之中,尽管必要,但也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1、要认真面对和解决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与社会热点问题突发性、随机性的矛盾。目前,虽然《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在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但存在着没有固定教学大纲,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周期长,排课困难,不能覆盖全学期等问题,致使各高校的开法也有很大不同,有的一周一次(这是极少数),有的一个月一次,有的一个学期一到两次。这与其它四门课的规范开设相比,恐怕就显得不足了。也就是说,虽然《形势与政策》课要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线索,但是仅靠这一门每学期时间十分有限的教学是很难应对不时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况且《形势与政策》课也并非涵盖了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关心时事,关注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就成为所有思政课教师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并要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又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大多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学会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不打乱正常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将社会热点问题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之中去,进而取得教学实效。
2、要认真面对和解决思政课不同的课程内容与同一的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矛盾。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社会热点问题与某一教师或某些教师所讲课程的共通性、关联性很大,但与其他教师所讲课程的共通性、关联性较小甚至无关,而学生又想弄清所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时,不管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与每位教师所讲课程有无共通性或关联,思政课教师都需要认真面对并作出回应和解答。毕竟多数思政课教师属于科班出身,思政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也都学习过研究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社会上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并不是某一门课程所能涵盖的,另外,由于课程安排上的原因,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期会面对不同内容的思政课和不同的教师,当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出现时,尽管学生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但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热点问题则是相同的。这需要每位思政课教师都要关注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当学生有所需要时,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自班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心关注及疑惑。
3、要认真面对和解决教师可能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有限、准备不足与实现良好效果和预期目标的矛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由于大多社会热点问题事发突然,较难预知和把握,所以,想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好准备,及时讲解并非易事。如果准备充分过后去讲,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关注;如果仓促上阵即时就讲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和目的。因此,未雨绸缪,加强平时功课,多搜集、积累与热点相关素材至关重要。
三、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要注意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增强政治灵敏度,养成关心、研究时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由于社会热点问题涉及面广、尖锐度高、时效性强等特点,要想在短时间内给出充分的和有说服力的解答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增强政治灵敏度,多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考察等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养成关心、研究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和作风,从而提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应对能力和掌控水平。据笔者观察,社会热点问题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般而言,有三种表现类型:第一种是相对稳定、常议常新的热点,如“党代会”、“两会”、换届选举等;第二种是原有问题的再发酵新变化,如国家间的领土争端、社会生活中的就业困难、收入分配不合理、房价居高不下、腐败的时有发生等;第三种是始料未及的突发性事件,如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美国的9·11事件、国际金融危机等。了解和把握了社会热点问题的规律,教师在准备时就有了针对性和效率,讲解时就能驾驭好课堂,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说理透彻。
2、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握好社会热点、选择好社会热点,注意把讲解社会热点问题与上级要求、学生需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新发生新出现的,但新发生新出现的未必都是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负责精神,把握好、选择好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把讲解社会热点问题与上级要求、学生需要、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3、教师讲授时,要努力做到科学分析,理性讲解,正确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时,必须要科学分析,正确解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和养成他们自觉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进行透彻的讲解,而且也要坚持原则,讲解时可以生动形象,诙谐有趣,但不可以哗众取宠和不负责任。
4、采取有效方法,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在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是解决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大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是临时加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之中,所以协调好正常教学与临时加入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方法得当,既可以使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得到化解,也可以圆满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任务,实现一举双得的功效。一般情况下,当课程需要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采取课前预留法、直接导入法、答疑回应法、转换替代法以及拓展延伸法来解决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课前预留法就是根据事先预知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出现的节点而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中事先预留时间的方法。如对“党代会”、“两会”等热点的预留即是如此。这种方法的益处在于可以有充分时间对必讲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准备,便于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和讲解,而且由于事先有所安排,也不会对正常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造成影响和干扰;直接导入法就是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讲授前,把影响大、关注度高、需要讲的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向学生抛出并讲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比较轰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的突发性社会热点问题,这时主动明确地表达对热点问题的见解,对学生理解和认识这一热点问题会有很大帮助;答疑回应法就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们提出的想有意了解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做出的即时回答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回答的是学生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而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关注时事,并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所研究有所见解,以备不时之需;转换替代法就是在不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前提下,将所讲课程内容中与社会热点问题存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替代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而且还会给教学内容带来新鲜感和活力,也易于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拓展延伸法就是利用社会热点问题与所讲课程内容的关联性而将课程内容拓展延伸到社会热点问题上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不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当然至于采取以上何种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定,使用的原则和前提就是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维科.高校《原理》课教学中社会热点问题刍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2,27(01):42—43.
[2]张睿蕾.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思考——讲授“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几点心得[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02):85—87.
关键词交互式答辩热点焦点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干课程。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情况事关国家大局。然而,时下的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思想多元化的复杂时代,除了需要应对国内的复杂局面外,还需要迎接多变的国际局势,这无疑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课题。出于国际国内时政的瞬息万变,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巧妙合理地导入高校思政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该门课程的时代性,凸显了其现实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引领我院的思政课教学团队不断努力地尝试,将交互式答辩教学引入思政课课堂,与热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主动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在热点焦点教学中的应用
1.1何谓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
所谓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由教师或者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拟定主题,由学生(教师)根据主题准备相关内容在课堂进行展示,再由学生(教师)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甚至展开一定程度的辩论,其中提问和作答的主客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所以,给其命名为“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是集讨论、辩论等互动形式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是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理性概括,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审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及教学全过程。
1.2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在热点焦点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法律、经济、哲学、历史等,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大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学会正确看待与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关注热点焦点问题不可或缺。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矛盾突显期,各种社会问题让人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更好的互动方式用于课堂,将“辩”引入课堂可谓“明智之举”。由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课程与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本着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关注社会的原则,本次主要利用课程作业将其应用于毛概课程的实践教学,其具体应用如下:步骤一:确定选题范围。教师根据毛概课程内容确定选题范围,主要集中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保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关系等,教师选定之后向学生公布选题范围。步骤二:自由组组,自行拟定题目。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题范围自行拟定本组题目。在本次尝试中,教师还在班级选拔学生组成以教师为首的小组(以下简称“教师小组”)。教师小组主要是想更加充分地展示活动的交互性,更好地展开学生问教师答的环节。本次活动中,教师小组不仅和学生组一样需要展示作品内容和接受提问,而且更主要是可以向学生示范整个作业的完整程序和规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业规则。步骤三:师生共同审题。学生提交选题之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涉及题目是否契合课程内容范围、有无重复选题、选题的现实意义等。步骤四:交互选题。题目审定之后,将由每个小组在其他组拟定的题目中自行随机抽取一个题目。交互选题是本次作业的一个大胆尝试,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交互选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交互性。每个小组做其他小组拟定的题目,有助于后面交叉提问环节的开展。步骤五:准备作品。学生小组和教师小组准备作品,作品在围绕主题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合适的形式展示,如演讲、表演、拍视频等。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步骤六:展示与答辩。展示与答辩环节需要选拔出一位主持人主持整个过程,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的素质高低对活动展开情况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各小组在课堂展示小组作品,展示完毕后,接受来自其他小组的两个提问。第一个问题由出题组提出,第二个问题由除出题组和展示组以外的任意一组提出,在问答环节可以进行适当地辩论,如果辩论得过于激烈,则需要主持人发挥自身智慧掌控局面,必要时教师应亲自进行合理干预与疏导。步骤七:师生共同评分。评分环节分成两部分进行,其中70%是由展示环节决定,由教师对展示环节打分,剩下的30%由两个问题组成,由学生组成的学生评委对答辩环节进行投票,由得票多的组获取该问题的分数。最后,总结。教师应该对每组展示情况和答辩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
2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综合本次课堂活动中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学生所选择的主题大多是他们自身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互动效果比预期的更好。总体来说,好的效果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第一,学生参与度较高。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将辩论的形式移花接木于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一模式极具吸引力。学生平时对于学校举行的各种辩论赛热情较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是辩论队成员,他们普遍对于这种融入了“辩”元素的教学模式表示接纳和认同,甚至有同学在课后还表现得意犹未尽。总体来看,不论专业,不论本专科,学生的参与度较之传统模式更高。第二,教师也参与其中。本次尝试为了能更好体现“交互式”这一特征,教师大胆组队与学生小组一起参与课堂作品展示。教师的直接参与不仅形象诠释了“交互式”的含义,使活动更具有观赏性,而且还可以直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活动规则,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则。第三,本次教学尝试给予学生极大的自,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自由选题,自由选择恰当的形式展示主题,再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和辩论环节的评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成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四,此次交互式答辩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让教师获益匪浅。教师可以透过学生的选题、展示的内容及学生在答辩环节的整体表现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喜好,尤其是可以有效地掌握“90后”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的时代潮流。当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诚然,作为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有成果也会有亟待加强的方面。大致表现在如下四方面:其一,学生选题能力有待提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要展示一份好的作业,首先要有个好的选题,学生在教师规定范围内自行选题有利亦有弊,有利便是学生自主选题可以让教师直观地了解当今大学生思想动态,弊端就是学生水平不一,容易出现质量不太高的选题。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审题来尽量提高选题质量,从而引导学生提升选题能力。其二,学生提问能力参差不齐。我院学生存在本专科、专业的差别,学生提问能力自然也存在差别。在实践教学中,容易出现诸如提问词不达意的、提问缺乏深度的、提问不具有针对性的、刁难性提问的,甚至还有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的进展,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果。同时,课堂效果可能因班级不同而出现差异,有的班辩论得热火朝天,有个别班上的组却可以出现冷场的现象。针对提问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该在提问环节中适时提出比较精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还应该在总结部分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提问能力。其三,学生主持人素质高低更大程度上影响了答辩过程的精彩程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高素质主持人“可遇而不可求”,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教师本人。学生主持人担当的是串场与控制节奏、局面的重任,尤其是在提问组和答辩组陷入了激烈辩论的情况下,主持人的睿智尤显重要,主持人要掌握节奏,准确判断,选择时机结束辩论,甚至有时还要化解僵局。一个好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带动全场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反,则可能使得整个局面显得比较混乱。因此,在主持人的遴选上,教师应该多调查多了解,选出更加优秀的主持人,以确保课堂效果。其四,后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通过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在答辩教学活动的中后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即学生不像最初那么亢奋和激动,参与程度和热情有所下降。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讲解能力大多在教师之下,如果遇到一些小组讲解得比较差,就极其容易进入“审美疲劳”期。对此,笔者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答辩教学与传统教师授课间隔进行,以调剂学生出现的疲劳情绪。
3结语
总的来说,辩论有助于学生锻炼其胆量,开阔其思维,提升其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搜索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等,加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将辩论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