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电影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网络媒体催生微电影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全媒体的新时代;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能便捷、低成本的参与到媒介传播上来。微电影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有学者曾经指出“网络视频,是小成本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另一片蓝海”。[2]微电影作为一种超低成本的新式影片,其发展也得益于网络视频平台推动。视频网站历经10年左右的发展,从原来的30家不到壮大至500家,从原来单一的“播客网站”拓展成涵盖影视、新闻、广告多维传播媒介。北美科技数字娱乐线上调查报告显示,在线视频已经成了美国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七成的网民习惯在网上观看各种视频。2010年4月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为在网上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同比增长44.9%;用户覆盖率达到78.5%。国内外的调查和研究报告都表明,影视节目的点击率名列前茅;国外YouTobe网站正逐步向“电影频道”的方向发展,国内优酷、土豆、酷6等重要视频网站也有大量的影视视频。广阔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很多影视等视频的传播和消费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与渠道,微电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从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展到今天专业制作、形式严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作品《老男孩》,微电影经历了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这其中网络功不可没。微博的出现拓展了微电影的生存空间。微博作为一个舶来品,2010年在大陆地区全面开花给人们提供了宽广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据统计,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亿。微博用户之间以“关注”和“被关注”形成信任关系链传播将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广大受众,即“病毒式”传播。用这种方式来宣传、传播微电影,比传统的媒介更有优势。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投资方凯迪拉克公司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来宣传造势和传播。据统计凯迪拉克公司拥有微博粉丝数近30万,其发一条消息超过地方性报纸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如2010年12月27日其了“【微电影#一触即发#正式公映!】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临,让我们共同欣赏吴彦祖和凯迪拉克SLS赛威2.0TSIDI共同演绎的微电影先锋巨制《一触即发》!”,其转发量为22602,评论量为2332;如果算上二次转发,其数量更大,效果也是巨大的。3G手机、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网络传媒的新媒介,使得微电影深入到每一位受众的生活中。微电影的字节量一般都不大,通过Wifi或3G网络无线上网的设备完全可以43播放和转发。可以说,网络传播技术的成熟为微电影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时代需求呼唤微电影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微电影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但是微电影的出现也离不开时代的需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被越来越分散,被无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院线电影一般都是时间比较长,或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而且有一定的空间要求。相比之下,微电影播放时间短,场所安排灵活,设备要求低,而且基本可以享受到一般电影中的音响、画面效果及包括“开端-发展--结局”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如2011年5月公映的姜文导演的《看球记》,以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叙述了一位离异父亲满怀热情和希望,带着一年中难得见几次面的儿子去看球的艰难历程,展现了父子间朴素的亲情;制作精良,内容感人。时长4分钟的微电影作品《温情的牛奶》则讲述一个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温馨故事。
微电影以微小形式挤入人们工作中的休息和上班途中的时间间隙,以电影内容消解疲劳或打发枯燥,满足公众需求,自然受到大家喜欢。微电影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利益的驱使。拍摄微电影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草根拍摄,为了“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重在表现自我;二是为了广告而刻意制作,为某种产品,或某个地方做宣传。而且第二种情况占了很大的比例,是主要推动力量,如《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其背后的广告主是凯迪拉克汽车公司,《四夜奇谭》的广告主是三星公司,宜昌市政府则直接投资制作了《相约山楂树》来宣传地方形象。商家们摒弃传统的广告手段,采用微电影形式融入或嵌入广告宣传,一方面是微电影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大众眼球;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广告手段多是“填鸭式”、“强迫式”的,日益为受众所抵制。和润传媒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网络弹出广告的容忍度”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对此容忍度几乎为零,由此也可见传统广告手段不仅难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甚至还可能伤害品牌。将广告与电影的主要元素交融在一起的微电影,以一种“不是广告的广告”进行软性化传播,在广告主与消费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支点,引领着广告革新趋势。“碎片时代”下,微电影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传统广告手段的乏力也给微电影的破土而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三、微电影的局限及发展思路探析
微电影能够迅速的吸引人们眼球,在短时间掀起一股“微电影”风暴,除了网络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当下时代需求之外,全新的传播形式、恰当的营销手段以及明星效应起了很大的作用。周迅、张静初、余乐文、朱雨辰等加盟《四夜奇谭》,吴彦祖加盟《一触即发》,莫文蔚加盟《66号公路》,朱珠加盟《极光之城》,姜文导演《看球记》,徐峥自导自演《一部佳作的诞生》等,明星、导演个人影响力对这些微电影的驱动也是巨大的。但是,微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我们不得不透过其光鲜的表面,正视其局限性:其一,微电影与院线电影相比,播放时长短,故事情节、电影要素都难以完美展现,在叙述和表现力方面效果明显不足;因此也有专家质疑微电影能否称为“电影”。其二,广告植入。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微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是必然趋势,如何巧妙地把广告与电影融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广告植入过多则影响电影的纯度,容易变成一个“四不像”的怪胎,也容易掉入广告传统套路;广告表现力不足则影响其商业价值,也不能很好的吸引投资取得长足发展。
面对当前发展瓶颈,我们认为微电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剧本创意是核心。某影视广告公司总经理王某曾说:“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编剧,没有好的编剧,资源、费用等硬件即使再好,也不会出现佳作;同时剧本题材也有局限性,当微电影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时候,整体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说”。[3]剧本,作为影视创作最重要的元素,是决定影视作品好坏的关键。缺乏好的剧本,以及剧本大规模制作后能否创新是当前最担心的问题。微电影的播放时长限制着影视元素的安排,只有做到故事张力性与画面效果震撼性之间的契合,才能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不亚于“大片”带来的冲击感,从而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
第二,广告植入的“软性化”是关键。对于投资微电影的广告主而言,广告宣传是他们追求的功效。传统广告过于“生硬”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自我意识觉醒”的广告消费者。微电影与传统意义上广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以情节制胜”。广告效果与故事情节的融合有两种主要切入方式。一是,在主要情节确定的情况之下,将企业的品牌巧妙地融散在情节之中,让部分道具和要素承担着结构故事和传递宣传信息的双重功效,使观众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不知不觉的、轻松的接受产品信息,从而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二是,根据企业品牌的特点来设计微电影情节,将所有的影视元素、道具变成广告宣传装饰,使广告在“伪装”下传播。这两种情况各有特点,前者犹如“溶盐入水”巧在“恰到好处”;后者犹如“锦上添花”切忌“过犹不及”。例如,“桔子水晶酒店星座系列微电影”以“星座”和“爱情”为主线讲述每一对男女在桔子水晶酒店发生的故事,重点表现星座男生在爱情中的显著特点,电影情节与广告的契合是值得其它微电影借鉴的。
第三,专业化、规模化是微电影的发展之路。微电影制作成低廉,传播上可以做到零成本,从而降低了微电影的准入门槛,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草根”作品。2011年2月,河北一名大学生花200元创作了时长6分钟的《天堂午餐》,简单的故事传达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很多网民,仅播出一个月就获得了400万的点击量。优秀的草根作品推动着微电影发展。然而,有专家认为:“虽然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是人人皆可参与,但微电影的这个新事物,如果又被演绎成另一场狂热的“草根秀”,那就必将形成一种尴尬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它的良好发展。”[4]狂热的“草根秀”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容易导致创作的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所以微电影创作团队专业化、运营团队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和管理规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的微电影在创意和运作上已有专业团队的影子;也已有专业制作人加入,如姜文的《看球记》、徐峥的《一部佳作的诞生》等;在首届微电影节中张艺谋、冯小刚、陈大明、陈小春等导演、明星对微电影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将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的兴起
2005年,由中国大陆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其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在网络引起热映。这部短片被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微博,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吹来了“微”观念的普及,具有“微”特点的微电影应运而生。2010年12月27日,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在全国首映。作为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它完全打开了微电影的大门,堪称是微电影时代的里程碑。至此,整个互联网产业,掀起了微电影制作的风潮。2012年微电影进入了大发展之年,搜狐、爱奇艺、优酷等多家视频网站纷纷以“明星牌”、“地狱牌”、“大师牌”来推出自家的微电影系列。微电影的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
二、微电影兴起的原因分析
微电影在短短的几年内崛起并迅速发展,进入全民的视野,得益于时代的环境条件以及其自身优势。
1、客观条件
(1)良好的时代条件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固定休闲时间日益减少,但社交活动的次数及零散的时间却有所增加。大众需要一种事物作为闲散时间的消遣,填补其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的空白。微电影以微时长放映、微容量制作、微平台播出等特点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下民众的需求。良好的时代条件,成为微电影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
(2)日益壮大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16日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提升至63.4%。网络平台的拓展,网民规模的壮大,为微电影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主观条件
不可否认,良好的时代条件为“微电影”的崛起扫平了时代障碍。其本身的优势,更是让微电影迅速在国内盛行,以致对传统的电影行业乃至整个视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微微电影的时长最长不过300秒,满足了大众打发微时间的需求。传播内容上的微,使得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大大缩短。传播内容的“微”,制作周期的“微”,传播渠道的“微”,传播对象的“微”,微电影正是以“微”的特点得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民众的需要,微电影的发展具有时代性与必然性。
(2)低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成本低,门槛低。它不需要专业的技术、摄影设备和处理工具,不需要专业的演职人员,更不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因此,许多业余影视爱好者纷纷致力于微电影的创作中。它的低门槛为民众提供了创作的舞台,使得人人可以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实现当明星的梦想。
(3)简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微电影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从创作到传播的途径都是网络。这也使得微电影的发行仅仅需要一套鼠标和键盘就能实现。简单的发行方式也简化了创作方式,创作者不需要过多地考虑特定的表达主题、表达艺术性及技术含量等内容,只需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作。微电影“简”的优势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易于创作者不同价值观的实现。
(4)互动性与自主性的交织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创作注重与受众的交流,又不缺乏自我意识。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频频与网友互动来征集剧本灵感,分享创作感受。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成为了微电影创作的一份子,这种参与性充分肯定了受众的主动权与表达权,促进了微电影的传播。而创作者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用剧本与演员,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互动性与自主性的交织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
三、微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微电影正以迅猛的劲头向前发展,然而与传统电影相比,自身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微电影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质量难以保证
微电影时长的限制造成了其在内容表达上不够完整,主题不够深刻。同时,它的低门槛吸引了大量业余者的参与,各种拍摄与制作水平良莠不齐。此外,国家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使得微电影行业鱼龙混杂,质量难以保证。
2、盈利面临挑战
微电影的短时传播无法使它在电影院的院线生存;与广告结合将会使微电影失去社会关注的价值,发展之路越来越窄;免费的传播方式造成了微电影几乎没有任何盈利。对于一部小成本的微电影来说,如何满足受众需求,又不至于沦为广告的附庸,将成为巨大的考验。
尹梦洁,女,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2010年可谓是微电影的试水之年。其中最成功的尝试当数2010年12月凯迪拉克携手吴彦祖拍摄出的90秒微时短片《一触即发》。它作为国内公认的首部微电影短片,首次提出了微电影的概念。之后凯迪拉克携手香港明星莫文蔚拍摄的另一部微电影宣传片《66号公路》顺流而上,再次获得好评。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趁此时机进军内地,与三星和新浪联合出品微电影作品《四夜奇谭》(分别是周迅主演的《指甲刀人魔》、余文乐主演的《谎言大作战》,黄立行主演的《假戏真作》和张静初主演的《爱在微博蔓延时》)同样引起很大反响。然而真正掀起线上微电影制作之风的应是同时期的2010年10月底上映的十一度青春系列之《老男孩》。它作为中国首部网络系列微电影,点击量过亿,开启了国内微电影元年。2011年4月,国内首个微电影节“2011网易电影节”开幕,其中曲荣达导演的三分钟微电影《小心,我爱你》获最佳影片奖。同年,由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与腾讯视频共同发起的国际微电影节也在北京拉开帷幕。此外,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也都忍不住抓住微电影的发展先机,跃跃欲试。无论是2010年底网易娱乐的《明星微电影》,优酷的“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如《哎》、《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李雷与韩梅梅》等),还是到2011年腾讯推出的“2011快乐女声青春态度微电影”,搜狐影视打造的“七电影移星唤导计划”(如王学兵导的《坚定的锡兵》、李光洁导的《幸福速递》等),以及爱奇艺“城市映像”系列微电影,都显示了微电影之风的盛行。微电影仅在一年之内就初绽光芒,可见必定有其独特的发展因素。
一、微电影初步发展的动因
(一)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集制作、传播、观看于一体的广阔平台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美国人格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来的,但新媒体内涵的确定一直未获统一。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
首先,从制作上来看,新媒体本身具有可移动性、即时性等优势,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拿手中的手机、DV、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拍出一部微电影来,因而它能够引发全民广泛参与微电影的拍摄制作。如2010年佳能投资的微电影《启程之日》据称全部镜头均由佳能EOS 5D MARKII相机拍摄而成,展现了“影像由静到动,心也为之所动”的亲情回归的感人场景,其呈现效果丝毫不逊于一台摄像机。而2011年蔡康永执导的《纵身一跃》,以《小王子》中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蔡康永、黄立行、余文乐、周迅饰演的角色帮助小王子克服对爱情的畏惧完成一场浪漫的梦幻爱情之旅的故事,也充分展示了三星手机的强大拍摄功能。
其次,从传播平台上来看,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特征,它能为微电影提供广阔的传播空间。通常仅仅只需要通过移动终端便可将微电影上传于各大视频网站。这就意味着草根们除了可以自己用简单的设备制作独具特色的微电影外,还能做到轻松上传,在高点击率中获得认可。如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毕鑫业导演的原创DV作品《再见金华站》没有专业的拍摄技术,更像是一部生活纪录片,记录了高中岁月里一群男生默默护送一个爱慕的女生上下学的故事,而整个影片中那女生只在最后说了一句“喜欢”,虽然平淡却有着真实动人的青春力量,引发80、90的情感共鸣,在网上迅速获得好评,而他也因一部微电影而为人所熟知。还有2011年中国新锐导演麦田执导的《爱疯时代》作为中国第一部解读iphone用户心理的微电影,以“世界因科技而冷漠”为主题,充满人文关怀。影片在互联网上映,周点击量突破百万并被网友转发至各大网站,瞬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为草根们实现电影梦提供了捷径,虽然这其中不免良莠不齐,但人们爱拍微电影的热情却在逐渐高涨,好的创意作品也蜂拥而来。
最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特征,为web3.0时代下的网络受众提供了观看、转发、评论的舞台,也成为了广告主间接宣传的宝地。有关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2]微电影恰恰满足了快餐文化盛行的智能化的今天人们碎片化的视觉需求以及网络交流互动需要,因而能够获得网络民众的积极响应与互动。如因一部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为人所熟知的“恶搞怪才”胡戈导的微电影广告《七喜广告-“圣诞节许愿”》最初采用登陆“打开七喜・心愿亮起”圣诞心愿征集活动官方网站,上传提交圣诞心愿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到2011年他的《七喜广告-“最绝的蝴蝶效应”》再次以大胆的创作手法吸引人眼球,引发众多网络七喜官方微博,上传视频分享“蝴蝶效应”;再者2011年三星投资的“挖掘互动网络电影”《变换的年代》采用开放式的剧情,观众可以利用百分联通开发的名为时光胶囊的手机app插件,依照剧情发展,依次使用时光密码进入时光隧道,再通过二维码获得时光勋章,看到更多隐藏剧情。这一系列营销手法都是利用了新媒体互动性特点,充分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与受众双向交流的完美互动,最终在网民的转发、评论、互动中达到了病毒式的营销效果。
(二)政策制度的推动,为其发展提供契机
首先是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及其《(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限广令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电视台的广告费用,加之传统的硬性广告具有填鸭式的单向传播的弊端,受众程度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的《第28次国际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所以广告主们根据社会形势提前做出价值判断,转身投入微电影的制作当中。这让各大视频网站迎来了发展契机,成为广告主们通过微电影进行产品宣传的新阵地。其中比较成功的有雪佛兰和优酷合作出品的“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三星和新浪联合出品的《四夜奇谭》微电影,诺基亚投资的“七电影”以及桔子水晶酒店投资的《十二星座》微电影,佳能投资的《看球记》等都获得了网友的疯狂转发,迅速成为广告主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次是版权问题。2009年3月广电总局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 》其中提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要完善节目版权保护制度,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播节目应具有相应版权。要采取版权保护措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受到版权的限制,更加促使各大门户视频网站与广告主合作拍摄微电影,以此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应对版权危机,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电影制作的日趋成熟。最后就是微电影发展初期,有关部门对其迅速发展有些措手不及,所以短时期内没有及时出台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微电影的初步发展之路畅通无阻。
(三)微电影内在优势的使然
微电影本身具有微时、微制作、微投资三方面显著特点,与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相辅相成,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其中微时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的信息需求,使微电影在网络受众群体中积累了较高的人气。而微制作、微投资,一方面为草根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使得各类创意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另一方面,微电影异于传统电影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需在院线发行,担心票房的压力,相反它投入资金少,宣传范围广(可在网络和院线双通道发行),受众性强,见效快,更加受到广告公司的青睐,于是专业的微电影广告公司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优质微电影作品也不断出现。较为出色的有2011年8月成立的皇品微电影,其打造的微电影作品《希望树》作为中国首部根据中国达人秀选手刘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感恩公益微电影获得了中国北京国际电影节金羽翼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再有就是爱微传媒的重点项目爱微电影魔方在2011年10月推出武汉首部城市微电影《岸边的记忆》献礼,同样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因此,得天独厚的内在优势使得微电影大放光彩。
二、优秀微电影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分析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微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样具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而很大程度上微电影的受众性与其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微电影元年各类作品并行不悖,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某种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托物言志型
即以叙事为主,隐性植入广告为辅,让故事与品牌的价值理念紧密联系,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目的。此类微电影极具商业价值,占据微电影元年的半壁江山。有2010年追忆逝去青春的励志微电影《老男孩》,讲述了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的中学好友在中年时相遇,重拾青春激情,再次登上舞台,共同实现青想的励志故事,加上片尾曲《老男孩》的造势,立刻在线上引发60后至80后的集体怀旧热潮。这个作品传达出来的内涵与雪佛兰科鲁兹年轻的品牌导向相得益彰,其宣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2011年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以彭于晏与桂纶镁的自驾游为故事背景,演绎出情侣在此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再加上一句“关爱牙齿,更关心你”的广告语,既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又获得绝佳的宣传效果。同年支付宝推出的《郑棒棒的故事》讲述了重庆挑担工“棒棒”在与货主走失后,抵住诱惑,信守承诺,历时十四天寻找货主的真实故事,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诚信的品牌价值理念。文学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这些微电影广告作品的成功均得益于微电影创作者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打破传统广告叫卖式的方式,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充分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传递真诚,在无功利地再现社会生活片段中间接地传达产品品牌理念,而非产品本身,微电影对这一审美属性把握巧妙,获得自觉认可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二)借物抒情型
这类作品以感人励志故事为主,更加注重表达人文关怀,让观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引发社会思考,极具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根据作品立意具体可分为如下三类:1.对亲情的呼唤:如2010年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母亲的勇气》,讲述台湾母亲蔡莺妹一个人,不会英语,穿越三个国家,经过32000公里,奔赴委内瑞拉去为刚生产完的女儿烹煮鸡汤,她平凡中见伟大的母爱感人至深,让不少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被评为2010年台湾最感人广告。而在2011年《父亲之父女篇》中单身父亲霍建国独自一人抚养女儿长大,在最后的中已经失忆的父亲牵女儿走上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说的一句:“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直接戳中观众泪点,再一如既往地加上动人心弦的歌曲《父亲》,一股感恩亲情的热潮再次在社会蔓延。2.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在《赢家》中筷子兄弟又更加深刻地剖析当下社会生活,讲述了看似成功的白领王大利在车祸之后经历了穿越时空的灵魂之旅,回首一生中的重要片段,醒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赢家,再次找回幸福的故事,给浮躁的现代人以心灵启迪:真正的赢家不是拥有多少名和利,而是懂得珍惜眼前的人。这让很多观众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获得思想上的警醒。而它获得高达60万的网络点击量也是理所当然的。3.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如2011年台湾大众银行再打情感牌推出《梦骑士》:用五个老人骑自行车环岛旅行实践年轻时的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同样震撼人心,被数万网友转发,点击率破百万。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一类微电影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给受众带来现实情感体验的同时又加入了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使其更具艺术魅力。微电影对这一审美属性的巧妙展现,打动一大批网络受众也是在情理之中。
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微电影的发展与广告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方面好的微电影作品可以传达品牌理念,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加强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达到广泛而深远的宣传效果,获得广告主的青睐。另一方面,因为广告宣传需要与观众的情感建立链接,这又促使微电影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既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又极具创意的微电影作品。所以对于微电影创作者来说把握好其广告成分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切不可过度关注其营销价值而忽略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不可过分“抒情”,而覆盖了其内蕴的商业价值的表达。相信今后微电影在与广告的相辅相成中定能日新月异,为网络大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影传播;病毒式营销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电影业在世纪之交也开始了艰难的体制化改革。自2004年深化改革以来,民营与外来资本的介入不断增多,振兴文化产业的政策强力推出,中国电影的产业道路在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下不断发展,营销方式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模式与大众传播媒介格局的变迁出现了新的变化。电影“病毒式营销”诞生的背景审视中国电影业所处的社会传播大环境,目前还处于变动性很高的转型时期。早在20世纪后半期,“信息革命”的发生,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革,也影响着传统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在传统传播技术的条件下,印刷、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相互独立,各霸一方,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伴随着世界网络人口的与日俱增,全媒体时代下的新媒介格局已经宣告形成。媒介融合趋势促使传统媒介单打独斗的局面得到改变,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新趋势。
网络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新媒介格局的形成,其技术革新还促使电影营销方式的改变。经过短期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初期的web1.0时代,历经web2.0时代的P2P技术,革新至现在的web3.0时代。在web2.0时代,P2P技术已经支持点对点传输与下载,极大地方便了网民观看网络视频。而如今web3.0技术的更新,不仅使应用程序变得更小、运行速度更快,还可以将其放到任何设备上(PC或者移动电话)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更新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与电子邮件等进行病毒一般的扩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①日益攀升的上网人数,让商家看到了蕴藏于网络中的巨大商机,网络营销随之兴起,并对传统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影行业也看中了网络营销的优势,也应时地将触角伸向互联网,开始利用网络营销中常用的“病毒式营销”手段来进行影片的宣传造势。
一、何谓“病毒试营销”?
所谓“病毒式营销”,就是利用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让信息在用户之间自发性地宣传、递送,这种快速复制增长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如同病毒一般,成为一种几乎不需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高效传播加上费用低廉,用户主动参与加上网友集体被“病毒”注脑,这几个特点使“病毒式营销”手段自诞生以来就被电影营销人员充分地应用在影片的“口碑营造”、“热点制造”、和“网络营销”上。影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美国电影《女巫布莱尔》可以说是运用电影“病毒式营销”的鼻祖。紧随其后的《科洛夫档案》、《第九区》、《鬼影实录》等电影都通过网络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看到中小成本电影初尝“病毒式营销”带来的甜头后,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也开始运用网络来推广自己的电影。詹姆斯·卡梅隆和克里斯托夫·诺兰两位大导演也不能免俗,《阿凡达》、《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等影片都对这一营销方式进行了充分挖掘,并通过“病毒网站”、“病毒视频”、“微博互动”、“虚构新闻”、“现实互动”等宣传手段的运用使“病毒式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
伴随《阿凡达》与《盗梦空间》在中国上映后引发的商业狂潮,两部影片的美学风格、技术手段与市场营销方式等都被国内电影从业人员所关注和研究。2009年,新浪先见性地运用web3.0的精神推出了新浪微博,并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给电影营销人员提供了SNS人际传播工具的平台,推动了电影“病毒式营销”在我国的实施。从2010年到2011年,多部高票房国产影片的营销团队纷纷利用网络平台频出奇招,众多导演、明星和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使中国电影在营销手法上亮点倍出,这也更加体现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创新精神。
二、“病毒式营销”成为电影营销中的重要方式
Web3.0技术的研发大大提升了互联网传播的广度与速度,使上网变得更加轻松与自由。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自某大型发行公司一份未经公布的调查表明,有60%的观众从网上搜集电影资讯。”②在网络用户的群体构成中,青少年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些伴随着电视、电影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既是电影营销的目标客户群又是“病毒式营销”的主要传播者,这也使网络营销在电影营销方式中更加凸显了其优越性。由于各类别的社交网站、网络游戏是这群客户常出没之地,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受众覆盖面。基于对这些目标受众特点与需求的考虑,中国电影营销人员也应时地在社交网站上利用人际传播进行电影“病毒式营销”的尝试,在电影的“网络超市”中运用微博、病毒网站、病毒视频、论坛、博客、现实互动等为电影宣传,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微博互动
作为web3.0时代的产物,微博的迅速流行让电影营销人员找到了与观众、市场沟通的更直接的方式。由于网络的主要用户都以年轻人为主,从用户需求上考虑,电影的网络营销需要更注重趣味性、更讲究创意以适应目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内容,漫画、诗歌、微小说、凡客体广告、戏仿海报等都已经成为微博电影营销的内容。每条微博的字数在数十字到一百来字之间,可以配发图片或视频,使用十分便捷,加上其人际传播的精准性,不少大导演和明星也都参与其中,利用微博为影片宣传。这些大导演和明星充分发挥明星效应,利用粉丝群进行影片的信息传播。如果一个博主拥有百万的粉丝,那传播的到达率就可以数以亿计,非常可观。③
冯小刚可以说是2010年使用微博为自己影片宣传最多的导演。在《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上映前,冯小刚每天都会更新微博,跳过媒体直接给关注他的数百万微博粉丝讲述电影相关的内容。可以想象,哪怕这数百万微博粉丝中只有一百万的粉丝对这些内容进行转发,而这些粉丝又将信息传递给各自拥有的关注群,那么冯小刚所传递的电影信息的到达率就相当可观。影片《唐山大地震》最后也取得了6.7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在电影《西风烈》上映时,导演高群书也带头与大批圈内人士一起在微博上对影片进行讨论,用微博炒热影片的知名度。张一白执导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更是充分利用了微博的特色,不仅在影片上映前在微博上展开“微情书”征稿,还结合了时下流行的“凡客体”推出“将爱体”,为影片造足声势。“将爱体”推出后,在微博上被网友广为转发,如病毒般向各大网站蔓延。2011年票房黑马《失恋33天》,更是利用微博营销创造了以小搏大的奇迹。不少业内人士在微博上感叹:“地球已经无法阻止《失恋33天》了。”如今,新浪微博用户已经突破一亿人,腾讯、搜狐等网站也将微博作为其业务发展的必争之地。微博营销作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最主要方式或将成为未来电影营销的流行趋势。
(二)病毒网站
网站是推广病毒营销的一个常用平台,不少电影制片方都选择与新浪或搜狐合作为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量身打造“病毒网站”并辅以高频率的更新。这种利用病毒网站为影片造势的潮流突出地反映在2010年的贺岁档影片上。12月3日上映的《大笑江湖》拉开了贺岁档之争的序幕,该片不仅制作了影片官网,还与视频网站新浪娱乐合作,推出电影的专属网站。在网站的设计上,主创方颇费心思地结合了时下流行的武侠游戏元素,在主页上设置了“江湖传说”、“幕后高手”、“贺岁好礼”、“比武大会”、“侠影在线”、“大侠动态”六大板块,让网友在点击动态页面选项时更有游戏般的娱乐体验。
此外,片方还在网站上前后推出了11款风格各异的海报,再配上两首由小沈阳深情献唱的MV,使得网站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网友粉丝们的争相追捧,点击率如同病毒蔓延般直线上升。在百度的搜索频率上,《大笑江湖》最高达到四十万次。④最终,《大笑江湖》上映一个月取得累计票房15,895元。⑤电影专题网页和电影主题网站为网络门户提供了电影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目标消费者对电影进行深度检索,稍显不足的是,官网更新比较缓慢,对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三)病毒视频
视频网站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后视镜理论形容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能看到旧媒介的影子。视频媒体能综合网络和电视的优势,观众可以不受电视台播出的时间限制、随时访问电影的花絮、预告片、和电影相关的电视节目。⑥随着视频分享网站的流行,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在电影上映前各种创意十足的“病毒视频”层出不穷,预告片、花絮还有网友模仿恶搞的视频等都充斥在新浪、搜狐、土豆、优酷、奇异、56等几大视频门户网站上。其中,热门影片《大笑江湖》和《让子弹飞》都将“病毒视频”做得有声有色。“兵哥版大笑江湖”、“胖哥版大笑江湖”等“江湖类视频”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让子弹飞》在影片进入宣传季之后,每周爆出一个花絮,分别用不同的侧重点吸引观众。在明星阵容、台词、男色、美女、导演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影片在上映后还十分有创意地制作了一段观众观影视频,将观众观影后的反应捕捉下来,各地观众观影后兴奋激动的表情和对影片的好评在视频中被表现地淋漓尽致。这些观众的观影反映要比影片画面更具说服力,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网友和粉丝对“病毒视频”的积极上传与转发,也使得影片的关注度不断攀升。
(四)论坛炒作
“麻匪帮”在网络上的横空出世及其带来的轰动影响力使得电影《让子弹飞》和“麻匪”成为2010年贺岁档的新闻热词。而论坛作为公共话题的平台,从web2.0时代开始就积累了较多忠实的追随者,论坛病毒帖简短、雷人的草根风格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极具感染性。在百度上输入名词“让子弹飞”,仅百度贴吧就有相关主题13000多个,贴子11万多篇,“麻匪”近6000人。随着网友在论坛上对影片讨论的热情不断增长,这个网络平台也吸引了电影营销人员的关注。论坛目前已经成为大制作影片必须占领的一块阵地,专业的论坛宣传公司也应运而生,每部影片收费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负责发动大量水军,注册马甲,制造话题,并养护帖子,以期获得吸引眼球的传播效果。⑦在2011年电影《关云长》上映的时候,“黑水军”也开始活跃在论坛上并对影片进行大量的负面评价。这些“黑水军”的观点是观众真实想法的写照还是自己公司的刻意宣传或是竞争公司恶意地“泼脏水”还尚待研究。尽管10万元至20万元的论坛宣传费用对一些大片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对我国大多数中小成本的影片来说,这笔费用的支付还是有些困难的,何况论坛炒作的病毒式营销对一部影片的票房收益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也还很难考证,论坛的受众和电影观众间的关系也不好确认,因此小成本影片在选择将论坛作为营销平台时需谨慎处理。
(五)Blog影评
自web2.0时代博客的诞生以来,一些专业影评人与网友在Blog中发表的影评或电影观后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是否会走进电影院观看影片。除了Blog之外,国外的IMDB、国内的时光网和豆瓣网也都成立了电影发烧友社区,扩宽了电影网络营销的平台。国内运用Blog影评将“病毒式营销”发扬光大的电影无疑首推《让子弹飞》。影片还未正式上映,数十名国内知名影评人就在第一时间给出五星满分,如此大规模一致的“交口称赞”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怕也没有几个。在影片上映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时光网上的影评超过一万篇,正面影评较多,共有二万多人参与打分。豆瓣影评超过3000篇,简短评论70088篇,正面评价很多,且打分较高,总分9分(满分10分),共有超过17万人参与评分。腾讯网也有超过一万人对电影进行评分,打分为8.8(满分10分)。网友在网站上对影片的评分、留言和评论都与影片的票房收入紧密相连。那一段时间,关于《让子弹飞》的新闻铺天盖地地抢占着娱乐版头条,溢美之词数不胜数。影片最后也毫无意外地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刷新了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纪录,这也成为2010年度中国电影最成功的营销案例之一。
(六)现实互动
成功的电影“病毒式营销”活动,不仅需要网络平台的媒介基础,还需要线上与线下的配合,在现实中进行互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在不被看好的四月档期获得1.5亿元的票房,被业界公认为“影片的营销好于影片本身”。由于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职场的故事,导演徐静蕾与监制张一白不仅有效地利用网络为影片宣传,还在线下邀请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担任名誉编辑,请来电影《穿PRADA女王》的造型师为影片做服装设计,并打出了“王菲牌”,用一首《将爱》吸引了众多王菲迷的关注。线上的微博营销加上线下的名人效应,极大地增强了影片在金融界、时尚界和娱乐圈的影响力。有了这些总监、高管、世界级大牌设计师和“天后”的加入,影片在目标观众群体(职场女性)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播,知名度迅速提升。
除《杜拉拉升职记》外,电影《大笑江湖》在网络上将海报、预告片以及主题曲MV相继曝光之后,影片发行方又特别制作了100万份报纸发送到全国影院。这些免费观看的《江湖快报》在设计上鲜明夺目,并用无厘头的搞笑风格将影片的卖点表现得生动有趣。这种新颖的营销手段一出现就成为观众的热门讨论话题,再加上100万份报纸在数量上的海量传播,电影《大笑江湖》在现实中也将“病毒式营销”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七)微电影
Web3.0时代的另一个催生儿“微电影”也运用“病毒式营销”在2010年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并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电影营销手段。2010年,一个名为《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行动吸引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系列新媒体短片,其中一部叫作《老男孩》的短片不仅受到青少年的热捧引发了一波怀旧热潮,还在网络视频市场中提出了“微电影”的概念。微电影又被称为微型电影,与传统电影和电视相比,微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3“微”(微时、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门槛低、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交流体验的感性诉求。这些极具创意的视频短片通过病毒式营销的方式蔓延于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电影的传统认识,也进一步影响着网站与企业的营销理念。
笔者认为,“微电影”与web3.0的关系和当年“潮流电视”⑧与web2.0的关系如出一辙,核心精神都是“媒介融合”及“大众参与”,因此,也将“微电影”定义为“潮流电影”。从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到莫文蔚的《66号公路》再到姜文的《看球记》,可以看出“微电影”的投资商均为广告主。“微电影”在这个层面上说也是一种高级的广告形式,只是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来传播其广告商的品牌理念。由于“微电影”是为广告商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电影融资渠道。网络观看的免费性,也使“微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不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其区别于传统电影的3“微”特征也能通过网络的病毒传播特点赢得更多受众。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电影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四夜奇谭》却能够达到2.1亿的点击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运作态势,大大提高了观影人次”。
基于“微电影”具有以上优势,笔者认为利用“微电影”进行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应成为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例如为一部100分钟的传统电影拍摄一部“微电影”(可以是短片、宣传片或MV的形式),在影片上映前先将“微电影”放到网络上进行“病毒传播”。具体操作时还可以与几大网络视频门户合作,“微电影”的制作方可以将播映版权卖给视频门户,或者让网络视频门户用宣传平台来置换。影视制片公司可以有效利用微电影植入广告的优势,在与广告客户合作时,可以提出将广告植入在微电影中而减少长片中广告呈现的方案,进而还能降低电影植入式广告过多引起观众反感的可能性。此外,3“微”特点还能使“微电影”在拍摄时将web3.0精神玩得更为彻底,可以学习当年的“潮流电视”,直接邀请观众来参与“潮流电影”的创作,在电影开拍时就把影片炒热。2011年,多部打着“微电影”旗号的视频已经陆续推出,web3.0时代新的掘金点或将由此诞生。
三、“病毒式营销”在中国电影营销中的利弊
电影营销是电影产业链中所必需和关键的环节,是一部影片从制片阶段的生产定位、资源整合到发行阶段的宣传推广、商务合作、版权经营等推动影片作为一个商品产生其价值的全过程。⑨纵观中国电影市场营销的发展,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电影营销方式的变迁是随着整个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而实现的。直到新世纪初,我国电影才真正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开始尊重市场规律来创作电影。从2002年《英雄》的重金首映礼,到冯小刚电影对植入式广告的运用,再到2010年“病毒式营销”和“微电影”的兴起,中国电影于8年时间内在电影营销上的渐进式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不乏一些营销亮点和惊喜闪现。例如在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电影不仅在票房上首次突破100亿元,跻身世界十大电影市场,在电影营销手段上也多有突破,既出现了如《让子弹飞》这样在营销成本上首次突破影片总投资额三分之一的影片,又出现了影片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现象。可以说中国电影在票房收入外,靠营销获得的收入比例已大幅增加。在全媒体时代的带动下,新兴媒介平台为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带来更多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也激励着电影营销人员为此进一步挖掘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能从电影项目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对其进行整体、深入、全程的“病毒式营销”定位,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诚然,“病毒式营销”在电影营销中具有众多不容置否的优势,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给电影营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从业者在做电影的“病毒式营销”时一定要警惕预热过度引起的反效果,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创作本身而不能让宣传大于内容引发观众的集体逆反心理。此外,大众审美品味的引导也十分重要,切勿让电影营销走向“娱乐至死”的境地。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并没有单一固定的模式,手法的创新与多宣传平台的灵活运用才是使其保持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电影的“病毒式营销”要避免走向被等同于宣传的误区,宣传只做到了“营”,中国电影在“营”与“销”的结合上尤为欠缺。因此我国电影将来在对“病毒式营销”运用时,必须更加注意销售的系统化与专业化,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中国电影的“整合营销”和“大电影营销”。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王大勇、艾兰《电影营销实务》,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③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第100页。
④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http:///views/a/8857.shtml。
⑤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http:///588499/。
⑥同②,第60页。
⑦同③,第100页。
近日,腾讯视频正式推出“全新出品”战略,包括辅助原创节目、自制网剧、微电影、短片大赛/扶持计划四大核心战略,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新的原创网络视频平台。2011年9月,腾讯视频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宣布与天娱传媒强强联合,拍摄10部“2011快乐女生青春态度微电影”。而中国第一部与选秀节目深入结合的微电影将由腾讯视频出品。腾讯将改变传统的视频行业单发行参与、台操作模式,重新设定视频行业的“游戏规则”。
原创作品理念
如今,“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互联网评论人士赵福军认为,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视听内容的竞争。因此,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原创作品的竞争。
高质量的原创影片,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动力,也是腾讯视频差异化战略的核心。作为视频网站的中坚力量,腾讯视频奉行“以用户为本”的原创作品理念─腾讯视频的发展,以用户的需求为皈依,用户需要什么,腾讯就提供什么。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差异化内容,腾讯致力于创作有着“腾讯视频出品”原创标签的作品。
而腾讯将拍摄国内第一部与选秀节目深入结合的微电影《敢不敢》,清晰地传递了中国年轻人的个性与态度。腾讯拍摄的微电影系列由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一白和新锐导演田蒙、周楠等监制,由“2011快乐女生”十强主演,何炅、茅侃侃等10位“青春代言人”参与,把“快女”、“青春”、“微电影”等时尚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创作高品质的原创作品。
腾讯视频总经理刘春宁表示:“此次快女微电影的拍摄,是我们新人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希望不但能够支持快女这样的平民偶像通过我们的跨平台、多终端资源优势进行包装、制作和宣传,得到接触电影的机会和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为一些杰出的青年导演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
全产业链布局和精准营销
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近几年我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迅速,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国内影视作品重要的发行渠道和推广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影视剧产业的一股新鲜力量。
“不同于其他视频网站,腾讯视频对电影事业的支持,不是局部的,而是深入到各个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刘春宁说,腾讯视频推出快女微电影“青春代言人系列影片”就是其贯穿全产业链的一次创新尝试。
腾讯视频与天娱传媒合作,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的硅谷与好莱坞”合作。谈及与腾讯视频合作的初衷时,天娱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媒体对电影产业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娱乐产业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二者互动和协同,将两个产业的融合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腾讯作为中国拥有最多用户的互联网平台,不仅资本雄厚,而且有着独特的运营模式,天娱传媒与腾讯合作必将促进中国原创电影的发展。
而对腾讯视频来说,深度参与电影产业链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向上游延伸,可以储备和培养网络自制剧制作人才和明星资源;向下游延伸,可以实行网络自制剧的多渠道、多形式发行。刘春宁说:“网站介入影视剧生产环节,除了开源、节流的考虑,也是为了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占先布子。通过版权自制剧,腾讯视频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平台业务的基础上,逐渐进入内容市场,通过投资拍摄自制剧等方式增强内容实力,降低对内容寡头的依赖,全方位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自制剧提供给电视台,反哺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