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就诊人群中筛选出乙肝患者,然后根据体检结果筛选出具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18人。

1.2 研究材料及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即根据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方法,也就是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口腔科就诊率的差别,来评价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口腔疾病的功效。

1.2.2 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问卷面对面的调查了解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口腔科就诊情况。

1.3 干预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教育内容如下所示:

1.3.1 一般口腔卫生宣教:包括口腔疾病基本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

1.3.2 心理方面:打消其传染给别人的心理顾虑,降低其恐惧的治疗心理。

1.3.3 积极治疗口腔疾病:讲述乙肝对口腔疾病的关系,督促其积极进行治疗。

1.3.4积极治疗缺牙:讲述乙肝和缺牙的相互作用,督促其积极治疗缺牙。

1.4 统计方法:

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16.0 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分类资料的统计学描述方法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就医率的差别。

2 研究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居多,有71名,占总人数的60.17%,女性47名,占总人数的39.83%,年龄分布在20周岁以下的仅有11人(9.32%),20-30周岁的有26人(22.03%),30-40周岁的有31人(26.27%),40到50周岁的有21人(17.80%),50周岁的以上的有29人(24.58%),本次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盲16人(13.56%),小学文化29人(24.58%),初中的有37人(31.36%),高中的有31人(26.27%),大学及以上的只有5人(4.24%)。

2.2 健康教育前后就医率的比较结果

经过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之前仅仅有31人进行了口腔科的检查以及治疗,就医率仅为26.27%,经过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健康教育之后,该部分人群在口腔科检查的人数达到了92人,就医率高达77.97%。将两者进行对比,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后,乙肝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的就医率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检查及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3 讨论

3.1乙肝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的就医率低

在未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之前,乙肝病人的口腔疾病就医率就仅仅为26.27%,这就说明我国乙肝患者的口腔疾病就医率很低,其口腔疾病隐患很大,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及其有必要。

3.2 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检查有良好的效果

3.2.1 一般口腔疾病教育

一般口腔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和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即通过面对面的授课和电视动画及挂图的宣传,告知患者牙齿的结构, 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牙菌斑的形成等基础知识,并督促患者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 尽量饭后漱口, 强调持之以恒, 多吃健康的食物, 尽量少吃含糖食物。

3.2.2 心理教育

由于口腔科诊疗设备较复杂, 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感染的隐患 [3] 。如口腔科器械较多且尖, 而且常暴露于血液中等,造成了乙肝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群,那么医护人员就应告知患者现在临床上在治疗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些医疗器械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其他器械都会选高温高压进行灭菌,从而打消乙肝患者的担忧和内心的嫉妒自卑与自责,鼓励其就口腔疾病进行就医。

3.2.3 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对乙肝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口腔疾病知识知识培训,告诉其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症状及危害,龋病早期表现为患牙对冷热敏感,继而就会出现牙髓炎等一系列疾病。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和牙齿松动, 最终使得牙齿脱落[4],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营养及凝血的异常,特别是长期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会造成牙龈增生者更增加了牙周病的风险,更应该积极到医院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2.4 积极治疗缺牙

牙齿缺失后,会造成咀嚼功能的丧失,进而使的咀嚼效率降低,唾液分泌就随之减少,使得胃肠系统的负担加重,直接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降低了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甚至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脏本来就存在病毒性炎症,食物的消化吸收本来就不好,如果患有缺牙再不积极进行治疗,则会使得消化系统的负担过重,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缺牙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建明, 郑建俊, 张鹏, 等. 新的健康标准需要新的卫生模式[ 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 11) : 60- 61.

[2]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2- 102.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 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通过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口腔健康 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教育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在教育前3组差异无显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 (t=9.38~24.14,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 和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5)。结论 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这项工 作有效、经济、广泛、持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农村人口;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资源有限,长 期以来没有规范有效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开展,造成农村儿 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 对这一情况,本课题组总结多年农村儿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经验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研发了一套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套模式的特点就 是将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儿 园、学校老师,替代医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这项工作可以科学、有效、长期、广泛开展,逐渐形成 规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对这套模式实际应用效果 进行科学评估,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实际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 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 对照组各50人。模式教育组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 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训.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针对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分 为3~5岁、6~11岁、12~18岁3种版本,分别制作 了教育幻灯、手册、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岁版本。其教育内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识:牙齿的解剖构造、恒牙介绍、口腔健康标准;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疗知识:龋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疗知识;③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刷牙方 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线的使用,窝沟 封闭,健康饮食及定期检查牙齿等知识;④儿童前牙 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

1.3 口腔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 为养成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识、态度和行为,学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个月用相同调查问卷测试.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统计软件对结 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 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 性(t=25.14、15.83,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 均有显著意义(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q=1.51,P>0.05)。见表1.

2.2 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养 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t=11.30、9.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 显著性(F=40.78,q=11.94、10.12,P0.05)。见表1.

3 讨

论 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们传授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与技术, 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是实现 人人参与并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也是口 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2]。通过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口腔保健意 识也会相应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组和医生 教育组在教育后无论是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 (n=50,-x±s) 组别时间知识知晓率(χ/%)行为形成正确率(χ/%) 空白对照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医生教育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与同组教育前比较,*t=9.38~24.14,P

腔保健行为养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显著提高,证明 该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可以在临床、学校、社区等场 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3]。与学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 知识[4]。小学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养成 期,小学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学校中学到的 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 的意义[5]。本模式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学校老 师完成,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各项优势,解决了农村医 疗保健资源不足的问题,使这项工作能持久广泛地 开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针对我国农村现状,由于我 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发过程中,不仅制作了多媒体教学系统, 也制作了简易展板,使这项工作能在各种教育条件 下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的教育效果与专 业医生所达到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为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我们在青岛周边农村实验推广这种模式, 通过当地教体局组织,对该区学校相关教师进行了 培训,在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远期效果.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 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 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6]。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被我国所重视,但是 这项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创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没有这方面的报 道。本课题组通过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这项工作有希望科学、有效、广泛、持续开展,作为农村儿童口腔 疾病预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我国农 村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 [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2]马涛.口腔预防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张展堂.山东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健康教育; 口腔保健; 牙龈炎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95-02

牙龈炎是指发生在牙龈周围的急慢性炎症,是口腔正畸患者的主要疾病,现今固定矫正器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降低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显得格外重要[1]。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400例,观察分析200例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口腔保健措施对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其中男89例,女111例,年龄13~25岁,平均(15.3±1.9)岁;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教育方式,其中男91例,女109例,年龄13~25岁,平均(16.8±2.1)岁,且两组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牙齿矫正。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成以及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只在治疗后实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一般的口腔保健资料,并嘱咐其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其牙龈炎的发生率。(2)试验组:治疗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并向其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流程,告知其手术相关步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治疗后,详细向其进行健康教育,观看录像带,发放口腔保健手册,使其提高个人的口腔保健措施,从而降低牙龈炎的发生率,并嘱咐其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其牙龈炎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期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牙龈炎的按照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进行诊断,分为0~3级:0级和1级为正常牙龈,有轻微炎症,不出血;2级和3级被判定为牙龈炎,炎症较严重并且伴随着出血等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第3个月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牙龈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

2.2 治疗后的第6个月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

3 讨论

牙龈炎是指患者牙龈出现急慢性炎症,对于口腔正畸患者主要是由于附在牙齿上的矫正器对口腔的清洁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患者口腔卫生得不到保障,易发生牙龈炎等疾病,使得患者口腔环境改变,极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于口腔中,从而加大了患者得牙龈炎等各种口腔疾病的可能性。传统的方式一般为简短的教育为主,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口头上的宣传,不能很好的保证效果,再加上一些青少年的先天因素以及家长的责任心不到位,很难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2-3]。结果显示,在第3个月进行复查时发现,发现试验组牙龈炎8例,占4%,对照组牙龈炎14例,占7%,患者短期内的牙龈炎等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个月的复查时发现,试验组牙龈炎18例,占9%,对照组牙龈炎48例,占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强牙齿正畸患者的个人口腔保健措施意识,显著降低患者牙龈炎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Ristic M,Vlahovic Svabic M,Sasic M, et al.Effects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n ubgingival microflora[J].Int J Dent Hyg,2008,6(2):129-136.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0.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74-01

【关键词】 口腔保健;知识;学生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在1958年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后成立的。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地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白碱滩、乌尔禾、独山子4个区。全市总人口25.4万,汉族人口为19.0万,少数民族人口为6.4万。维吾尔族为主要少数民族。每个区均设有数量不等的民族中小学校。

龋病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是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建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区和落实《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克拉玛依市各辖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笔者于2005年9月16日至23日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克拉玛依市每个区抽取1所民族小学和1所汉族小学(由于乌尔禾区只有1所小学,学生主要为蒙古族和汉族且总人数不足300人,在抽样时予以剔除)。共抽取6所小学,收回问卷3 792份,有效问卷3 309份。其中维吾尔族学生963名,汉族学生2 346名;男生1 671名,女生1 638名。

1.2 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共计10题。该问卷由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制定,供全国各地使用[1]。维吾尔族学生则使用译成维文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员为各调查学校校医,调查前均经统一培训,特别要求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不得向调查对象提供标准答案。

1.3 统计分析 知晓是指答对《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任意9题或10题全部答对;知晓率=知晓学生人数调查有效学生人数×100%[2]。规划目标[2]指《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规定的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2 结果

2.1 不同辖区学生知晓率比较 3个辖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3,P<0.01)。见表1。

2.2 不同民族学生知晓率比较 维吾尔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44.2,P<0.01)。见表2。

2.3 不同性别学生知晓率比较 男生和女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见表3。

3 讨论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性牙病防治;病人教育;口腔卫生指数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21-01

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医护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他们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和医疗知识、改变异常行为、满足口腔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1]。为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对门诊牙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于2002~2010年中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牙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00例,男女比例相同,年龄6岁~100例,25岁~200例,46~66岁100例。

1.2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待其做完问卷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把患者当场填写的口腔健康的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并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另外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电话通知以上400例患者来做免费复诊,再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过程与第一次的相同。

1.3 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 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有代表性的6 颗牙,16、26、11、31 的唇颊面及34、46 的舌面。作记录并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 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0= 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 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 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 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是低值;OHI值为4或5是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见表1。

由表1可知,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差异有显著性(χ2=44.41,P

3 讨论

3.1 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2]。牙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如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在我国,人群平均患龋率为38%,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尽快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不断完成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口腔医学的重要任务。表1 口腔教育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比较

3.2 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在护牙用品的选择和刷牙方法、时间上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本次调查中使用牙签的人占60%,使用牙签不仅会造成齿缝的扩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而且大多数患者仍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因此口腔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选用护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牙线,不要频繁的使用牙签等;掌握正确的刷牙技巧,如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时间、次数。

3.3 就诊不仅是一个医生医治口腔疾患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口腔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任何人都能发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广大的口腔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纠正口腔患者固有观念中的误区,促使其积极参与口腔保健活动,主动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3]。

参考文献

[1] 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