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样的初中语文课程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如果教师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师生双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要有充分的读。
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兰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啊7.要热烈的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课堂教育入手。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探索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掌握课堂知识。在这样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增强了实践能力。
一、帮助学生建立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学习惯
素质教育就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依照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来探究新的高效化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量与自主学习方法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他们也获得了认同感与成就感,以后逐渐会形成自立自主意识,转变过去的依赖性,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响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学习环境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读、写、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各种知识,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他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看待学生,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参考标准,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劣势及学习方法、学习特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来掌控课堂上的主动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新的文化知识,而教师的作用则是给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点与帮助。在这种轻松愉快教学氛围中,教师学生互帮互助、平等融洽,既增加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又改善了师生关系,不愧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充分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提前掌握部分学习内容
在进行授课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等途径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同时还可以掌握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新课学习之前消除课本上的字词等基本障碍,还可以使学生对要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的放矢,在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尽快解决自己遇到的难点。最终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了其思维探索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但其也应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而且素质教育下对教师的备课水平要求更高。首先,教师备课要打破原有的机械进行课文解读的方法,要有个性、能动性地对课文进行解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 自己置身于课文内,挖掘出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及相关知识的挖掘。虽然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也要围绕在教材或教师要求的范围内。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导向及激励作用,使其掌握最有用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三、灵活、巧妙的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言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课堂的引言是决定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热情的引言是源自生活实际,学生有切身体会的,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把学生熟知的内容灵活运用到课堂引言中来,可以使他们在自己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一个联想,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最后,学生在引言的牵引下,对课文的背景、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
(二)探究课堂疑问,灵活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注意这些问题要源于课本内容但一定要高于课文表面内容,确保学生只有经过充分认真的挖掘、探索才能予以解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可采用反问的方式帮助他们一步步深入探索课文知识。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发问,打破原来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掌握新的知识,老师在学生的发问下获得新的学习体验,这种互补互助的学习过程,使教学双方通过交流获得真正的进步。
四、课后作业及总结
(一)课后作业要具有延展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授课完成后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改变原有的抄写模式,立足于文本,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需要巩固的重、难部分进行延伸,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扩大自己的语文知识容量,丰富自己的视野。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教学后总结
教学总结是指在完成某一课的学习或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通过反思来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合理科学,以此来不断获得新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方式的调整,才能是教学、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教学总结也是改善传统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结语
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材文本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文本内容去挖掘深层次的知识,从而对文本的内涵有准确的了解。其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完全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詹秀华.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J]. 学理论,2010(3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新课改。而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我们应当以新课改为背景,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备属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受欢迎程度,一个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正能量的老师往往是更加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也更倾向于接收其传授的知识。老师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独特方法,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新知识,培养出高素质。这样,原本漫长的上课时间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得教师受学生喜欢。
2.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应当在新课改下,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出课堂,走向室外,体验不一样的现代化教学。在室内教学中,学生们接受到的是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则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对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有吸引力的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维护课堂秩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相对被动,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在现代化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改为背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能动性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2.积极发挥干部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培养筛选出来的较为优秀的班级干部,让班干部协助自己的教学管理活动。这既能够提高语文教师自身工作的效率,又能够提高班干部们的管理能力。同时,由于班干部往往同班级同学更为亲近,也更了解班级同学,更易于同全班同学一起寻找出一条适合本班全体同学整体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倡导启迪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对于特殊学生因材施教
对基础较为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不断鼓励,使之慢慢进步。而对那些成绩优异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则应当着重培养,将他们任命为班级干部或者活动的组织人员,在班级管理或者活动中委以重任,使之成为学习和活动中的带头人。
2.巧妙点拨,引导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主观性和发展性,鼓励学生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来培养这种能力。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采取小组教学的模式,分组观察、分组思考,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一文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及“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产生疑问。因为前两句的意思是说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而后面的两句似又在说河汉清浅,相隔不远。针对这样的疑问,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多方位解读文中的意境,也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从中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前文说牵牛星和织女星相相距遥远,后文又说河汉清浅的意义在于突出牛郎和织女的深厚情感,虽然他们相隔甚远,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使得心灵之间的距离被缩短,故有“河汉清浅”的感叹。通过教师这样的多角度引导,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就能够对课文的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
[2]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背景;综合教学探微;实践与探讨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情境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欠缺的,它往往忽略了引人入胜的课堂情绪的培养,只是机械式地推广课本知识,教授教材内容,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改实施以后,新型的多媒体技术使信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教师也开始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帮助学生融入课本内容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二、构建合作学习,探讨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点,不去思考学生的想法和态度。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学生没听进去,教师的课堂效果也不好,师生之间不存在良好的课堂互动。新课改要求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活跃思维,烘托气氛,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丰富各自的思路,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融入更多科学元素
传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只是以成绩做定论,不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新课改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科学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不应只以成绩做评价标准,还要考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况,实际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将综合能力纳入到体系中,帮助学生全面进步。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不知道语文该学什么,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字词、阅读、写作这几部分。而事实上,语文学科应该包含听、说、读、写这几部分。平时学生练习较多的是读和写这两大部分,而往往忽略听、说的重要性,基本上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听说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几乎时时存在,特别是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这方面也应用得最多。因此,学生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听说的训练。
听说能力包括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的听话能力的要求是: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项教学内容,对这项教学内容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训练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
一、培养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的社会,人类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除了远距离的通讯手段——电话、互联网络被人们广泛使用以外,那些专门供人们“听”的机器已陆续问世。如“阅读机器”能够自动地为读者读一页页的书,快、慢可由读者调谐。又如美国有一种时髦的“录音书”,人们可以从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欣赏一部杰作,专供那些没时间看书的人“听”书。这一切说明,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交流信息的途径了。所以,培养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能够提高初中生形成稳定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理解力、正确的记忆力和辨析力。听的材料是属声音介质,具有流动性、瞬间即逝的特点,一般不会重复出现,而积极主动的心态、高度集中的注意能排除外界干扰的习惯,对完成听力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也是对讲话人的尊重,是听的基本礼貌。所以。听力习惯、态度教育既是听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学语文听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应把听力习惯教育贯穿听力训练的始终,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就能够排除非智力因素对听力反馈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良好的听的训练
良好的语文听力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话语是由语音或音响传输的,具有不稳定性和缺乏持久性的特点,要求听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记住并理解。这就要求听话者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能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话语辨别力、语义理解力、信息记忆力、话语品评力及当前话语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想力等,这些都是完成听力任务不可缺少的。语文听力训练应始终抓住这些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特别是听力理解力加以训练。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听话活动中迅速抓住话语的实质,完成对话语内容的获取,优化和扩展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该让学生听什么?又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听课文朗读。学习语言需要一定的语境,如学习英语。无论在哪里学,语法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不同的是语言环境。到了英国,你听到的都是纯正的英语,自然发音就标准了,它强调了“听”的作用。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磁带,磁带发音标准,学生听多了自然也就能模仿朗读了,不知觉中语感提高了,语音标准了。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想学好普通话,你就得多听,她让我在床头放一个录音机,早上睁开眼就打开听,天天听,有意无意听一听,听多了,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特别重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听录音,听多了可以正音,听多了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
那么什么时候让学生听呢?早上一来学校就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也许学生不会很认真听,但声音一定能传入学生的耳朵,这样久了,一定会有效果。然后是课上听,比如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放学了听,现在的教材都配有资源包,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包,让孩子边玩电脑边听资源包里的朗读。
当然,听课文录音不是提高学生语音的唯一手段,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听广播,听电视播音员的播音,听他们的声音自然也是一种享受,时间久了,同样可以培养语感,标准语音。
2.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俗话说:“聪明的人带来一双耳朵,愚蠢的人带来一张嘴巴。”可见倾听的重要性。作为课堂的把握者,我们不光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更要营造一个“心灵相互倾听的教室”。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良好的听的评价
良好的听的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比较。还应当对学习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理解的追寻,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反思性的独立的学习。
听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听记、听辨、听解、听评等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1.学生是否听进去了,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情感,听者是否入神是考查听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入神了就说明听懂了文字的内涵。2.听者的态度。听者能专心致志,侧耳倾听就表明是在用心听,就达到了听的目的。3.看听后反映。听完一段话后,听者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前提就要听懂文字材料。当然,综合评价是多方面的,应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