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实施,让地理教学策略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让我们的地理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呢?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以下是本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创设和谐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愉悦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学习,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解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教学“河流和湖泊”为例,在对内流区的湖泊介绍中,只是描述“以咸水湖为主”,但却没有说明其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在经过思考、分析后,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本地区气候造成的;本地区雨水偏少、而蒸发量却很大的缘故……对这些答案我让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如有不同的见解可以随时发言,最后我分析正确的答案。整个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意识大大增强。
二、发挥教材图例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基础,大量图例是地理学科独有的特点,教材中有许多图示,如地图、统计图、视图、参照图等等,发挥图例直观明了的优势,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图例的优势呢?
1.看图是基础
看图是有技巧可循的,学生要多看多想,总结看图的技巧和规律。例如,“七大洲四大洋”是初中地理中的重点内容,但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的话,它们的位置关系以及形状特征记忆起来就会很吃力,不但效率低下,还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道具地球仪,将地球分成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让学生对比着记忆它们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记忆起来又快又准,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组织填图练习
课后巩固复习是提高记忆、完善自我的过程。地理学习更需要加强学生课后训练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填充图册》,根据教材中的图例,独立填写空白示意图,然后对照教材图例,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记忆力。例如,在学习世界煤炭、石油资源分布图后,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张资源分布的空白图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将煤炭与石油的分布地区标注出来,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评价,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巩固知识,增强记忆效果。
3.尝试自己画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能够自主完成地图绘图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学习“地球五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别绘图,首先能够准确画出几条重要纬度线,如极圈和回归线,再标注其纬度,最后填写五带的名字。在学生熟悉绘图步骤之后,让学生独立绘图,摸索绘图的技巧,养成独立作图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在不知不觉中稳步提升。
4.善于运用地图解决问题
图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所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为此,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例如,学习“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可以导入生活经验,如去上海会经过哪些铁路干线?途经哪些城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三、巧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贵有疑,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恰当的提问能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启迪学生思维,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设计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第二,问题要难易适中,“跳一跳够得着”。第三,设计难度大的问题要呈现梯度,让学生感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喜悦。例如,教学“世界人口”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对社会的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人口政策,当前我国应保持怎样的人口增长幅度……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探讨的问题,学生有的两两一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有的四五人一组,集思广益,开阔思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它代表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重在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如教学“中国水资源”时就可以采用探究学习,让学生实地调查自己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此提出以下探究问题:当地用水资源有哪些类型?用水又有几种情况?灌溉方式有哪几种形式?水资源是否适应种植的农作物?等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头开展探究,各组小组长作为课题负责人进行汇总。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同时还会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五、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知识需要头脑的想象,要学好地理知识,必须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与常规的限制,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分析、去探究。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正是建立在对“南美洲与非洲轮廓吻合”的大胆想象上。这种思维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猜测性,正是这个特点让学生从思维定式中走出来,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结果。假设是一种推测性想象,即假设一些地理现象与现实相反,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促进其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例如,学习完“昼夜更替”的知识点后,可以提出几点假设: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是否还能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其周期又会有什么变化?如只有自转又会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去思考,这将会大大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几点浅显认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瑞花.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1(06).
[2]潘春燕.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4).
[3]王红兵.改进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4]杨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
关键词:地理教学;愉快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56-01
一、有关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可见,愉快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以愉快教育的思想构建的教育模式,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育的改革,使其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我国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单纯的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由于这样的方式长期存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并没有与突出起色,所以近年来,愉快教学的方式被引进到中小学生的课堂。
虽然愉快教学被引进的时间较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过。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一直在强调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并表示学习的过程中是充满乐趣的,学生会在求学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二、愉快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愉快教学具有新颖性、适宜性、审美性、科学性等特点,它之所以能够被引入到中学的地理课堂,首先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内尽可能的吸收到知识。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其区别在于愉快教学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善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愉快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减少出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动脑思考而是问老师的现象。
愉快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可以使学生不再枯燥的记忆繁琐的知识内容,可以有教师设定与重点知识有关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方便记忆和学习。由此可见,愉快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避免了老师直接将知识点罗列、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愉快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活跃课堂气氛
在愉快教学当中,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式讲课之前,老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的知识点讲一个相关的笑话或者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情绪将笑话或者故事中的知识点提出,让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不良的影响因素。
2、设置知识场景
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趣味化,使用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提出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使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心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在愉快教学中,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都会被满足。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场景作业,将预习的内容留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将地理知识通过场景表现的更加全面,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切身体验学习知识所带来的。
3、播放动态视频
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走进中小学的教育课堂,老师可以将视频教学和愉快教学相结合,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将知识点由浅到深、由粗到细的贯穿起来,。视频内容要多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内容。
4、尝试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是一种能够带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利用知识点改编场有趣的游戏,比如猜地名、记数据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知识内容记忆在脑海当中,并且记忆深刻。课堂游戏的方式一直不被老师们所应用,其只要原因是控制不好课堂纪律,或者气氛太过活跃。
5、引导自由想象
学生的思维是广阔的,学些的知识内容也不一定非要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老师在传授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比如说再讲气候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性质的气候想象成不同性格的人。老师也可以让同学们将根据知识点联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或者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述出来。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记忆。
6、激发学生情感
中小学生的情感正是在逐渐清晰的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将学生这种情感应用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地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富有一定感染力的,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另外,地理中包含的知识有很多自然美的层面,例如花鸟、山川、河流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审美情感。老师血药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以欣赏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愉快教学之所以能够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是因为它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游戏设计和场景设计,有效利用多媒体和视频,全面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池方浩,池哲萍.教育课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活动或地理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他总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关心文学作品的发表和评论,千方百计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因此,难怪有人把兴趣看做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地理学习的动机的重要因素。它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间接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理念性强,但持续时间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为唤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开始时,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中,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讲讲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素养。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学好地理,长大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使祖国强盛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家乡富裕起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能力
(一)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二)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三)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三、地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过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作风。教师讲课要“小而精”、要做到设问精、讲解精、点拨精、让学生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只是把知识死记硬背,才有利于知识和巩固的技能的发挥。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支配学习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四、地理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教师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思维,敢于创新。为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成长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精力旺盛等特点。初中地理是一门富含人文、自然知识,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成长特性,采用愉快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浅见,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愉快教学;初中地理;运用
愉快教学即通过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在愉快中求得发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本文对愉快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结合生活实际,增进学生体验、感悟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是否感兴趣,和对这件事情的熟悉程度有较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比如,在讲到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时,以衣服为例,在海南岛人们在冬季穿夹衣就行了;在华北地区,穿一些较厚的棉衣就可以过冬了;而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人们要穿很厚的大衣、羽绒服才能抵抗寒冬,而且家家都有取暖设施。当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冬季的南北温差较大。这样一来,学生对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组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材中所陈述的地理事实,语言都非常精炼,但是不够生动形象,因此,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提高地理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提升。比如,在讲到广西桂林的时候,就可以引用这样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因为桂林为著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当教师用优美的诗词来表达桂林的美之后,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想象力。
三、融入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有限,机械、生硬地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不仅不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解地理原理时,应融入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比如,在讲到季风气候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引出季风知识的学习。
四、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应将素质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堂绘画活动课,让学生对中国地图进行描绘,并临摹各个省份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仅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快乐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令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魅力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璐 单位: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
1.课程乡土化
中学地理课程可依照学生特点和本区域的地理环境,在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指导下,对校本课程和地方性课程进行构建。在课程的统一安排下,留出一定的比例,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安排,从另外一种途径,对地理课程的个性化进行加强。
2.课程综合化
伴随着日益凸显的现代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实现中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课程的综合化。而在这一领域中,应重视融合和交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并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譬如,可通过对以地理为中心的“超越学科的学习单元”课程设置,利用课程的综合化,补充和强化课程的个性化,对综合化的活动课程进行构建。
二、教学策略个性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初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环节,所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主阵地,就是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它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灵活的设计教学空间
为了能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育,应在教学环境中,有意识的渗透教育意图,这是在地理教学中所不容忽视又非常重要的。为了能为师生的活动、研讨、学习和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可将地理教室布置成一个活动中心,合理的布置和安排教学材料、道具、设备、工作区域等,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方式用马蹄形、圆形、方形和模块性等布景代替,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自由而又民主的学习空间。
2.有效的设计地理图表教学
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有较大思维容量的示意图缺乏关注,而仅仅是感兴趣那些有较强直观性地理图的现状。教师可设计梯度问题,并以问题引领为主导,改变学生在阅读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仅仅是获取表层信息,而对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缺乏一定能力支撑的现象。例如,在“世界的聚落”这一课时,在分析北非和东南亚地区居民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时,可由浅入深的围绕北非及东南亚居民景观图,层层展开问题设计:问题1:读“北非民居”和“东南亚民居”图,请对它们各有的特点分别进行分析。问题2:两地民居在门窗大小、墙体厚度和屋顶形状等方面,差别很大,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地区的位置在“世界政区图”上标注。问题3:我们的房屋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遮风挡雨和防暑御寒的,那么当地自然环境中哪个因素会对房屋的特点带来影响呢?问题4:与世界气候分布图相结合,请说说当地气候对两地的这种民居特色有什么影响。利用地理图,将这一过程清晰的形成一条对“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的主线:民居特色———地理位置———民居与自然环境(气候)关系。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过程,可初步得到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思路:在居民所处的地理位置上,得到了怎样的居民特色特征,通过比较居民特征,找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居民特色形成的原因,总结自然环境会如何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有效信息的思维过程,既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也对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地理思维方式进行了内化。
3.实施教学行为主体化的教学行为策略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方法可采取探索式和启发式,避免学生盲目的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以及知识练习过程中的过分繁琐。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中心的主体,通过研讨、提问和设疑,实现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能有充足的机会去发展和展现。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学活动的民主化,是教学行为主体化的前提。教师应对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和与众不同的质疑充分尊重,使课堂成为个性融合和智慧撞击的场所。在地理教学评价上,取代传统的将知识掌握的精确度和数量作为标准的方法,而将教学评价标准改为综合衡量学生个性全面和健康发展的作用程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