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07
阅读,是学习语文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同样极为重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水平较低,能力不足,而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拓展其认识世界,为其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一项必备的技能。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变化的个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总会出现新的教学问题,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一次剖析,找到症结所在,寻求相应的对策,使之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教与学不协调,阅读教学过于突出教师而忽视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实际有偏差,教学随意性大;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未能发挥其作用,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与学失衡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新课标更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课堂实际上仍然是被教师所掌控,尽管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仍旧被限制了,并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不过流于形式,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模式。此种做法,看似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却是换汤不换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完全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未能得到很好地合作,教与学不可能达到平衡状态,那么,阅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能有大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新课程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与学生学情不符的情况。部分教师将新课标视为圭臬,不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一律向新课标看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情况发生矛盾,不能指导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失效。此外,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过于简单随意,既忽视了新课标的要求,又不考虑学生学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过大,不能具体实施,因此在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不好操作。
(三)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中心和重点未能体现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然会设定教学内容,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教师出现误选、错选,影响阅读教学。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自主选择权更大了,所以教师为了体现区别,往往内容过多,内容范围过大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对于教学内容非常详细地讲授,面面俱到,而学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一时不能吸收消化,不能理解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难点,便会对教学产生困惑,影响其学习。另外,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在阅读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为学而学,不能真正领悟到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教师教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一贯的灌输。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层次具有差异性,每一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灵活恰当地选择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活动是呈动态发展的,所以教学方式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改变。比如,就《瀑布》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展示有关的图片,以此来营造一种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想象自己就身处其中,这样学生就易于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二)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所以一旦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慎重。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确保与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相符;然后,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分析学情,保证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不能设定的过大、空洞,要保证能够很好地检验,所以教学目标要详细,易于操作。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特别考验教师的水平,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以及自身的教学优势,然后以此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三)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同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理清文本的结构层次,抓住中心和重点。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很好地教学。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当前水平和能力,找到学生最好的学习点,通过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不宜过多过难,要考虑学生学情;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活动要提出重点,着重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阅读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思考
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也较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数量也在增加,所以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过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误解与困惑仍然存在,无法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度把握,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
第一,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与范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加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浏览和阅读,提升其查找素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通过浏览与略读的方法,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第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范围。如果小学生无法掌握略读的技巧与方法,所有课文全部精度,就无法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而且所有课文全部精读毫无必要。另外,掌握略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阅读速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针对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和阅读,搜索课文中关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故事情节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答疑。同时,也可以从“阅读提示”出发,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小学生则可以运用自由度、朗读、扫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文章主题与内容,理顺课文的主线与脉络,从而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入手,让小学生紧抓关键词:句,然后把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感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与水平。
2、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对阅读文章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通过小学生的自由阅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略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色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部分关键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自由阅读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故事情节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略读课文,并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3、动静结合,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动静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动静结合就是促使学生把肢体行动与阅读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阅读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采访,并且进行记录,也可以组织辩论、搜集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略读课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探母》略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像那样孝顺长辈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课文的关键故事情节是给母亲洗衣服,然后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对母亲的孝顺和母子间浓厚的亲情,引导小学生树立孝敬长辈的思想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都有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学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令每一位教师都萌生出改变传统课堂的热情和信心“,改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化多彩的课堂环节,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海阔天空的讨论交流,似乎令课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二、立足教材,理性思考阅读教学明显呈现的困惑
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困惑催人思考,以上林林总总的困惑与思考,可以说是在阅读教学中一直会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有时会此消彼长,但是绝不可能自行解决。作为一线教师,关注这些问题,在认识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中,不断摸索,对于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践出真知,真心实意的课程改革实践,必然使我们更有思想,更加提倡科学态度,更加成熟理性。
1.了解相对意义上的“透彻理解”我们不能要求中学生也像一位国学大师那样对经典有同样透彻的理解“,不俯就任何学生”,就确定教学内容应有的高度而言是合宜的,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不俯就”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甚至于接受方式等,恐怕是不行的。教师在学生有所感受与反思的基础上,作适宜的引导,使其获得文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可能是最为实际的做法。比如,给小学的学生讲鲁迅,要不要讲其杂文,“把现实人生痛苦的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体验”(钱理群语),恐怕要好生费一番思忖。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感受鲁迅作品“超越时空的意义”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无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观照角度的所有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朱自清语)。
2.杜绝虚假的“繁华”教无定法。一堂阅读教学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相信如果有100位教师去上同一堂课的话,会出现100种不同的方式、100种不同的结果。但不管用何种方式,能让自己觉得这课上得满意或者通俗地说已达到预期目的,这课就应该是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可话得说回来,不管教法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换句话说,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应该是最基本的。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独立”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任何脱离、偏离、忽略文本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以人为本,为解决阅读教学困惑寻求教学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要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要遵从适度原则,着眼于学生接受把握内容度量;要依据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特点布局教学程序。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己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和谐自由但不失纪律性、科学性。理性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从吃透教材看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灵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平时要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透彻理解,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
第一,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与范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增加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第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浏览和阅读,提升其查找素材与处理信息的水平,这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通过浏览与略读的方法,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第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展其阅读范围。如果小学生无法掌握略读的技巧与方法,所有课文全部精度,就无法完成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而且所有课文全部精读毫无必要。另外,掌握略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
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阅读速度的能力,教师可以删繁就简,提炼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从课题着手,针对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和阅读,搜索课文中关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故事情节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答疑。同时,也可以从“阅读提示”出发,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小学生则可以运用自由读、朗读、扫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文章主题与内容,理顺课文的主与脉络,从而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入手,让小学生紧抓关键词句,然后把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合起来,感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阅读文章的速度与水平。
2.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一定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对阅读文章的情感、认知和思维等。通过小学生的自由阅读,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且逐步提升他们的略读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色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部分关键话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略读课文进行自由阅读和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故事情节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为话题,让小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把握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略读课文,并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3.动静结合,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动静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动静结合就是促使学生把肢体行动与阅读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对阅读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采访,并且进行记录,也可以组织辩论、搜集和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略读课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探母》略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像那样孝顺长辈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解,课文的关键故事情节是给母亲洗衣服,然后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体会对母亲的孝顺和母子间浓厚的亲情,引导小学生树立孝敬长辈的思想意识。
三、结语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小学到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