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园景观设计

工业园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园景观设计

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是围绕商业展示建筑展开的。通过植物景观的围合,为商业展示建筑提供一个植物背景,烘托这一区域的商业休闲的气氛。各主入口植物景观以高大挺拔的大乔木以及色彩绚丽的整形修剪灌木为主要植物材料,并与道路林荫树品种一致。疏林草坪植物景观以草坪结合高大庭荫树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通过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观,在非机动车道与城市交通干道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街道步道空间与吵杂的车行环境有效地隔离。在道路交叉口处,合理栽植h

2.4照明设计,夜环境的诗意与功能灯光照明工程起着方便游人观赏夜景的作用,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夜间以灯光的手段强化和突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构思和造型特点,使夜景成为一个以线带面、突出重点,既统一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

此外,在设计时还要将街道景观小品设计、建筑艺术设计、居住小区绿化、文化广场与生态休闲以及雨水与中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多方面考虑进去,以期获得最佳设计效果,打造高品质工业园区。

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后工业景观公园;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

Abstract: facing the city more and more derelict industrial l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design is to solve the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effective means. This paper focus on industrial landscape park after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summary commonly used gimmick landscape change.

Keywords: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park; Derelict industrial l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背景及定义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产业布局调整,传统工业逐渐衰落,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后工业景观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在促进资源可持续性合理利用、延续城市记忆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后工业景观,将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整理成能够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以及体闲、娱乐、体育运动、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即为后工业景观公园。后工业景观公园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

二、经典作品

在德国杜伊斯堡市北部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里,你会看到人们自由融合在充满后现代工业痕迹的场景之中:在绿色成荫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市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馆内锻炼娱乐,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

这个场所原是一座钢铁厂,是1989年纳入到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绿色框架”主题下的景观公园系统竞赛中。设计师彼得•拉茨赢得国际竞赛一等奖,承担设计任务。

三、设计手法

1、功能组织

在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遵循开放设计的理念,运用现代艺术新思路,充分利用工业符号和工业建筑自身的特点,合理搭建改造目标与原有建筑物间共通的桥梁,视情形采取完全保留、部分保留或构筑物保留的手法,加以功能、形势、形态改造,适当大胆运用鲜明色彩,表达特定主题。

空间上,厂房等大空间可以改造成音乐厅、剧场,储料仓改造成花园、儿童活动区,设备用房改造成餐饮、服务空间,办公楼改造成旅馆。

表1 工业设施公园化改造设计途径

2、生态治理

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蕴涵着生态学的思想,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这也贴切场地的历史氛围。

(1)废料处理。场地上的废料如果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采取就地取材、就地消化的原则进行使用或加工。例如钢板熔化后铸造其他设施或广场铺装,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红色混凝土骨料,焦炭、矿渣加工后作为植物生长的介质等。如果是污染环境的,这样的废料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利用。污染严重时,要对污染源进行清理,污染物外运。

(2)利用绿色能源。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彼得•拉兹将工业水渠改造成自然河道,利用冷却槽、沉淀池构建水循环系统,在水渠岸边相应设置风塔,利用风能构建水循环的竖向流动环节。而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来处理污水、污染土壤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3、保留植被,打造生态景观

废弃地上的野生植被是适应污染土壤顽强生存下来的,对废弃地生态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应加以保护。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野生植被有450多种,在厂区与周围环境的边缘地带,有大面积的原生生境,成为多种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场所,同时形成了乡趣浓郁的植物景观视觉。

后工业公园景观设计和营造包含了生态演化进程,是展现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例如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金属广场铁板的持续腐蚀、受污染土壤上植被的生长等问题,伴随着项目的逐步实施,彼得•拉兹一直在充满激情地持续地优化他的设计。

4、艺术生成

后工业景观设计作品具有一种特殊语言的力量,设计师从形式和构图上将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运用到工业废弃地这种粗狂、充满力量和历史遗韵和生活回忆的载体上,使得工业废弃地甚至城市的文脉有着美好延续。

构成主义认为,工程技术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造就的场地肌理、所塑造的结构形式,与如画的风景一样打动人心。达达艺术认为任何存在的即使丑陋的也是艺术,生锈的高炉、废弃的厂房、停产的设备、荒芜的土地都可以提升为艺术。极简主义追求抽象、简化、几何秩序,采用现代机器生产中的技术和加工过程来制造作品,崇尚工业化的结构,具有工业文明的时代感。大地艺术作为一种大尺度的艺术形式,对后工业景观设计影响最为深远,在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看来,废弃地上的工业遗迹就如同大地艺术,是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

四、小结

长期以来,在国家、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或引进社会投资,集规划、环保、建筑、景观等多专业合力研究探索解决城市工业废弃地问题,已获得一定成效。在当前面临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而对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形势下,如何采取合适的改造途径,恢复生态平衡、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增长,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中国园林,2003(3).

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深圳上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摘 要

这里古属百越之地,为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东、南、西三面怀抱世界的风景名城——桂林市。这里是素以“地灵人杰山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著称于世,冠有“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的称号,集传统与现代的风景名城——灵川。

1 项目概述

项目简介

灵川,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辖县,位于桂林市北25公里,为广西重要的商品粮、柑桔、毛竹生产基地。为了贯彻落实“依托桂林、服务桂林、主动融入桂林”的城市建设战略,加快灵川城市步伐,提升县城城市品味,现将灵川的母亲河——甘棠江进行艺术化的夜景灯光设计,打造具有甘棠特色的滨江夜景观长廊。甘棠公园滨水区位于甘棠江南北两岸,穿越灵川县城,全长4.7公里,核心绿地位于甘棠江南岸,特色商业街位于甘棠江以北。按照“一江两岸”的整体理念进行规划,以景观设计理念为依据,对灯光进行设计定位,把甘棠江提升为环绕桂林市的著名流域。以沿江两岸建筑、园林景观为主体,并集中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为市民和游人提供夜间休闲、娱乐观景的生活空间。

景观印象

甘棠公园承载着无数灵川人的怀旧情结,经过设计规划后甘棠公园将如同“碧水携翠穿城过,玉带连珠美景观”一般,成为繁忙都市回归自然,享受城市慢生活的最佳选择。甘棠公园夜景景观照明规划是提升灵川形象的引擎工程,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将甘棠江县城沿江两岸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景观、商贸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滨水综合建设新区,为灵川打造“甘棠品牌文化”创造条件。

2 设计原则

2.1 人文性原则

建筑夜景照明以人的活动要求为出发点,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的需求,创造良好光环境。

2.2 安全实用性原则

灯光系统自身的安全和实用性,是照明灯光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条件。

2.3 景观性原则

灯光照明是装饰美化环境和创造艺术气氛的重要手段,注重灯光景观的艺术性,充分考虑灯光景观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2.4 绿色照明原则

坚持选择高效、节能的电光源,控制眩光,防止光污染。

3 规划范围

此次夜景照明规划范围包括:自然风景、商业文化、文体休闲、生态互动四大区域,囊括建筑、道路、绿化、水体、休闲娱乐、广场等多个板块。

5 方案设计

5.1 甘棠公园设计总主题:“舞动甘棠 溢彩灵川”

整体灯光以甘棠江为设计轴,自然风景区、商业文化区、文体休闲区、生态互动区为分区,由建筑、道路、绿化、水体、广场、娱乐汇聚带等景观形成“一轴线,四分区,多节点”的照明空间布局。以“舞动甘棠,溢彩灵川”为主题,分区域进行定位。“四分区”分别设置不同的照明情景。自然风景区以“灵川印象”为灯光主题;商业文化区以“滨江古色“为灯光主题;文化休闲区以“恬静港湾”为灯光主题;生态互动区以“灵动之川”为灯光主题,总体照明连成一线,烘托出休闲浪漫的滨江环境和现代活跃的光色气息。

5.2 设计照明定量分析

5.2.1交通系统分析

5.3 鸟瞰效果

夜景灯光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延伸与升华,因此夜景灯光设计应利用低照度、装饰功能及非标灯具运用来表达公园及广场生态、自然、休闲娱乐的性质,营造夜景风光给予的情感表达和夜晚意境。

在自然风景区夜景照明设计中围绕“灵川印象”的主题,突出灵川本土风貌与艺术的创新结合,实现高效、节能、安全、舒适的设计目的。利用沿江两岸风景建设特点采用安装LED变色灯,彩光变幻多姿随着流动水流宛如一条蛟龙嬉戏于江中,流光溢彩,醉美出行。在“灵川印象”主题中,突出自然和谐感觉,树木采用底光或侧光照明,草坪采用柔光照明,低矮植物照明以淡化处理。

5.4.2 商业文化区设计主题:“滨江古色”

商业文化区以“滨江古色”为主题,既体现活跃的商业街气息,也体现灵动的滨江氛围,营造一幅韵味悠长、古色古香的滨江画卷。

商业街入口灯光以塑造建筑为主,灯光氛围浓郁而不失雅致,在热闹的商业氛围下尊重建筑设计初衷,体现其古典气息,让人畅游其中,流连忘返。

银杏广场设计来源于一片银杏叶落在甘棠江边。在灯光创意上主要展现广场的浪漫与激情的广场气息。变色的广场灯光、具有表演味道的喷泉、远处建筑的星星点点,也许某一刻,触动浪漫情结,拨动几分激情……

甘棠渡作为反映甘棠江的历史,有着不可比拟的文化意义。在灯光的设计上主要以温馨而雅致的灯光表达沉淀的历史气息,采用照树灯、投光灯、洗墙灯、水底灯来突出甘棠渡整体形象气质。夜幕下,甘棠渡彷若置身于山水之间, 人们在此行走嬉笑,驻足观景,享受这份久违的安宁。

锦玉桥、灵泽塔作为甘棠公园标志性建筑,在夜景灯光上理应成为灵川独具特色的名片。整体灯光以表现桥、塔为主,树、建筑等其它部分点缀处理。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锦玉桥、灵泽塔进行整体控制,使桥、塔、灯光、水一起动起来,在塑造灵川城市形象的同时,还为市民打造出美轮美奂的灯光表演,展现独具特色的灵川文化。

九龙穿岩大瀑布位于甘棠江南岸,甘棠桥东面,是灵川老八景之一。大瀑布是一个80米长,最高落差12米的人工瀑布,江对岸看过去,气势磅礴。在灯光创意上,采用水底灯对瀑布进行渲染,变色的光随瀑布一起流动,带来一场场具有灵动感的视觉盛宴。瀑布后面的酒店、住宅灯光以展现细节为主,用优雅的灯光给人舒适感。

5.4.3 文化休闲区设计主题:“恬静港湾”

文化休闲区的核心绿地是满足灵川市民休闲、娱乐、游憩需要的开放式绿地。灯光以“恬静港湾”为主题,暖黄色的亭台楼阁;以人流合理布置的庭院灯、草坪灯;重要节点重点处理,如景观灯、埋地灯、照树灯等表达的广场……在展现恬静舒适灯光的同时,传递出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美好场景。

龙女传说为文体休闲区景点标志,在灯光设计上以温馨浪漫为主,对重要节点进行灯光美化,如龙女雕像、喷泉等重点设计,给人有节奏、有韵律的视觉感受。

5.4.4 生态互动区设计主题:“灵动之川”

现有景观进行灯光美化改造,强调景观建筑特点和景点艺术美感,采用各式LED灯烘托出空间感和层次感,提升整体夜景艺术化、时尚化、美感化,从而印证“灵动之川”这个主题。

6 节能与科学

此次甘棠公园夜景照明项目均采用国际先进的LED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推动节能减排,打造灵川生态低碳城市。甘棠公园滨江两岸景观照明分为日常模式和节日模式,采用远程控制进行统一控制,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沿岸、桥梁建筑、核心绿地整体灯光效果联动变化,可根据程序编制变换不同模式,随时调动所需场景灯光。

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视野;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环境下,景观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环境问题频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也更加重视融入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提高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效果,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

二、城市公园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生态观,以适应规划、设计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城市景观生态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超强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然生态环境过渡开发。城市水土流失加剧

在城市景观中,承担着自然生态环境功能的单元类型主要有林地、草地、水体和农田等,伴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和生产生活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区域中的自然景观单元在不断快速减少,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受损,进一步导致景观生态稳定性降低,对各种环境影响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下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使城市自然环境的美学价值及舒适性大打折扣,人们纷纷逃离城市走向郊区。

2.景观结构单一,景观破碎度增加,通达性降低

城市区域内土地紧张,城市建筑用地增加,造成城市景观自然组分的大量减少,迫使现在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存在,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公园或广场绿地,街道及街区分布稀少,难以形成网格结构,空间分配极度不均衡。由于绿地内植被构成类型单一,覆盖稀疏,缺乏空间层次,不能完成应该具有的生态调节功能;同时,城市人工景观的建造往往只考虑地尽其用,很少注重与周围景观协调及树立整体景观特色。

城市区域中,人类活动使自然组分极度萎缩,景观自然生态过程如物种扩散、能量流动、风险转移等严重受阻,其涵养物种、净化环境的能力随之呈非线性降低,如建设开发使河道干涸、污染;高速公路将自然栖息地一分为二等,使自然生态过程中断,景观稳定性降低。另外城市建筑使景观视觉通达性受阻,如居住区楼房密度过高,或与工厂、交通干道比邻,使视野狭小,同时各种污染、噪声使城市景观舒适度大为降低。

三、生态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表现形式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自然性、乡土化、保护性和恢复性等方面。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2.乡土化设计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

3.保护性设计保护性设计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率先将生态学研究与景观设计紧紧联系到一起,并建立起科学的设计伦理观: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存离不开自然;必须限制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行为,并担负起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保护性设计经历了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认识阶段。

4.恢复性设计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没有毒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明显干扰,同时,已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恢复设计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四、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1、去蔽与澄明。去蔽针对的是过度人工化的构筑物。蔽是遮掩和封闭,澄明即自然的显现,是景观设计中体现自然元素、生态观念的落实点。澄明是人与物,主体与现象的和合,是物象的融入与自我的消失。从景观实际来说,澄明是对自然的管理,生态景观一定是澄明、自然的世界。去蔽开启了澄明。澄明意味着本真自然的显露。显露自然作为生态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越来越得到重视。生态景观设计注重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强调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还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

2、完善的循环。生态景观一定是完整的循环。完整的循环是基于过程的完整回环。它有工具,有输入、输出过程,有控制环节。过程的第一推动力是作为一切万物原生力的大自然。城市景观作为人类智力的产物,它联结了人与自然,它是人类概念的产物,完整的循环需要精心的设计,坚决地贯彻和认真的维护,景观设计工作始于构思。设想和对未来的预期是起点,从构思到想要落实想法,把想法变成文字和指南便是计划。

3、因地制宜需要的是借力和顺势,借自然之力,顺势而为。土地是根本,土地意味着孕育、生成,意味着关联和根本。因地制宜是景观设计之始。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当代景观都无一例外的体现出对地形地貌的重视。地形地貌是基础,正是在地形的分析中产生了最初的构思设想,功能分析。

五、理性公园开发对生态可持续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1、生态功能

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及园林规划、设计、建设时,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以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它起到协调人类与景观的相互作用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几乎全都是人工生态系统,因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园林植被的滞尘作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绿地种植结构的调整,有效改善和提高绿地的滞尘效益。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能够具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生物种类成分越多,各种群的生态位分化和种群间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维护平衡的能力越强。

2、社会功能

园林植物缤纷的色彩可以开拓人的视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树木花草千姿百态,把城市打扮得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植物的芳香带给人嗅觉上的享受和满足;植物季相的变化,丰富了城市的色彩;植物群落的繁茂,引来了各种鸟兽,增添了城市的生机活力。

城市生态园林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为了放松自己,调整到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绿地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及闲暇时间主要的游憩活动空间。

3、经济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对于我们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如吸引外资、繁荣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房地产的价格和城市品位。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自动化解城市各类污染,降低居民发病率,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投资;园林绿化是城市最可靠的土地“银行”,在制约城市无序扩张和储备城市未来发展用地的同时,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推动着周边地价及房价的增值;园林绿化是城市最大的旅游资源,通过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产业的配套,促进城市商业的繁荣。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景观生态学是目前热点研究的理论课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研究景观生态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在生态公园设计中,依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工业园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根据我市城市基础管理和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城近郊区各街道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以保洁、保安、社区车辆看管为主的社区就业服务项目,开拓新的就业岗位,解决我市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中就业特别困难人员(以下简称就业特困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切实有效地发挥社区安置就业的作用。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又可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在为居民创造整洁、安全、方便、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建立起就业特困人员的就业托底机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是:政府出资扶植、社会筹集资金,以安置就业特困人员为主,其他社会劳动者为辅的公益性劳动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下,开展以环境保洁、社区保安、社区车辆看管等服务项目为主安置就业特困人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其它社区服务领域拓展。

二、就业特困人员是指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00元或本人、家庭成员因患病、肢体残疾未达到残疾标准,且就业愿望迫切,愿意从事本人力所能及的工作的男40岁以上、女35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

就业特困人员的认定程序是:本人向企业或街道申请,由街道核实,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北京市就业特困人员确认表》附后)。

三、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程序是:由街道向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认,核发《北京市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

四、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就业特困人员数量,由街道提出,区劳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企业主管部门下达,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向街道输送,就业特困人员也可直接到街道报名。

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应与安置的就业特困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

五、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中的环境保洁、社区保安项目使用就业特困人员,可享受每人每年1.4万元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这些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其中安置的就业特困人员的工资原则按每人每年8400元标准补助)。补助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失业保险金补助、按规定收取辖区内单位、居民的卫生保洁费用“三家抬”的办法筹集。

社区车辆看管项目使用就业特困人员,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费用采取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的运行机制,其盈余部分用于补充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

街道收取的辖区内单位、居民的卫生保洁费用标准由区物价局、财政局研究确定。

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还应积极安置其他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并可按《北京市促进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京劳就发〔1998〕70号)的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六、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发展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今年7月底前各城近郊区要选择1-2个街道进行试点;年底前要发展到5个以上的街道;2000年底前,要在60%以上的街道建立起为就业特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并逐步扩展到所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