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颅后窝肿瘤畸胎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1-01
畸胎瘤是一种真性肿瘤,由二个或三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发生于颅内实属罕见,根据文献报道,颅内畸胎瘤发生率仅为0.5%,而累及中颅窝的畸胎瘤少见。按肿瘤大体特点及结构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两大类,前者多为良性,后者恶性居多。由于该区域集中有颅神经和颈内动脉,一般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预后不佳。我科近期收治一例颅后窝畸胎瘤,这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手术。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1病例资料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晨起时明显,无意识不清,当时曾去眼科就诊,无明显好转,2月来,患者上述症状有所加重,头颅MRI示:“后颅窝占位灶,病灶经枕骨大孔突入椎管,梗阻性脑积水”入住我院。患者病来神清,精神软,胃纳差,睡眠可。既往体健,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于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予预防感染及止血,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考虑患者颅内无菌性炎症可能,予加强抗炎治疗,行腰穿置管引流,后再行多次腰穿,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头颅MRI示:“后颅窝畸胎瘤术后改变”,脑积水情况较前好转,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小脑)见小脑组织及鳞状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囊肿,可见毛发,角化物,渗出物及胆固醇结晶,符合囊性畸胎瘤。”
2术前护理[1]
2.1心理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及家属对开颅手术了解很少,都有非常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应了解患者的[2]病情,给患者耐心讲解此类手术开展的成功情况,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前术后应配[3]合的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消极、紧张、恐惧心理,配合手术,避免不必要的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2.2认真完成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检查,向患者介绍各项检验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确各项检查的必要性;颅后窝肿瘤患者多有长期频繁的呕吐,所以要了解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易消化食物,以适应术中消耗及术后伤口愈合所需,观察有无手术禁忌证。
3术后护理
3.1。患者术毕除遵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外,应重点强调卧位,目的是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全麻清醒后采用斜坡卧位(头高15°~30°);后颅窝手术的患者,清醒后最好取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防止误吸、窒息;翻身时应防止头部扭曲,肿瘤切除后残腔较大的患者,术后24~48h内禁止患侧卧位。
3.2观察意识状态与神经系统体征。重点是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状况,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征。术后给予呼吸的监护和心电监护,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有无改善或加重,多倾听患者的主诉。
3.3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头颈部手术后易出现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①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有无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③全麻术后6h病人完全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水肿。④术后常规雾化吸入,连续使用3d,以预防喉痉挛和喉水肿。
3.4引流管的护理。
3.4.1术后放置颅内创腔引流既可以防止颅内积血、积液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又有利于病情的观察,所以对引流管要特别予以重视。①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折转、扭曲。②接负压引流时应控制负压吸力。注意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发生,如咳嗽、擤鼻、尿潴留等。患者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应取头高15°~30°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并注意引流管道密闭、通畅不与外界直接相通。③引流液要及时处理,严格执行无菌管理。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及颜色的变化。要求严格无菌管理,其引流液的量及引流瓶的高度均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综合考虑。
3.4.2腰大池引流袋的护理。①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腰大池引流袋的位置应平床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②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定时观察和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性质及24h引流量,不可直接从引流袋内取脑脊液送检。[4]④对烦躁不安、谵妄及昏迷患者,应约束肢体,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防止其拔出引流管。⑤停止脑室引流时,先夹管1~2天,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平稳,有无不良反应,再拔出引流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及颅内压变化。
3.5体温的观察。①按时测量体温,及时记录,及时汇报;②遵医嘱使用降温措施,先物理降温,后药物降温;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④勤擦身,及时加减衣裤和更换潮湿的衣裤;⑤协助医师进行腰穿检查,讲解相关注意事项;⑥定时查血象。
3.6加强基础护理。常规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工作。
4出院指导
除神经外科常规出院宣教内容外,对术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我们教会简单的症状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告知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表现,便于早期识别,肿瘤恶性程度高的告知放疗化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4(8):237
【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碎吸引流术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79-02
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或脑室系统内非创伤性出血[1],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大多数患者留有神经功能缺损等后遗症。出血形成脑内血肿或破入脑室系统及并发的梗阻性脑积水、脑水肿常导致严重的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甚至短时间内形成脑疝。因此,积极的手术干预对中、大量脑出血患者而言,是紧迫和必要的。对于中、大量的脑出血,一般可考虑外科开颅手术或微创血肿碎吸术,而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一般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由于脑出血患者起病急,大多有生命体征的紊乱,昏迷,运动动能障碍,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及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及时与否是关键,而护理质量更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收集我院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入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急诊行血肿碎吸引流术或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者共9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7例患者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年龄57.7岁。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脑出血、脑室出血诊断标准,头颅CT明确诊断及定位,均符合血肿碎吸引流术或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指征。有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35年,平均15年。97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侧肢体活动障碍78例,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17例。
1.2治疗方法:血肿碎吸术 经头颅CT测量定位,以出血量最多的CT层面为穿刺平面,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等重要解剖部位,标记出头皮钻颅点,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头皮常规消毒、局麻、钻透颅骨后,用塑料钝头针芯替换金属钻头,缓缓插入至血肿中心,拔去钻芯,密封穿刺针顶口,从侧孔引流管中用20 ml注射器抽吸血肿。再经粉碎针用适当压力注入5 ml生理盐水(0~4℃),反复冲洗[2]。最后注入稀释后尿激酶2万U,夹管2 h~4 h后开放引流,能显著增加引流效果[3]。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头部CT示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入侧脑室,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备头皮,以眉弓上10-12CM,中线旁开1.5-2.5CM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钻透颅骨后,引流硅胶管导入克氏针后于穿刺点垂直两外耳道假想连线进入5-6CM,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后退出克氏针,接引流袋,固定引流管,盖无菌纱布,固定,定期更换纱布及引流管。
2护理
2.1术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治疗上的积极配合。对紧张及烦躁的患者术前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颅内压增高者术前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防治脑疝形成,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肌注苯巴比妥、哌替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稳定血压,呼吸不规则患者先行气管插管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时误吸。术前备头皮,清洁头皮。准备手术器械,调整患者,为医生迅速进行手术创造条件。
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烦躁不安时,可适度给予降压药物镇静。警惕术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2.3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患者进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的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有再出血及脑疝形成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病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探视,避免患者躁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若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剂,避免再出血。
②首次抽吸血肿量不超过40%,适度降低颅压即可,避免颅压显著下降导致再出血[4],冲洗的时候抽吸速度不要过快、量不要过多,以避免有再出血的危险。血肿引流管可置于低位,而脑室引流管要高于穿刺平面14CM左右,保持适当的脑室内压。
③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弯曲、受压、脱出,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如颜色变红且量大,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
④预防颅内感染:平时保持头部清洁干燥,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病室内用紫外线灯每日行空气消毒。移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拔管后要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有无渗漏,敷料干燥与否,必要时通知医师缝合头皮,换药。
⑤基础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数并发意识障碍,基础护理异常关键,并且护理工作量也艰巨。由于患者意识障碍,禁食或者管饲饮食,口腔气味重,溃疡多发,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严格记录尿量,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适时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经常按压皮肤受压处,定时给患者翻身,及时清洁大便,保持被褥干燥,避免褥疮;清洁皮肤,每日早晚身体抹洗2次;及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按摩患者下肢,抬高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脑出血患者,大多胃肠道功能正常,定期鼻饲流质,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避免过冷或过热流质,注意鼻饲量,注意避免返流。
⑥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遗留肢体与语言功能障碍,而引起抑郁或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延误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作为护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3讨论
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目前在很多医院都已经开展,相对外科开颅手术而言,具有手术准备时间短、手术便捷、创伤小、费用少、术后伤口恢复快等优点[5] [6]。对于急诊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准备,迅速缓解患者颅高压。是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护理,常常密切关系患者的预后。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降低术中、术后的风险;术前的准备为医生及时进行手术创造条件,术后的全面护理,能显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原发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效果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脑出血微创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江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70-174.
2. 陈民生,廖德发,雷新云等.双腔管与单腔管冲洗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医学文选.2004;23(3):270-273.
3. 宋元茂,李江鸿,钟永涛等.高血压脑出血162例外科治疗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701.
4. 王国华,李淮玉,任明山等.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和简易钻颅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9):556.
5. 苏科,刘燕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2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6;3(6):4.
关键词: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9-01
神经外科手术破坏性较大,对机体损伤大,手术损伤也需要长时间的修复才能有所修复。因此,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入院教育
患者住进医院,面对陌生的医生、护士、同病室的患者以及陌生的环境,多数患者会感到孤独、恐惧。此时,我们首先要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接触,向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需要患者或家属遵守的规章制度,取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护士的信息,也愿意同护士交谈。护士从收集的资料中找出病人的健康问题,再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2术前准备期教育
2.1疾病知识的介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术前有关项目及注意事项、麻醉知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让患者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2.2心理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给病人讲解手术方法,让其探望同期住院患者相同疾病的成功病例,让病人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2.3饮食指导: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对营养不良、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的患者,遵医嘱术前适当输液、输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2.4术前指导
2.4.1呼吸道准备:对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4.2检查准备:手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核磁共振、CT等,指导病人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特殊手术准备,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3日开始用氯麻滴鼻,多贝尔氏液嗽口,术前一日剪鼻毛。
3术后教育
3.1生命体征的观察:病人术毕转回隔离室,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以后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变化,如出现瞳孔不等大,血压偏高,脉搏呼吸减慢,应及时报告医生,可能是出现术后血肿或脑水肿。如为后颅凹开颅的病人,要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测量呼吸次数时要数1分钟。
3.2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口中放通气道,并将肩部抬高,头向后仰,可防止舌后坠,有气管插管的病人出现有不耐管或咳嗽反射时,及时通知医师拔除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呼吸的幅度和频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紫绀、痰鸣音等。
3.3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防止脱出,指导患者翻身时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应低于头部,告知引流管意义、注意事项及拔管时间,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高度。
3.4饮食指导:加强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术后1~2天给流食,以后逐渐半流食、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天开始鼻饲饮食,暂时不能进食或入量不多者按医嘱给补液。
3.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有肢体偏瘫,要保护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神经功能不全者可采用针灸、理疗、体疗等。听神经瘤术后的病人,眼睑闭合不全,应注意保护眼睛,防止角膜溃疡,也可暂进行眼睑缝合术。
4出院指导
为巩固疗效,强化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护士应给患者做详细的出院指导,创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保证休息时间,加强饮食调理,生活要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坚持长期锻炼,提高机体活动耐力,增强体质,定期到医院复查。
5教育效果
通过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初步掌握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更加自觉地配合各种检查治疗,自我保健能力得到增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因护士和患者接触多了,护患关系比过去融洽,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陈彩敏,骆晓霞.高血压200例健康教育难点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1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手术配合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随着现代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都能经血管内途径栓塞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自2007年11月至今我科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16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患者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6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其中后交通动脉瘤48个,前交通动脉瘤26个,颈内动脉瘤18个,大脑中动脉14个,大脑前动脉瘤10个,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3例急诊栓塞,其余均为择期手术。
1.2方法 在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在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放置6F导引管,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然后沿微导管向动脉瘤内放大小合适的GDC,充填空隙,电解脱完毕后造影复查(动脉瘤体完全不显影者为100%栓塞),栓塞完全满意时, 轻轻缓慢地撤除导管,不中和肝素,留置导管鞘,手术结束。至术后6h再拔除导管鞘,局部压迫止血15分钟,加压包扎。同侧下肢禁止屈曲动作,制动24小时。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病人准备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释,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告之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不会开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以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2)测量体重,完善相关检查。
(3)术前一天常规行手术区皮肤准备,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包括外,并更换清洁衣物;术前禁食禁水6h,及去手术室前留置尿管,以免术中误伤膀胱。
2.1.2物品准备 (1)介入材料:动脉鞘、6F导引管、造影管、导丝、高压连接管、Y阀接头和三通开关等,准备好各型号的GDC及微导管、微导丝、电解器。(2)常规物品:介入手术包,压力输液袋4个,输液器4套,软包装生理盐水多袋,5ml和10ml注射器各1个,水蒸汽壶一个。(3)麻醉机及监护仪,吸氧装置,电动吸引器。(4)药品准备:造影剂、急救药品、肝素、鱼精蛋白及尼莫同等。
2.2术中护理配合
2.2.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麻醉成功后,充分暴露手术区。
2.2.2在术者穿刺前 (1)打开无菌介入手术包,将术中所需物品按顺序摆好,准备好肝素及造影剂;(2)在术者对侧,通常为左下肢,用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术中临时及急救用药,也便于术者手术操作;(3)连接好三项监护仪;(4)接好输液泵,尼莫同3~5ml/h,持续静脉泵入,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
【关键词】老年;手术室;个体化护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各种慢性病及需要手术类的疾病明显增多,对护理需求及层次也越来越高,工作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手术室中的护理也积极的实施个性化护理。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由于老年人整体器官功能均降低,尤其是心肺代偿能力降低,并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的减退,因此增加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1]。笔者现将老年手术患者的手术室个体化护理方法和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144例老年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在62!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37±4.93岁。其中普外科手术84例,骨科手术32例;开颅手术的18例,妇科手术的10例。术前均明确诊断,144例采取麻醉的方式均为全麻。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以及患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和患者入手术室前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采取老年患者个性化护理进行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回访等措施。对于两组患者如手术室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水平,以及手术成功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出现率进行统计分析。
1.2.1常规护理术前一天探视患者,护士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化验检查结果、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以及切口位置等;护士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及为手术医生做好各项工作;术后护送患者安返病房,进行术后回访患者了解术后情况。
1.2.2个性化护理
1.2.2.1术前护理手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不论手术大小,严重与否,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越是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越是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时,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划[2]。护士应微笑并主动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麻醉、术前用药等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认真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1.2.2.2术中护理手术室应放柔美的轻音乐,这样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会转移注意力,能放松心情。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各项操作要轻柔,准确,迅速,不要因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就忽略了对他的关怀。②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胃管、导尿管等各个管路可以选择在麻醉后进行操作。③保持室内温度在22度到25度之间,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患者受凉。如果进行冲洗时应提供40度的冲洗液,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选用加温毯来保持患者身体温度。④患者麻醉苏醒的时,护士应在患者身旁,亲切的告诉患者手术成功,待麻醉完全清醒后,手术室的护士与麻醉师共同送到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好术中病情。
1.2.2.3术后护理一般术后三天,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并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并对患者宣教术后的注意事项。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变化,见表1(P
3讨论
个体化护理具有创造性模式,使老年患者和家属在生理及心理上达到舒适的状态,减少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差错,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赵英.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4(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