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视化物流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化课程改革 方法
前言
高等教育体系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助于提升、有助于发展,其根本职责就是就是管理行业、服务行业、建设行业、生产行业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同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课程的安排。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它所需要的人才不论是在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其要求均是非常之高的。高职院校只有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当前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之间的落差、更好解决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衔接。积极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达成上述目标,并将高职教育特色和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优化调整现有的学科课程结构,坚持将技能培训作为改革价格取向,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突出能力培养、重视技能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
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概述
1.1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
在企业里,职员为了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或者指定任务并取得相应成果而进行一系列的完整活动,这便是工作过程。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有利于拉近学生和企业的熟悉感,通过这种日常的仿真让学生在真正进入到企业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要领。对于一项工作而言,完成它的基本前提条件便是你能够知道它的工作过程是什么,并依照工作过程的指引来按部就班的完成该项工作,体现出工作的条理性,避免因为不熟悉工作流程而导致工作时的手忙脚乱或者工作失误。突出“工作过程”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彻底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情景作为日常教学的基本情境和学生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境。这种教与学的情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各种“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这些学习任务应该囊括了课程所有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借助于教师精简的讲解和适时地点拨,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和生动起来,慢慢可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方面必须要花费较多的心思,不仅要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还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目标、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等综合性因素,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应该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指导,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项目的完成过程必须要高度仿真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便于管理,建议教师将学生换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要求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而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任务完成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将任务分解之后由小组内部的成员同时分步完成。在仿真的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工作流程,还培养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灵活处理同事关系。
1.2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独特优势
因为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方法、有机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使得此种改革模式具备了非常显著的优势,推广应用之后必然能够在下述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学生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项目化课程改革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习、学生被动应付学习的尴尬局面,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了不输于其他的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学生通常都会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尝试各种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如果不积极主动学习,便完不成任务,便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便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被领导辞退,因此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在无形中被培养了起来。此外,学生在一次次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之后,学生的“工作经验”便会慢慢积累起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各种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有益基础。
其次,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慢慢积累起来。项目化课程改革之后,因为日常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过程非常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情境、工作过程,使得学习的完整性能够直接映射出工作的完整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慢慢积累起来。由于项目化教学几乎全部模仿了真实企业的活动,使得目前技能培训与日后的工作能力之间形成了连贯性的承接关系,培养企业正式职员的思考模式、行动方式以及逻辑思维角度等,使得学生在自觉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会成为学生日后成功就业的重要竞争优势。
再次,学生的工作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化课程改革让完成项目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预定计划,必然要改进或者干脆抛弃已有的工作模式,转而寻求的更加优化、更加简化、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借此能够在小组竞争当中取胜。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任务、完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后随着经验的增多、知识的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更强、创新成功率会更高。这些都是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的,这对学生不仅是一种挑战,对教师同样也是一种挑战。
2.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策略
2.1合理确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确保在整个课程设置的高度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要确保改革之后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色。本文建议,首先,对专业的物流企业以及不同企业下设的物流职能部门进行认真、详细而且广泛地调研活动,通过调查数据对运输业务的基本工作内容、岗位设置请、工作要求、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作为日后进行典型任务归纳和设定的重要依据;另外,借助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每一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具体的工作能力、知识要求和技能水平,为日后合理设定教学情境提供有益参考。
根据笔者的调研活动,发现虽然企业的性质不同、经营规模也有差异,但是工作任务基本上比较类似。例如,在工作岗位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运输调度、计划、跟单、客服、统计、提/送货、结算、信息处理、积载配货、理/验货等等;再如,在工作任务方面,比较典型的通常包括设计出运输计划与方案制定、组织整车货物运输、组织零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箱运输、组织特种货物运输、货运事故及纠纷处理等等。在项目的设定方面必须要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2.2工作项目设计
为使学生掌握运输管理的岗位技能,“运输管理”教材以物流企业运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不同货物的运输业务流程进行教学模块和任务设计。教材选择8个教学项目。项目1:物流运输市场调研,任务为物流运输系统调研、物流运输市场调研、运输合理性调研。项目2:选择物流运输方式,任务为熟悉各种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熟悉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掌握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项目3:确定物流运输企业并签订运输合同,任务为确定物流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运输合同管 (下转第270页)
(上接第235页)
理。项目4:货物托运和承运,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托运、承运。项目5:货物运输组织,任务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货物运输组织。项目6:货物到达交付结算与运输商务管理货物装卸、货物交付与结算、运输商务管理。项目7:特殊货物运输,任务为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货物运输、鲜活易腐货物运输。项目8:国际货物运输,任务为落实国际货运公司、确定委托内容,货物交接、缮制票据、签订运输合同,运输方式和航线确定,到达交付。
2.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否足够科学化、是否足够企业化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纠错和导引的重要参照系。实行项目化改革之后,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以能力培训为主、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并举的良好局面。相应的在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具体而言,需要彻底转变以往过度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现象,转而采用过程考试这一考核与评价模式;同时,在衡量教学成果的分数构成方面,已经采取“期末考试×30%+过程考试×7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能够将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实际表现真实地展现在教学考核和评价结果当中。
另外,项目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的设定也非常重要。本文建议从“任务完成程度、任务完成质量、职业能力、学习态度、团队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考核的执行主体也由以往的单纯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5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比例构成方式,力求整个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公平。一旦一个项目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及时对完成该项目的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依照项目困难容易程度的差异,设定每一个项目的权重,等待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便能够获得每一个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的总分数。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建议将期末考试的内容倾向于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考察的责任则交由过程考试完成;为了突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技能得分不及格,则整体成绩不及格。
3. 总结与反思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工科课程,象经管专业的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简单套用工科类的项目设计模式。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并不象工科类课程可只针对某一个十分具体的操作岗位,同类岗位有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物流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活动的综合性工作,现实中物流服务的岗位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仓储或运输简单作业,现代物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毕业生要能在物流管理领域游刃有余,就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并能够较快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中,要避免把项目化教学当作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不但要在项目化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到完成此类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体系。高职教育不是就业培训教育,所以笔者认为,项目化教学,应围绕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在本门课程中涉及到的若干知识、技能进行整合,既要有实用性,还要有体系性。在开展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项目化教材,当前的所谓项目化教材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的改头换面,教材开发是成功实施项目化的关键因素。如原来物流运输管理这门课教材是按知识体系分章节列出,教学主要是根据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开展实训时,难以培养完整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就必须打破原有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把知识整合进实践中的具体业务中,但是又要避免“为业务而业务”,学生在项目化的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其综合能力。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多面手,虽然每个员工都有定岗,但每一岗位实际上都是在处理不同的综合业务,如果缺少综合能力的训练,就难以适应企业的真正需要。作为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任务,探索项目化教材开发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李巍巍,武富庆.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实现[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8):102-104.
[2] 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1)158-159.:
[3] 黎志键,黄海滨. 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 大众科技,2011,(07):225-226.
[4] 冯志刚.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2):256-257
[5] 曹荣.基于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关键能力之培养[J]. 职业,2011,(08):256-257.
[6] 王珩.项目教学中的分组实践探索[J]. 职业,2010,(09):199-201.
[7] 马锋,吴茜. 供应链中的零库存管理[J]. 科技资讯,2011,(25):214-215.
[8] 邓建芳,赵丽花.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组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11):132-133.
[9] 周世权,杨家军,林萍华,汪春华,严有为.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10,(01):136-137.
Abstract: The "task-driven" is 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it i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philosophy which gives priority to solve problems, express feelings and complete task,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hilosophy which gives priority to impart knowled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lears the developed ideas of task-driven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s of of task-driven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关键词: 任务驱动;一体化;开发
Key words: task-driven;integr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61-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源逐年递减,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注重学校,突出办学特色,各地院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示范性院校与骨干校的建设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去支持技能的形成,去解释动作要领,去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必需的职业能力。为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1 现代一体化教材内涵
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知识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大纲、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等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教学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形式。
教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材料,为了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现代技术实时更新,现行的教材也需要进行改革。一体化教材一改原有单纯理论知识介绍,向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内容设计转变,兼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需求,结合课程特色,便于课程实施等特点进行教材开发。而现代的一体化教材的体现形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已逐渐由原有的纸质载体向电子化转变,不仅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融合,同时通过电子化教材实现除需其他辅助工具外的多媒体实训,可以通过电子化教材完成作业内容的线上提交等一系列新形式的体现。
2 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材开发思路
2.1 结合区域经济特性,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的选取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因此,应结合地域的经济特性,行业、企业工作特点,做好工作任务选取的前期调研工作。
首先,应结合当地的环境优势,确定培养学生的从业走向。黑龙江省有健全的公路、铁路、航空等网络资源,同时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工业大省,在运输需求上多倚仗公路及铁路系统得以完成。随着企业内函件业务及电商业务逐步的贴近我们的生活,航空物流也同样被我们所熟悉。其次,工作任务的选取要具有地域特色,粮食运输、重工业产品运输占我省运输总量的比例较大,此类任务体现了地域的特色。
2.2 把握特色,寻求教材开发的差异性 普通教材目前的编写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追其实质还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改变性不大。而一体化教材的差异在于,通过一部教材既可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可以通过教材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巩固与举一反三的过程,最终能真正的解决现实中的工作问题。
本教材的开发选材主要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域性。教材的适用群体为本省内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因为在省内我们的教学方式、文化氛围、生活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共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岗位群也有着大部分的交集。二是针对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知道“要做什么”,又要培养专业技术来使学生懂得“怎么做,如何做”,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三是系统性。教材的编写不能只针对一种类型的企业去开发,我们是结合学科的特性将多类型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选取,将理论知识进行重新的续化,行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2.3 资源整合,有的放矢对成果进行推广 如何让兄弟院校也能得心应手的使用教材是成果推广的关键。辅助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教材使用推广,在教材开发的同时,制作整门课程教学课件,同时开发《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资源库,可以方便使用者自主学习,我们为每一使用者分配一个在线实训平台帐号测试,可以让选用院校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功能进行免费试用。对省内选用教材的兄弟院校,我们可以定期的开展示范课活动,方便兄弟院校教师共同交流,真正起到示范性辐射作用。
2.4 行业企业联动,保持教材内容持续更新 教材的使用持续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其编写水平,但如果内容一直不变则终会被淘汰,课程团队时刻与行业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期参加行业协会会议,选派教师赴企业参加长、短期社会实践,时刻汲取新动态、新知识,并将新内容更新到教材中。
3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一体化教材开发实践
3.1 确定面向的职业岗位 结合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及校企合作单位用人信息、各大物流企业招聘情况及赴企业实地工作等方式总结出物流运输相关的职业岗位包括:客户服务人员、运作员、制单员、核算员、调度员、运营主管等运输岗位群职位。
3.2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我们对各类运输企业各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归纳、总结,得到岗位与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的对应关系。以下表1是以客户服务人员为例的培养目标。
3.3 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运输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以上海佳吉速运、中铁快运、顺丰等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不同运输方式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4 配套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保证一体化教材顺利使用与推广的关键,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实施课件,每一工作任务所涉多媒体资源、典型案例、法律法规、行业动态、试题库及在线实训等内容。
3.5 教学组织安排 教材充分考虑教学组织需求,根据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特点,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任务单资讯问题任务实施计划任务实施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举一反三课外拓展”。并为任务完成情况提供评价参考依据,每一情境都设置技能考核点、考核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每一情境设置主体任务评价和拓展任务评价两个考核环节。拓展任务设置了两种完成方式:小组协作完成和个人独立完成,设置三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三个环节。将考核评价纳入教学教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组织过程考核,将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安辉,于仕斌,邓育年.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一体化教材的研发,职业教育研究,2009.01.
一、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所涉及的经济领域范围非常广,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应该以高科技的发展为依据不断进化,从而实现传统的运输方式向现代化转型。物流行业在仓储、配送等工作环节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现如今铁路线不断增加,密集的铁路线连接成网使商品的配送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保鲜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增大
随着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内容不断科学化,以至于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针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地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实现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已经不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对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管理企业在生产链上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因此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3.物流企业的规范度不够
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典型问题还没有被很好解决。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相比发达国家仍然不够大,物流功能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物流功能仅限于储存、运输和配送,而与其相关的商品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还不够完善,物流供应链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不够全面,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統、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不能够确保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极其容易在物流服务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导致企业无法在客户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和客户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具有依赖性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物流服务的有效发展。
二、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思路
1.物流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科技时代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物流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技术,在提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应该不断融入新科技,并且朝着标准化、多层次、现代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物流服务中运用高科技,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的工作运作,以绿色化、自动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式装扮物流技术与设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本身水平的提高。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物流行业在整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提高自身发展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在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科技产品有效运作。因此,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极其重要。要不断强化员工在工作岗位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熟练度,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理念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形成文明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工作的氛围。
3.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在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科学使用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如果不以经济学原理指导运作,物流企业过度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比如,没有按照企业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单纯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服务效率和质量将面临停滞状态。而且,企业如果做不到全面发展的话,发展物流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但是物流企业也会因此产生严重的资金压力。如果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10%20%的水平,则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益。所以,强化购置成本约束具有重大意义。
4.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
由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可以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以此为指导原理健全操作层面的组织形态,从而可以促进物流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组织形态就是变相的 生产关系,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起灵活、柔性的组织形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物流企业提高对操作的组织形态的认识,那么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就会提升到新高度。
5.完善企业的绩效制度
物流企业要遵循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对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绩效制度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促进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产管理增量和存量的关注度,通过成熟的绩效制度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会涉及到整个生产链的各个部分。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常态,比如,在配送某种商品的时候,应用
计算机技术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编制货车的运送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就近原则,减少闲置和等候时间,合理安排货车的配送区域和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在物流行业应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智能化的系统,形成一种具有智能和优化功能的管理概念和模式,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有目标性的迅速的开展工作,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的高度智能化。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应用IRP可以帮助企业紧随市场需求变化,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具体而言,就是使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众多的流动的货物中科学的查看他们所需要的该商品的真实图像,在此工作环节的进行中需要借助DVIR、GIS、GPS和EPC等技术实现。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可以在某种商品出现问题的突况下,及时查找商品的类型和配货路线,从而可以及时地拦截,避免事件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DVIR可以在物流作业现场与视频监控探头相连接,并且对仓储的每个商品设立独立的条码输入电脑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在电脑中输入条码管理人员就可以方便地在短时间内查找出该种商品运输过程的录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该技术还可以将这段录像以数字或图片的形式保存、打印或转发。如果该技术可以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运输漏洞,提高工作环节的规范度和工作效率。这也是该技术吸引物流管理企业家极度重视的原因之一。
油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经过两次配送,经历由大油库到小油库再到加油站的烦琐过程,因此,需要在配送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用GIS和GPS优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可视化的决策技术为核心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目标,将油品配送到油库的过程细化、具体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产品电子码系统可以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实现物流服务的可视化管理。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互联网查询RFID標签中存储的EPC代码,用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将产品的信息自动的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使产品信息形成系统的信息库,以便于查找时对产品的识别。而且,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促进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该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低成本的EPC标签的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若可以及时将低成本的EPC标签应用到物流行业,那么就可以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物流技术的集成化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在物流企业的工作环节中可以将网络技术、信息资源、ERP等多个部分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利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物流管理技术要充分将各个环节的发展衔接起来,加强供应链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强物流服务多个环节的紧密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益和速度,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促进各个模块的组合化、通用化、系列化发展,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物流管理。
(1)物流体系智能化发展程度低。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不同物流公司在网上的物流信息进行整理和结合,通过互联网让广大群众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物流情况,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能够助力贸易公司通过互联网找寻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物流种类,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让客户的根本需求与实际物流公司发展进行紧密相接,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成立物流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多群众享受到了智能物流体系所带来的便利,但在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电商智能物流水平有待提升。很多物流企业在进行配送路线的选择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人工进行判断,物流公司的货运司机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制定出行车路线,司机的派送流程没有经过互联网公司的全程监督,这一发展形势为物流企业带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前货物物流的更新速度较慢,经常会出现物流公司早早发货,但客户查询不到物流信息的情况,不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在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而物流派送使得众多决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例如:配售中心所选择的运送地址和货物的组配方案尚不完善,没有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整体工作流程仍然处于半人工化的角色状态。(2)智能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运行情况看,想要不断的完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就需要做好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为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制定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主观意识进行发展策略的判断,这种派送形式虽然节约了派送时间,简化了派送审核的程序,但是让整个物流企业成为一盘散沙。严重缺乏具有结构性的管理制度,长此以往会出现,物流管理体系漏洞,工作人员也因为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而肆意妄为,不仅降低了工作热情,减弱行动力,还缺失工作目标,很容易造成网络物流工作内容的混乱,同时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没有落实明确的责任义务,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很难满足用户的运输需求,物流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智能化发展程度较低,运输汽车主要是以中小型汽油车为主,具有较高的能耗,工作效率极低,货物的装卸和搬运,没有采用机械化发展技术。
2“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
(1)可视化发展。可视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够及时的掌握物流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及时地追踪了解物流的整体运行情况,这种可视化发展形式在传统的经济市场上很难实现,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已经逐渐做到全程可视化发展。例如:厦门的诚智达企业就专门针对于市场运输做物流融资,电商经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零售商押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押账的期限为半年左右,但是聘请的司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需要现钱交易,因此,诚智达电商针对当前货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柴油分期和货车分期的融资形式。与电商合作的运输公司需要在智能车管理系统中,安装GPS和智能车机,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监控到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耗油量,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司机的开车习惯,建立互联网分析模型,筛选出最适合作为购油和购车融资的运输公司,智能物流全程可视化发展,不仅是数据内容的可视化,还需要做到工作画面的可视化。(2)模块化智能物流集成。在进行智能物流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合作伙伴所具有的价值资源,实现数据之间的有机组合,在互联网发展的条件下,做到随时随地的数据整理,借用模块化方式保证智能物流集成,让电商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此同时,智能物流还能够实现服务功能的快速定制,在传统的工业链发展条件下,电商需要制造一个较为广泛的生态系统,让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一发展条件变为现实。例如:深圳一家叫创捷物流的电商,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创捷作为一款物流发展平台,能够将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供应商、原料组装厂全部集合到统一数据平台上,帮助电商打造出智能物流柔性组织,电商物流发展计划和最后的执行过程需要保证实时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服务平台,就是为中国的中小型电商做出口贸易服务的,介入到电商物流、报关、退税等各个数据环节中,同时还创建了信用数据统计平台,通过互联网了解所有平台用户的信用情况,助力电商未来发展计划的制定,认真的执行联动任务。(3)物流绩效实时化。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保证整个物流的成本和绩效数据分析实时化处理,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消耗,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商管理者需要掌握不同发展环节的成本投入情况,通过成本控制保证物流总成本的最优化发展。很多电商都认为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化发展,但其实离数据化经营模式还相距甚远,电商想要切实做到互联网发展,就需要保证电商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分析技术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这是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的基础。想要实现物流成本绩效实时性发展,就需要做到信息治理形式的优化,智能物流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治理,电商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不需要单一性的信息内容,而是将各部门所产生的全面数据统计到一起,只有做到信息汇集,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案。当前我国很多电商开始将消费者数据据为己有,但仍然有一些成功电商在进行数据分享,让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电商之间实现分享和转换,全面提高数据内容的透明度,保证电商之间进行通力合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市场游戏规则,还推动了智能物流的建立。(4)智能物流系统化框架的建立。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系统化框架为基础,结合市场的发展特点,合理的划分物流区域,实现电商与物流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联合,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电商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市场认同的策略性绩效指标,对区域发展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评估。通过互联网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物流分区的准确性,并且制定出分区优先发展的工作内容,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整合电商的业务职能,保障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明确物流各分区中的竞争。想要借助集中数据的发展优势,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电商还需要建立市场联合策略模型,了解市场根本绩效和产品的发展需求,在物流各个分区内建立电商监控反馈机制,方便智能物流建设过程中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5)智能物流管理工作。首先想要让互联网分析技术在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应用价值,就需要落实组织机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互联网应用中心,将传统的电商信息部门改为数据分析部门,为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嵌入提供基本保障,在智能物流业务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的搜索优势、分析优势和应用优势。形成立体化互联网收集管理模式,直接面向客户进行数据搜集,搭建前端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前端交易数据,满足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智能物流的建立需要保证,一端连接需求者,一端连接供给者,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在会员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实现数据内容的良性循环,对生态圈数据进行充分地挖掘,借助数据平台的应用优势,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打破数据信息的孤立状态。提供智能化物流生态圈,让物流的发展过程变得更加智能、简化,智能物流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渠道,实现物流上下游之间的无缝对接。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从其他的市场资源中整合出数据,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源自于零售商,除了销售数据以外,还需要收集库存数据、促销数据、商品投入市场数据等数据类型,对商品销售过程中所采用的折扣和价格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通过特定的产量规划了解仓库的储存量,以及商店每月的销售额。这些数据的形成都有利于智能物流的建立,电商还可以通过协同化管理,对物流进行合理规划,减少牛鞭效应的发生,保证智能物流发展过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1]李海凤.“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6).
[2]殷晓丹.“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J].中国商论,2018(34).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物流理念;政府调控;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70-01
1 更新物流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1)政府和物流企业都要正确定位,树立全新的物流管理新理念。政府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观念的变革,从服务角度出发,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服务,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物流服务,注重管理运营与品牌声誉等,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开拓创新,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不断加快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
(2)站在战略高度,探索物流服务新模式。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把物流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尽量减小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尽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快速积累企业资金,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完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1)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管理和调控,制定发展物流的政策和措施。政府要出台中国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创造适合物流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根据物流资源状况,优化配置方式,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维护供需双方特别是用户一方的正当权益,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并与国际物流接轨,繁荣物流市场。
(2)建立富有实效的协调机制。政府要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相关部委、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本着引导、规范现代物流发展的原则,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确保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有机结合并能迅速落实,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协调区域间、部门间、企业间关系,促进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发展,保障区域内、区域间全局的有效优化,推进行业组织的发展。
(3)构建科学完善的发展体系,形成物流战略联盟。现代物流必须冲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构建联合其他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机构的科学发展体系,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建立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完善全市物流节点、运输通道的规划布局,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水平,实现集约化运作,发展国际物流和高端物流,构建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3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服务设施
(1)政府统一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和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总体的物流规划,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要着重倾向于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服务系统,构建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流网络,达到我国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重视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物流服务平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可以全面观察及控制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集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于一体,使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条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4 创新管理运营方法,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
(1)合理设计专业化物流,推广使用物流新技术。物流企业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力量,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使企业物流的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以及流程控制、信息处理到配送等全过程都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和客户的要求,综合运用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等各种运作驱动的方法,通过多种物流的专业化运作、个性化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
(2)拓展和规范市场,实现社会化配送。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打破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规范物流市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推动与调控,积极创造条件,在产业政策导向、发展基金和税收减免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5 加强宣传引导,重视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而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全社会物流观念仍很淡薄,对物流业的认识滞后。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以及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造就大批符合商务时代需求的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