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3

高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加强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人文情怀和科学的地理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兼容的特点,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目标难以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三维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容易。一些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许多新教师对于新课标还没有理解透彻。

2.教学模式不新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新颖等问题,很多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3.教学内容枯燥。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不够生动,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很难形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课堂评价机制缺乏。现阶段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降低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对策

1.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统一起来,不失时机地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并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便学生掌握正_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试题的编制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的试题,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一种可测量的目标。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丰富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认真备课,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媒体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人机交互,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观察想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昼夜交替现象等内容学生能轻松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地理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4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山区学校的地理教学带来更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深入地研究在新课改下山区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山区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

一些在山区长大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较闭塞的农村,理解能力不强、信息较闭塞、空间识别能力尤其薄弱;同时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社会上甚至学校把地理视为“副科”,教师不愿教、家长认为没必要学、学生不认真学。所以,在对每一届高一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学生甚至连四个基本方向和经纬线都分不清。

2. 班额较大,课堂活动组织难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目前,山区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采用“超大班额”授课。“超大班额”一方面学生的活动空间有限,教师教学的空间也受到了局限,特别是在教室进行个别辅导或者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时就会遇到困难,学生就很有可能做些与课堂没有关系的事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人数多不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课堂秩序难以维持,给教学的组织工作造成困难,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尤为突出的是有些活动课将难以展开。例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知识点中,笔者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先把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快速制作成按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28份硬纸片,然后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拼图比赛,看谁将中国政区图拼的又对又快。在整节课中,学生们情绪高涨,但局面却难以控制,后来竟变成一堆“马蜂窝”,更别说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山区有的教师只能唱着新课程的调子,走着“满堂灌”的路子,令新课改在山区学校的实施举步维艰。

3. 教师素质低,教学方法落后

发展山区教育,师资是关键。山区中学的地理教师当中,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资培训,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常规一知半解,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接受较慢。这部分教师往往教学理论浅薄,难以深入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后,他们理论知识丰富,有热情、有干劲,但知识面比较窄,业务能力同担负的任务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们同样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 教学设施差,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山区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一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用具等。因而,只能是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使地理教学变得枯燥、干瘪、乏味,从而导致整个山区地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山区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教师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有成效。

1.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

现在绝大部分山区中学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并不健全完善,要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工作绩效与个人荣誉和经济挂钩,按具体情况制定教师论文、赛课、专业竞赛等一系列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快乐。同时,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切实将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及时地传递给地理一线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不断探索适合山区学校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方法。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促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挚友和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必然会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例如,在讲解关于时区和日界线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有一孕妇乘坐海轮时生了对双胞胎,首先生下了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小时又生下了男孩。可按日期计算,男孩反而是哥哥,女孩却是妹妹,这是为什么?一个巧妙的设计,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令地理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3. 克服教学设备落后的困难,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条件越是艰苦,越是应该想办法、找窍门、走创新之路。一方面,我们可以立足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投影机或录音机来辅助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青少年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喜模仿,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来丰富地理教学,如游戏竞赛、地理制作、观察观测、课前小演讲、辩论演讲等。

4.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4-01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该问题具有典型性[1]。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学理念,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出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导致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增强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2]。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缺乏新意,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气氛沉重。众所周知,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并且地理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会争分夺秒,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3]。

2.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水平。

2.2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方面,具体教师应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①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多个教学趣味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②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5]。

2.3 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地理资料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教学中,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多种教学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 高考(综合版). 2015(01)

[2]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

[3] 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 学周刊. 2011(32)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师地理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 课程响应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金,项目编号:SAJGY2012-17。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0-02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问世,促成了教育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热潮,在中学地理教育领域也掀起了强烈反响,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为新疆地理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在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情况下,面对不断出现得新情况和新变化,如何进一步适应新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支撑新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也已成为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地域性特点,尤其在某些选修和师范专业必修科目设置上,由于本校所在的地区特点、学校软硬件配备、学院和教师个人实际因素等,导致本专业科目设置的不完整,不必要,甚至重复设置等现象,使非本专业必学、选学科目占有大量课程时间,没有最大化的优化课程结构,造成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短板和知识不均衡现象。

2.课程设置的建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由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本身的复杂程度和面临的软硬件困难,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建构还需进一步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其他同等级院校相比较,某些科目缺失,如海洋地理学、现代班主任、现代教师技能等;

(2)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对于选修课程没有按照模块建构进行,而是用传统中的教学计划任务进行,这样就造成了选修课变相成为了必修课程,实际意义不大;

(3)课程修习时间不均衡,严重失调,公共基础课程比例明显过大,影响到了专业修习时间,造成专业学习质量下降;

(4)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进行,虽然有助于综合性的提高,但对于建立统一逻辑体系,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因此,各课程完成修习的时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5)如果按照传统进行教学,那么,本科前两年相对宽松,后两年教学和学习任务相对紧张,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6)课程中虽涉及到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但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明显不够;

(7)教育实践类课程从总体上,时间有了较好保证,但效果并不突出,各类教育实践类课程时间需要进一步整合,发挥最大优势。

3.与中学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自然地理课程和经济地理课程是截然分开的,缺乏统一的联系。忽视了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特征。自然课程中,如计量地理、遥感、水文、土壤以及气象等的许多知识在中学新教材里几乎没有涉及,而高师地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却相对过多。在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所占比重大大提高。除传统的农业、工业、交通、贸易等经济地理内容外,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休闲地理也出现在中学地理教材当中,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课程开设过少,明显薄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以学科专业为中心设置,比例不协调,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例低,教育专业课程比重偏低,该课程结构体系下,容易培养出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的学科型教师。新课改中已经出现许多综合性课程、活动实践性课程、研究型课程,因此学科型教师已不能适应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3)部分内容重复,缺少环境教育内容,课程内容上陈旧,呈现“旧、窄、杂、空”现象,无法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缺乏时代感。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密切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极不适应。有的课程脱离中学实际,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课程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太多,相反,培养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课程太少,甚至某些培养中学教师必备能力的课程根本没有。有些课程设置,如选修课不是从学生需要或培养目标考虑,而是从教师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成果来设置课程,整个课程缺乏注重务实的内容,学生缺乏足够的能力训练。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的部分课程内容侧重于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了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致使内容互相交叉、重复,造成专业课课时过多和学生的学习浪费,如地质学与地貌学、地貌学与水文学、植物学与土壤学、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自然地理等内容均有交叉,无法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4)实验和实践课偏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时间和学时安排不合理。地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课程体系里实践环节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表现为地理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薄弱,缺乏技能训练。部分学校由于实习经费不足,根本不开设野外实习课,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仅是一些死教条、死知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将来很难胜任作为中学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需要。

(5)课程实施观念和方法落后。主要表现在:重接受学习轻发现学习,即重视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忽视学生的探究和发现结论,重视学生存储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中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

二、新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课程的优化策略探索

1.拓宽专业口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1)精选学科专业课程,各专业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确立各专业主干课程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实行大学时、大容量,专业提高课程实行小课时、大容量、重选修,让有潜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深。对专业大类中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融合,保留主干,适当减少非主干的学科专业课程门数,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综合化,扩大课程的互通范围,进行课程合并与调整。

(2)在专业课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

根据专业方向分为若干系列选修课,给学生留出广阔发展空间。在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选择不同发展方向,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需要。

(3)横向拓宽知识面,实行主辅修制

要加强文理学科渗透,满足地理教育师范学生多种学习需要,促进他们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增加文科类课程,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文科类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可以实行小课时、大容量、靠自学、多辅导、重考核的方式,以专题性、讲座性课程开出,用严格考核的制度促进学生对自学和探究的重视,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课外学习指导,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对理论问题的自主探究,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4)增设教育类技能课和选修课,丰富教育专业课程

即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基础上,增开中外教育史、现代教学论、教育技术、板书版图等作为教育技能必修课。另外,还应考虑开设诸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思想、国外教育动态、教育技能等选修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

另外,要改进教育实习,加强教育实践环节。根据高师教育的特点,参考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实习可考虑安排两至三次。将见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实习频度,要求学生在见习时发现问题,并能从理论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实习要和教育理论紧密结合。给教育理论学科提供适当的经验支持,同时还要增加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将此纳入教育实践成绩评定的范围。通过加强教育实践活动,训练教育实践技能,强化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2.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意识

目前,教学内容过深过细,相关细节的描述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宏观的战略思想传播很少受到关注。因此一方面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对“老”问题进行讲授,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介绍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新进展、新理论和新成果,不能仅停留在讲授多年不变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上,要把国内外当代新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编入教育理论课教材,并注重及时收集和整理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资源,适时更新有关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具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从而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对理论教学的加深、提高和综合运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1)做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2)调整教学计划,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整教学计划,增加第二课堂学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课内必修、选修、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获取第二课堂相应的学分。

(3)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促使同学们自己看书、查阅资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教学方式改革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状况,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提倡理解、记忆、练习、运用并举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甚至可以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改变设置单一、内容太专、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需要的课程设置的现状,在减少课时的同时,不断扩大课程内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吸纳到教学中,进行课程扩容,突出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5.加强实验教学课程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完善和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举办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需要安排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非师范学生的专业实习。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庆伟,罗辉.高校现代课程设置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教育2004.4

[2]郭玉英.从传统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韩俊丽,丁占良.中外高校地理课程改革之比较[J].世界地理研究

[4]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李永化,赵军.关于高等学校地理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6]周旗.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对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响应研究[J].南阳师范学报2006.5

[7]赵春雨,陆林.高等师范院校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8]田建文.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2007.9

[9]文胜利.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7.1

[10]薛秋.高师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地理教育2006.3

[11]王楠,许振文.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3

[12]廖暂勋.论高师院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13]林多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院校的核心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5.4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 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灵活应用

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制定正确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思考、总结和教师的讲解等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运用的。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多,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推断等学习数学知识。但是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不只针对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有效地针对学生存在的难题进行解决。针对高中地理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自主地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无论关于什么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高考压力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将学生没有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重新讲解。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学习误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现代高中教育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存在着死记硬背、只记重点等问题,难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而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将地理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中应该如何运用。

1. 为学生营造出有利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行的环境。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我国很多高中生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并且快乐地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将原本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

在讲解自然灾害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同学畅所欲言,说出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原因,对其中的人为因素赢进行怎样的改正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过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补充、延伸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时候,可以联系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程度,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再让同学讨论我国东、中、西部的交通运输布局以及对各区域发展的影响。

3.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知识源于生活。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具体案例,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不再只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被动的学习。让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讲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时候可以将本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废弃物的排放等,提出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方法,进而得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

4.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掌握具体的进度,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让学生在问题误区中走出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

在讲解气候类型的时候可以对所在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等讲解清楚,对造成该地区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分析清楚,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不会造成学习误区。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地理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补充,通过学生主动地思考、讨论、总结以及教师的补充和讲解,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运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颖.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教研).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