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era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management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nto modern, networked, digital ag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ervice mode,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of the digitization process, improving the digital management mode.
关键词:高校 图书管理 数字化模式 探析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management digital model analysis of
作者简介:黄茜(1978―),女,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分编
数字化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在我国高校中的建设和运用还不够成熟。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关系到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包括: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分布式网络、资源数字化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本文就高校图书管理的问题和数字化模式的分析与运用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与问题
首先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我国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技能不能达到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员年龄比率如下:30岁以下6.8%,30―40岁50.6%,40―50岁38.5%,50岁以上2%。文化水平基本上是以专科文凭为主,一些本科生、研究生都是近几年才新注入的。
其次是高校馆藏资源的问题,存在馆藏资源过时的弊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进步。目前大多数高校陷入了馆藏经典书籍的误区,大量收藏古典书籍,忽视了对馆藏资源的更新换代,甚至只是重视馆藏的数量而忽视了馆藏资源的质量。同时,大多数的高校还存在中收藏轻管理的弊端,对图书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
最后是受众即读者的狭窄性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受众几乎是本校学生和老师,只有少数高校的图书馆是对外开放。
(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的对策
首先,完善评价与反馈制度。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制度可以帮助图书馆员找到图书管理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满足读者的需要。广大师生的意见是图书管理的指向标,只有有了正确的方,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改革。
其次,重点关注,打造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我办学的特色,图书馆的馆藏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根据特色专业打造特色藏书,突出本校的馆藏特色。加强重点学科与专业的打造,避免馆藏资源出现重复多余,实现高校图书馆藏专业化、特色化。
再次,注重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等等。
最后,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馆藏资源不再完全纸质化,便于管理与收藏。信息平台的建设很容易了解到读者的需要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满足读者的需要。
二、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与特征探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主要组成部分是“Use Case图”、“动态结构图”、“静态结构图”对高校图书进行管理。动态结构图主要有:顺序图、状态图、协同图三种。静态图主要有:对象图、对象类图、配件图、组件图等。
(二)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特征分析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特征是:数字化图书资源丰富;数字化图书资源之间的联系密切;智能化的图书检索系统;网络化、信息化、开放化等特征。数字化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捷了读者和管理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突破了高校服务的受众面狭窄的局限。
三、如何建设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一)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
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高校图书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网络是动态结构建设的基础条件。它是利用网络,使用户、图书管理员、电子资源之间进行及时有效地密切联系。但是,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在网络环境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研究,一层一层对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完善动态结构的所有构成动态图的建设。
(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采取的是面向对象法来建立数据信息库,有针对性,避免产生多余的信息。同时,从底层抓起的特色使数字化 模式的管理层层递进,元素、模块之间联系紧密。
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的结合组成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也只有兼顾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的建设,才能够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提高高校的图书管理水平。
四、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仍然处在建设的初期,正处于从传统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高校图书管理的目标是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系统化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在不断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基础上,相信我国的高校图书管理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建设,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碧莹.新时期图书管理人才培养刍议[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及相互交流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各种媒介不断出现,出现多元化发展,图书管理也迎来新的技术挑战,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较快。因此,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建立信息化服务模式,以便提供更好的图书服务。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图书和信息的存储地,不但资料繁多而且读者数量巨大(全校师生以及部分社会人员),因此很多信息数据需要进行记录和统计等工作。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使用计算机对图书借阅情况和读者的权限,借阅图书的日期等进行管理,同时还提供数字检索功能,这比以前的人工查找,人工记录,无疑既减少了人为的工作量,又保证了准确性,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内缺少网络图书的共享资源、图书馆的资料缺乏电子版,当图书资料被外借的时候,想借阅的同学只能等下个同学归还。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还缺乏有效、系统的信息管理手段,知识部分实现了计算机化,没有真正做到数字化。在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实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许多高校已经在开展一系列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计划,如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等等。
二、加强图书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1、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意识。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数字化建设的意识以及重视程度对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只有统一认识,相关负责人重视,才有决策及实施,这是开展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因此,要想提高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应从下面几点着手:加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数字化建设意识,重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制定有力的执行计划,参与实施过程;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意识,开展相关的数字化建设专题讲座,使其明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及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以期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由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有较高要求,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3、扩大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高职院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宗旨是为全校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就应贴合读者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数字化建设中应多方考虑,以便为师生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图书服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行全开架式服务,以方便师生读者现场或在网络中获取图书资源,另外还可以建立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间的沟通平台,方便读者就图书资源的存放及其他问题就行沟通,为读者提供便利;图书数字化管理服务应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开通读者推荐图书的权限,只要是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类书籍,都应首先购买,同时将新购买的相关新书放入网络资源中,建立相关的图书书目、新书推荐版块等,以便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新书动态;加强或建立读者论坛,由专人负责管理读者论坛,及时掌握读者的建议和需求,加强读者与管理人员的互动,还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教学与科研资料放在论坛中,提供下载权限,最大程度为师生提供查阅文献的便利。
4、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技术装备也是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还需加大对科技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大预算采购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关的配套附件,建立现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还应与资源共享,可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图书馆网络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控制,防范黑客入侵等等。
三、实现高职院校图书管理资料数字化的措施
1、联网和图书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需要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多家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实现有效合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的数据库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依据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自身特点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图书馆间的统一;为方便读者查找资料和文献,应对所有图书资料按中图法中不同学科分类和相关的整理,并据此建立索引;对图书资料进行适时更新,借助图书数据库的优势,将目前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专利等按中图法分类后加入到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1、物质文化
所谓物质文化,就是人们能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在数字背景下,物质文化的运行方式给人们更直接的感官认识,所以,数字环境对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的。在如今的数字化图书馆中,人们检索图书迅速简单,其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检索模式,丰富的资料人们动动手指即可看到,非常方便。有了数字图书馆,人们就不受图书馆管理条件的约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与阅读,在这样的数字环境中,发生的改变的是图书馆管理文化,它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且对图书管理文化的冲击也是强大的,它给人们更宽阔的空间进行选择,给人们创造了更舒适的阅读条件。这让图书馆在借书方面实现了人人平等的待遇,提供自由的空间供人们参阅图书,实现了最大化发挥图书馆作用的目标。
2、制度文化
在图书馆管理中,包含着制度的管理。缺乏制度,就等于给管理退掉了一层保护,它制约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图书馆进行正常管理的保障。我们所说的制度文化就包含在制度当中,它代表了一种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当然也不会缺乏制度文化的渗透,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所以,在数字环境下,制度文化也发生着重大改变,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大范围上来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制度文化,已经在数字环境的洗礼中,变得十分有必要实行图书馆资源共享了,现在也提供了实际技术来支持这样的改变。从小范围来讲,数字环境对图书馆之前的工作管理内容和流程也有所影响,所以对以往我们图书馆管理制度也势必会有所冲击。进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新的管理制度的调整,像一些图书馆正常业务,包括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产业管理等都需要进行变革。
二、构建数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制度文化
制度规范一个人行为准则的重要砝码,我们要构建数字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文化,就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文化。图书馆信息交流频繁,琐碎,量大更需要有规范的制度来规范。在这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除了主动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加强一些法律发挥的实施。图书馆管理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的主动维护,而不是强制的去执行相关制度,只有通过主动建立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进行管理工作。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才能让人们敬畏,进而爱护图书,保护图书。
2、构建和谐图书馆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也提倡构建和谐的图书馆。多元化的用户需求要求我们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网络连接各个图书馆,使信息达到利用最大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字环境下,加强各图书馆的合作,构建和谐图书馆是非常有必要的。和谐社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而图书馆作为社会上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承担着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提倡图书馆管理文化与社会管理文化的融合,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及图书馆与其他像读书者协会之类的社会组织得合作,真正实现和谐的意义。
3、多维馆藏
在如今人们信息量需求巨大的今天,我们要建立一种多维化的馆藏体系,来满足人们对多领域知识的需求。在数字环境背景下,我们要打造一种开放性的多维馆藏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资源信息搜集,提供读者方便的检索路径,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充分体现出新时代新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文化的提升。
4、提倡学习与创新
图书馆就是一种工人们学习的场所,即使在数字环境下,我们也要大力提倡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化的图书馆是我们的目标,类似一些关于培训或者具有教育性意义的活动都可以投入到当中,构造一种学习气氛,进而感染图书管理人员,主动学习,从而也会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更加敬业工作,有利于图书管理文化的倡导。讨论了学习的重要性后,我们还要大力鼓励创新,创新文化不仅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需要提倡,在许多领域都需要大力倡导,在数字环境下,我们要革新许多旧的制度,与时俱进。
5、构建技术文化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图书馆管理文化中这句话同样适用。科学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善于运用技术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尊重技术,构建一种记述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需要引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数字化管理,改变传统模式,提高效率。
6、调整布局
我们要构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文化,就需要对图书馆的布局进行调整,许多硬件设备需要维护与更替,创造一种开阔的空间的布局,能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也能方便人们的沟通。宽敞明亮的空间布局,在图书馆里尤其重要,这些物质层面的设施能给人增加舒适感,达到愉快地阅读,而且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是大有裨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管理 体系构建
1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资源,以电子流方式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资源[1]。近年来,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从以纸介质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交流为主,转变为以互联网传输方式为主,用大型服务器群作为存储设备,主要提供数字信息,从而形成一个以提供多样化介质文献信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平台。近年来,我国图书馆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特点是拥有海量的数字化信息并且通过多方合作共享数字资源从而扩大馆藏信息量。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着眼点,要重点提升图书馆综合信息的快速供给能力,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原则。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所采用的软件结构、数据架构、数据库接口都应标准化,以利于后续的系统扩展工作。
(2)共享原则。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搭建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3)特色原则。各图书馆要在坚持原有专业特设的基础上,安排专业人员对相关的专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建成有自我特设的综合信息平台。
(4)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在数据资源获取更加便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相关知识产权,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3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
3.1体系技术架构标准化
系统设计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技术成熟、操作方便、部署便捷、而且容易扩展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该系统中,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互联网登陆管理平台,从而进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论坛管理、主页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系统中,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模块都是标准的数据模块接口,以方便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以及新购的数据库与系统进行对接。按照既定的执行标准架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让各图书馆数据增删和数据共享变得更为简便。
3.2现有馆藏资料数字化
图书馆将原有印刷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文献都能再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并将其放在网上让用户使用,这种数字化资源共享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珍贵的原版纸质图书,此外,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可以突破图书馆藏书数量的限制,从而实现同时将同一电子版本资料给多个用户使用。在馆藏资料数字化的过程中,本馆所特有的馆藏资料应该自行数字化,从而保有本馆的缘由特色;此外,馆藏的其他资料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建成一个有特色又相互综合的全方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3增强组织管理
数字化文献的各项工序之间是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的,因而许多传统机构就需要进行合并或者取消。个体的数字图书馆则可由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建设部门、组织部门、系统维护部门等部门组成。数字图书馆要统筹安排,加强组织管理,才能良好有序运行。
(1)数字化文献建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把传统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从印刷品转变成数字化资料,然后将其放入网络环境,从而实现数字化馆藏;第二,将对文献信息加以发掘、选择、组织、加工以及提供服务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用于网络信息资源H包括互联网上的海量相关信息资源以及出版商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的电子书刊I,从而使这些资源变成本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2)数字化文献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对现实馆藏以及虚拟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3)系统维护部门则主要负责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备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并且维护系统的安全。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大规模存储与长期保存是威胁数字图书馆长期存在的定时炸弹,是制约这种新型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日常的资料备份工作,拥有一个安全性高并且环境良好的资料备份保存室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4)数字化文献提供部门是组成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主要负责用户的培训、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电子阅览室等工作。
3.4注重版权保护
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条件下,信息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但是,版权保护问题却随之而来。获取数据的固有格式的设定是一种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如把文献格式设置为pdf、nh等,从而给复制造成一定的困难。此外新兴的数字水印和数字证书技术,可以更为全面地保护数据资源信息的版权,更为有效地确保数据资源得到合法使用。
4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的手工检索则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搜索手段更为方便快捷地满足自己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数字化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将给各层次的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人们提供不可预料的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姝.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研究 [J].图书馆学刊,2012(03):79-80.
[2]马晓岩.浅析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J].群文天地,2011(13):37-38.
1 图书资料网络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保证
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
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图书馆网络化有着密切联系,文献收藏、开发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献利用更要着重于全局文献资源共享是对文献收藏部门的整体而言,互相调剂、互通有无,依靠网络化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利,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丰硕藏匿资料的优势,建立图书资料网络化,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证。这一点也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
2 图书管理现代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前提
信息的日俞丰富、其污染问题,也随社会各种信息流动一同扑面而来,同时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集、制造了极大的麻烦。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各种信息资源基本上由正规渠道获得,再经过图书期刊编辑人员的认真校核,信息质量可靠度相对较高。而现代化信息的多媒体载体以及出版发行方式的变化,各种光磁盘、电子刊物、网络信息等良莠混杂,这就要求图书馆采编人员必须运用掌握多方面尤其是电脑方面的知识技巧来处理各种信息源,通过现代智能化工具平台,对各种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的应用,使图书馆整个系统、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编目、流通、统计、查询等功能。比较先进的能够在一个界面下实现图书、音像、期刊的管理,设置假期、设置暂离锁、暂停某些读者的借阅权、导入导出读者、交换数据、升级辅助编目库等功能与效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学校校园网络的逐步建立,系统还应提供无缝接入校园网,浏览器可让读者使用借阅资料查询、更换密码、预约、资料检索等功能得到完善。系统尽可能做到提供读者自助服务,开放一些客户机让读者自行管理密码、查询自己的借阅史、预约资料、检索资料等来处理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和智能化,使资源共享带给人们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其内涵的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比传统时期意义上产生质的飞跃。
3 图书馆观念更新,是信息资源优化实现的对策
更新观念,增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共建共享是一个整体概念,权利与义务统一,各校图书馆应该同心协力,共建共享。资源共享应建立在共建的基础上,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从全局出发,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成为文献的“输出馆”,都要根据协议与承诺,承担有计划地进行特色数字化建设的任务并向共享网络提供自己的储藏资源,都有分担建设和运行管理各项费用的义务,都拥有共享网络中各馆资源的权利。
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普及使用新科技,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数字化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给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体系,必需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建立海量存储系统,装备高端服务器,建立自己的Web网站,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检索平台。
4 图书馆利用共同体,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方向
知识是共通和共有的。应该提倡树立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在文献建设中形成一种有特色有重点的合理布局,本馆需要和区域共享并重。
在网络智能化平台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框格局的馆藏观念,以虚拟化的馆藏资源为发展目标。改变囿于某一范围服务对象的读者用户观念,以全球化的读者用户为服务对象。改变传统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克服种种心理障碍,无论图书馆规模大小,资源多少,为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共享,树立新观念,走合作化道路,形成统一资源体系。面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技术,发展新技术,加大经费的投入,研究全文检索技术和超文本检索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检索技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等,不断完善和发展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好图书馆利用的共同体。
同时,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随着图书馆馆藏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对网上信息资源的选择、甄别、重组,对馆藏文献和网上资源的特色化建设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图书馆可以采取轮流培训、继续教育、特殊招聘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方法。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5 结语
图书资料网络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保证,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前提。图书馆观念更新,是信息资源优化实现的对策,合理利用共同体,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方向。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要合理化,既要满足广大师生以及一般读者文献信息的需要,又要适应网络化的发展,考虑文献资源共享的需要,还要考虑针对学校、学科、学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要。只有全面考虑,合理配置,才能满足读者对资源共享的最大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和对策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7).
[2] 沈海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特征与管理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5(1).
[3] 李珊.网络环境下区域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构想[J].冶金信息导刊,2006(1).
[4]李晓霞.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J].津图学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