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问题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着很多的阅读问题,我们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中存在几点问题

(一)阅读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常常被教师所忽略,认为广泛阅读并不一定能够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只有对课本教材的钻研才能够夯实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多教师认为,小学就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如何将课上好,让小学生背诵、熟读课文,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他们没有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没有注重对阅读方向和阅读方法的引导。

(二)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小学生都是从小看电视、玩游戏长大的,没有读书的习惯,家里和课堂上也缺乏阅读的氛围,很多小学生都认为阅读就是学习,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不愿意在课余时间花费时间去进行阅读,家长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而逼迫小学生阅读一些艰难、枯燥的大部头书籍,使小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

(三)良性的评价机制的缺失

当前,很多小学中都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小学生一直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阅读,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同。有的小学生在获得良好成绩之后能够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夸奖。但是,很少有小学生因为阅读大量书籍而获得教师的奖励。由于缺乏激励措施,很多小学生的热情被浇灭,从而难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

为了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机会,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感受阅读的魅力,教师可以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的地点和场所,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阅读书籍。在这个场所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书籍,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进行“阅读分析”,这种自由的阅读方式能够消除小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小学生具备基础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按照喜好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对学生进行良性阅读指导

很多教师强迫学生按照自己推荐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不仅会使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会干扰小学生自己的方式和观念,“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教师个人的阅读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小学生,强制小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反而会增加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对书籍的好与坏提供辨别方法,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在小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使小学生能够学会从阅读中进行思索,并且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发现真善美。例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小王子》《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金银岛》《鲁滨逊飘流记》《绿野仙踪》《哈里波特》《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书籍,让学生从这些优秀读物中吸取知识,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变换的,小学生处于阅读初级水平,没有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采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实现对文章的把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吸取养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阅读有精读、泛读、默读、朗读等各种方式,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将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把握,并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采用先略读再精读的方法,大致对文章构架进行浏览和掌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分析整个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联系思维方法

一、概述

许多语文老师都会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感到十分的困惑,因为单单依靠反复记忆的方法是无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它需要依据系统的思维方法。为了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阅读思维方法,部分的老师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讲解阅读题,这样在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还可以将解答阅读题的思路和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这样的训练,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就可以发现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段时期内的训练中,老师在积累和推敲做阅读题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学习一些关于思维方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希望可以寻找到有效合理的阅读解题方法。通过实践研究,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应用到联系思维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联系思维是依据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指的是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将各段内容都与文章背景联系起来,并且将毫不相关和互不相同的阅读材料给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思维方法的应用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题解答中,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在将阅读题目和文章各段内容联系起来的基础上,研究文章内容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要记着,文章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独立的,它往往附属于某一个背景之中,并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语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该互相联系,在寻找阅读题答案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关的文章背景来进行,学生要想理解全文,就需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之下,结合相关的语意,进行理解和思考。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卷质量分析之类的方法来对阅读题答题正确率进行调查;第二是将阅读题失分的原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超越教材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教材是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将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思维模式,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推荐一系列符合学生水平的经典书籍,比如一些名著的精简本以及简单的作文集等;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比如将其作为每周一次的作业、采取精神鼓励或者物质鼓励等等。

质疑与提问训练法:质疑和提问训练法是鼓励学生对一些固定不变的传统的看法和思维模式提出问题和质疑,敢于创新,提出新观点,然后找出一系列的论据来对这个论点进行支持。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几个步骤,第一是在阅读教学课堂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对所学文章的背景进行熟悉,然后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或者某些部分提出质疑,即使这些质疑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对这种行为表示鼓励和赞赏;然后,学生在解答阅读题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固定的方式,应该对思维进行创新和发散,采用不同的角度来对阅读题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且将不同阅读题型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以后的阅读题解答。

集思广益训练法:集思广益训练法主要是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互相交流思维方法,学习别人有益的思维方法,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同学在观察问题的角度方面,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着不同,通过采用集思广益训练法,可以有效的将这些不同的思维方法总结在一起,在互相切磋中不断的拓展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性训练,我们发现,将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中,可以发现学生现在的阅读课学习效果相对于以前那种模式的学习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期末考试或者期中阶段的语文阅读题中,正确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也更加愿意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永清.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刊,2008,2(6):150-150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3篇

农村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很多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内容干瘪、语言无味、病句满目、错别字连篇等现象,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觉得没有写作素材,不会审题,不会立意,不会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更不要说写出文从字顺的好文章来了。

二、原因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有些教师没有一个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即使有计划,也不切学生写作实际,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要求过高,让学生“望文生畏”;要么要求过于简单,学生作文“篇幅短,质量不高”。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不愿意精心批阅学生作文,自然而然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的命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让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教师作文批改也不够认真,写的批语也不够准确、恰当、通俗易懂,有的教师写的评语字迹潦草,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3.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互脱节。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阅读教学上,每天不是讲范文就是做题目,没有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读与写分离,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也未能促进阅读。4.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也没有积累多少素材,到了写作文时,总感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应付教师检查,只能胡编乱造、乱抄乱套,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真情实感。

三、应对策略

(一)学校应该搭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平台

1.学校应该装备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有机会借阅报刊、文学名著、作文指导书等,积累好的语句和段落,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日积月累,作文素材自然而然也就丰富了。2.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汉语基础知识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4篇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2、学习课文前你有认真预习的习惯?

3、学习中你积极发言了吗?为什么?

4、语文课堂上你最尴尬的事情或者困惑的事情是什么?

调查的250名学生中,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二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也不讨厌上语文课,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觉得预习太麻烦了,不但对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反而浪费时间,三分之一的学生上课不发言,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积极发言,少部分学生积极发言,课堂上最尴尬的事情多数都是被老师请到却回答不出问题,他们认为这样很丢脸,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对课文内容的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读也不思考,长期这样对语文厌学,一上语文课就紧张,更别说积极发言了。越到高年级,这种心理倾向越明显。

在这样的一个年龄阶段,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培养,使之适应今后更为严峻的学习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的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作为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首要环节。

1.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

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总觉得麻烦,预习时总是敷衍了事,如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勾生字,标自然段,根本就没有沉下心读课文,勾出的词语常常不搭配,自己都读不明白,这样的预习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预习做得不到位,是学生惰性,还是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我在困惑中针对这种现象课余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我发现有学生的原因,更多的是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1.1 对预习作业检查不及时,不能体现出预习的作用

预习的要求明确,但预习检查没有针对性,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些预习对课堂学习语文究竟有多大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就把预习当做了一个负担,更显示出对预习的不感兴趣。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揭示课题之后,总喜欢提这样的问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猜猜课文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赶快打开书本读一读,这些问题提住后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已经预习过了,老师却认为我们对课文毫无了解,有故弄玄虚之感,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不预习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上新课时的质疑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没有新鲜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开课和质疑显得苍白和走形式。

1.2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是比较重要

课文要求会写的绝大多数生字,对学生而言已经不是新的、陌生的字,大多数都是以前要求认识的,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放心学生,总是让学生多写记忆,学生往往感到厌倦,这样就违反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浪费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因为课堂上老师还要他们反复读,反复记的,预习时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2.低年级语文预习中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尝试

在调查与反思教学之后,使我进一步明白了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不应该作秀,而应把它当作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平台,而预习是否有效,课堂上就能一一展现。

2.1 掌握技巧,培养自读能力

让学生喜欢预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保持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预习的热情,这是预习用以提高自学能力的内在条件。因此,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预习要求。大多数预习都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读课文、划出生字等最基本的预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在预习前给学生一点目标、一点探索空间,会激起他们认真阅读的欲望。如预习《 陶罐和铁罐》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指导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提醒学生,课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新词,很有意思,仔细去找一找,用笔画下来,记一记。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对于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则鼓励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深化对预习内容的了解。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他们会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动,渐渐地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3.改变课堂上的作秀提问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5篇

一、低年级写作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低年级的写作要求:①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②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

写作指导策略:

1.要求把握有度

注重落实写想说的话,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不作要求。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

2.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不达。二年级在学生养成动笔写的习惯后,再指导学生适当地增加学过的词语,先少后多。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先用标点符号断句,再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二、中高年级习作指导策略

中高年级习作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丰富了习作训练的形式。实虚并举,既安排了纪实作文,又安排了想象作文,还安排了日记、书信、读后感等常用应用文的练习。想象作文一般每册安排两次。另一方面,作文的安排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以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第一,革除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宽泛的内容范围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学生就可以写自己想写的题目。第二,改传统按照要求作文习惯,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作文,另选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学生就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第三,每册安排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作文,为学生自由作文、想象作文提供广阔的空间。第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样做强调了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好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习作指导策略:

1.要“为学生在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的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

2.要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因此,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勤动笔写“生活小镜头” ,建立生活素材库。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勤动笔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将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旅行中的见闻美景描写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生活素材库。这就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

(2)勤摘录写“佳词美文” ,建立语言素材库。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这对于孩子来说也不是容易的,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让学生海量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摘抄的良好习惯,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美文词句“储存”起来,分类整理,时常诵读,有的记在脑中,有的记在摘录本中,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作文时来上点儿美词佳句,习作就会锦上添花,表情达意也会更加准确。

这就要求学校要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尽可能开设图书馆、阅览室,新增必要的图书资料,尽可能为学生订阅《课堂内外》《学语文》《优秀作文》等报刊。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为学生海量阅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