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文学课教学 文学批评 重要意义 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关于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观点,可是无论持哪种观点,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初中文学课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解读的深度与宽度,而此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的实际情况,试图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希望提高中学文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文学课引入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致文学作品教学效率低下,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对初中文学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促使教师自觉分析文学作品,更好地对作品进行解读。

很多教师因为缺乏文学批评方法的理论与知识,无法正确恰当地使用文学批评方法来解读作品,所以他们在分析或者评价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时主要是依赖教学参考书,甚至把教学参考作为绝对的权威,这样他们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时就会被教学参考书束缚,而完全丧失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情况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及素质的提高[1]。

把文学批评方法引入文学课教学,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这样的分析或者评价才更有深度和广度。同时,使用文学批评方法,还能让教师的分析有根据有条理,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从多个角度出发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文学课教学中引进文学批评方法,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作品,这样就可以开阔文学课教学的视野。在文学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这样虽然可以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可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会使我们的分析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若是引入文学批评方法,则可以从文化、历史、心理及地域、宗教等各个角度去解读作品,使作品分析更加丰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如果没有详细的讲解,学生是读不懂文学作品的,所以他们在教学中一味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却很少教给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绝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样也是作品的阅读者与创造者,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只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发表学生的见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文学课教学中,教会学生文学批评的方法,学生就会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课内外的作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文学批评方法在初中文学课中的运用

1.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生活内容。

这一种方法主要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对文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重点是对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研究,侧重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首先,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能够探寻到作品中蕴涵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如真实的生活、人物、情感及细节等。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历史评价方法来理解作品中的真实面貌:自由自在地在百草园游戏、听长妈妈讲故事、雪地捕鸟、在三味书屋向老师请教“怪哉”、上课描绣像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童年的生活。

其次,通过社会历史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学作品必然会依赖一定的社会背景,那么运用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背景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解析文学人物的心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心理现象、作者的创作心理及读者阅读后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文学形象的内心世界。

首先,剖析人物心理。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法去体会小男孩当时的恐惧心理及变化过程,由吓得冷汗直冒到几乎晕倒,到无助啜泣,再到怕摔死宁愿不下去,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自我发挥作用,迈出一小步,又迈出一大步,最终战胜恐惧。

其次,认识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运用这种分析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各个方面。例如《范进中举》一文,我们不能只是嘲笑范进热衷于功名,他实际上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所以他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其实应该得到同情。

总之,文学批评法的内容与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如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民族心理等,这些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大胆改革,从而让文学作品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优化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与感悟的培养,还应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考虑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语文教学评价应该由重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转变,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化。

一、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需要对教学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课程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通过语文教学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学评价还能够充分了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此外,教学评价还能够帮助语文教学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三方面:首先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对语文教学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地考核;其次,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各类信息能够通过教学评价及时进行获取,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准确定位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就需要准确定位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使教学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全面地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言,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评价执教者能够充分对语文教材的意图进行领会。为了能够有效地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就需要根据教材的研究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

2.评价执教者所具备的教学艺术与组织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及运用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所以需要对教学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要不断深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进行教学的全面评价。

3.对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表现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想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有效优化,就需要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地观察,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合理。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的互动活动中,还应该针对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科学、准确地评价。

4.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应与制定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紧密结合。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对语文课堂的改革创新程度及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中,理念创新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评价时,应该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创新理念,针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优化实施的策略

1.转变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通常只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而在教学评价中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需要得到不断地优化,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需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转变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全面发展的评价。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进行转变,才能够实现教学评价的优化,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氛围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结合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标准。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而言,主要是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及校长评价等几部分组成,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只是重视教师评价与校长的评价,这就导致教学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不利于得到准确、合理的教学评价。为了避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就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地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重视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使得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需要将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等。学生的评价能力对教学评价的优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掌握评价的主动权,从而实现学生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第3篇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中语言评价艺术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把握时机,真情激励,让学生乐在学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抽象的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正在讲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却认为愚公真的很愚蠢。”我急忙说道:“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的说:“他的一句移山,让后辈人全把毕生精力放在了如何移山,却没有动动脑子怎么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让后辈人享福。如果是放在现在,换做是我,我会学着开发现有资源,利用这些山地搞种植搞林木生产,让子孙后代都有事业可继承。何苦非要移山呢!”学生的话语深深的影响了我,要是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过去,的确有不同的见解。“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愚公做的对不对呢?我们分组讨论,并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看法各抒己见,对本篇课文也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和掌握。原来鼓励的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二、鼓励个性张扬,勇于表现,让学生自由发展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地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潜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学生的个性五彩斑斓,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体现最多。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点,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挥洒自信,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勇敢地表现自我。在一位男同学完成口头作文《我的理想》后,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文章、你朗读的语气都反映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信服。相信你的理想终会成功,我和同学们为你的理想为你的成功而喝彩。”另一位女同学的作文《雪中的牵挂》其中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我,我评点:“你的文章就像你的为人,朴实无华,真情自现。”课堂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要更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

三、肯定要适度,不能浮夸,要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课堂评价不能是盲目的肯定,激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衡量,并进而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可以说:“这位同学虽然回答错了,但提醒了大家应注意读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让我们同样感谢他。”胆小的同学终于发言了,“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下次声音能大点吗?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既准确地传授,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改 学生 学业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培养方式与目标的不断转变与调整,面对新教材全面实施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业评价。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学生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主体在学生学业评价活动中所持价值观的体现,它支配或决定着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的选择。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业评价的取向逐步从知识、能力本位向“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转变,从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工具价值向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转变。这种转变是学生学业评价取向在教育本质上的伦理回归。本文基于初中语文教学课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以生为本”学业评价的意义。

一、传统初中语文学生学业评价的反思

学业评价即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学业成绩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成果,而学业成绩的评定就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也就是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传统初中语文学生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取向,首先是知识的取向,另外就是能力方面的取向。这类评价的取向我们直观地统称为社会本位的取向。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侧重于强调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工具价值,较为忽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学生学业评价目标建立在社会的目标和尺度之上,社会本位的色彩浓厚。如初中语文的评价,通常是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与能力方面的展现。有人说,“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偏差,在政府的教育决策中历来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发展方面的价值;总是要求教育产生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者轻视教育的长期效益”。人只是手段的评价取向,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教育内在价值的伦理失落。

二、新课改后“以生为本”学生学业评价的回归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学业评价的理念。“以生为本”的学业评价要求评价的理念发生重要转变。一是从实证主义的评价转向人文主义的评价。人文主义的评价要求摆脱仅仅依靠实证主义的量化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不断探索建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为根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从目标取向的评价转向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倡导对评价情景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根本目的,认为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对他人又负有责任和义务,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是主体之间民主与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三是从工具论评价转向以人为本的评价。如,学习“丑小鸭”相关知识时,笔者认为丑小鸭具有非常高的长远教育意义,受益终身。在学业评价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要努力让学生知道丑小鸭带给我们的人生道理,培养学生敢于主宰自己命运的精神,敢于摸索学习的意义。

2.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终结性测验的形式具有诊断、发展、甄别与选拔等多种功能,但我们以前都过多地注重了它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诊断与发展的功能,从而带来了诸多弊端。如很多学生由于在考试中被淘汰而丧失对学习的信心;教师、学校领导等一心只抓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的“见物不见人”的教授和管理,以致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等。

初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自主探究

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下面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励机制的运用等五种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却没有进行自我内化,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语文老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例如,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不和学生讲明《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意思,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文章,让他们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句是什么。学生便会开始积极地通读全文,寻找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靠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掌握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改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

要求。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运用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其实最大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将语文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进行结合,而是专注于课本内容的传输,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将课堂变得生活化呢?具体来说,老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知识。例如,老师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创设情境:“每个人分享一下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一件令你们最感动的事情。”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发言讨论,其他同学听着台上同学的讲述就会想到平时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便会很有兴趣想知道文章中作者亲爱的爸爸妈妈会是怎么样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单讲课本内容的枯燥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最缺乏的就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更多的是感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时,老师在给学生讲完基本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对《桃花源记》进行演绎,也就是表演陶渊明从发现、进入桃花源以及在桃花源里受到款待的话剧。老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对话剧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是增加,但是主体不能远离课本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小组便会开始自主地探究《桃花源记》到底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该怎么表演才能体现这种感情,等等。同时学生内部也进行了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可以看出,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所在。

四、建立课堂激励机制

很多时候,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语文老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没有采取任何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被削弱,更不用说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了。因此,课堂激励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呢?下面就举一个自己实践中的例子。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老师在教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学完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后,大家能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进的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比较差。”很明显,这样的答案是很偏离主题的。而且比较肤浅表面,但是老师不能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要鼓励他,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老师可以说:“你说出了文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范进看到自己中举就疯了呢?如果按你说的,那么范进很有可能在之前受到什么小刺激就疯了。”学生便会顺着思考:“因为考试很难。”老师这时就要及时地肯定他:“你的思考方向对了,就是因为科举制这种毒害他人的制度,使得很多人都变得极端。谢谢你的回答,大家为他鼓掌。”通过这种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相比,语文的课堂教学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的,一些语文知识中的条条框框有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开创一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拿《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来举例,老师在学生学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改编或者是对结尾进行续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思考这个问题,打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如果陶渊明一直生活在桃花源里会怎么样,如果陶渊明没有报官,而是带上自己身边的几个好友再去探寻会是怎么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他们的思想领域会变得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结局,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老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呢?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和具体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敢于突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重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