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要比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越,掌握学习方法,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地理学科特点

1.以人地关系为线索。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体现了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问的密切关系,在教材安排上,上册组织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知识;下册则组织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突出的几个重要方面;资源与能源,既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是人类和环境联系的重要媒介,农业称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方面,人口和城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表现和重要过程,最后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总结全书内容。它选取了人文地理知识的九个突出的内容,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以系统地理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特点。

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

高中地理以阐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特点。如在教材中介绍了天体概念及其运动,大气运动及其原理,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原理,地壳运动及其构造理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资源能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经营方式或布局原则等,这些知识都是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能使学习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观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理课的作用就是要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高中地理更是紧密结合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能源与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等,使未来的建设者能从小了解这些情况,树立正确观点,以便将来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实际,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农业经营、工业布局、水利建设、城市规划、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也都有所涉及,使学习者对国情、国策从理论上进行理解。[1]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正是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条件,高中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可能。在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说明地理事实、印证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驾驭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体现。教材中引用大量图像,如原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景观图、数据图表、关系式图等,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提供依据。[2]教材中还有部分选讲内容,也可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满足他们自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需求。

二、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

1.整理知识系统。

高中地理原理说明初中地理事实,初中地理事实可印证高中地理原理。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以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人文部分。这两大知识系统打破了六本书的界限,使原理与事实、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和结合。

例如:高中地理有关工业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格局,可解释、说明、评价初中所学过的许多具体的工业中心、工业区、工业基地的分布。这些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可印证工业布局的有关原理,并作为例证进行分析或评价。

2.掌握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常常是全掌或全节的关键问题,与其他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有些是从知识体系看属重要环节,必须掌握;有些是内容的要点或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掌握,因此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注意其多向联系,反复加深印象,理解含义。难点知识属于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或距生活实际较远无法联系、体会和想象。既为重又为难点部分应设法突破,仅为难点而非重点部分则可作一般了解:有的只了解结论不必弄清过程,有的只了解论点不必了解论据,有的则只知道结果即可而不必深入了解原因。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的运动知识时,教材中有许多原理示意图和实际等压线分布图,这里既有模式图,又有实际图,前者说明典型情况为讲原理规律进行观察之用,后者则反映实际的复杂情况,其中又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平面团与剖面图等不同情况,掌握各图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深理解原理,突破难点,不致使知识孤立割裂。

3.加强知识练习,建立思维线索。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要联系综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思路畅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在头脑中要联系知识,建立思维线索,使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便于融会贯通,引申迁移,从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系的途径有: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多向联系;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4.加强课内外基本训练。

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高中地理同样具备这一特点,它需要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观察社会,不断扩大知识领域,理解原理,培养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课本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课堂内外结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3]为了加强实践环节,使学习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在教学大纲中都安排有“基本训练要求”,这些要求一般是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条件的简单模仿到多项条件的综合运用,由依靠课本提供的材料到实地调查、观察或查阅资料。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形成相应的地理学科能力,树立科学的观点,熟悉学习内容,讲求学习方法,明确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以便达到要求,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彰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图表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0):67.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学习方法; 探讨。

根据从教三十多年的体会、成功学生的经验及高考的要求来探讨地理的学习方法。学好地理的一个前提是喜欢地理,喜欢就变成了一个愉快而深入的过程。没有兴趣,也可以逐步建立兴趣,如取得几次好的成绩或喜欢某个地理老师的课等。但建立持久恒定的兴趣则是了解什么是地理学、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有什么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哪些可循规律,都会引起学生兴趣。只要我们掌握了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于学好地理课程,也同样十分重要。老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首先要从明确学习目的入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地理,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帮助等。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地理课学好。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文字和地图、图表是地理学表述的双重形式,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地理高考突出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地理试题几乎是每一组题都有一幅图(表),这些图表多数比较新颖,对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特征是:主动、独立、自我规划。“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制定恰如其分的目标,以此来激励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尽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如在讲解“世界气候的成因”时,让学生寻找地球上各种运动的因素,由大气的运动、洋流的运动、太阳辐射的移动以及地球自身的运动等等逐步拓展,层层设疑,激发进取,通过讨论,分析对地球各种气候的成因获得一个整体而细致的掌握。

四、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天气的变化,河流的偏向,城市的地域形态,商业的分布。

五、加强课堂参与、鼓励课外实践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上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动员学生加强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既可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还可以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能力。

六、从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的含义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在合作讨论中优等生发言较多,而中等生和暂差生讨论的参与性较低。因此,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合作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概括和总结,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化、规律化,是升华其认知层次的关键。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也处于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之中,如何做到让课堂教学高效,活泼,趣味十足,如何保证教与学的个性化以及课堂的开放性,是对当今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适用性

一、影响探究式教学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1.硬式教育的观念

当今,在我国硬式教育的严重束缚下,高中地理教学也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很少关心,只是一味的看重成绩的高低。这使得教师只是不断地传输学习内容,让学生硬生生的接受,并不能够让学生深入到地理的知识深处,自行探究、自主解决。可以说,硬式教育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缺少了更多的活性和自主探究性,影响了探究式地理教学的发展。

比如,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时,想亲自体会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景色,希望能够利用暑假到黄土高原上旅游一番。但是教师对暑假严格限制,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高中地理冲刺,做模拟卷纸,每天制定相应规划。教师这样的决定,无疑让学生打消了暑假亲自学习地理知识的决定。教师在硬式教育的束缚下,缺少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在地理学习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较少,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同样的,高中教学中,学校加强了对语数英课程的培育,主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拿到足够高的分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在此情况下,学校对语数英重点高分数课程安排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多了在其上面花费精力。另外,初中时期,学生主要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而到了高中,则是成片的对地理进行学习;由于初中硬式考试没有涉及地理,使得学生的普遍专业素养过低,在高中的学习中难免会表现的过于费力,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很快的体会到教师用意,不能真正投入到探究式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溶洞是如何形成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心里犯了难。学生甚至在问,什么是溶洞?我们知道,在初中时期,一般我们会接触到溶洞的形成等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不重视,造成高中知识衔接不上。

3.教师自身素质

目前,学校招聘教师,考核的主要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其探究式教学方法、变通教学能力重视不够。这样使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知识,在把握学生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探究式学习显得有些吃力。

因此,教师的素质也是关系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否真正适用于地理教学。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对教师探究式能力的培养,通过带薪休假等手段,让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探究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得教师能够自主进行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适用原则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老师运用科学的知识对教学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对教学创设出一种理想的状态。而学生们需要在特定情境下,一步步走入教学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能力能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所见和好奇心,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对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要能够体现这一思想。体现这一爱好,不如在情境中恰当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谈的景象,如冰岛,刀痕裂谷等,这样会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的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和提出新的问题,这对于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2.学生自主讨论,提出解决方法的原则

对于一个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自由结合,或者班级讨论发言的形式,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交换自己的方案和意见,从而能够实现高中地理自主教学。

例如,在对地球经纬度以及路程长短的计算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答案,而是给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最后在班级中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3.采取激励性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激励原则,更容易让学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探究性地理学习中去。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探究性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倡导学生能够自由合作,开放评价。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创造民主氛围,鼓励创造思维,提倡地理问题探究解决。

例如,鼓励学生探究地球圈层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在两个瓶子中放入碎沙和糖果,让学生自由晃动,探究其中所装的东西,感受地球结构分布。

当今社会,教学事业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需要新的创新机遇来满足其需要。研究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适用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地理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屯生.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真正的学习动力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特色的课堂导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地理课,新课的导入尤为重要。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如在讲解“洋流”这节课时,通过课前播放“小黄鸭的环游之旅”,让学生思考“小黄鸭是借助什么样的魔力完成环球旅行的呢?”;在讲解“热力环流”时,播放“火烧葫芦谷”视频,让学生辨析“诸葛亮的这次失败,是天意还是人为?”;在讲解“城市化”时,播放“美丽大田”,让学生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生活问题……短短的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趣进入地理课堂,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谚语、诗歌等趣味较强的知识创设情境。如在讲人口迁移时,借“小马家的迁移史”,探究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口迁移原因;讲述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直白深刻;讲到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有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课堂。

二、多样的课堂活动,丰富地理学习内容

地理既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要通过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让课堂由学生做主。

本学期笔者在课前开展“导游带你游世界”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成为导游,从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方面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区域,可以绘图、制作PPT、制作视频,同时设置学生提问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主讲学生积极准备,认真研究要讲的区域,台下同学踊跃提问,积极参与。所有人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我们还举办了“地理歌曲大家唱”,将地理知识编成地理歌曲,如“奔跑”版《热力环流》、“台”版《气候的成因》、“时间煮雨”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将深奥的地理知识化成耳熟能详的歌曲,使地理知识变得朗朗上口,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小制作。如让学生用纸条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让学生分组设计“小水滴历险记”。游戏化、简单化、生活化的地理,才是学生真正爱学的地理。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地理学习渠道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学习地理的渠道众多,如果单纯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很难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适当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把知识演变成技能,逐渐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列国志》《国家地理》;引导学生观看地理类电影,看《地心游记》学“地球圈层”,看《后天》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看《穹顶之下》了解“大气污染”等;向学生推荐地理微信公众号“谈天说地”“海宁中学地理组”;定期补充时事新闻,从地理的视角分析问题;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等。这样的课外活动有声有色,使地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结合生活地理,树立地理学习的信心

新课标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让学生去思考晴朗时天空为何呈蓝色?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何呈红色?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结合富山新村的建设规划,让学生测量楼间距和楼高,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讲解地质作用时,让学生讨论调查石牌镇多温泉,建设镇、太华镇多煤矿的原因……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用地理规律来解决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潜能,减轻教师压力。有了兴趣这个好老师,学生才有持久学习地理的动力,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龚春燕,何云山.创新学习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地理基本概念有说明某种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教师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二、开展课内课外活动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比如在课堂中组织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活动。另外,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而且可以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创新动机,培养敢于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通过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视野,而且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涉及的问题去研究,培养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理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地理,离不开地理,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理知识,让其充分体会到运用地理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以及正确使用地理知识的成就感。只有所学的知识服务于自身生活,加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学生才能感兴趣,才会有动力继续学习。比如在讲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以让学生去感觉,比如太阳一天中位置的变化,晚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围绕着北方的北极星旋转,等等,也可以补充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星座知识,讲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多,比如让学生举一些辨别方向的例子,这些例子大部分都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不开,辨别方向的主要参照物之一太阳,它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以及北极星在北方是因为地轴始终指向北?O星;讲到地质灾害时,注意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当前情况,模拟灾害现场,让学生学会自救方法。总之,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疑惑,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教师以一种命令式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累,教师也累,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上好地理课,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面对各种自然环境,使用地理知识模拟野外生存,看哪个小组能够坚持到最后。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次讨论,每一次解决某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格,创造能力及创造方法。可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未知的掌握、完善、探求都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应该认识到:把一页写字的纸,用来包药,这是创造。教师也应认识到:在学业上表现平平的学生,一般在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活动组织方面却有着非凡的创造能力。教师更应认识到:科学家、伟人、名人是人才,有创造能力,但在平凡工作中,适应生活,做出贡献也是人才,也具有相当的创意。发现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等优良品质,要随时随地的去发现并称赞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