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观因素
教师在把握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控制的力度不够好。小学语文是一个开发智力进行思维和促进交流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的力度,比如,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讲课的知识晦涩难懂,给学生的理解造成混乱。教师的反思工作做得不够好,不能及时在教学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比如,教师教学完成后,反思工作拖到最后一起总结,很难发现当时存在的教学问题。另外,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应当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
语文教学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匀,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教师的培训流于形式,没达到实质性的要求。此外,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
二、制定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制定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语言的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掌握记忆思维能力,获得学习语言的经验和方法。其次,方法和过程的目标,在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上设立目标,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语文,锻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比如,在学习后,学生应当学会感恩、爱国等。
(二)采取积极的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语言能力的应用和表达,在教学的方式上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语文的学科魅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朗读、背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三)认真落实教学的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细化教学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字词的教学时,教学目标应当细致到字、词。字的拼音、字形、字义,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教授学生与这个字相关的词语。还要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层实施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注重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细致讲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充分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
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教师反馈相关的教学信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少布置或者不布置书面作业,需要加强在口语方面的训练,具体形式是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或是根据课文讲故事。比如,教师完成《天鹅的故事》教学任务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朋友或父母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识字教学,学生的识字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增强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机械地教学生进行识字,由于教师缺乏变通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文中出现生字词的时候,教师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同时,由于小学生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力,因此,教师在约束的同时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十分的枯燥、单一以及机械化,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升,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1.创建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游戏情境的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做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样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将会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猜灯谜的教学模式,根据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设定灯谜,并对猜出灯谜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猜灯谜的游戏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帮助学生进行文字的记忆。
2.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对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来说,识字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识字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识字能力设定教学方案。在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同时,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根据文字的偏旁、部首等特征进行记忆。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以便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课文的阅读中认识文字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在对文章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生字词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文字,还要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对文字书写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由于文章的内容是歌颂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投入,从而引感共鸣。如,对“株”的学习中,“株”构造是由木字旁所组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句子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一株小草安静地依偎在大树下,如教师守护着学生一般。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生的识字水平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34-01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做到准确的理解并在生活与书面上做到灵活运用是对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技巧也要求越来越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更快更好,是对现代小学语文老师的更高要求。
1.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的导入起点相同,不能因材施教
现在,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首先,就是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同时,把不会的词语找出来,自己查过字典后,再把词语的意思标注在旁边。之后,老师再进行提问,如果意思基本正确,大家没有什么异议,那就这样一笔带过了。如果大家没有找出来,老师就把意思讲解一下,大家记下来。最后,就这样很随意地进入了课文讲解阶段。老师的课后作业也就很明了了,大家把课上讲解的内容在课下仔细的进行消化理解记忆,基本上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就这样谢幕了。这样做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大家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大家的讲解与要求没有什么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语文理解掌握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甚至于放弃对语文的学习。
1.2教学的语言平淡,不能引发想象
现在,大多数老师都用一个语调上课,说话内容也是平淡而不起波澜,让学生总是提不起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老师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对于孩子而言,密密麻麻的字,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怎么也比不上窗外的世界更丰富多彩。而老师的官方语言更让孩子们高兴不起来,孩子们的心不在这里,自然也就无法认真听讲。
1.3教学的拓展寻章摘句,不能随文渗透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的讲课安排,大多数老师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于课文的延伸部分,很多老师就是把和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或者易混淆的词列举出来,再找几个例句,在对大家进行讲解之后,让大家进行一下区分,实在不理解的同学就争取把它记在脑海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让很多学生对于老师的布置任务一项也做不到。既做不到对所将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也做不到对老师课外延伸的部分的了解。
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2.1模糊意会法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的是对于词语的理解,不只是单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可以了。我们的要求是理解和把握准确词语在文章中的深意。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不是直接把学生们带到词语的意思里,而是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词语所在的情境里。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有这样一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其中“不约而同”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相互约定而相互一致”,可是在课文里则表现出这些人对逝世的悲痛之情。所以,在让学生知道词语意思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体会词语在情境中的感情。
2.2比较琢磨法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一个词语运用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会传递出不同的感彩。所以,对于小学生们,从一开始,我们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同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的感情也不同。例如,课文《我的战友》中有这样一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其中的“才”表达出作为战友看到大火在战友身上烧,内心焦急,为战友担心的一个心理状态,而在同样的课文里还有这样一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句话中的“才”则表达出这场战役时间短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心里的激动兴奋之情。将同一个词语运用在不同情境中的句子找出来,让同学们认真体会,便于同学们深刻的理解词语含义的丰富性。
2.3互换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还有一类词语很难把握,那就是“近义词”。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同学们自己找个例句,将不同的近义词换进去,然后由字面意思到句中意思,逐字体会,再整体把握,进行一下比较。例如,同样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中“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此句中“张望’一词,如果换成“远望”,就想象不出百姓们伸着脑袋看的情境。所以,这样做,学生对于这些近义词的把握会更清晰,更深刻。
2.4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多媒体对于小孩子来说,也并不陌生了。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产品来教学。对于新鲜高端的东西,往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了解兴趣。这样做,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对电子产品的认识,让他们也正确使用高科技产品进行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3. 总结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其实远不止这些。就学生们来说,他们时时刻刻在变化,周围影响他们的因素很多很多。所以,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主动去关注他们的变化,积极承担起教学的重任,主动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韦继南.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2):123-124.
本文则研究了新的教学策略模式――增效减负。增效减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有限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一、科学备课,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如此。小学语文面向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正确认识。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做老师,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切实做到增效减负的效果,让教与学都能够得到进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将课堂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放心。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未来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凌乱,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也很难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打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教师要将语文课堂变得美丽生动,就要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小学生的自制性较差,在课堂上常常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安心听讲,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打断了教师上课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带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而不是强迫式地让他们学习。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的压力负担减轻,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课后作业不一定要布置得很多,要让学生能够把一些问题在课堂中得以解决。比如,设立讨论组进行讨论,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教授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增效与减负是同一种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学生若能充分学好课堂中的知识点,那么,在课后花的时间就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就会减少。但是如若学生不能当堂掌握知识,那么就得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在课后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加重。久而久之,成绩好的越学越轻松,学习差的越学越差,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同样将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如果排除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别,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很多教师也很不明白,同样在一个课堂中,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千差万别,有些差距甚至很大。其实,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坚持学习。有些学生能够抓住课堂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是有些学生觉得课堂上不重要,课后给自己增加点负担来学习就行了。但是,事实证明,课堂一分钟的效率完全可以抵课后十分钟的效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传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长足进步。
四、实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相长
《论语》有云:子有能养而或是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学生与学生在能力上、思想上以及家庭教育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教师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留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待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增效减负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取得共同进步,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和计划,学生则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教学相长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教学双方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使得学习轻松,效率的提高和学习负担的降低。
五、增效减负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增效减负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受益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探索的决心和勇气。减负是学生最乐于去实现的,增效则是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实现,让学生把学习的兴趣带到课堂上来,减少课后的任务和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进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生关系单纯,课堂教学氛围紧张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把学生当成单纯的授课对象,这种单一的师生关系既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使学生不愿或不敢多跟老师交流,从而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困难性,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古板、单调,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本应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单一,只看结果不重过程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近期的考试分数,学生分数高就证明教师授课水平高,学生考试分数低就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低,既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及时评判,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认识,更谈不上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疑是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其积极价值自然难以充分发挥。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大有人在,这固然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有关,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如何与学生相处,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用高超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去疼爱,在生活中与学生“心心相印”;同时,也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尊重,与学生平等相处;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懂得学生的喜怒哀乐,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亲密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老师,乐于亲近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学生对语文老师有好感了,自然也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并格外重视,因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但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且课下也肯花力气和功夫学习语文,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要务,那么,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置轻松的教学情境。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小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小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巧妙连接,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的味道是怎样的?秋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秋天中哪些景象在你眼中是最美的?秋天带给人怎样的感受?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我及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讲解和引导,在如此轻松的教学情境之下,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秋天带给人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多媒体融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信息于一体,鲜活生动,声情并茂,能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水平。例如,我在讲授《神笔马良》这一课时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中的精彩片段,瞬间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接着,我边讲解课文内容,边用课件播放相应的电影画面,同学们无不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当我讲到马良被大官抓到,大官逼迫马良给他画金元宝,马良机智地利用神笔逃走时,同学们全都被电影画面中的精彩镜头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而当看到马良给穷人画牛画犁的画面时,同学们对马良的善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应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虚拟情境式学习等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带动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就采取了音乐伴奏朗读的方式,努力营造出文中描写的场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神经,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传统的重视考核考试结果向注重考核教学过程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教改的热情,提升教学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要把注重考核考试分数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进行转变,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用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葛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实施语文情感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3,4(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