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好评如潮的背景下,教师变得像主持人了,学生发言缺少指向性,课堂犹如“农贸市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课堂是舞台,还是平台?教师是导演,还是主演?学生是上帝,还是求知者?合作是说法,还是做法?课件是主角,还是配角?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要解决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师生在平等交往中一起成长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个师生交往的平台上,学生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微笑和赏识,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评价,更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层面深层次的平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组织者角色的职责的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学生的深刻见解而对学生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就是履行了引导者角色的职责。试想,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就任由学生决定一切,一盘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话,那还要教师干什么?学校也许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处理好张扬个性与价值引导的关系。我们必须清楚,新课标中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在失重与倒错中制造隐患。语文教育的根底就在于提契生命的韵味,陶熔人文情怀,蕴涵精神意韵……文与心一体,书与人俱化。

3、处理好赏识评价与分辨是非的关系。我们应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越加活跃。因而,在课堂上科学的做法是,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

(二)让师生在文本解读中积累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要做到这些,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解决好人文精神与落实双基的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

2、解决好拓展创新与解读课文的问题。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语言,从而有所感悟,这是拓展和创新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语言,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也要防止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与拓展,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3、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为本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课件在课堂的某些环节与知识点上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它,课堂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它。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因此,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

(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会学习。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课题,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想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课程改革的成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经过不断的努力,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开展研讨活动

为了让实施新课改的教师们少走弯路,降低走进新课改误区的可能,学校对教师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领导要求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改的文件,让他们对新课标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语文教师分组讨论,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学习心得,开展研讨活动,相互推广经验,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有效开展新课改的落实工作。

二、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深入课堂教学

从本质上分析,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从学习上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将知识传授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观念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思想开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当然,我们要正确理解这里的“平等”,不是形式上的平等,也不是平起平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任。教师只有适时地点拨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不断地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作用还在于“主导”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摩与实践,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上都有所改变。从实践效果上看,学生没有因为师生关系的转变而受影响。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这是我们教师所乐于看到的,也是新课改想要实现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备课、上课、课下反思方面,教师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语文新课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旧教材的转变,将教材的死知识转变为学生可理解的活知识。教师切忌教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教学生知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了丰富性、时代性与可接受性,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补充“能量”,开发新教学资源,在掌握好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不断在教学中注入时代的活力。

(三)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方式的采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为主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传入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途径,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尝试。

(四)教学评价

从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上,要注意采用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形式。评价主体不要仅限于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或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教师评价方式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注重语文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面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反复的交流、借鉴与实践中,很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应该明白,在很多时候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创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敢于创新,不要将自己禁锢在固定的模式中,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突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一是人文特质,二是生活气息,三是思考性。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探索。当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如何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如何准确地阐述语文教育的特点。文章将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一、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去反思

1.1挖掘人文内涵,体现人文价值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追求机械化的答案,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当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标准化教学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毕竟,语文是人文学科,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2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下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手法,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1.3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多媒体技术集声、像、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呈现出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逼真的事件过程的演绎……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综合影响,声像兼备,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教学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改善,干巴巴的语言被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画面所取代,学生既感知到了画面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不仅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而且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1.4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已然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有效的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整合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利于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作用,还要把它看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把信息技术贯穿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观点和看法的平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寓乐于教,让学生“欲罢不能”。

参考文献:

[1]马丽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2013,( 1)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

如何在新课改的推进下,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一直是老师们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促进新课改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深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创新为宗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强化校本的实施、关注质量、稳健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树立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认真研究初中语文新教材,灵活运用语文教材。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落后的理念,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违背初中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明确取代,克服过分重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对初中学生进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避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秀”行为,合理构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教学。共同探讨和挖掘初中语文教学的潜力,注意语文交际能力的运用、情景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打好语文基础,精细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走进生活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角度,初中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如:《童趣》《风筝》《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描写的都是儿童璀璨的生活,表达的都是孩子深切的感受,学生读它,就感到像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犹如自己跃动的影子,通过这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文章的教学,怎能不使孩子们怦然心动,趣味盎然呢?

三、教学中多渠道表现语文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构建丰富课堂人文内容及表现形式,立体展现语文魅力。教师集体备课,感悟课本内容的思想精髓,真正从心灵出发去感知教材之美,发掘教材本身的内涵美、形式美,让语文教育负载人类终极关怀,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并力图引导学生从“灵魂”出发,感悟语文教材的人文关怀。引入录音、录像、书法、绘画等多媒体技术优化学习情境。多媒体课件融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为一体,信息容量大,直观形象,这种立体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新奇感,并使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如在讲《荔枝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荔枝树林的音像资料,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到荔枝树林里,学生就像漫步在荔枝林里,从而激发学生渴求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利用资源,自动学习。

四、教学中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真实的语文能力。那么,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找方法,有效果。”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地讲授“冲”掉了学生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课外作业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屏弃传统的语文教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课内外阅读,逐步养成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很大,常常是拿到什么感兴趣的书就读,而不问其是否“有益”。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不仅收获不大,浪费时间,甚至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要提倡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以提高阅读效率。共商课外阅读书目,拓展阅读空间,采取老师推荐与学生互相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围绕课内语文教本及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书目,制定相关阅读书目,使盲目的阅读有序化。为了配合古典小说的学习,我们利用假期推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也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其次,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去聆听身边一切“声音”,从中获得有益的语文知识,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最后,让“口语交际”课“活”起来。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口语课”历来不被中学语文老师重视。这种现象若不及时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研活动、经济领域、人际交往中等,需要探讨、争辩,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支持,这些都需要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和良好的口才是分不开的。“口语课”一定要成为学生真实活动的舞台。

五、倡导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合作伙伴,是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调节、自主合作的层面上。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传统教学是阅读基础上串讲,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可是我在教学此文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进行探讨性学习。学生在讨论时提出,鲁提辖为什么要将镇关西置于死地,适可而止不就得了,未免有失人性之嫌?顿时,学生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此,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再重温历史背景,学生明白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凡义心侠胆之士都是疾恶如仇,别无他法,只有打得解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通过正当的途径,采取合法的程序来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我们应学习鲁提辖为正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积极入世,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大有裨益。

总之,为了更好的实践新课标,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确立新理念,教好新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4]李景阳.郑新丽.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0.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视频 初中语文 实践 调研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中介,记录老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课堂节选),同时还包括与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规划、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演练测试以及学生回馈、老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特定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共同“打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所以,“微课”既与传统单调的资源种类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规划和教学反思等有所不同,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教学资源。下面笔者将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为例,探讨微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对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微视频教学的调查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对左右课堂的非智力元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为课件提供必需的数据和文字材料。

二、国内外关于微视频教学的研究综述

当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2007年,有超过1成的受众利用互联网上的微视频进行学习,2010年这类人数已经上升到3成。互联网教程中语文微视频教学尤其受欢迎。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初,已有两个国家20多个州以及超过30个城市实施了微视频教学。

国内也有愈来愈多的学校意识到了微视频教学的巨大价值,并意图将其本土化。笔者在这里单讲初中语文,例如: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随机挑选两个实验班级,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微视频教学。

三、微视频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具体应用策略

1.利用微视频,对教材画龙点睛。很多学生在阅览教材时,时常觉得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将整篇课文内容看完,然而看完后感觉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类教材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视频进行辅助。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明确了教材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讲授《生命,生命》一文时,可以运用微视频在音乐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孱弱的蛾子闪动着双翅在我的手心奋力挣扎;砖缝隙中的一颗种子突破坚实的外壳,在缺乏阳光、缺乏泥土的砖缝中顽强地成长,不惧雨雪风霜;置于胸前的听诊器,“咚咚咚”地奏出生命的乐章。

2.运用微视频,领悟诗词意境。微视频能将影像、文字、声音、视频联动起来,变静为动,使课文内容具体化,颠覆了以往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时间、空间的约束,营造了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如此,直接印象与想象、联想相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并对诗歌中的意境心向往之,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观沧海》一诗时,可以运用微视频展现诗歌所描画的意境:孤独矗立的岛屿,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秋风瑟瑟、树叶飘摇,岛屿上枝繁叶茂、百花争艳,大海上波涛汹涌……诗中的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远景与近景、实景与虚景都能运用微视频展示出来,豪气干云的音乐又能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胸襟、高远的志向。与此同时,诗中豪迈的基调,再配以老师结合背景和图画的激情朗读,也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就突破了重难点。

3.运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文学作品起源于生活,写作因生活而充满独特的魅力。而学生在写作课上的状态却不甚理想――写出来的作文往往较为空泛,缺少真情实感,使作文缺少特色;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而不走出“象牙塔”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而运用微视频进行作文课技巧的讲授,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并将其与生活紧密相联,填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空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研发和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有效汲取微视频的“营养成分”,使学生能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语文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赵世波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47-48。

[2]董树全 立足民族地区特点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