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在实践后彻底放弃专业学习热情,学校在学生管理中被动,企业对学生抱怨颇多,如何在这三方间建立较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校企合作更加合理化,提升三方满意度是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对宁波地区的60多家旅游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9份,主要分布情况为旅行社25家,酒店24家,下面就通过此调查情况来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出一些意见建议。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践中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
二、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旅游专业技术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体现不是具体的手艺,而是更多通过核心能力来展示,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的改革,而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但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结合,站在学生一生职业规划的高度看待人才培养的方法,才能做到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教学。
(1)“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课题和项目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课题和项目任务的过程自主的进行学习、主动地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搜集和应用信息、探索和体验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并且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到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革新创新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达到学习目的。“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能积极主动进行协作的个性,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个性中与专业需求的部分得到了激发,学生完全投入其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在专业能力上也为以后导游工作中组织旅游者游戏奠定了一定基础。
(3)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老师将教学所要求的书本知识灌注给学生,把学生头脑当作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因此,它不只用脑,而是用脑、心、手共同来参与学习,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使之不断地点燃思维的火花。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追求的是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情感认知,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的环节中来。如“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导游服务”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特长(花卉、茶艺、音乐)、口头表达能力(导游讲解中的复述法晋升到讲解的练习);最后给予成绩评定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迅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沟通、协作和相互帮助的能力。
(二)以职业规划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传统的应知答题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不能解决学生技能培养、与人沟通协调,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等核心能力培养问题;而基于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能够注重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依据学生就业规划、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考核,最大程度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1)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体系从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设立考证计划,通过证书的考核来完善和检查学校各个阶段教学的绩效。第一至三个学期考取相关学历证书、导游资格证书、餐厅中级、普通话等学历和专业资格证书;第四至实习前根据学生自我规划可以考取出国领队资格证书、餐厅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核心能力特别强的学生甚至可以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各个行业知识,比如酒店婚宴司仪等,丰富自己的就业能力。
(2)技能考核采取角色模拟方式进行考试过程中根据专业的性质,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练习,角色模拟法是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让学生模拟剧中的人物,进入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模拟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角色的模拟一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速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及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结合专业领域的角色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其职业技能与知识的领悟,掌握的更加扎实。在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实行观察,不加以关涉指导,根据事先确定的考核要求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束后学生首先进行自我点评,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指导性的点评,点评的方向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指导,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做的如何进行,更要考核学生整体发展方向中核心能力的体现。
(3)加重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以班级教学中平时成绩占30%左右,而期末的考核一般是理论为主,这样的传统考核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相比存在较多的不足,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的需求上也较为不足。可以加重平时分数权限,如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提问、与人合作及其实践操作方面进步等方面的考核。考核过程中充分注重实践实训成绩,评优中设立“技能标兵”奖项,奖学金的评定也必须参考实训成绩和核心能力课程的体现,以上二者不达优者不给予参评资格。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房地产在我国兴起,成为继传统房地产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旅游房地产业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交叉融合,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成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总结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系统性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地租与竟租理论等等,并对企业在旅游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各类理论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理论基础;空间结构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也更加频繁中国经济迅速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我国居民对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断提升,度假地、风景区的短期或长期居住也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热门,旅游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各大投资企业继传统房地产项目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
由于,旅游房地产也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影响范围广,而国内旅游房地产的研究还不深刻,理论还未成熟,需要借鉴相关成熟理论,包括旅游业、房地产业、旅游房地产业,囊括旅游学、房地产学、地理学、规划学、经济学等学科在内的相关理论。以各专业理论为基础,为开发企业借鉴,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在旅游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盲目投资。
一、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旅游业的系统性
旅游业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经济产业,是具有高关联性的先导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系统性运行的,旅游经济运行的系统性既是一种现状,也是一种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的运行是在各种层次的系统内进行的,旅游业是一个由若干下级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构成的子系统。同时,旅游经济运行系统处于不断扩大,并不断向其他行业渗透的过程。当旅游业的发展与广泛的社会经济结构挂钩时,旅游经济效益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转。旅游经济单纯的规模增长不再符合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联动多个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把旅游业视为多个产业的综合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中,摒弃过去孤立的看待和发展旅游业的观念。
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交叉联动,就是旅游业新形势发展的结果。旅游开发美化了周边环境,增加了房地产项目的附加值;房地产业的发展完善了地区的基础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很多地区,旅游房地产业,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各种度假村,旅游景观房也在遍地开花,这正是旅游系统经济扩展的结果。支持发展旅游房地产对于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扩散效应,促进旅游业由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有重大意义。
(二)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旅游房地产开发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整体状况看来,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是沿海城市,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较中部西部地区多,区域内,核心城市比边缘地区更易吸引旅游房地产项目投资。借鉴与研究旅游空间结构理论,对我们合理规划旅游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分布与结构,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解释了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然后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J.R.Friedman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核心区域是由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其周围地区所组成。边缘的界限由核心与的关系来确定。在发展过程中,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而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如何处理核心与边缘之间在发展中的关系,进而促进区域空间结构整体优化和空间一体化,是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之一。
(四)旅游区位论
经济学中的区位论源于杜能创立的农业区位论,随后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根据聚落和市场的区位,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区位论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不少旅游专业学者对区位论的研究,以期指导旅游业区位空间的合理布局。传统的区位论不能生硬搬来解释旅游业的区位发展,一直以来,研究市场的合理分区,推动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旅游房地产市场体系,是旅游房地产空间结构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吴必虎(2001)借助中心地的基本概念,结合旅游产业特点,构建了旅游中心地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这是国内旅游专业学者研究旅游区位理论的一大突破。
(五)环城游憩带理论
环城游憩带(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简称ReBAM,是指设置在大城市郊区,主要是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于是,在土地租金和旅行成本的双向力量作用下,投资者和旅游者达成的一种妥协。形成ReBAM区位。随着在ReBAM内公益性和商业性土地利用的不同,进入成本也会有差异,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空间在ReBAM内随距离远近呈衰减式扩散,并沿交通干线扩展,最终,ReBAM空间内形成同心圆状圈层结构,同时又会沿着资源及投资集中地段呈一定偏离趋势。如何处理租金成本和旅游收益的关系,进而促进区域空间结构整体优化和空间一体化,是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房地产学相关理论基础
(一)城市地租与竞租理论
1.城市地租理论
城市地租由城市级差地租、城市绝对地租和城市垄断地租三部分组成。城市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等级不同而产生土地经营垄断所得。城市绝对地租产生于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垄断。城市垄断地租是指城市中某些特殊稀有地块生产经营商品的垄断价格所形成的垄断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原因是特殊优越地块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所以,垄断地租是一种特殊的级差地租。竞争机制下,级差地租增大,土地价格提升越大。通过城市土地的地价水平的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土地的聚集程度或规模效益。
2.城市竞租理论
根据Alonso的理论,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不同土地使用者在土地成本与土地区位之间的权衡结果在城市空间上的综合反映。Alonso认为:“由于不同的预算约束,各个土地使用者对于同一区位的经济评估是不一致的。并且,随着与城市中心的距离递增,各种土地使用者的效益递减率也是不同的”。按市场供求均衡的原理,城镇中心区段的地价就会上升,从而产生排异现象,将附加值低的产业依次向城市中心排斥,以控制城市积聚规模和保持积聚结构始终处于高效益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用地布局按产业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城市中心为零售业所租赁,然后是专业业、工业及批发业,再远一些为高密度住宅,然后是低密度住宅,住宅之外是农业。
地租是地价的反映,地价水平是影响旅游房地产空间布局重要因素,付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旅游房地产的空间区位,旅游房地产的经营者需要通过包括地价因素的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适合本部门支付能力的开发地段。
(二)房地产开发的经济学理论
1.门槛理论
城市的发展存在限制因素,意味着城市规模增长的阶段性极限,这就是城市发展的门槛,这种门槛是多级的。城市若要采用集中型建设方式就要跨越一个大的门槛,若分散建设则会遇到一些较小的初始门槛,跨越两种门槛的费用也不一样。针对此,波兰学者鲍·马利什研究城市空间增长时提出来的“门槛”理论。该理论要求定量测算和分析比较不同方式所需要跨越门槛的高低,选择费用低、效益高的方案,为选择城市建设扩展方向和不同的空间扩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可供衡量的标准。根据该理论,在进行旅游房地产开发前要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量,并准确衡量旅游房地产人口容纳量和承载力。
2.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了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效应。外部性的大小为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差值,导致低效的资源配置。利用旅游房地产的外部经济可以形成新的旅游资源,增加原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外部不经济主要表现在对环境质量、基础设施负荷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如果随意或过度开发,可能会破坏原有旅游资源,丧失原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3.经营城市理论
经营城市就是对构成城市空资源、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及其相关延伸资本、进行集聚、重组与运营,从而实现资产价值的行为和过程。经营城市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体制,有效筹集城市化建设资金,充分利用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利用土地的级差地租,采用土地置换和结构调整等方式使土地增值,并通过相应的土地运营措施,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适度合理的开发旅游房地产是对旅游城市一种的充分开发,也是利用城市的土地、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方式。
三、对我国旅游地产开发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旅游业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房地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都不是单独地对旅游房地产业发挥指引作用。从旅游房地产业的设计到运营管理,从项目规划到企业融资,从成本控制到市场最优化,都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可供借鉴与学习。只有将各项理论结合,融汇贯通于旅游房地产的开发中区,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理论框架,才能更有效的指导旅游房地产产业朝着持续健康的道路发展。(作者单位:湘潭大学MB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丁名申,钱平雷,旅游房地产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杨扬,大城市边缘小城镇旅游房地产开发探析[D].浙江: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
旅游行业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如何能够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性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大批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类型
1.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模拟实训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利用学校内部的训练设施开展岗位模拟演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岗位工作环境中,按照自己掌握的岗位操作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进行工作,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例如说可以进行餐厅服务训练和导游服务训练,让学生们在走上岗位之前首先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要领。
2.岗位专项训练
岗位专项实训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模拟训练,让学生们利用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未来的旅游工作环境,在工作实训过程中掌握不同的岗位的操作环节和操作程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按照学生们的喜好和就业意向来选择性的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工作,通过综合实习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职业岗位素养,以就业为目的展开实训教学,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技能掌握。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由于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落后,教师理论素质和科研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学校内部的模拟训练教学是有限的,学生们还是需要走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但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时间较短,校企合作经验比较少,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长期稳定进行合作的校外企业,影响了专业实践效果。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
1.丰富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知识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因此需要丰富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说在学习《导游实务》这一专业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进行相对应的校内模拟实训内容或者是校外企业观察活动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
2.完善校内实训设备
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学习,让学生们通过模拟仿实训训练来提升岗位工作操作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实训室,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实训需求,让学生们通过实训了解到未来职业岗位操作要求。实训室要拥有逼真的工作环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设,要及时的更新专业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
3.建立实践性较强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可以在学校中选择能力比较突出的教师外出进修,或者是进入到校企合作单位从事酒店的管理工作,从而能够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讲座,聘请成功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中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企业中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
4.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由于岗位专项实训时间比较短,通常是按月进行实训,因此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和离开企业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注意跟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合作关系,可以选择在企业的经营旺季安排学生进行实训,企业这个阶段也正需要大量的员工进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更加复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想要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校内的实训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自我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152-154
一、课程生态观的涵义
1976年美国教育学家LawrenceCremin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公共教育》一书中追踪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寻找途径和方法实现最佳的教育生态结构。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教育界开始运用生态的整体观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课程生态观的概念。所谓课程生态观是基于生态学角度来思考课程教学问题,由于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它更有助于课程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2]依据课程生态观的相关理论,传统的师生角色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化课程的理念不符合,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二、生态观视角下师生角色的转换
课程生态观的引入,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如何转变观念、更新角色,是教师考虑的问题之一:从习惯于扮演知识的传递者角色,转变成为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和指导者,更充当着学生心灵的影响和激励者。遵循生态化课程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合学生主观性的发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推行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的传统角色转换。
1、保持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按照课程生态观的理念,课程改革中关键是完成教师角色的蜕变,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而是充当了学生求知的领航者、辅助者和参与者。另外,学生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地听讲、记课堂笔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在课堂中及时交流,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2、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讲,应该积极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由聆听者化身为思考者。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动地位,支配着整个课程教学,学生是聆听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经常导致学生因为追随教师的观点,而被迫放弃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会压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学生应有意识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程中带着问题学习。第二,由被动接受者演变为主动的获取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时代,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凭借各种媒体获得有用信息,改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局面,增加了与教师对话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
3、认识生态化课程的特点
为更好地适应生态化课程的要求,首先需要清楚认识传统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本质不同.在清楚认识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后,教师应该调整过去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适应变化积累经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在旅游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重要,应形成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探索服务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培养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下活跃课堂氛围[6]。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具体包括以下三类:
1、案例教学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随堂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旅游业具体经营案例,组织学生发表意见或者进行对抗性辩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旅游业现实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教学效果。
2、任务完成法
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任务,并规定完成的期限。任务具体为旅行社的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开发;饭店如何进行营销宣传等事项,还可以让学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环境进行宏观分析。任务完成后每个人都应提交一份任务报告,从而督促所有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
3、情境模拟法
旅游属于服务行业,涉及到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实现安排或随机选择学生来模拟旅行社或酒店的业务场景,比如门市接待,也可以是旅游投诉处理。这种实践场景的模拟,使学生熟悉旅游业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论
关键词:旅游档案;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2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化的国民需求。旅游需求的必然性、增长的迅猛性以及结构的多变性从多角度显示了旅游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成长的空间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法的全面实施,我国旅游产业范围扩大的同时,势必导致我国旅游行业档案大量产生。由于旅游行业档案管理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旅游从业人员具有流动性等特点,这为旅游行业档案工作带来一些难度。最近,通过对我市重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调查,发现我市的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体系庞杂,包罗万象。通过对我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的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旅游档案工作处在无序状况。旅游行业涉及的单位多、行业杂、范围广,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办公场所不固定,档案员职责不明确。总的来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机构固定,人员稳定,档案管理已纳入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执法检查范围,旅游档案管理规范、标准。而更多的旅游企业对档案的认识不高,档案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仍把档案管理当做附带性工作而不是同等的支撑体,对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对旅游档案的管理手段也不规范。
2、旅游行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专业知识少。从调查的情况看:旅游企业员工多是实行聘任制,变动频繁,任职时间相对较短,多则3-5年,少则1年左右,档案员业务素质偏低,不熟悉档案法律法规,不了解基本的档案操作技术,正规档案专业培训少,加上身兼数职,工作繁忙,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处于低水平层次。
3、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范围窄,利用率低。从调查的十多个单位看,将档案资料提供给社会查询利用的只有2个,占13%。提供查询利用的范围有限,一是只对媒介提供宣传促销材料,二是只对案件查询提供涉案记录证明材料。一般情况只供本单位、本系统和相关单位或部门查询。由于旅游行业现多实行承包经营制,承包者对旅游景点、旅游企业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许多可挖掘的东西,基本上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开发。
4、旅游档案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处于盲目阶段。档案室对所收集保管的旅游档案在对外利用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员知识产权知识欠缺,对作者所有权的正当权益不能正确把握,在利用中视为一般公文处理。如为他人随意翻拍别人的旅游摄影作品、字画等等,而不为作者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些问题较为普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造成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成因
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处于这种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体制、观念、经济状况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调查的过程中,有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旅游档案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对如何建档,如何管理,感到很盲然。有的经营者却认为建档好坏与企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这么多年没有建档经济效益照样好。就连档案行政部门也有人认为旅游业庞杂,又多是自主经营企业,档案的归宿和流向无定论,连机关档案工作都抓不过来,哪有精力顾及旅游档案。
由此,不难看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认识上,就如何看待和做好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政策法规上的原因,也有体制观念上的因素,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改变这种思想观念,不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我市的旅游档案管理工作仍将处于一种盲然无序的状态。
三、加强旅游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摆正位置。要正确认识旅游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摆正旅游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在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位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旅游企业的主管部门,不仅要督促旅游企业抓好经营管理,还要督促旅游企业做好自身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旅游企业要主动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不折不扣地做好旅游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宣传,统筹规划。《档案法》已颁布17年, 但旅游经营者真正了解《档案法》的为数不多。档案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途径,扩大对旅游行业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让档案法规知识深入到每个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心里,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主动地管理好本单位、本系统的旅游档案。同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旅游档案工作列入当地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去,做到与其它门类共同发展。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档案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旅游档案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旅游档案管理办法,由政府统一制定实施。旅游主管部门在强化经营管理,规范旅游市场行为的同时,要把建好管好用好旅游档案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尽早地对旅游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使旅游企业和经营者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旅游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