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为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涪陵区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到2020年,该区供销系统组织体系更加紧密完善,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社有企业管理、联合社机关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一是深化基层组织改革,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把基层供销社真正建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政府购买服务的承载体、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工程的载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体。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要通过引领创办、资金注入、项目扶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产供销服务等形式,与农民、产销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共同组建合作社或联合社,提高该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以土地流转、以销定产、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庄稼医院、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销对接、品牌营销等为主要内容,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四大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引入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流通渠道和网点。搭建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对接“供销e家”电子商务全国平台,以“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支持重庆供销合作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该区落地运营,切实发挥金融助农惠农作用。

三是创新联合社治理,强化为农服务功能。理顺供销合作社治理结构,优化该区供销社运行机制,更好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为农服务职责。完善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建立基层社对区供销社机关的工作评价机制,完善区供销社机关对基层社的工作考核机制,突出为农服务、经济发展、资产经营等方面的业绩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指导社有企业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和股权多元化。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财政支持政策:该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资产保护政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法违规平调、侵占供销合作社财产,不得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单位的隶属关系。税收优惠政策:对改制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股权转让涉及的所得税等税费,按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办理。土地房屋政策: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用地经规划部门调整为出让用地的,由当事企业将土地交还政府收回后,产生的土地出让价款,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全额安排给供销合作社企业用于“三农”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一、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制度发展的历史与群众的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基层政治制度的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参与政治的基本形式。同时,我国的村民自治是群众组织性的,非国家性质,而是一种实现村民直接民主的制度形式。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现代化法制中一个新的概念,在农村的制度建设与发展中必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被相关法规解释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自治权”等。

我国乡镇政府是我国基层国家行政机关,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决议并对本行政区域内进行依法管理。法律给予乡镇对于村民自治的关系是“指导、支持与帮助”。虽然在我国相应法律法规,甚至宪法中都有明文规定,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法律规定中的双方存在着实际的职权交叠部分,并且也存在着实际工作运行的误区与偏差,而法律法规本身的规定较为原则化,缺乏实际使用性与可行性,不够详尽等。于是,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在现实中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真正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才可以发挥基层制度的实效,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

二、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发展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进入了新的农村经济改革时期,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村民自治渐渐出现并被“八二宪法”所明确肯定。而后,国家相继建立乡镇政府取代农民公社,并且决定乡镇以下据自治实行群众性自治。于是,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逐渐形成。上世纪末,《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推行,更是加大了农村村民自治建设的步伐。21世纪初,我国更是一举废止了农业税,开始了新的乡村时代。新时期国家更是要求乡镇政府积极发挥社会管理及服务的职能,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建设。

在新时期的今天,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总体的积极配合运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不过,两者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存在诸多利益的冲突;乡镇政府管理过度,并且缺乏服务理念,职能转变不足;村民自治片面过度或者法制自治意识不浓厚,存在着部门间的争权夺利现象;村民自治化和行政化存在纷争等。

三、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现代化的“管理”与“自治”的理念

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与“自治”的理念。乡镇政府应认识到新时期的时展形势与社会意识转变,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发挥自身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同时,坚持贯彻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积极对农村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帮助,同时保证“不逾矩”,充分发挥、尊重农村的自治权利与创造成果。新时期的村民自治也应该树立现代化的自治理念,科学正确推进自治进程,做到不片面、不过度,坚持原则与基础之上积极行使自治权利与履行义务。

(二)明确各方关系及职权划分

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还需要我们明确各方关系及职权划分。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处理好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还必须明确其关系与职能划分。即在工作中,积极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与职权划分,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与职权划分等。其中,处理关系及职权划分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等手段形式进行。明确各方关系及职权划分是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键部分,只有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我们才可以真正发挥出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实效,推进我国基层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四、结语

总之,实现乡镇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做到管理性与自治性的积极配合。即,需要我们一边积极发挥乡镇政府管理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一边积极发挥村民在推进基层自治建设中的创造性与自治性。

【参考文献】

[1]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02)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主政治 社区自治 居民参与

基层民主是指我国广大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基层民主是关于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管理的开放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广大群众直接参与到基层政治和社会组织的选举过程、内部决策过程、监督机制等方面,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并由民主参与而产生了民主化的制度创新和政策结果。

1 社区自治――基层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1.1 社区自治的内涵 社区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是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社区管理,并依法享有社区事务管理权和履行社区义务的权利,简单地说就是社区内部的事情,由社区内部居民通过协商和民主参与自行解决问题。在发挥社区民主的基础上,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社区自治也是我国基层政治的有效形式,对于完善基层民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2 社区自治的地位

1.2.1 社区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基层民主主要包含两个基础层面的政治生活:首先是建立在基层政权基础上的政治生活;第二是以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民主自治政治生活。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主要内容,二者联系密切,相互补充。

1.2.2 社区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深化了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社区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最直接体现,社区自治的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内涵。社区自治的科学实践证明了我国基层民主的政治模式的正确性。社区自治带动了公民的政治热情,有效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从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基层民主参与程度,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基层民主政治是密切相连的,公民有效地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推动更加广泛的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民主制度的发展就是群众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基层民主政治就是公民政治参与不断加强,不断深化的过程。

1.2.3 社区居民自治是一种管理成本较低的体制创新。社区自治在我国的政权中处于最低层次,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是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把社区居民能自主解决的事情交给社区自己去办,转变政府执政的观念,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合理有效运用社区自治,节约政府人力管理资源,发挥社区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

2 我国社区自治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我国社区自治与社区民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原因和历史原因。社区自治在我国的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中日益成熟,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就也比较明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社区自治在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社区自治的健康发展,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合理,阻碍社区自治的发展。社区居委会本应是社区居民权利的者,发挥其社区自治的组织功能,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建设、并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对社区居民负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社区居委会的职能,社区居委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负责协助政府相关职能的承担,其本身并不具备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这是从法律法规层面来说的。但在我国社区自治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并不是这样。社区居委会分管了大量本属于政府的工作。加重了社区居委会的负担,挤占了社区居委会服务社区的资源,也阻碍了社区居委会自身自治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社区自治的健康发展。

2.2 社区自治缺乏充足的物质保障。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是社区居委会在人力和财力上比较匮乏,想做的事情缺乏资金支持,很难兑现。而且政府对其的拨款也不足,社会捐赠也比较有限。这就导致了社区自治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2.3 社区新生力量自治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发展困难很多。现阶段随着我国房屋住宅的商品化,房屋业主与居民的身份正呈现出双重化,这就催生了社区的一支新兴力量――业主委员会。我国《物权法》有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权力是由全体业主委托的,本身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其权力基础是对物业的所有权。委员会发展比较滞后,相应的权利也不到位,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居民自身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在委员会成立的审批备案等方面也比较繁琐,流程复杂,而且自身的活动范围也严格受限,这就导致其自身发展意愿不是很强。

2.4 社区工作者的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我国社区工作者对于自身的定位比较模糊,其主要任务是服务社区,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行政化倾向日益浓厚,自治色彩淡薄,社区工作者往往把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目标,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缺少群众的参与,凝聚力不强,出现了居民干部与居民的“离心”倾向。

2.5 居民民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不足。新时期城市社区成员多数是以陌生人身份居住到一个社区中,社区凝聚力还没有很好的形成,缺乏向心力,民主参与意识不强,而且基本的政治素养较差,政治参与能力也较差。

3 完善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社区自治障碍。党政机关应当推动与社区自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居民行使自治权。党政机关在社区资源的配备方面要大力支持,由政府配备的合格的学校、幼儿园、医院、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政府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而予以满足,这样社区才会逐步完善,社区自治的基础条件才会具备。

3.2 居委会要权责明晰,职能规范,实现社区自治组织的多元发展。社区居委会自身必须要明确规范权力与责任,履行相应职能。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发挥好协助政府的作用,同时把自己的服务社区功能提高,完善制度,规范工作,鼓励社区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实现多层次的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3.3 加强高素质、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自治的实施者,现阶段我国社区工作者大多素质比较低,在社区自治的职能发挥方面比较落后。工作方针和自治理念不够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自治的进步和发展。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实现社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人才条件。目前社区工作者往往是中老年人居多,学历层次不高,很难适应社区自治建设的需要。改进的途径有:其一,加强对现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社区工作的专业素质。国家应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资质认定制度,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其二,加强人才的引进。可以在开设了社区工作专业的高校中引进部分优秀毕业生。其三,建立并优化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和薪酬机制,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性。

3.4 加强社区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规模和程度是我国社区自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推进社区自治的同时还必须在社区群众中加大社区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一个真正的社区自治必然包含广大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积极策划。这就对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结语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社区自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生政治模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路上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随着我国居民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广大的居民政治参与意识也会逐渐提高。社区自治的本质意义就是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并主动维护的过程。只有广大社区居民自发的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来,才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社区管理的以人文本,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新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伟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郭塞玉.论转型期社区自治组织建设[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王义.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特点[J].攀登,2003(3).

[4]彭飞.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刍议[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职能优势,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促进和谐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通过大力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村居“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建立以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事务所为主体,以司法所为依托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二)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宣传宪法赋予广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宪法观念,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形成崇尚宪法、法律的社会风尚;二是深入宣传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入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财政税收、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深入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民主管理、依法维权、食药品安全、计划生育、小区物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五是着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以文明生态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的构建和谐乡村、社区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以提高基层群众法律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举办“村(居)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节日节点、集市等基层群众集中的场所和时间,组织法治宣传员、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等,深入实地发放各种法治宣传资料和普法读物,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咨询、交流。要充分发挥村居文化设施、道德讲堂、村居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要注重整合融入,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人力资源、民政、农业、计生、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优势,共同做好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法效果。活动期间,各区每月开展不少于1场的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宣传资料和普法读物,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咨询、交流。要充分发挥村居文化设施、道德讲堂、村居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要注重整合融入,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人力资源、民政、农业、计生、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优势,共同做好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法效果。活动期间,各区每月开展不少于1场的法律集市集中宣传活动。

2.开展“法治讲堂•律师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关于“三农”发展、耕地保护、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家庭联产承包、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投诉、法律诉讼等与基层干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普遍关注的方针政策为重点,力求通过以案析法、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引导、教育基层干部群众遵纪守法,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监督管理村居社会事务的能力。

3.开展“法治影视进村(居)”集中巡映活动。(1)查看各镇(街)法制辅导站挂牌情况、了解相关工作落实情况。(2)查看各村(居)宣传栏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开设普法宣传内容。(3)查看各村(居)普法“五个一”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完成较好的进行经验介绍和推广,对落实不到位的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做好“五个一”普法的长效机制。

4.开展“法治影视进村(居)”集中巡映活动。根据市电影公《“法治影视进村(居)”电影放映活动策划方案》的安排,我辖区的法治电影放映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年9月份至2016年3月份之间,区普治办要跟踪电影放映的进度,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责任部门:区普治办)

(二)开展以提高基层群众依法治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法律服务活

5.开展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所所联合”法律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安排镇(街)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工作,各司法所要认真了解本辖区镇(街)、村(居)组织和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服务工作的具体需求,认真安排律师开展活动的场所,每月将群众法律需求和律师服务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对外公布。(责任部门:普治办、基层股、各司法所)

(三)开展以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活动

6.扩大法律援助宣传效果。以开展“法律援助关爱妇女儿童”、“法律援助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组织法律工作人员现场受理法援申请、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法援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区法援中心除配合省、市级开展的必要宣传外,还要自行组织进农村、进社区广泛开展宣传,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广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努力扩大法援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7.推进非诉讼调解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法援工作站贴近群众的优势、重点针对基层涉农群体性纠纷,农民工讨薪、老弱病残维权等案件,加大非诉讼调解力度,要充分调动起法律援助信息员的积极性,主动作为,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质保量地努力完成上级确定的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8.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一是创建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窗口,为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窗口服务。二是创新便民服务措施。探索在线解答咨询、网上受理案件,为偏远地区群众和行动不便的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现场受理,实行一次性办结制度,对突发紧急、涉访涉诉、社会关注的案件和群体性案件,优先快速办理,材料不齐全的可事先提供法律援助,事后补齐申请材料。(责任部门:区法律援助中心,各司法所)

(四)开展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矛盾纠纷调解活动

9.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排查工作要采取走访式面对面地进行。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全部登记造册,逐一分析研究,逐一制定调处方案,逐一落实调处责任人。(责任部门:基层股,各司法所)

10.召开村(居)民调解示范大会。选取典型的矛盾纠纷个案,适时组织召开村(居)民调解示范大会进行示范调解,达到“化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活动期间,计划于8月在演丰镇山尾村调委会调解室,于11月在人民街道(或博爱街道)司法所各召开一次调解示范会。(责任部门:基层股,各司法所)

四、实施步骤

开展“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时间从2016年4月开始至2016年3月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局各股室、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司法所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积极动员,周密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至2016年1月)。各责任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务必取得实效。司法所应做好开展活动的相关记录,律师参与活动应有工作笔记。各司法所要做好活动期间的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现场图片上报区法宣股,同时主动撰写“法惠百姓服务万家”案例。活动期间,每所上报相关信息及案例不少于5条。

(三)总结评比阶段(2016年2月至3月)。对“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表彰先进,巩固和提升活动效果。各责任部门开展活动的总结报告于2016年1月20日前报区局法宣股。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成立区“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开展“法惠百姓服务万家”主题活动是建设“和谐”的重要举措,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此次主题活动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职能部门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及早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参与度高、声势强、效果好。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会上的讲话

(~年11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金乡镇召开全县“双建设、双整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学习宣传四中全会精神暨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城乡开展“双整治、双建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文化市场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推进城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刚才,金乡镇领导在会上介绍了金乡镇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情况,由于时间关系,钱库镇、桥墩镇在会上做了书面交流。会议期间,大家还参观了金乡镇容镇貌及有关文化设施建设情况。从总体上看,金乡等镇党委、政府对“双建设、双整治”工作是重视的,措施是得力的,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成效也是明显的,这对全面推进我县“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充分认识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的重要性

XX年开始我县城乡普遍开展以整治社会风气、整治环境卫生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整治、双建设”活动,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了“xxxx”重要思想、廉洁从政、诚实守信、“三树一创”、社会主义三德等系列教育,进一步提~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金乡、灵溪等镇紧紧围绕发展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做诚信商人、创信用市潮的专题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全民的信用意识,着力培育信用环境。龙港镇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业规范,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奉献精神。钱库镇认真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对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矾山镇在全镇干部中开展“树优良作风,做优秀公仆”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服务意识。芦浦镇开展“十个十佳”评选活动,吸引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省台曾作过报道。同时,各地注重抓好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张朝究”等一批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较好地发挥了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深入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以建设“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温州市文化网工程为抓手。新建、改建、拆建了一批文化馆、宣传橱窗、农民学校、民工学校、体育活动室等设施和场所,为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平台。灵溪镇投资50多万元将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原镇第二幼儿园改建成镇文化站办公楼。桥墩镇积极筹集资金,将于年底建成占地面积为1375平方米,综合楼建设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金乡镇、宜山镇在原文化馆舍的基础上,不断投入资金,巩固和完善文化阵地。沿浦镇、巴曹镇已落实新文化中心的征地和部分建设资金,正抓紧施工。全县也已建成了标志性文化设施苍南影城,提出了建设县文化中心的设想(该工程已被列为县重点建设项目),并有34个乡镇建成了乡村电子信息馆。同时,各地结合经贸、节庆等活动,组织开展歌咏、武术、戏剧曲艺、民间艺术等具有群众基础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居一品”特色文化。如龙港镇各村居自发组建了舞蹈、声乐、戏曲、腰鼓、木兰扇、太极拳等文体团队个,经常性组织演出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金乡镇每年利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大型的“金乡民俗风情节”,以悼念抗倭战士及革命烈士,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弘扬了民族文化,培育了爱国主义情感。桥墩镇结合民间传统集市,经常组织传统戏曲和木偶表演,深受群众的喜爱。另外,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创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深爱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年全县共已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多场,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多次。现全县有镇获得了文化明珠等荣誉称号。

三是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进一步繁荣和规范城乡文化市常各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演艺场所和网吧专项整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严厉打击盗版盗印教材、教学辅导读物和其他非法出版活动,严厉打击贩卖物品和传播有害信息,开展了以音像、演出、经营性网吧以及无证、超范围文化经营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已受理举报电话121件,出动检查2329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503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253起,其中责令停业整顿3家,限期整改130家,查缴非法物品27651件,罚没款达95万元。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

四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各地以创建温州市星级文明镇为抓手,着力解决城乡环境面貌存在的突出问题。金乡镇共融资3000多万元,对护城河进行清淤,将北门立面街道进行改造,相继完成环城路东门星南门段、南门大街、北门大街、大仓桥街等道路翻修工程,使城镇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钱库镇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老城区道路3.2公里,新建环城大道2.1公里,铺设水泥路4.8公里,主街道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运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桥墩镇结合本镇实际,把群众需要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投入900多万元完成了横阳支江至桥墩镇的治理工程。马站镇投入500多万元,对马站母亲河进行治理,建成1.3公里集防洪、休闲于一体的亮丽溪堤。藻溪镇针对乱停车、乱

搭蓬、乱占道、乱张贴、乱倒垃圾等“五乱”现象,注重夯实创建市星级文明城镇基础,集中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文化市场秩序、“青山白化”六大整治战役。同时,我县以基础文明示范村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三年来,全县100个试点村共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含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用于创建活动,共硬化道路149.7公里,绿化村庄7.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450盏,整治水沟98.6公里,铺设水管72.2公里,设置垃圾箱3410个,配备清洁工136人,填埋露天粪坑1377个,拆除附房2300间,建造公厕135座,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

五是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努力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各地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基层创建活动,在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社会风气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普遍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遏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风气,反对婚丧嫁娶大讲排尝大比阔气等不良习俗。大力开展青山白化治理,全县共组织人员拆除平毁垃圾共座,取缔非法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