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节展;定位;作用

一、国际与国内电影节展现状

国际第一个电影节诞生于1932年8月6日。电影节展做为影视事业与影视文化链条上的一环,是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准而产生的一项活动。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而产生的一项活动。从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至今,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的电影节共有700个左右,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3种类型:综合型、专业型、地域型。国际电影节展按照内容设置可以分为4种类型:A类:竞赛型非专门类电影节。电影节以竞赛为主,但没有具体的主题。包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B类: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电影节以竞赛为主,有具体的主题。比较知名的有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西班牙锡切斯电影节,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C类:非竞赛型电影节。不以竞赛为主,以电影展映为主。最有名的是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还有奥地利维也纳国际电影节。D类:纪录片与短片电影节。包括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电影节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等。我国(包括台湾地区在内)有近20个电影节展,数量居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位居第5。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珠海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新近崛起的几个影节展包括:FRIST青年电影节、重庆青年影展、杭州亚洲青年电影节、天津青年影展等。其别要说的是青年电影节展,作为区域型电影节展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林林总总,难以数计。虽绝大多数都无缘国际电影节展的层次,但却在电影产业、电影文化、电影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值得特别书写一笔。回顾电影节展的历史,根据转型的关键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到1968年的戛纳电影节,这是电影节展组织形式的奠基与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以独立组织电影节展为特征,电影节展既是电影艺术的保护者也是电影工业的推动者,到上世纪80年代结束。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进行阶段,电影节展正在被彻底专业化和产业化。统揽国内各类电影节展并与国际电影节展、优质电影节展进行比较寻找差距,不难看出其中的优势、差距与问题。优势在于新立项目众多容易成长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巨大市场潜力遇到文化经济大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政府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的影响与助推作用。差距则体现在国际影响力和经济产业发展方面。问题主要在于定位偏差和商业开发不足。中国电影节展名目众多,却少数几个具有些许存在感,其他则大多让受众没有印象、没有感觉。有人说中国电影节展的虚与实都没有达到理想境界。从实的方面说,评奖缺乏权威难以服众。从虚的方面说,仪式感崇高性弱于娱乐性明星秀。

二、电影节展项目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电影节展的作用涉及范围非常宽泛,从意识形态到商业领域,从行业发展到国家意志,均有所体现。之所以专门对电影节展项目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表述是因为所有作用几乎都不可回避城市在电影节展项目中的重要载体作用。扎根受众、深耕文化,体现城市文化温度。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例,政府从指导变主导,把电影节办成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追求的是大众满意是品牌内核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亚洲范围内取得更多的话语权来服务。一个电影节展是否受到好评,其中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受众满意。好的电影节展一定会对观众的品味有所培育和提升。好的电影节展一定可以要传播主流、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好的电影节展一定以电影为本、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令人温暖。传承经典、呵护创新,提升城市文化高度。通过办节展可以很好的推动电影遗产的保护与优质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多地的电影节展都有主题或艺术家回顾展、经典影片修复展等版块。通过办节展可以聚集适合助推产业发展的元素。在布局中完成对未来电影的担当,努力呵护电影新人,鼓励创意创新,保护电影良性发展态势。“谁关心人,谁关心未来,谁就有发展。”例如,忻钰坤和文牧野是从FIRST影展走出来,前者已经有两部电影长片大规模公映,而后者则是总票房超过30亿元的《我不是药神》导演。张猛是从上海国际电影节中走出来的,作品《钢的琴》曾斩获国际大奖。搭建平台、广泛吸引,刺激城市经济发展。电影节展源于一战之后的欧洲,其疗愈精神和刺激经济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今时今日,电影节展经济的作用在我国日益得到认可和重视。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展的资金通常有三个来源:一是国家政府的资助,二是所在地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免、返还或其他补贴,三是自身运营收入,包括票房、广告、交易等。之所以电影节展层出不穷,一年一度,也都源于电影节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如,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加强交流、形成媒介,找准城市未来定位。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机器,而影视产品就属于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影视作品和影视产业的控制和推广也意味着国家权力与意志的体现。再者,文化定位是城市营销策略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的“立城之本”。一个好的电影节展应该是城市文化版图的一部分,是为参与者创造近距离了解城市文化的契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欣然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形象整体展示的文化载体与社交名片。它调节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张显着区域文化魅力。西宁因为FIRST影展而备受瞩目,世界多个电影节增设“中国电影展映单元”则主要源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懈交流。所以,它是一个平台,更是用文化的方式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走向的一种媒介。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第2篇

一、特殊类型电影评价标准建立难在哪?

(一)电影衍生产品形态各异,收益难以统计“电影已被国家明确定义为‘可经营的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它既是一个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又是一个高投入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产业。”电影的可经营性通过宣传、植入广告等形式可以扩大影响,如《手机》、《大腕》、《非诚勿扰》、《天下无贼》、《小时代》等电影中多次出现植入广告,如手机、别墅、名车、化妆品、饮品等。如果统计对比电影播出前后某一商品的销量,可以明显看出电影票房与植入广告商品销量呈正相关性。若仅以此指标衡量电影的经营性,相对简单。但是,以《一代宗师》为例的电影,题材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武术,内涵丰富,无植入广告、无大量衍生产品,仅以此指标衡量,似乎是一部不太成功的商业电影。但在电影播出后,内容情节、人物背景引发了大批中国传统武术习练者的反思,激发了武术习练者的热情,片中涉及的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咏春拳的拳理拳法、名人轶事、历史事件,都间接带动了形意拳、八极拳、咏春拳发源地的旅游业,带动了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这些结果与电影之间的相关系数难以计算,更难以量化。再对比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小熊维尼、白雪公主等形象,这些具有可以量化的品牌价值,每年约为迪斯尼带来10亿美元的营业额。而电影《一代宗师》的人物形象都是历史人物,具有极其复杂的生平故事,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才能够接纳。这就决定了此类电影的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以动画形式走入市场,这就给统计评估机构制造了难题: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宫二先生、叶问、马三这些角色有品牌价值吗?如何量化?如何评估?

(二)影视作品的“捧红”效应,难以度量所谓“捧红”效应,就是电影播出后,随着电影本身影响力的放大,与电影相关的演员、编剧、导演被公众关注,被无意间“捧红”。这种“捧红”效应,其实就是电影产品影响力的延伸。从《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身上,可窥见一斑。作为编剧的徐皓峰1997年开始纯文学与传奇文学创作,在《小说界》等杂志发表多篇作品,并整理出版口述历史作品《逝去的武林》。在《一代宗师》上映后,徐皓峰的文学作品一度被网友搜寻,《道士下山》、《大成若缺》等早期出版的作品也吸引了更多武侠迷的关注。徐皓峰2013年出版小说《中华武士会》、小说集《刀背藏身》,反响甚好,甚至徐皓峰出现的电视节目都成为网络搜索热词。这种电影作品与“捧红”编剧的效应,并不少见,但是这种效应的衡量指标难以描述。

(三)特殊影视作品的映前审查评价,难以客观有网友和影迷对电影的时长感到困惑,因为总是感觉缺乏完整叙事,有人质疑是否是放映前的审查环节,使原本4小时的影片,压缩成2个小时。尽管王家卫在后期采访中表示4小时版本并不存在,但是,对于是否是审查制度的存在,影响了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时长,这点还有待研究和确认。电影《一代宗师》其实是大众文化的形式、精英文化的内容。片中大量隐喻的台词表现出明显精英文化的特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形意拳霸道、八卦掌手黑、追风赶月别留情”……这些台词的把关审查需要有一定武学储备的专业人才,现在的审查评价制度是否与此类电影相适应?是否能做到客观?这些都是影响此类电影作品发展的疑虑。

(四)对于传统价值观的传播效果,难以估计《一代宗师》影片中有很多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的台词,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倡导的中庸、诚信、自强、自立。例如:“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暗事好做,明事难成。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同时,影片也借助古语渗透谦虚谨慎、坚韧执著的传统价值观。例如:“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言必称三,手必称拳,是武林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能人背后有能人,凡事让人三分。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种传播价值观的影响力,难以反馈,难以估量。

二、建立文化产业评价标准原则

建立文化产业客观评价标准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还有利于强化文化产品的市场属性和扩大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对于类似《一代宗师》的电影作品,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建议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特殊性原则。评价标准的设置要注重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以《一代宗师》为例,电影题材涉及传统武学文化,讲究门派之争,有关师承正宗的争议一直在民间流传,这就要求电影审查把关,要尽量科学评价,尊重权威,对评估工作要借助“外脑”,借助专家库的能力,对电影产生的影响做出客观评价。在播出后收集映后反馈时,要注重收集特殊观影人群的信息,如电影《教父》,上映后对黑手党家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评价此类电影时,就要收集特殊群体的反馈信息。

2.易操作原则。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数据(或其他资料)获取的真实性,也要考虑操作性。如电影《一代宗师》需要考虑片长、观影人数、票房、版权、网络评论数量甚至App应用人数等,应尽可能遵循大数据时代的技术规律,应用数据抓取工具,广泛论证。

3.预判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指标设计要尽量预判到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对于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预先了解目标受众,将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考虑周全。从受众类别、传播地区、传播时间、文化产品作者、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预判,做到在电影放映前心中有数,有利于将正面的社会效应放射到最大。

4.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是对传播效果传播范围的描述,如电影《一代宗师》的传播不仅需要广告宣传,更有相当多的受众是通过口口相传。这就需要在收集评价信息时,注重阶段性原则,注意分阶段收集电影评价信息。这个阶段的设计,可以尽量扩大时间范围,因为特殊题材的电影需要长时间的传播和质疑争议才会显现出真正的传播效果。

三、结语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青春偶像剧 情节元素 间离效应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09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其在推进全球化进程时有意识地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将其强势文化作为具有普适价值的文化动力内化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西方国家将其文化和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向中国渗透,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青春偶像电影作为电影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西方之间的价值融合和文明冲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对于它的探讨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所谓青春偶像电影(亦称青春偶像剧),是指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影,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电影。顾名思义,青春剧必须具有青春气息。当然,这并不是说它的受众只局限于青少年。恰恰相反,当前的后现代社会在甩掉沉重的历史包袱后,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显著的青年文化性,整个社会心态相对年轻化,充满了朝气。这都使得青春偶像剧的受众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青春偶像剧的主线索有三条:亲情、友情、爱情。当然,所有的情感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否则就没有了戏剧冲突,情节就会索然无味而显得干涩。众所周知,电影是创作出来,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它从不循规蹈矩,它尊重生活、服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甚至有些神化生活,它将日常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元素搬上银幕,同时借助人间永恒的真善美,让观众在产生距离美的同时又有了亲切感,觉得既新鲜又熟悉,既惊奇又感动。这实质上也就是德国现代戏剧家贝尔托特•布莱希特的间离效应理论在电影中的体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青春偶像剧并非只有间离效应的运用,如果仅仅于此,很容易就把青春剧演绎成一部童话,因此,在青春偶像剧中现实感是必不可少的。

譬如于2006年上映的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拍摄的《录取通知》里,高中毕业的巴特比•盖恩斯不幸地连续被八所大学拒收,在父母及升学的压力下,他与其他几个一样没有大学肯接收的同学一起出谋划策,终于在一所废弃的精神病院开办了一所“著名”的南哈蒙理工学院,简称“S.H.I.T”,并经过努力使这所“大学”得以维持下去。在这部电影里,巴特比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让人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特别是当别人问到巴特比被哪所大学录取时,巴特比父亲痛苦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地对别人说:“巴特比不好好努力,现在上不了大学了,他糟蹋了他自己的人生。”这一刻,父亲对儿子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哀伤中带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此外,斯瑞德父子在大学校门前的一番对话也很具渲染效果,斯瑞德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告诫即将踏入象牙塔的斯瑞德:“从这里出发到功成名就还很遥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你好运,儿子。”寥寥数语,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刻画的如此深邃,仿佛触摸到人性的最深处,将那种抽象的亲情爱立体化地展现出来。

当然,故事如果以这样的姿态继续发展下去,那电影就没有什么看头了,顶多只能算是一部感人的亲情故事片。好在导演立刻推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什么?主人公巴特比竟然要自己伪造一所大学?是的。这就是情节亮点,它产生于父母亲望子成龙的理想与主人公无处上学的现实冲突之中,一切是那么的大胆却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想法与行为,人们在现实几乎是无处可寻的,因此它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激发了人们对它的好奇,使人欲罢不能,一部成功的电影也就此呼之欲出。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美国青春剧,它以亲情为主基调,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矛盾冲突,其间友情与爱情,争斗与幽默等其它因素穿插与其中,同时间离效应所产生的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感能够更好地促使观众对现实社会残酷又真实的一面进行思考,让人看后不知不觉地被男主人公的魅力与勇气所深深折服。

我们知道,一部好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不能仅仅只有一种情节元素。如果想要让一部电影的情节引人入胜,则必须使电影体系更加丰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增加电影构成的符号元素,使电影情节复杂曲折。上文提到的亲情元素是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在青春偶像剧中,当一群少男少女还处于性朦胧的阶段时,爱情元素则显得尤为重要了。青春偶像剧由于其拍摄主体的客观性,此时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尚处于纯洁阶段,不太可能呈现出过于复杂的变化,因此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更像是美丽的童话。从横向方面来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譬如《魔法灰姑娘》(2004年上映);以及“白雪公主”与“乞丐王子”的爱情故事,譬如《公主日记》(2001年上映);二是才子与佳人、俊男与美女的绝配,这类爱情片占了青春剧的主要部分,毕竟这类爱情片男女主人公身份可以不受限制,只要相貌好有气质有才华就行,因此这类电影得到大量繁殖,代表作有《青春吻》(2008年上映)、《足球尤物》(2006年上映)、《贱女孩》(2004年上映)、《歌舞青春系列》等等。从纵向方面看,也就是爱情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爱情发芽阶段爱情成长阶段爱情结果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发芽阶段和结果阶段所占的篇幅比例是比较小的。在爱情初期,男女主人公之间情愫的产生大多数是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当然这类情形只是主要形式并非全部)。譬如在2008年由顾伦德•查达哈指导的影片《青春吻》中,当男主人公、被誉为“sex gods”的罗比和汤姆在音乐的伴奏下缓缓出场时,“精英少女组”的四位少女立即被其英俊的相貌所深深地吸引,并由此带动了往后整个剧情的发展。类似的剧情还有2004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出品的《贱女孩》,在影片中凯特与亚伦之间深情对望而产生火花,为剧中爱情和友情这两条线索的摩擦碰撞埋下了伏笔。而在剧情结尾处,所有青春剧都毫无例外地渲染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人间真爱的内涵,似乎昭示着人世间爱情的力量与伟大,毫无疑问这当然是有悖于实际的,社会间的尔虞我诈早已使得爱情变得复杂,但是这种美好单纯的情感却满足了观众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初的审美欲望,契合了后现代社会人们那种返璞归真的心理。正因此,我们往往能够在电影结尾看到男女主人公深情拥吻的场面,这也符合青年朋友对于爱情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对自身美好爱情的遐思。

至于爱情发展阶段,可以说是整个爱情戏份里最浓墨重彩的部分,也是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我们可以从无数青春电影中总结出一个规律:结局总是美好的,但道路总是曲折的。而这个曲折度也决定了整个电影的精彩度和观众数。正因如此,导演为了能够拍摄出最精彩的电影,往往会将其中的爱情过程设计得十分复杂,情节设计得十分曲折,以期能将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而导演采用的惯用方法往往是将爱情线与另外一条感情线交织起来,共同编织成一张饱满的情感网,这条感情线就是友情。

友情是青春偶像剧中永远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几乎在所有的青春偶像电影中,友情都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而存在的,它似乎更像是一部电影的配角,默默地为这部电影的情节发展服务。至于导演所要做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将爱情与友情融合在一起而不显得生硬。在这方面中,青春偶像剧导演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两种:(1)三角恋关系。这类电影大致是讲原本要好的两个朋友因为同时喜欢上了同一个异性而展开竞争,剧情就此展开,期间的争斗、友情、爱情交织其中,剧情此起彼伏,代表电影《贱女孩》等;(2)友情升华为爱情。此类电影是讲述男女主人公的友谊在经历了坎坷波折后被对方气质所吸引,日久生情慢慢转化为爱情的故事,代表电影《足球尤物》、《魔法灰姑娘》等。几乎在在所有的青春偶像剧中,戏剧冲突都产生于友情与爱情这两条线之间的摩擦与碰撞,而这种碰撞力度将最终决定整个情节的复杂度和紧张度。

西方青春偶像剧目前存在着的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1)影片选材单一化。目前的青春偶像剧在表现人物的青春遭遇和青春激情的时候,大都局限于从爱情和友情这两个角度出发。题材的单一必然导致偶像类型的单一,而凸显偶像恰恰是青春偶像剧的落脚点和终极所指。在当前后现代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青春偶像剧,我们更应该使偶像的类型丰富化、多元化。(2)在不影响大众娱乐心理的前提下,结合大众的现实生活,进一步挖掘偶像的人格魅力和人性魅力,使大众人格层次中的“超我”得到很好的镜像式地投射和满足。(3)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对人物的行为动机作有力的铺垫,只有这样,故事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流畅自然。(4)很多青春偶像剧为了使故事“有戏”,故意设置了复杂的人物关系。这既损害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也影响了青春偶像剧特有的单纯和明快。因此,人物关系不宜太复杂。(5)目前的青春偶像剧大都通过营造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来表现情感的真挚、痛楚和无奈,这种手法对于情感的强度和深度无疑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但这种手法用得过多的话也会使观众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现在西方青春偶像剧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固定的模板,固定的感情元素,固定的戏剧冲突形式。因此,很多人都会有种感觉,即看了多部青春电影之后就会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对情节的老套感到厌烦。而如何不落俗套进行故事的创新,则是青春剧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毕竟,当人们都能预测出故事情节总是向美好方向发展时,那么剧情本身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等:《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刘颖: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易晓莉:青春偶像剧透视,电影评介,2009(5)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第4篇

微电影现状微电影很快捕获了大众的眼光,赢得了一些投资商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微电影就制作了2000多部,草根文化凸显,各大高校、传媒商、导演均拍摄了微电影,各大视频网站微电影层出不穷。可以说,微电影已经渗透到了这个网络时代的每个角落。现状成因分析经济因素这是根本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微”事物产生:微小说、微博、微经济,当然还有微电影。在一个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中,很多人抽出时间,花上几个小时去电影院都成为了难题。此时,微电影应运而生。文化因素这是一个“软因素”,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大众娱乐化以及传媒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年轻人更需要一种感官上的视觉上的刺激,需要一种娱乐性较强的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形式。广告商由此利用大众心理,推动了微电影的发展。传媒因素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及展示平台。广告商利用微电影传递了品牌内涵与精神,得到了双赢。如益达的吻骏甜苦辣》系列,极大地提高了益达的知名度。影片本身因素档期拥挤、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需要新的放映渠道。微电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微电影的利弊评价微电影产业打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开辟出了一条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的道路。短时间、趣味性、大众观赏性、商业性,很多传统电影的优势被微电影所借鉴,浓缩在微电影中。当然,事物都有两重性,微电影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微电影的优势(I)契合了速食时代要求,短期内交换信息。在如今的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支撑自己,却只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去挖掘这些。由此,产生了很多微事物,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人们难得在忙碌中“偷”得一丝清闲,用短短几分钟去观赏一部电影,去体味世问百态,让自己放松愉悦。(2)产生了很多草根明星,真正传播文化,使文化大众化。微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大众性。在自我意识崛起以及传播手段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微电影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大众也要参与到文化创造中的这个理念,充分给予了大众无限的可能。(3)一批新兴的电影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微电影借助各大视频网站播放,为很多新兴的电影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出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电影的发展与传播。(4)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实现了商业文化双赢的效果微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广告电影”时代。将商业营销和电影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将益达口香糖的理念植入到微电影中,使得观众在不经意间就记住了益达口香糖。微电影的弊端分析(l)传播不健康的信息,误导大众价值观。微电影时代,很多虚假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很容易造成一呼百应的效果。民众在尚未分辨真假情况下,盲目从众,从而引发社会舆论,造成错误信息泛滥。从传播学角度讲,当一个信息传播出去之后,无论是否符合正确价值观,都不可能被每个人正确接受,不健康的微电影则加剧了这种情况。(2)微电影的电影文化有局限性。由于微电影本身的特性,会有很多局限性。它的时间短会带来内容不能完全表达、内涵不够、立意不深的缺陷。同时,微电影特殊的商业性质会使得一部分文化性质缺失。商业性质必然会导致微电影整体发展不那么“纯粹”。微电影很可能变成商业广告下的一个棋子,为商业服务,而最后偏离了本来的文化轨道。(3)微电影自身面临局限性束缚。微电影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在微电影发展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制作班底的素质参差、内涵上的缺乏、时长的限制等,都是微电影面临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很多良荞不齐的微电影作品。(4)微电影相关法律尚未出台。由于微电影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相关方面的法律并未出台,这更加导致了良荞不齐的制作团队以及包含不良价值观的微电影产生。

微电影在未来影视市场中的位置

年轻的电影,年轻的受众群体微电影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同样,它的主要受众群体也是年青一代。调查显示,90%的“微迷”都是青年人。参演群体和导演年轻化,如.主要代表人物吴洁茵,传媒大学在读学生,文化公司合伙人,主要代表作《哇!河豚!》;马史,专职导演,主要代表作镶石锋侠》。对于微电影的观赏性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观众认为微电影趣味性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只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微电影观赏性不够。受众群体多为广大电影发烧友,根据当地若干电影院调查问卷得知,87%的大众认为微电影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商业性调查大部分商家表示微电影推动了产品宣传,实现了多方盈利,包括广告商、各大视频网站制作商、传媒人士、演员、导演等。此类受众群体多为知识分子。根据北京某高校问卷调查显示,1000人中有79%的受访者认为微电影商业性较强。调查表明:微电影在目前影视市场中主要以年轻群体为基础,其演员和导演大部分也是年轻化的。同时,微电影观赏J胜和趣味性很强,不同于传统电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很多微电影是广告电影,形成了一整套营销商业套路,具有很大的商业潜能。对未来微电影发展走势的几点思考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方式,已经受到多方关注,这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现阶段微电影还面临着很多局限,但是毫无疑问,在未来道路上,微电影会创造一个新的电影时代。创意味性强的微电影将大有前景微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趣味性、创意性。在短短的300秒中,更多传递给大众的是一种创意。很多高校已经拍摄了自己的微电影,青年群体通过拍摄微电影来传达自己的理想精神,这种类型的微电影会在大众中越来越受欢迎。之完全商业化的广告微电影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微电影现阶段主要是为各大广告商宣传服务。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大量播放的微电影就是这种类型。商业性是其主要特征,广告一商为了宣传产品借助微电影进行传播。今后,这种类型的微电影会更加蓬勃发展。为各慈善机构、学校、医院等专门打造的微电影将逐渐增加2011年,已有几家慈善机构通过录制微电影获得了较大影响力,在未来,微电影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势必会有更多此类的机构向微电影抛出橄榄枝。

结语

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南影视集团 电影 闹着玩 本土

由河南影视集团投拍的本土方言喜剧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前不久在省内数字院线亮了相,且出人意料地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也在中原大地搅和起阵阵开怀的笑声。面对观众对该片如潮的好评和发行方出色的票房业绩,使我这个参与打造该部影片的美术师,打心底里偷着乐。要问为什么々理由的确很充分;一是为付出辛勤汗水投八创作并使该片赢得荣誉的业内同仁感到骄傲:二来为投资方河南电影集团能从小窟窿里掏出来个大螃蟹金螃蟹而欣慰愉悦:其三更是因为这部片子具有实质意义上的本土制造内涵:本土故事、本土语言、本土风情、本土主创及演职员制作团队,

电影《不是闹着玩的>为观众讲述的是几个富起来的河南农民拍摄电影的故事……拍电影?这连许多城里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可竟让几个农民历尽艰辛硬是把它拍成了!(不是闹着玩的)这部充满喜剧色彩的电影,看似有些滑稽、甚至时显荒诞地在演绎一个发生在当代农村的传奇故事,但妙趣横生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一个接一个的笑点,让此片“笑果”不凡。你可以称这是一部超级搞笑的影片,但它又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荒诞不经中却能让观众从一个个缜密的笑料中感受到历史的伤痛,体悟到我们河南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巨大变化。担纲执导(不是闹着玩的)这部影片的河南电影厂著名导演卢卫国,曾对该片的思想内涵挖掘作出过精辟的论述和引导:“本片所表现的是现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是他们的话语权。电影通过几个农民拍电影的行为过程,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价值取向,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一代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严肃课题。这个课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同时,也对身处新时期变革中的青年人如何对待事业、爱情和金钱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感化……这一切,展示了该片的思想内蕴和主题的多义性。复杂、却丰富,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度:多义、却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深度。”我们的创作展示目的,就是要将本片这种多义性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蕴涵,随着故事情节内容的发展,让观众在欣赏思考中继续延伸和深化。耍把《不是闹着玩的》这部农村喜剧片,创作描绘成一幅沉郁而隽永、融汇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展现山区农民转变观念走向富裕的新生活画卷。

做为这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师,我很认同卢卫国导演的执导理念和他对该片思想内涵的阐释。如拿理性的眼光去审度这部片子所表现的内涵,它涉及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特定领域,它既不是几个孤立的看似性格鲜明的人物,抑或几段充满哲理性的篇章,乃至一个传奇的故事所能予以丰富展现的,作为艺术它也不是耍完成简单的一个鲜明公允的道理,当然就不是一种艺术手段所能概括的。它需要一系列活生生的人和一组组流动的画面复合交融的复杂的生活现象。观众也不是被动的,他们要从这些直观感受和自然的力量中去追寻、去思考、去从整体上获得各自的结论。如创作思维忽略或有损于该片的主题多义性和丰富的思想内蕴,就有损该片博大而深沉的总格调。我做为这部片子的主刨人员,合作中能在创作意识上与导演达成共识,无形中默契了本片艺术展示风格及创作手法的目标取向。

那么,从电影美术的创作角度和视觉功用,如何才能把导演所倡导的将这部电影的这种多义性和丰富思想内蕴表现出来呢7从专业概念上讲,电影美术是指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影片的可视化形象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主要是通过影片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来表达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形象思维,它直接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表达和艺术内涵,对影视作品的造型起着决定性作用和影响。首先,电影美术师应该和摄影、演员等其他创作部门,共同合作在导演的总体艺术构思下,完成对一部影片的有意识的视觉造型思考。在设计构思阶段,电影美术师要寻求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和方式,最完美地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和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其次,电影美术师应该设计和制作出符合电影主题,具有生活气息、有时代特征的景、物和人物造型,促使整部电影的视觉艺术欣赏与内容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电影美术设计要为剧中人物的行为提供一种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美的“典型环境”,尽一切可能还原或创造出对影片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地点时间,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思想,并显示一定的个性习惯和生活爱好的视觉行为空间。众所周知,每部电影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视觉展示风格,而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体现这种独特风格所必不可缺的。影片中这种独特的展示个性,源于两个条件人物个性和所处的规定情境及创作者的选景态度,即怎样使它以最有力的影像浮现在银幕上去感知于观众。再次,电影美术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凸显电影的主题。氛围是特定生活中弥漫于人们周围特定的空气状态,在表现银幕气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氛相对环境而言是更重要的,环境只能客观地表示剧中人的所在地,却不能表现当时剧中人的心情变化,而气氛则尤能反映和烘托人物心情的变化。电影是科技综合艺术,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够通过情节反映现实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则在于演员的艺术。电影以其各种不同的特性既接近戏剧,又接近绘画,也接近文学,但这既不是戏剧,又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电影包容著这些艺术的共性,而同时又表明了它们的全部差异。它们中间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由电影来代替,因为电影只是把它们的对立的特质结合了起来。而电影美术则依托综合造型,利用光和色幻化出有利于视觉时空流动中、展现其生命个性的美术氛围,彰显影片所表达的情绪意境和风格。当美术师出于对未来影片风格的理解.试图寻求影片美术造型设计的整体基调时,必须要思考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对这方面的美术造型追求作出艺术的安排。

《不是闹着玩的》这部电影,犹如是一幅地地道道的中原地域风俗画,不管是从时代背景、情节内容、群体语言或人物行为个性,都可称其是河南人自己的故事。由此,这让我想起了前苏联著名剧作家包哥廷的一段名言:“没有土壤的幻想花朵――就不是花朵。只有在生活中生根的那种幻想飞翔,那种艺术想象才是宝贵的。”因此,如何从 这部片子的美术造型理念上,去准确地展示中原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成为本片一个准确的美术构筑核心。我所要追求的这种地域美,如体现在故事人物身上,则由他们各自的性格、思想、感情、经历、兴趣、爱好、志向等各方面的表现特征上。如本片的主人翁、电影放映员蔡有才。他四处借钱拍摄一部以日本鬼子进村无恶不作为题材的电影,因是第一次拍电影,他在找演员、拍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仅为拉赞助大力减肥,还“假戏真做”差点酿成火灾,尽管他们不懂“蒙太奇”,可是他们靠着坚韧和执着把影片拍成了,不仅感动了全村,也感动了这个时代。他身上的率真豪爽、勤奋执著,充分体现出了河南人的性格美与人格美。演员创造了地域特色中人物的灵魂、情感以及血肉之躯,而人物的地域美外部形象的创造,则主要是由美术从场景展示、道具设置及化装造型和服饰来承担了。特别是人物服装及色彩,是能够准确传递影片时代背景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同时,人物的服饰色彩,在影片中是能动的色块,是色彩系列中的变数。它在电影时间流程中,在画面之间、镜头之间、段落之间的呼应、对比、流向,在角色与角色的服色之间,服色与环境色彩之间,构成色彩关系的配置和变化,成为营造影片的节奏、旋律、氛围的重要元素。

我的美术造型设计理念,开始从地域特性上展开了挖掘,更多地捕捉起河南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景观来,力图在未来的影片中,营造出一种既厚重朴实又棱角分明、既纤柔秀美又宁折不弯的河南本土氛围来,把千姿百态的中原风情原汁原昧地示于国人。

艺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过程是:感性――理性――感性。第一个感性阶段,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或历史的生活观察、感受和了解,由此产生创作欲望和冲动。这时的观察、感受和了解可以是某种艺术(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属性的认知。由此必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对观察、感受和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理性梳理、分析与概括,形成个人的情绪、思想和理念。这是第二个阶段。然后,艺术家采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文学的、绘画的、音乐的、电影的……),使个人的理念、思想和情绪转化为某种艺术的物质形态,即物化为某种艺术行为和作品。这第三阶段的感性形式与第一阶段的感性有质的飞跃。第一阶段的感性只是物的表象,第三阶段的感性则是蕴含着理念、思想、情绪的意和象的统一。电影美术创作活动也不例外。我们在本质上是反映论者,但在具体过程上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影和电影美术设计是以电影剧本为基础的二度创作,是透过剧本进入生活,带着特定的理性认知进入现实或历史生活中,获取感性认知,印证、丰富和深化剧本的意象,再以电影的影像语言对生活作出艺术反映。电影的影像语言是电影家们的思想、理念和情绪的载体。影像是电影艺术的物化形态。电影美术设计以其造型表现手段――线条、体积、色彩、空间、光的组合,为电影物化形态奠定基础。它所创造的可感的视觉性造型形式和电影内容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

在卢卫国导演对该片的总体艺术风格引导下,经过再三思考,我对这部影片的总体美术造型风格,渐渐清晰明朗起来。应充分在影片中展示出中原大地的风物景观,吃穿戴用:将雄浑、厚重、粗犷、豪放、土野、放达、质朴、率真……这些独特地域风格特点,有机地渗透在《不是闹着玩的》这部影片的艺术思维、艺术格局、风物景观、风俗习惯、人物性格、人物情感、人物语言、主题思想等各个环节中,用电影美术绘构成一幅豫味十足的、全方位立体的河南农村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