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智能算法 图书管理系统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1.引言

随着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断增加,图书馆资源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变革开始到如今大多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时间均已超过15年。在15年间产生的各类历史数据如资源搜索记录、读者借阅记录、图书采购记录等,已变成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受到现有管理系统功能的限制,这些数据仅能作简单的存储及查询,其无法进行开发利用。在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多年开发和研究中,人们发现各类智能算法的数据挖掘能力将能够大大提升图书管理系统的管理能力及对数据的利用深度。本文将概括介绍近年来提到的一些智能算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并展望智能算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2.智能算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算法是指在各类复杂问题中,能够从大量复杂、模糊、随机的应用数据中找出数据产生规律,并对其进行自我启发式优化的计算机算法。通过智能算法从各类大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挖掘出来的规律和知识可以用在查询响应、决策支持、信息管理等许多方面。通过研究人员多年的研究,该类算法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几类经常被提到的算法利用方式及实验效果。

2.1 关联分析算法

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由R.Agrawal于1993年提出,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在金融业、工业领域及图书管理系统等大型数据库中得到充分运用[1]。

关联规则分析技术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寻找给定数据集中的频繁项集,然后通过频繁项集生产强关联规则[2]。在针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中,其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将相关读者数据经过预处理形成读者数据事务库;第二步,迭代识别事务数据库中所有支持度不低于用户设定阀值min_sup的频繁项集;第二步,在频繁项集中构造所有满足最小置信度阀值min_conf的关联规则,得到相应的读者行为规律。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受到项数、事务数、事务平均宽度等因素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陷:频繁扫描数据库、不适用于稠密集的关联规则挖掘、可能生成的关联规则过于庞大等。针对这些缺陷,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改进策略,如基于逆向运算的优化策略、基于哈希表的优化策略、基于划分的优化策略等[3]。在关于将关联分析算法应用到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2009年鲍静提出了一类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和经典关联分析方法Apriori算法的读者借阅挖掘工具,并利用该工具对安徽省图书馆图书流通数据进行关联挖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兴趣度对挖掘出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证明该读者借阅挖掘工具可以实现对读者兴趣度的分析,从而帮助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4];

(2)2010年陈康提出利用改进的Eclat算法设计图书推荐系统,该改进算法源自Zaki提出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深度优先搜索和交叉计数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改进算法充分利用了垂直数据表示和交叉技术的高效优势,直接在垂直数据表示的数据集上通过广度优先搜索和交叉计数产生频繁项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实现关联规则的高效挖掘,产生的知识库在图书推荐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5];

(3)2011年林郎蝶、王灿辉提出了一类基于划分优化策略的改进Apriori算法――L-Apriori算法,该算法利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图书按分类号信息进行分类形成子图书馆,算法首先在各子图书馆中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再将所挖掘到的关联规则进行整合,从而得到最终的挖掘结果[3]。该算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划分优化后,L-Apriori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仅为Apriori算法的1/n,其中n为子图书馆的个数。

2.2 聚类分析算法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一种典型方法,该类算法可在要划分的类未知的情况下,将数据对象分组成不同的类。聚类的基本方法在建立基于分析对象的数据矩阵或相异度矩阵中,通过计算对象之间的距离来衡量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从而对数据对象进行分类。由于该技术仿真了一个无监督的学习过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数据库中。现有的聚类技术种类很多,主要有层次方法、划分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等[2]。目前,在针对图书管理系统的研发中,研究人员尝试将多种基于聚类分析技术的算法使用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并在仿真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内容将具体介绍几类算法。

(1)2010年武建伟、俞晓红、陈文清等人提出了利用基于密度的动态协同过滤算法改进现有的图书推荐系统[6]。与传统的静态协同过滤算法不同,动态协同过滤算法首先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根据读者借阅图书的时间长度筛选出读者对借阅图书的兴趣度,并利用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在按中图法划分的区域中进行聚类操作,从而建立用户的兴趣模型。在数据的增长和变化中,用户的兴趣聚类区域密度及权重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动态的协同过滤推荐[6]。在仿真实验中,作者以洛阳理工学院图书管理系统读者借阅数据为实验对象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动态算法在邻居数从5增加到26时,其平均绝对偏差值均小于静态算法0.05,说明基于密度动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预测读者兴趣度方面精度更高[6]。

(2)2011年杨雪霞提出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为模糊K-prototypes寻找初始聚类中心的GA-FKP算法,并取得了良好的仿真实验效果[7]。模糊K-prototypes(Fuzzy K-prototypes,FKP)算法可以针对由多类型数据构成且分类模糊的数据集合进行分类,然而FKP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初始化敏感的缺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杨雪霞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帮助FKP算法进行选取初始参数,然后通过KFP算法对个体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终结果。在GA-FKP算法的数据结构中对遗传算法在知识表示方面的缺陷做了很好的处理:使用聚类中心来表示组成问题的结果,即一个聚类中心向量表示一个基因,而所有聚类中心则组成了遗传算法中的个体,如公式2-1所示。个体Y中的每个基因表示如公式2-2所示。

公式2-1

公式2-2

其中,表示个体结构,为i位置基因,N为样本数,K为目标聚类数[7]。利用该类编码方式,解决了遗传算法与KFP算法间的接口问题,使得两类算法可以相互融合,从而形成适合处理读者细分问题的GA-FKP算法。在仿真实验中,作者选用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6年到2010年的读者数据集进行细分,通过细分结果可以帮助馆员了解不同类型读者对图书的利用状况,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3)2011年茹蓓、赵芳提出了利用K-means算法分析读者借阅行为,为图书馆管理提供有用信息。K-means算法是去类算法中的经典算法之一,该算法首先接收输入量k,并把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然后基于对象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相异度[8]。算法的主要流程包含四个步骤:第一步,随机选择k个对象,以每个对象为中心来代表数据集将被分成的k个类;第二步,根据“距离中心最近”的原则,寻找与对象相似的类并将其划分到相应的类中;第三步,完成对象分配后,计算每一个类中所有对象的平均值,作为新的中心;第四步,根据“距离中心最近”的原则,重新划分所有对象。反复执行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所有产生的类没有变化为止。利用该算法,可以将分散的读者借阅数据进行有效划分,找出读者借阅行为中的规律,从而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及馆藏发展计划。

3.前景展望

随着图书管理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读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图书馆的作用早已不仅仅只是借阅图书。为各类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和发展规划的有效信息资源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员的工作目标。然而,要从海量的系统数据中,挖掘出并准确把握住不同读者的需求,找出最有效的资源是当前图书馆界的难题。智能算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众多研究人员进入到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尝试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这些算法将不断成熟,并最终应用到实际的图书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赵霞彤.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09.

[2]朱福喜,杜有福,夏定纯.人工智能引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83-305.

[3]林郎蝶,王灿辉.Apriori算法在图书推荐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5(21):22-28.

[4]鲍 静.关联规则挖掘及其在图书流通数据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5]陈康.基于Eclat算法的图书推荐系统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0,9(27):311-314.

[6]武建伟,俞晓红,陈文清.基于密度的动态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8):3013-3015.

[7]杨雪霞.基于聚类的图书馆读者细分算法研究与应用[J].福建电脑,2011,6:9-10.

[8]茹 蓓,赵 芳.聚类算法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8):41-43.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图书资产主要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报纸和电子资源。本文主要是针对纸质图书的清查进行详细的介绍,期刊目前主要是按年装订成册后贴上条码按纸质图书进行管理,报纸也是按月或年进行分类存放管理。

一、图书资产清查的思路

图书资产清查的目的:一是要弄清楚丢失图书的数量 ,也就是馆藏信息与现存图书实物之间的差;二是要弄清楚图书资产的价值、每年购买图书的经费和总经费使用情况。任何一本书成为馆藏图书之前,采编人员首先都要给其贴上一个唯一的标识条码,因此要对馆藏进行清点,必须提取图书的条码信息[2],然后根据提取的条码信息从馆藏中调出相应的图书信息。因此图书资产清查的主要思路是从图书管理系统调出所有馆藏图书和所有借出图书,然后提取现有馆藏图书(exist book)的条码信息,则丢失图书的数量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丢失图书的数量=所有馆藏图书数量-所有借出图书数量-现有馆藏图书数量。[3]图书资产价值则是现存图书的总价值。

二、图书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图书清点的时间和参与图书清点人员的分组。本馆根据实际利用寒假学生不在校之际进行图书清点,图书数量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统计约41万册图书,去掉借出的图书数量约2万册,要实际清点的图书数量约39万册,参与清点的人员共18名,分6组,每组3人。实际清点之前预计每天按6小时计,每组能清点的图书数量约5 000册,约13天能清点完成。

其次,图书条码提取方案的确定。提取图书条码信息要用到条码扫描枪,建议购买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商品盘点设备手持条码扫描枪,它其实就是一个终端设备[4],扫描的条码可以保存在终端设备上,一般都具备功能,如果重复扫描条码,会有提示,条码扫描完后会将数据导出到电脑上。选购时要注意其存储的条码信息数量,也就是内存大小,还有其识别条码的性能如何,质量差的扫描枪不少条码不能识别,需要手动输入,影响盘点速度。如果不购买这种终端条码扫描枪,使用图书借阅的扫描枪进行图书清点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脱机使用,另外还需要编写条码存储程序(可用VB+Access数据库),把录入的条码直接存入数据库,否则容易丢失扫描条码数据。

最后,把所有归还图书上架,从图书管理系统导出所有馆藏信息和借出图书信息,统计各大类图书数量,给各清点小组分配清点任务。

三、图书资产的具体清点

各清点小组按计划利用手持条码扫描枪进行条码的提取,各小组根据情况可自由配合以提高清点效率。为了数据的安全,每天都需要对各小组的扫描数据进行备份和汇总,并把汇总数据报给领导,让领导掌握图书清点的进度情况。根据需要,每天清点完后,各小组组长可开会交流,总结清点的经验,以便提高效率。[3]

四、条码扫描数据的处理

条码扫描枪扫描的条码导出数据格式一般都是文本文件,把数据导入到SQL2000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数据转换汇总在一个表中,叫“扫描条码表”,表中有两个字段:ID(自动编号)、条码(数字)。然后对“扫描条码表”进行,即在SQL查询分析器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distinct 条码 from 扫描条码表”即可得到不重复的所有扫描条码数据。

从图书管理系统中导出借出图书的信息,把借出图书的条码与 “扫描条码表”后的数据汇总成一个新表,叫“汇总条码表”,然后把导出的所有馆藏信息汇总到SQL2000的一个新表中,叫“馆藏表”,表中字段:条码、ISBN、索取号、题名、入档日期、单册价格和出版年月。在SQL2000查询分析器书写简单的查询语句就可以知道现有馆藏情况和丢失图书情况。

现有馆藏情况: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馆藏表 where馆藏表.条码in (select条码from汇总条码表)”可以查询出目前现有的馆藏实际图书信息。

丢失图书情况: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 from馆藏表where 馆藏表.条码 not in (select 条码 from 汇总条码表)”可以查询出目前图书丢失的信息,即图书馆丢失图书的情况。

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条码扫描枪读取的数据发现,一些数据是带有一些字母(如00w45230或者空格等)的非法字符,这些数据显然与实际的条码数据不符,属于读取条码错误,这些数据所占整个扫描数据的比例约万分之二,比例较小。在数据处理时当作丢失数据处理。2.5 图书资产价值的清查

图书资产的清查最终要弄清楚现有馆藏图书的馆藏情况和图书资产的总值,目的在于加强对以后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防止图书资产流失。因此在这里,图书资产的清查要说明两点:一是不考虑图书折旧;二是不考虑珍贵图书的价值,有的珍贵图书原价可能几元,但就实际价值而言可能是无价之宝。下面结合本馆此次实际图书资产清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套书价格的问题,即套册价问题。一般从图书管理系统能够调出图书相关信息,即图书条码、ISBN、题名和索取号、出版的信息和图书单册价格等。图书的大部分信息可根据图书的MARC数据字段调出,但图书的单册价格就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当购买图书时,书商提供MARC数据,由采编人员通过贴条码录入馆藏,如果在做数据时不在 215@a字段(以ILAS管理系统为例)注明册数,则录入的馆藏数据对于整套书录入时默认都是套册价格而不是单册价格,也就是整套书种每一本图书价格都是按整套书的价格计算,这就造成了统计出来的价格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采编人员在编目时在215字段中注明册数,例如“215@a5册”,这样从馆藏库中调出的单册价格才是准确的。但一般学校在编目时都没有要求这样做。

2.图书的折扣价问题。目前图书采购业内都知道有一个折扣价的问题,即实洋和码洋。实洋就是购买图书折扣后的价格,码洋就是图书书本后面标明的价格,码洋折扣后就是实洋。由于通常每年采购的图书不同批次的折扣价都不相同,这就给统计图书的实际价值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如果图书管理系统里面有根据批号记录每批书的折扣,并能把图书的实洋也写进数据库,并能准确的统计出来就比较好办。但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图书管理系统没有这个功能。我馆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是深圳图书馆的ILAS系统,对这个图书的折扣问题没有较好的处理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馆采取自建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办法,把所有馆藏数据信息(包括图书单册价)都导入自建的数据库系统,然后通过添加图书的折扣和批号两个字段利用数据库查询操作加以解决。

3.原来的图书资产如何计算和弄清楚。进行图书资产清查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所以对以前那些图书可以根据财务处每年存档图书购买的账目折扣和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入档日期进行推算,能基本弄清楚每本书的实洋。重点是对以后每年新增的图书加强科学管理,要分清楚图书的来源信息和折扣问题。图书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即图书馆批量购买、教师自购和捐赠图书,图书编目时就要分清楚这三种书。至于折扣问题,图书馆批量购置的图书就是实际折扣;教师自购书通常没有折扣,折扣就为零;一般捐赠书可以把图书码洋设置为零,可以设置不同的批号来记录和区分图书来源信息,然后把信息写进自建数据系统,以后每年的管理账目和数量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本次图书资产的清查,弄清楚了图书的丢失情况和图书资产的总价值。同时,图书馆也发现了管理中的一些漏洞,为今后图书馆加强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加强了图书资产的管理,整理了馆藏,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

通过这样的清理,使得所有馆藏数据都是有效的,同时弄清楚了丢书的情况及丢书质量的好坏,以便以后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晓静.高校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方案[J].图书馆建设,2009(10):56-59.

[2]朱莉.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58-61.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桥模式;策略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889-01

Application Design Pattern in Library Manage System on UML

LI Cui-ling,SUN Wu-hua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5,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software,the tradition process and normal object-oriented can't satisfy Today's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follow as: Rigidity―It is difficult to addition a new property, Fragility―before modify, we can't expect the interact somewhere, Immobility、Viscosity―when we want use something, we will find that this codes act with some else. Suffer from this we need the thinking of Extensibility ,Flexibility, Pluggability,So the design pattern take the important roles.

Key words:UML Object-oriented;Design pattern;Bridge;Strategy

1 引言

以前我们大多采用非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软件设计,所以当我们转而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软件时感到非常困难,而设计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就更加困难。因为软件设计既要针对现有的问题,同时又要对将来潜在的问题和需求有足够的通用性,尽可能减少重复设计和更改。设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使我们可以方便、高效地设计和复用成功的设计和已有的体系结构。

2 设计模式

2.1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

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理解,一个设计模式提供了一个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一个设计模式有一个特定的结构。使用这样的结构,程序的体系结构更加灵活、代码可以更加方便地被复用,程序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2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素

2.3桥模式

能够分别实现类的抽象和行为的实现,使其相互间没有影响,降低了程序的耦合度能够很方便地扩展类的功能,能够在扩展功能的同时隐藏内部机制,保证透明度。

参与者和协作者:

2.4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这些算法一个个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而对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因而,这些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参与者和协作者:

3 设计模式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问题的产生

首先,要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即运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方法,我们知道,系统核心功能必须满足面对各种角色,如老师、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其他,提供各种服务,如借书、还书、预定等等。

区分各种角色的目的是由于各种角色的接、还、预定、等功能的不同限制,如借书的期限不同,借书的本数不同等等。

而且,如果管理要提供新的服务功能,或者要加入一种新的角色,还有可能,要改变借书期限和借书本数,我们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编写的代码那么我们势必会对代码的修改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2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发现各种角色和各种服务正好对应这样一个抽象和行为,于是桥模式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了。

UML图如下:

如果系统要面向新的借书者,要提供新的服务功能,只需在上图的“桥”的左右两边分别加上Actor 和 imp的继承类即可,这样对与系统的这个影响的波动就会相当的小,十分容易被开发者掌握范围和预测其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桥”模式是提供系统的一个最大范围的一个场景,即是系统领域方面的最大的骨架。

此外,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当要改变各种借阅者借书期限和借书本数,或者其他的限制条件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一个办法就是,将这些限制作为各个角色的成员变量,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的确可以,但是也许会涉及到可维护性。如果我们用设计模式里的策略模式效果就不同了,因为策略模式对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用户,所以改变借书天数和借书本数就不会对使用用户产生影响。

如下UML图:

其中的Strategy1、2、3分别代表不同的借书期限和本数的计算方式,并且还可以计算过期的各种算法。

由此,对于该图书管理系统的总的桥模式和策略模式的综合使用如下UML图:

通过以上的关于图书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模式的研究我们的系统具有了如下性质:

(1)可扩展性

很容易向系统加入新性能。例如,我们可以十分轻松的添加新的角色―教授,添加新的服务等等(在桥两边加),根本不影响整体构架。

(2)灵活性

允许代码修改平稳地发生,不会波及很多其他模块。

(3)可插入性

可以很容易地将一个类抽出去,同时将另一个有同样接口的类加进来。如实现了上述策略。

4 设计模式对软件设计的指导

设计模式是对学习OO设计原则的具体指导。

优越性:

(1)通过扩展已有的软件系统,可以提供新的行为,满足新需求,使系统有一定适应性和灵活性。

(2)已有的软件模块,特别是最重要的抽象层模块不能再修改,这就使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抽象化是关键。

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抽象类或接口,规定出所有具体类必须提供的方法的特征,作为系统设计的抽象层。这个抽象层预见了所有可能的扩展,因此在任何扩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使得系统的抽象层不需修改。(对修改关闭)同时,从抽象层导出一个或多个新的具体类可以改变系统的行为,因此系统的设计对扩展是开放的。

(4)对可变性的封装原则

找到一个系统的可变因素,将它封装起来。这意味着,一种可变性不应当散落在代码的很多角落里,而应当被封装到一个对象里面;一种可变性不应当与另一种可变性混合在一起(设计模式中所有类图的继承结构一般不会超过两层,否则意味着将两种不同的可变性混合在一起了)。

5 结束语

当我们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多考虑用一些经典的设计模式来指导自己,这样对于系统的总体稳定性十分有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总会发现模式和提高自己的设计分析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牢记以下三点面向对象的重要原则:

(1)遵从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组合优于继承。

(3)面向接口编程。

通过这样,我们一定会使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ErichGamma RichardHelm RalphJohnson john Vlissides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Alan Shalloway, James R.Trott.设计模式精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Craig Larman.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校生 数据库 模式

随着各地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训教学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如何在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激发技校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技校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和富有探索精神,并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已成为技工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课程内容分析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现在正向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发展。在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包含了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经历了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演变。从SQL Server 2000到SQL Server 2005,新版本的数据库系统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处理能力,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在旧版本中从未出现过的特性,而这些新特性都是与现代数据库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为此,笔者所在学院选用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课程内容是基于SQL Server 2005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微软公司在SQL Server2000基础上开发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它在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数据的XML集成、图形管理、复制、数据转换服务以及联机帮助等方面的功能均得到了更大的增强;在Internet方面,数据安全性更高,而且使用更方便,是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开发的首选工具;同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解决方案,在企业级支持、商业智能应用、管理开发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增强,是集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因此学院选用此课程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远远滞后于技术发展的弊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技术。

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实训课程的教学原则

职校学生生源素质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报读计算机专业是为了每天可以上机聊天、玩游戏。不少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导致在学习数据库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慢慢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学院在开展计算机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明确实训原则。首先,实训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今后的岗位能力要求,以真实项目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将项目分解为多个既独立又耦合的功能模块,使学生在完成各模块的功能过程中,达到训练编程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其次,实训教学要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将教师的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与学生的技能训练设计在同一教学单元和教学地点完成,真正做到“教、学、练”于一体。最后,教师要针对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特点,合理设计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分配,力争达到实训教学内容能充分满足职校学生今后企业就业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实训课程教学的开展

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转变理念;技术提档;资源共享

作为承载知识和资源的平台与载体,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和提供知识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整合与检索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一些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电子终端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目前还普遍存在许多不符合时展的问题,面对新时代和新形势,亟待进行相应改进和提高。只有在图书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体制禁锢发展。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地方图书馆及单位和培训机构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落后,而对于创新性和开放性最大的阻碍,就是图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由于一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是具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但工资和福利待遇不高,所以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造成了服务的局限性,这也导致了工作人员不愿意做出改变,没法突破过去利益固化的藩篱,很难做出创新,也缺乏创新工作的动力。另外,即使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各图书馆之间也各自为政,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基本没有办法进行互相交流,所以也严重制约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于图书管理和读者的满意度提升,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图书管理经费投入不够。纵观全国各层次图书馆,除了各大高校和省级以上图书馆,一般的地方图书馆及单位和培训机构的图书馆,都存在着图书管理经费投入不够的现象,导致了书籍陈旧,书源不足的问题。这些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方便读者阅读的功能,但是,这些图书馆的许多书籍陈旧,保存不善,基本没有读者借阅,使用率极低,还有一些图书内容过时,失去了图书应有的参考作用,甚至可能误导读者。书源不足的问题总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纸质版图书不足,现代技术高速发展导致资源的更迭不断加快,升级换代速率提升,也带来了书籍的快速升级换代,作为以传统纸质版图书为依托的图书馆而言,这样的淘汰压力是巨大的,很多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很难适应这样的压力,从而出现知识、信息老旧,跟不上现代化形势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电子图书资源的不足,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电子书籍升级换代的速度更快,并且有很多大型的知识和数据库,由于需要付出较高的使用年费,让很多经费不足的小型图书馆和单位图书馆望而却步,进而造成了图书资源的不足,缩减了服务功能,降低了服务质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领导不够重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把日常事务当作首要任务,忽视了图书馆的重要性,对图书资料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因此很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许多领导认为图书馆是应付上级检查时的必要硬件设施,只是一种摆设,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就导致了这些部门的图书馆书源不足,管理水平低下,丧失了大部分的存在价值。

二、现代图书管理的基本价值

图书馆把人类的社会实践、文化、知识等保存并传承,成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基于新时期知识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知识型社会建设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图书馆又展现出与以往时代不一样的目标与价值。对现代图书管理基本价值进行分析可知,开展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宗旨是紧随社会发展的节奏,根据广大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促使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还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推动读者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其知识得到科学的分类管理。保证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需求,促进读者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三、现代图书管理的实现路径

(一)提高素养,适应发展。首先,应该要自我的学习与进修与考核制度、薪资调整、职称评聘相关联,鼓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其次,领导部门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外出学习,引进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素养,图书馆管理者才能掌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同时,又能了解到读者的需求,做读者满意的指引者。

(二)转变理念,精准定位。强化“理念更新”在图书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要实现现代化图书馆的提档升级,要先从提升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入手,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小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不足问题,大多数人通常是首先考虑增加图书购置的经费,而很多地方小图书馆大都经费有限,因此无法从增加经费这一渠道解决问题。此时就需要管理者转变理念,精确定位,科学开创新型管理模式了。比如:首先,可以考虑改变“大而全”的理念,立足于“专而精”的定位去进行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呈现专业化的态势,所以读者在信息需求上,也需要专业化的服务,很多地方图书馆,由于资源有限,并不适合开展的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而要根据地方的特殊要求,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在完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在图书馆分工和职能上,明确各部分的职能所在,不断创新发展,克服过去传统图书馆的弊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专而精”的特色建设。其次,可以考虑改变“各自为政”的理念,着眼于“开放联盟”的思维去进行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先通过不同的“专而精”的图书馆现代化特色建设,然后再运用连理、结盟等形式,利用互联网共同打造知识提供的综合平台,实现优势和功能互补,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提升。第三,可以考虑改变以往“自我为主”的理念,着眼于“读者为主”的宗旨去进行图书馆经营模式的特色建设。比如,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满足广大市民不断提高的文献借阅需求,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很多地方图书馆已开设24小时自助借阅室,能让市民随时借书,随时学习。总之,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才可能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创出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三)技术提档,服务升级。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重要的存储和交流的部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的推动作用图书馆的发展,不断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技术环境;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又巨大地冲击传统图书馆,甚至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如何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日常工作,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模式,致力营造以知识导航为服务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当前,有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是所有传统图书馆都要面对的难题和重点,同时也是机遇,也是现代图书管理的工作重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的电子信息开始在各种数据库及网络上出现,传统图书馆要适当引进电子资源,通过专门和系统的检索工具,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化数字服务,从而提升读者的体验感和黏性,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给读者提供信息和资源的载体,摆脱传统的单纯信息检索工具的地位。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体现“人本理念”,一切资源的建设,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的信息提供模式,而是要考虑不同读者和单位的现实需求,贴合实际,实现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的现代化改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读者需求分析,已经具有了可能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成本的降低,大范围的应用已经成为可能,其应用也存在很大的效用空间。

(四)资源共享,共生发展。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行政区划内,一般都会存在若干个图书馆和图书服务机构,单兵作战,显然很难适应现代读者的复杂多元化需求,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各个图书馆的特色和功能,打造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显然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融合共生,在没有全国性机构统筹的情况下,要加强一定区域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有目标、有计划的图书系统建设,从而满足读者需求,在技术和条件成熟后,可将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资源统筹,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知识信息服务。创新作为现代图书管理的根本路径方法,要求图书管理面对现代科技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理念,研究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方式,实现图书管理的提档升级。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一体化,在这样的进程之下,既会对传统图书馆有所冲击,同时也会带来很好的机遇。因此,要适用现代化形势,实现高点站位,用开阔的视野感知现展脉搏。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妥善处理传统资源和现代技术、读者新需求和现实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和有机关系。这也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既要不断调整工作方式,与世界接轨、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接轨,实现图书管理上的提档升级,还要争取本部门领导,甚至上级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要性重新认知,使其充分理解并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从而将信息化、现代化融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并不断地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3):62-63.

[2]谢憬憬,丁爱萍.关联规则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4):422-424.

[3]张伟阳.云计算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