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第1篇

前言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无论是读者需求方面还是图书管理方面都要进一步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同时也要逐渐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一、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体的图书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只要辛勤工作就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期间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首先,作为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是对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岗位要求,由于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特殊性还需要其具良好的专业知识,对高校藏书的布局、种类等都要有所掌握,以?M足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其次,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图书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力的投入,过程过于复杂且浪费时间和精力,计算机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最后,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以最为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读者,注重自己情商的培养,同时要有较强的进取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影响重大,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进一步胜任工作,不被发展如此迅速的大环境所淘汰。

二、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图书数据库

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和时代接轨,传统的依赖于人力的管理方式过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必须借助于网络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创新。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数据库的建设还流于表面、专业性不高、所检索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书目、期刊杂志,对书籍的分类不够具体和专业,读者的借鉴性不是特别的高,因而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具体分析学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化数据库。高校图书数据库的建立要充分分析本学校藏书情况,并且对所有藏书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分门别类,开发出适合本高校具体藏书情况的软件,对相关书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理录入,建立起高校专业的图书数据库系统,改变传统的书籍查询方式,利用计算机设备快速的查询到所要搜索的书籍,节约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书籍的使用较为频繁,所需要书籍的种类也相对繁多,这就需要学校开发出针对图书馆具体藏书情况的软件,把学校所有的藏书具置进行规范化,对藏书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方便同学进行找寻。建立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查询图书,更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突破了传统图书管理方式的弊端,节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简化了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是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巨大创新。图书管理数据库的建立还需要有高校自身的特色,因而需要高校图书管理的相关部门分析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时代的背景,开发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数据库。以更好的适应读者的需求,提高高校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为读者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为读者提供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发展模式。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图书的借阅工作,对提供网络参考咨询方面的工作有所忽视,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管理过程中,在高校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网络,因而高校图书管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越来越必要。通过网络,学生在借阅的过程中不单单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事先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或者图书,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对相应的图书简介等大体内容做了解,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成本。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把学校藏书的相关信息到平台中,并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简化工作过程,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大众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高校进一步通过网络实现对读者提供开放式的咨询服务工作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创新,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一步现代化、网络化有很大裨益,需要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进一步努力,在管理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突破,让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 优势 应用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行业在经营管理当中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成效,纷纷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本行业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由于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杂、涉及元素众多的特点,使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了必然趋势。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程序与管理对象,都需要结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提供资料与查询服务的服务部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很多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纷纷出现,在给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类资料的同时也开始提供很多多媒体信息资料,借助网络,人们还可以实现信息查询的跨馆与跨区域查询,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作为一种虚拟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混杂传递的现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整理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网络信息资源更加科学、规范、易操作,使得图书管理服务更为人性化,进一步提升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手工来完成,给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使得管理工作极具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信息化管理使得人力与物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节约,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编制好程序,便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各项工作,使图书管理工作实现了高效率与高质量。

(四)转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员们仅仅只是负责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管理工作,对图书进行归类、整理,记录好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并对图书的保存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馆藏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读者的需求,这就促进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朝着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转变,使得图书管理员需要利用多样化途径、灵活化方式和多元化的工作模式来主动给读者进行信息的提供。

二、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后,如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目前主要的应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必要保障。要想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水平,必须在保证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一系列硬件配套设备完善的基础上来促进软件设备的更新,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信息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硬件配套设施都还比较滞后,存在着硬件和开发商运用的软件相互不匹配的问题,阻碍了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图书馆应当设立起专项资金来为硬件设施的改善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需建立起完善的设备使用、维护体制,保证相关设备的良好运行,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提供网络远程服务

信息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冲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时,我们应当通过给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来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不同的读者对于图书管理的差异化需求。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和各个区域的读者建立联系,给读者提供信息的咨询、搜索等相关服务,使图书管理当中的远程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

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在现象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实现了人工作业到智能化管理的巨大飞跃,给以往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诸多难题带来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就需要图书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观念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

三、总结

作为每个学校的重要学校补充资源,图书资源也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纸质资源已经转变成了纸质、电子图书互相结合的图书资源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贝.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82-83.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标;图书管理;用途;维护

图书馆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日常管理,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在当前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影响,科技的发展让很多电子设备如雨后春笋,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而长时间的观看电子屏幕容易让人们产生视觉的疲劳,所以,人们的视野又集中到了纸质文化,也就是书本文字,其促进了图书馆发展的日益壮大,书标作为图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标的导向作用排序功能让图书管理工作的展开变得更加顺利,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要查阅某一本书,也是通过书标的指导来进行的。

1图书管理中书标的用途

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依靠人工管理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借助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巨大用途来进行协助,书标对图书整理有导向作用、分类作用和总结排序作用,可以方便人们快捷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合理的利用资源会让图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书标在图书管理中的具体用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介绍作用

书标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介绍导向作用,在图书日常管理中,书标作为图书的标签,能够记录图书的具体信息,如馆藏位置、文书作者、文献索引号。书标上有对图书功能的介绍和使用价值的标注,图书信息的记录不仅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展开,而且利于广大读者方便查阅,以此来方便读者阅读。

1.2排序作用

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对一系列类型的图书进行分类管理。在众多不同种类的书籍之间,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的排序,如果图书顺序排列错误,势必会误导读者,也会对图书馆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一系列图书的分类是由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按照作者所编排的顺序对其图书进行整理罗列,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书标可以让管理人员节省整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总结作用

书标的内容包含书名、作者介绍和书籍内容的介绍等等,书标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将其内容囊括在内,便于人们查阅与观看,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利于读者通过书标来选择自己喜爱看的书籍,节省各方时间。当然,书标的设计不是死板的,上面还可以有相应书籍内容的图片插入,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群众阅读量,增长知识与见闻,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2图书管理中书标的维护策略

书标就像生物课上的标本,完整无缺才具有价值,它的完整对图书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其完整程度关系到图书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书标的完整进行严格的检查、维护,对于年代较为久远的书标,历经许久,字迹变得些许模糊,要进行重点维护,保证其外在形象的完整,对书标的维护是图书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2.1图书使用制度合理

图书管理中,书标是图书管理的有效方法,完整的维护图书书标可减少图书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在图书借阅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图书不受损害,不被遗失,在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制度是一项缺陷,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合理制度对图书的维护进行保障,使图书在借阅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很多读者在借阅中,因为不是自己出钱购买,对图书缺乏很好的保护意识,造成借阅书籍随意丢弃、任意损害,给图书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为了保证图书及书标的完整性,图书馆要制定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书籍归还时完整无缺的读者可以给与适当的奖励,而对于损害图书的读者一定要按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另外,图书管理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做适当的宣传,宣传保护书籍、书标,让这一行为成为大家的共识,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2.2定期检查书标的完整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强烈求知也随之提高,浅化的书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求职欲望,伴随着这种需求,图书馆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涉猎广泛对人的眼界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书籍量上的扩大对于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挑战,这就需要书标来进行指导,大量的书标难免会出现破损的现象,破坏图书整体性,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对其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查与及时的补救,书标丢失,要及时更换保障其走进正常借阅流程中,书标如果有破损的状况,要及时修补。图书馆新引进的书籍应该及时做书标,使读者尽快发现新进书籍,充分利用图书资源。

2.3对流通图书的书标进行维护

流通图书书标的维护包括很多方面,在对图书上架时,图书管理人员要检查完书标后在让书记上架,使上架图书具有规范性,方便读者阅读,维护图书馆声誉,在书籍流通过程中,如果书本出现严重的破损状况,图书管理中一定要将其暂时停止借阅,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害,要等到修补完好后才可以向外借阅,对于读者已经归还的书籍,管理人员要仔细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要及时完善,避免因书标破损影响图书管理工作,而且会影响其他读者的继续借阅。

2.4利用电子科技创新制作书标

传统的书标都是以纸质材料手工制作的,纸质材料比较容易在流通中出现皮损,就像人民币,经过多次传递,它会破旧,这样的书标是经不起读者的多次借阅与时间的腐蚀,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研究书标的维护策略时,创新思想,将现代电子计算机科技应用到书标的制作过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书标将会普遍应用于图书管理之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高,对图书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图书是人们加强知识学习的相对原始的重要途径之一,书籍阅读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增长知识,而且各类书籍的不同,让人们视野开阔,提升内在涵养。在对图书进行管理时,书标的使用方便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让图书事业发展的越来越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字:公共图书管理;创新方向;创新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为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将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这就需要对公共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1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1.管理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是行政隶属关系基础上的纵向垂直行政管理体制,各系统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图书馆宏观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拓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在自己的组织机构中增设了计算机、缩微、影像等技术服务部门。但是,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各系统图书馆发展相对独立,缺少总体规划,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降低了管理效率。

2.管理制度方面

为了规范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图书管理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图书馆管理行政法规,细化了部分图书馆管理标准,明确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但领导个人意志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影响,在法制建设方面仍有欠缺,缺乏有效的法规保障和制度规范。此外,随着近几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管理的工作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对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3.管理理念方面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公益性,其运营管理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存在依赖思想,坐等国家财政扶持,不主动寻求发展,这样的管理理念使得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严重欠缺,重藏轻用的管理思想让公共图书馆形同虚设,信息共享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阻碍了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相比,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宗旨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理念方面我国还有待提升。

4.管理技术方面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书目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我国许多图书馆实现了公共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电子阅览室、馆内局域网、图书馆门户网站等新技术在各大图书馆被逐步建立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料更加高效便捷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家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实现编目资源的网络共享,有效减少成员单位数目数据资源的重复建设,降低编目成本。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技术应用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上并不均衡,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经济较落后地区还停留在原始手工操作阶段,而发达地区则有大量的新技术被引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公共图书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2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向

1.创新管理思想

长久以来,重藏轻用、重书轻人的传统管理思想严重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滞后的管理理念使得信息技术在开发文献资源、满足公众需求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人为的降低了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实现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一是要有系统思维,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合理有效的配置图书馆的人、财、物,实现图书馆的良性运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共图书馆功能是其最终目标。二是要有发展的眼光,时代在进步,公共图书管理应当冲破传统管理思想的桎梏,不断吸收新思想、新内容,在服务时间空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树立开放的观念。三是效益优先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追求,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竞争意识,才能使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永续发展。

2.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部管辖,依靠财政拨款运行,垂直型的行政隶属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难以完全适应,内部职能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严重降低了办事效率。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应当形成一个整体互连的社会信息保障体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资源占有不均,改变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统一集中的全国性管理机构,可以实现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对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布局、共享等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还必须合理配置管理制度,强有力的宏观控制以及有效的微观指导是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定一部具有现代化原则和内容的图书馆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合理调控提供了法律保障。

3.创新管理方法

传统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方法是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经验的固化、领导思想的主观性以及个人经验的随意性难以适用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现代公共图书管理方法方面的探究主要包括以物流、信息流为主体的管理方法、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法和其他综合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更加注重开放性,有效突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通过吸收和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消除了个人意志的随意性,保证了管理的客观性,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着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管理上的应用推动了管理方法的创新,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馆藏文献的深度开发利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提供了保障。

3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1.探索知识管理,打造学习型图书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兴起,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公共图书管理成为业内不少学者探索的焦点。运用知识管理可以将公共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和可获取性,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益和个性化发展,使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值,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用。

2.完善用人机制,深度挖掘人力资源

传统公共图书管理以人治管理为主,公共图书管理人员在学历、专业、年龄等方面的比例失调问题引发了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较低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改革用人制度,对公共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开发是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建立科学的选拔录用、奖惩考核和任免调配制度有利于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有效提高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3.实施综合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综合运用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法、战略管理法、人本管理法等科学管理办法能实现各种管理方法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发挥好公共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公共图书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不拘泥于一种管理方法,不固守于一种管理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创新公共图书管理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公共图书管理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公共图书管理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方.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3,17(12).

[2]黄晓燕.谈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20(4).

[3]李晓卉.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0,15(21).

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型社会;高校图书管理;业务流程;客户价值

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更新了知识传播的载体,也对高校师生重新塑造知识阅读习惯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型社会对信息的增长是爆炸式的,而高校图书管理者在应对产业发展挑战中,更需要从思想上积极转变,从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发展要求。

一、知识型社会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与环境,同时对图书管理者来说,不仅需要从在知识结构上进一步完善,还需要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上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对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来完成文献的分类、检索与采编等工作,另一方面要能够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来提升自身对现代图书情报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再者,对于立体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说,高校师生在知识获得和传播中,更多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搜集,与此同时的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师生知识需求的日益广泛,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知识集散需求空间,进而需要从更为广泛和高效的知识整理中来满足需求。最后,作为高校师生知识服务的窗口,图书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思路,重视客观需求和客户价值,积极从知识与信息的提供上,为师生创造更为快捷的知识参考、咨询、借阅服务,树立客户意识,着力从优化知识产业链条上做好知识服务工作。

二、推进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思路研究

改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内容上着手:一是要从图书业务流程再造上提高图书资源开发效率,一方面从业务流程上处理好图书的组织与管理,整合图书资源,提升师生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从图书管理实践中,做好咨询、采购、编目和流通,从各环节优化上增强管理效用,如对检索工具的优化,对图书数据库的整合,对声像、情报资料的梳理,以实现知识信息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挖掘。因此需要从管理思路上把握总体,尤其是在图书资源管理上,要科学调配好图书管理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知识消费效益。二是要从读者需求的分析上把握改善方向,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注重对读者的理解与尊重,坚持从读者出发来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趋势来认真审视管理中的问题,着力改善读者环境。三是要引入目标管理,从服务质量上增强管理的信任度、满意度和美誉度。做好服务工作,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期望目标管理,并借助于与师生的互动交流来了解和满足师生期望,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图书管理考评机制,实现图书管理目标值与管理人员的业绩考评相结合。另外,做好图书管理设施建设,从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上来推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注重职业培训,尤其是图书管理综合素养建设。从现代管理理念出发,结合高校图书管理实际需要,从管理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上,引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后知识讲座方式,开展学术探讨与研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针对图书管理中的问题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以逐步提升图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另外,注重对先进单位的参观学习,注重对人员素养和管理视野的拓展,以适应未来知识时代对管理人员的需要。

三、着力改善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知识型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是迫切的,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为此,在着力改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强化和完善。

(1)注重对图书管理培训中心建设

培训工作是提升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点,也是顺应知识型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更好的应对现代化图书管理的挑战,不断补充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构建培训中心,健全图书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度,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学习来增强对图书管理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以提升图书管理者的岗位能力。

(2)构建读者信息数据库

服务好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尤其是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从关注图书管理到关注读者需求的分类,力求从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上调配好高校图书管理资源,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构建读者数据库,从掌握师生的信息需求上来构建服务策略,特别是对教学科研人员,对广大学生求知的满足,以实现多样化和层次化的服务转变。

(3)注重对图书采购与流通管理的融合

在高校图书采购工作中,传统方法是采编人员负责采购,流通人员负责图书流通,两者的各自为政不利于图书资源与师生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在传统经验采购上,很容易造成采购工作的盲目性,使得采购与需求脱节,不仅占用了资源,还降低了图书服务效率。为此,将采编工作与流通工作进行融合,听取流通人员的意见来降低文献的拒借率,提高文献价值水平和利用效率。

(4)注重对图书产业链的优化与组合

图书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信息的集聚,更在于对知识信息的配置与传播。为此,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引入产业链理念,从图书资料的购买、收集、加工、整理及提取、利用等环节,优化好各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完善好采购、编目、咨询和流通工作,最大化的促进图书管理业务流程的顺畅,激发信息生产者的创造热情,增强知识创新价值,最大化满足师生对知识的渴求与满足。

四、结语

知识型社会应根据客户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整合图书管理资源,进行业务流程和工作组织再造,并实施目标管理,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师生对图书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平.浅论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与读者阅读心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