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

不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德育教育都是最主要的。古代教育强调的是明德思想,要求不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且学生可以用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应试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上是比较欠缺的,学生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古代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品格,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

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从中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出发,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还要吸取古代教育智慧的精华,领悟内省思想的内涵,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及时纠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在语文学习中有待加强的地方,以便及时改正和提高自己。因此,古代教育智慧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形成了,而二者的联系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古代教育中强调师生平等和师生的和谐相处,并且教导学生要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和学生也要互相学习和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教师将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用积极的态度消化知识,获得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中学语文教学要从古代的师生平等关系中获得启迪,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古代教育智慧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诗化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借鉴古代教育智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古代教育中强调诗化教育,诗化教育在古代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育而言,中学语文教学正是像诗一般涤荡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思想,所以进行诗化教学是必要的。就目前而言,中学语文教学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诗化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进行诗化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诗篇,首先要了解诗人,因为诗人是诗篇的创造者,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情特点就可以分析他的作品肯定有时代的烙印,诗人的情感会跟随自己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之后再去阅读诗篇就可以充分读出诗人的心境和诗篇的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提升,因此,诗化教学是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二)进行反思教学

将古代教育的智慧充分应用到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古代优秀教育理念渗透进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古代教育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也是对反思教学的强调。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语文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可以给学生创造应用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第二,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好的教育学生。古代教师更是以其渊博的知识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师要注重自我提高,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提升综合语文素质。第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主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境

良好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建立依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成效,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环境要做到:第一,教师要保持民主平等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内心,减少师生间的隔阂。第二,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第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愉悦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

三、总结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提高

1.反思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认清形势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不太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语文素质的要求,不能建立起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片面强调文化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使语文教学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学生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基础,对语文题不起兴趣;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针对学校特点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

2.反思语文教学目标,有的放失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树立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教育理念。基于此,职业学校语文课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定位我们的教学思维。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职业化”训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宗旨,突出语文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3.反思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游刃有余

教学内容反思。职业学校主要联系实际,教师教学从实际性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使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层面出发,尽可能的能安排技术论文、求职信、申请书、总结、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内容,确保语文能“学以致用”。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要求,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内容的深浅度,进而努力挖掘教材深处蕴藏的知识宝库,将语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及生活实践相联系,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方法反思。则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与社会对高技能要求有差距这一现实,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同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同时在反思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以便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兴趣调动起来。

4.反思语文教学评价,亡羊补牢

作业和检测仍然是检测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用好这两块阵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过作业和检测中所反应的问题,找出其原因,进行反思。但传统的期末教学评价通常等同于考试,使考试的内容成为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要反思这种评价方式。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仅凭一纸试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检验教学的效果,是远远不够。因此要根据语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检测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以及现场作文,自选题目演讲等等都是常用的方式。而对于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文学作品欣赏、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可以采取笔试,笔试之外,各种类型的口头表达测试对于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很有效。

5.反思语文教学时机,扬长避短

教学前反思。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撑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经历以及基础知识不一样,在教学中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储备阶段对学生的现状了如指掌,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知识,对教学过程作好充分的设计,并备有预备方案。

教学中反思。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应对教学中突发问题时进行的思考和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反思行为。课堂教学充满变数,教师无论把教案设计的天衣无缝,也难免有疏漏。教师只有尽可能地对预设与生成进行多种反思,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一旦情况有变,立即启动预备方案,很轻松地把教学进行下去而不显尴尬。

教学后反思。是指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想法。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等。课后反思还应重新认识这节已授课,从中找出优点或缺点,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选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成熟、长大。

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从而升华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智慧。但教学反思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能抓住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集中或有所思考的问题,探索其得与失,认识其利与弊,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意味着对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我们的人才培养力度呢?下面我想从四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新观念的获得

目前我们在校的师范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刚好赶上了新课程改革开始的号角,也正是由于改革刚刚开始,一切都尚在争论与徘徊、摸索与探寻中,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也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干脆换汤不换药,以不变应改革的万变吧,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也基本上是接受一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教育模式能给学生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但也更不能否认,这种模式也带给学生负面影响——他们会习惯地以为语文教学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种。如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段落划分——主题分析——写作特点”的程式进行,我们的学生也在了解了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为阅读文本就该是这个过程,语文教学就该是这个模式,而事实上呢,这种模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蹩脚的一种。而如果我们在今天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获得对新课程的理解,获得关于语文教育的新的观念,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重复他们曾经接受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课程改革或许就会在这种习惯的力量中被无形地消解。

因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理解新课程、获得新观念是如此的重要,这里所说的新观念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包括课程观、师生观、教材观、知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师观念的进步意味着师资水平的提升,我们寄希望于我们的学生能有别于他们的父辈的语文教师,开始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改变改变语文学科的现状,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观念的更新能适应一段时期的变化,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一辈子受益的。知识是学不尽的,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等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或许已经不适用了;如今尚处于学习和推广中的新课程,若干年后也一定会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门课程与其说是要使大家获得一些专业知识、获得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使大家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善于分辨、善于接受、善于为我所用的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本身,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也都会带来教学效果,只是人们很少能意识到而已。比如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作为知识的持有者有着绝对的权威,课堂上更是说一不二的王者。这种师生关系的定位很容易造就教师自己说了算、甚至固执己见的封闭型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而学生长期处于教师的话语霸权之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师生关系的常态本该如此。这个“效果”就是教学内容以外所生成的副产品了。那么有一天当这些学生成为教师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复制这种师生关系,进而也养成自我封闭型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长此下去,必然造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迫切需要培养一种开放型的思维方式,以中止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才能保证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

只有保持着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我们才能拥有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用一种高于我们父辈的眼界,敏锐地检测到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细微变化,并让这种变化进入我们的思考范围,进而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融通,为己所用,使之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转贴于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语文教师是其明确的职业指向,教学能力是其能力构成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各科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状况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教学评价能力等,还应该具有在其他学科看来可能不是特别强调而对于语文学科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有:解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较强语言运用能力等。

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解读和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如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内容的,教材又将建议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去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等。

同样,由于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同一,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再加上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征,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使得语文教学总是面临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显得特别重要。还有,由于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师高超的语文运用能力会让学生产生艳羡和敬慕之情,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明显高于对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了。

四、教学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更应该向着“研究型的教师”的方向努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师不能把教学当作机械的操作,而应该让思考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本来是说学习的,如果用在教学上也还是适用的:教学和思考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一味教书的人是会走进没有前途的死胡同的,而不将思考付诸于教学实践的人其所思所想也无非是没有意义的空想。做研究型教师亦即离不开思考,我们要成长为不同于父辈的语文教师,还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在短短百年的发展中,语文课程尚不成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寻了。比如同样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有的老师教起来效果很好,有的则很糟糕呢?优秀教师的教学个案为什么无法复制和推广呢?如何将优秀语文教师的个案推广?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性、教师个体的差别性,这些也都造成了我们语文课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反思,从近处说,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从长远看,则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前者毋庸多言,我们说说后者吧。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是蜡烛,是粉笔,这说的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换句话说教师的价值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的,但是如果我们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进而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自我价值了,这就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对于我们在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则是为做一名有前途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好准备。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dialogue take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eaching. It presents in three forms of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eaching-subjects and the curriculum text,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subjects and the self-reflective conversation from the subjects.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 内涵 呈现形式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onversation connotation present forms

近些年来,尤其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语文教学对话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而身处实践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对话,对语文教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对话的内涵

对话在教学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它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克林伯格曾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1]克林伯格认为对话广泛存在教学之中,教学就是各式各样的对话,教学具有对话的品质。

语文教学对话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与自我之间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以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场,进行相互沟通、交流,最终达到视域融合、相互理解、相互发展,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一种活动。

二、语文教学对话的呈现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还包括教学主体自我反思性对话。

(一)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这种对话是发生在人与精神产品之间,是教学主体通过对语文课程文本的阅读、理解从而展开的一种知识吸收、精神交流和心灵沟通的对话活动。文本其实是一种相关主体生命精神与实践活动信息的言语存在;通过主体的言语创作、文本已寄寓了至少包含主体的精神世界、文化境遇、生活阅历等层面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的所有信息。[2] “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更像是对话中的另外一个人。”[3]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课程文本的对话和学生与课程文本的对话。

1.教师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主要表现在教师研读语文课程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视界出发,不断与语文课程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展开精神交流,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对话是具有创造性、具有教师个性特征的。

2.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预习课程文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还有课后学生的复习。学生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创造性的与文本开展对话,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通常学生对陌生的语文课程文本首先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与语文课程文本进行对话,会获得自己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理解,不论这种理解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甚至是与课文编者所要表达的相悖,这都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是具有创造性的。

(二)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

有学者指出:“真正的对话是一种民主的意识,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生和共存,致力于和睦相处和共同创造的精神意识。”[4]

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相互了解、交流感情,实现精神的相通。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和与群体学生的对话。一般来说,教师与群体学生的对话都比较简单,都是针对比较浅显的问题。教师与单个学生的对话在语文教学对话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对话并非指教师与同一个学生的对话,而是尽可能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采取承接的方式与教师对话,也可以先进行合作交流后再推荐代表与教师对话,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对话。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主要是指针对某一话题所开展的交流与讨论。学生间的对话应是个体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一种信息、情感等的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共享,经验共享和情感的共享。

学生是处于同一年龄层面的人,他们的对话会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安全感和自然感。教师在生生对话中要做好指导工作,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进入对话,对学生对话的思路要进行一些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能积极锻炼其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主体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反思性对话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经验、情感、精神的反思,是对话的一种高级形态。教学主体的反思性对话包括教师的反思性对话和学生的反思性对话。

1.教师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对语文课程文本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独特,针对自己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针对自己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和行为是否民主和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反思性对话。教师通过自我对话与反思,不断深入了解自我和认识自我,作出合理评判,不断发掘自身存在的缺陷,寻求改进不足的途径。

2.学生的自我反思性对话

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发展与其他年龄阶段个体的身心发展比较,具有更强烈的自我肯定或否定的特点。而反思性活动恰恰是自我肯定和否定的基本形式。

在反思性对话中学生不断解读自我,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我。学生的反思性对话是一个积极主动审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克林伯格.教师新概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9.

[2]肖海平,李保斌,何晓澜.论教学的对话品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4):41-43.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特征;构建

课堂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平台,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本课堂,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不但是新兴教学方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其中,生本中的生是指学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生本课堂理念是当前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营造平等以及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互联网对于生本课堂的具体解释,生本课堂就是新的教学形态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应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生本课堂的特征

(1)生本课堂主要是提倡学生参与之下,和教师合作形成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环境。

(2)生本课堂应当重视教材资源以及利用好课堂教材,善于挖掘以及利用教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课堂内容,而且要促使学生对教学实效性以及教学丰富性的了解。

(3)生本课堂应当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应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三、生本课堂构建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更新理念以及激发兴趣。

更新理念,即更新课堂理念以及教学理念,正确的理念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初中生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层面进行具体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对生本课堂指导理念加以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为主以及研究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但促使学生将语文看作生活方式,而且当作一种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研究,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3.探索实践以及搭建平台。

语文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讲,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可以检测出教师课堂理念执行程度及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价生本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检验出学生学习接受程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形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优化课堂实践,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采取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对新的课堂模式进行开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某个话题进行全体讨论等,从而搭建生本课堂理念实践的相关平台,促使生本课堂教学得以具体实施。

4.注重反思以及优化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反思两个方面。具有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反思精神,是当前语文课堂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中,教学经验主要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教学积累及知识沉淀。但教学时间长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并不代表教师是优秀教师,实际上,优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反思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并且记录教学案例,在不断批判中成长,这也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5.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何谓生本课堂?“生”指学生,“生”是有生命活力的,“生”又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长大。“本”即本来,本源,也可以是目标、归宿、依靠。那么,“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表面看,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兴趣学,主体学习,这就是生本。从实质看,生本教学是基于学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充分的阅读过程,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而获得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真正做到从“教师为主”走向“学生为主”,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中把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情地去探索,去发现,完成具体的任务指向和目标,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教师就真正做到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导航,而学生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弄潮儿”。

语文课堂,法定时间只有45分钟,所以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与经验,教师就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利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构建生本课堂必须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探索实践,注重反思和优化课堂,重视教育资源开发,以保障生本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