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智力 素质教育

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价值和功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将知识等同于智慧,进而将智商的高低作为预测个体后天生活成就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者业绩平平,而智商一般者往往成绩斐然。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统计,提出了情商(即情绪智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而且要有较高的情商。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的开发一样,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但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教育又不同,因为情绪智力主要跟人的情绪的驾驭和环境的适应相关,培养的是学生的某些特质,如耐心、爱心、宽容、分享、自信、团结、协作、抗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责任心等。正是因为情绪智力教育不像智商开发那样便于操作,所以很多大学只是在情绪智力教育的某些点上做了一些工作,不具有系统性。

非系统的情绪智力教育的缺陷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可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的情绪智力特质,零散的情绪智力教育未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把这些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网,最后把这些网组成面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大学生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并将此作为办学理念之一,注入到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观念之中。因为人的发展教育必然是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以自强自立、适应社会为准则,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诸多要素产生的根源,把教育从灌输转化为怎样让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上来。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情绪智力能给大学生带来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竞争。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有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因此。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其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

(一)大学生的自我感知力。

大学生已具备情绪的自我感知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大多具有移情的能力,不仅能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能用心灵去感受,但也存在一些自我情绪认识不足和自我评价有失客观的情况。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是被宠爱的对象,到了学校后,没有了父母的照顾,难免会手足无措,对他人和环境持漠视态度,心理的包容性差,缺乏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化而调整和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大学生的情绪控制。

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但面对压力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素养,对于情绪情感体验深刻,加上社会和自我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因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具有一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心理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为基调,能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心理未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性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由于对情绪情感缺乏妥善处理的能力而跌至失望的谷底,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的自我激励。

大学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激励,正确对待竞争。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大学生乐于从事学习、工作和其他实践活动,能胜任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并逐步提高效率。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缺乏自我激励或抑制冲动,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低,往往容易半途而废,经常表现出对工作学习的厌倦情绪。在面对竞争时,他们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常常以消极情绪逃避现实,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惰性。

三、开展情绪智力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增强自我激励和心理承受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感受敏锐、情感丰富的青年群体。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物质文明上的实惠,而且由于社会利益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剧增,也给他们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以促进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增强学生的耐挫力。不仅是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四)开展情绪智力教育,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

大学生受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强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日益普遍和深入。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校园社团引导。

社团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它也是推动情绪智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充分自由沟通、广泛交流,拓宽了交往的渠道,促进了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课堂;大学生;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62-02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相对优势。大学生是未来国际竞争中主要竞争力量,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1]。

素质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除专业技能以外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北京城市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四个教育的理念:有效教育、适合教育,实用教育和全人教育),以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分”为杠杆、“理论授课”为基础、“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的素质课程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城市建设人才。

一、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以培养大学生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素养为目标,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要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的远大志向;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和热忱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尤其是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接收到的各种舆论信息更为复杂,除第一课堂中的思想政治课以外,我校在素质课堂中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及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及学生骨干开设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政解读等课程,更加深了“90后”大学生对党的理解,引领他们学会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人们的能力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素质课堂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实践环节,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即间接经验用在现实活动中内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在素质课堂的实践环节主要培养了以下能力。

1.学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会产生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影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更新,也会同时产生一种边际效用。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反过来这种促进又会促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学习能力始终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

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的体现在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面,而社会实践中学生必然会遇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要独立思考,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既包括创新的潜力又包括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捕捉到新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事物的本质,寻找新的方法、方案、计划或观点[2]。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校在素质课堂中开设了学术科技及创新创业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给予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及兴趣爱好,将创业的理念付诸于行动,积累经验,为毕业后顺利的融入社会,更好的实现创业梦想打下基础。

3.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主要有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但是步入社会后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社会人群[3]等。我校的素质课堂中开设了人际交往课程,理论授课主要涉及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原则、注意事项等,但是仅凭教师的讲授就如同在岸上学习游泳、纸上谈兵一样。因此在理论授课结束后以学校各种社团为载体,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大胆走出校门,有机会与社会各种阶层的人接触,学会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能力等一系列互动过程,同时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增强社会适应性,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3]。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也是日后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学校根据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在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验证、巩固、深化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使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将担负的社会责任,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合理调节自我期望值,纠正自我意识的偏差和失误,缩短与现实社会的距离。

三、加强自我认知,为职业规划能力奠定基础

本校素质课堂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授课形式上,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较高,在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过程中,通过素质课堂的实践环节,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有了直接的感受,这些感受便是自我认知的初步概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了对职业、岗位需求的感性认识,结合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的学习,将自己和职业联系在一起,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高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不但要培养青年人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素质课堂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优势,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立足在校期间的能力提升,更要注重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城市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吴威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3]徐超,罗燕.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版),2008,(10).

[4]李和生,蒋霞敏.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8).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演练平台;任务型;教学实践;综合素质

一、背景和意义

1 地方工科院校人文交流氛围不足。由于工科院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及所学专业与课程的局限,工科大学生对外交流不够;工科院校人文类、艺术类等熏陶大学生情操的讲座及活动缺乏,工科大学生性格内向,举止矜持,不善交流,这一趋向增添了教师对工科大学生英语教学的难度。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促进锻炼他们自由表达、生动展现的实际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2 当前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还较低。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各校通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学生在真正的英语交际中仍然是“金口难开”,扩招以来,施行大班上课,学生锻炼的机会更少,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处于尴尬的境地;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加强训练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要发挥英语课的优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动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3 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许多大学生课外方面的许多社会知识欠缺,在公共场合时自信心不足。

英语教学具备先天性的语言、人际交流特点。如果搭建英语演练平台,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可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

4 构建课内外英语演练平台,有助于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以英语课堂为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重新认识和构建英语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地位、教学内容和展现程序,强化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演练”的理念。创建和实践综合场景任务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出在课堂上引人多彩的教材活化内容,使课堂成为大学生锻炼英语实用能力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学习英语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科技和人文知识,起到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作用。

二、研究与实践

1 任务型互动式课堂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和互动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互动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任务型互动式教学,在于通过给学生制定合理的“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教学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互动中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赋予学生学习的冲动和创造性。学生登台讲课是我们研究实践的任务型互动式课堂英语教学模式之一。

我们遵循“兴趣第一、场景真实、任务具体、目标明确”的创建综合场景原则,制定“分组备课、轮流登台、限时限量、优胜劣汰”的演练办法,2006年首先在本校新生材化06-1、2和行政06-1、2两个大班进行了五轮学生讲课试点,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精读课文)。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先分组备课,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选出代表(轮流制)登台讲课。教师作最后点评。前几次的登台讲课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讲课经验。在老师耐心点评和不断鼓励下,学生表现越来越好,不少学生表现自如,充分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

2 任务型自主式课外英语演练模式研究与实践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能控制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服务,能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自主式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外英语报刊阅读是我们搭建的自主式课外英语演练的平台之一。在销售量较大的《China Daily》和《2ist Century》两份英文报纸中,选择了内容丰富、展现时代,难易适中的《2ist Century》英文周报,于2006年在本校大学生材化06-1、2班和行政06-1、2班进行试点。与讲课任务分配相类似,分组进行,两组一份周报,每组任务相同,以便组员能互相探讨。基本要求是“分解栏目、精泛结合、完成笔记、分享成果”。起初难度较大,生词较多,背景知识贫乏,不少同学有退却心理。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一方面重点讲解,从而使学生逐步了解了英文报刊语言的特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开阔了眼界。

三、效果与价值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三、笔者的几点建议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some new methods and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综合素质;途径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mprehensive quality;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47-02

作者简介:王丽秋(1978-),女,吉林农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专业定位、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都紧紧围绕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为落脚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受到培养主体的关注,综合素质不仅能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其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竞争会愈演愈烈,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懂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的发展。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的人才,就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

1.2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融合和统一。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及对工作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促进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拥有积极向上的、正确乐观的动力,有利于学生今后事业的再发展,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更多的选择。

2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分析

2.1 思想道德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围绕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中专业素质更加突出,文科类课程较少,特别是一些工科类高职院校文科弱化现象更加突出。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进步、独立、创新意识更加明显,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但在集体主义、道德选择思维方式、言论和行为方面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集体参与意识不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读书带有功利性,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等。

2.2 人文素质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实到各行各业的第一线,然而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度不够,对人文知识的获取意识不强烈,实践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工科类院校专业和技能大行其道,人文意识不够浓厚,获取途径单一,人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2.3 身心素质 现代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很大一部分学生刚刚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网络当中,忙于聊天和游戏,加之体育爱好较少、课程教师要求不高,这些影响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失衡,变得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会发生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与障碍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4 业务素质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学生看重专业知识,而忽视基础知识和英语的学习,缺乏对课程的融会贯通,使知识与能力脱离,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高校实践难以跟上社会的需求,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又囿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另外,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第一线岗位工作,期望值过高,就业现实与就业理想存在严重偏差,导致个人情绪低落,学习兴趣低落。

3 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3.1 更新观念,落实德育主体工程 德育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变化和特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印记,西方思潮、网络诱导、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等都可能影响和左右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以适应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企业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此,高校要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德育工程。将理论教学与学生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凭借“两课”、时事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会等载体,在德育实践中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和体验,使学生知、行相一致。

3.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的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要满足岗位的需求、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托企业的需求,通过产教相结合的形式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高校三方联动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实践培养方式,将理论、实践和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战和锻炼,实现高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3.3 发挥活动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大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重视体育锻炼,培养学生重视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重视对学院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和投入,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体质。在心理素质方面,要积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手段做好大学生的发展性咨询和障碍疏导工作,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消除阴影、走出困境。

3.4 树立现代人才理念,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材的主要途径。通过举办人文讲座和学术讲座,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素质教育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及支持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利用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从而构建美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意识,满足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立新等.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彭美云,李素贞.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与结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

[3]卫荣凡.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