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胃癌手术 麻醉后 插胃管 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6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的胃癌病人72例,且术前无严重肺部疾患和心血管病史,无感觉障碍和精神症状。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5岁。男39例,女33例。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变范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用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弘扬路50号生产的16号硅胶胃管。

1.2.2 术前1d巡回护士均向病人做好插胃管的宣教工作。

1.2.3 观察组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准备胃管。护士在麻醉医师麻醉成功(气管插管)后测量所需胃管长度,由一侧鼻孔缓慢置入胃管,抵达咽喉部时,以左手拇指、食指沿其喉结两侧触及颈动脉搏动时,将喉结向上提,右手将胃管缓慢置入,达预定长度,验证在胃内后固定。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病房内按常规方法插胃管。

1.2.4 观察项目。(1)分别在插胃管前后用MV―6监护仪测量心率、血压并记录;(2)观察插管过程中病人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等反应;(3)观察一次插管成功例数和人均插管时间;(4)术后随访询问病人对插管的感受和有无食管刺激症状。

1.2.5 评价标准。(1)插管顺利,中途无往返操作为一次插管成功;任何原因导致插管困难,胃管盘在口中,胃管部分或全部拔出重插为失败。(2)插管感受。病人诉插管痛苦,难以忍受为痛苦;病人可以接受或诉无不适为较舒适。(3)食管刺激症状。病人诉咽喉食管等部位刺激性疼痛为有食管刺激症状;反之则无食管刺激症状。

1.2.6 统计学处理。2组病人心率、血压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要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插管前后血压、心率、不良反应、成功率比较见表1

从表可见,插胃管前2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胃管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测量值与插管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测量值与插管前差异有显著性(P

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4例病人在插管过程中因恶心呕吐严重,胃管3次从口中呕出,还有2例插管后因恶心呕吐特别严重而自行拔除胃管,这6例经采用麻醉后插管一次成功。

3 讨论

3.1 清醒状态下插胃管易引起恶心呕吐,由于人的大脑意识对吞入的非食物有排异心理,又由于咽内粘膜神经分布丰富的特点,对异物极为敏感。有一定硬度的胃管从鼻孔经咽部、食管进入胃内,极易引起恶心、呕吐、呛咳、流泪,使胃管难以顺利通过咽喉部,造成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咽喉部,或将胃管呕出,甚至误入气管。目前临床上有采用给情绪紧张的病人在插胃管前注射适当镇静剂的方法[1],通过采用,痛苦症状减轻并不理想。

3.2 病人易紧张,不能配合

手术和手术前准备本身都是应激原,可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可用心理和生理指标如血压和心率等方法测量[1]。胃管的置入过程对鼻咽、食管、是个很强的刺激过程,不仅对病人的生理造成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还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群紧张等反应,使胃管被推至口腔致插管失败,甚至几经失败,更加重以上症状,致使病人恐惧插管,不能很好配合;更有甚者,可致喉肌痉挛,胃管难以插入。病人对应激反应会随着手术时间的逼近而逐浙加重,手术即将实施前的1~2h病人正处于高应激水平,此时插胃管使病人对胃管的刺激更加敏感,故不能很好配合插管,而且插管后1~2h病人一直处于焦虑、恐惧状态,可增加机体的消耗,不利于手术。

3.3 麻醉后插胃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病人在全麻下处于安静状态,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且气管内已插入导管,不必担心将胃管插入气管或咽喉部刺激所致的反射;应用了肌肉松弛剂,病人全身肌肉松弛,提起喉结时可使咽腔、喉部、食管入口张开,利于胃食置入,虽然能引起轻度呼吸抑制,因有麻醉医生的配合,有麻醉机、监护仪等,使整个操作过程具有相当的安全性。术后随访病人均反映插胃管时无不适感。这说明在全麻后插胃管是可行的。从表可见,观察组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小,可明显减轻插管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反应;且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4 应以病人为中心选择插胃管时机

“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是整体护理的中心目标。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深刻体会到病人的感受和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清醒状态下插胃管,会使本来对手术紧张的人更加紧张和恐惧,导致心率、血压升高,特别是对年老、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会增加其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麻醉后插管可减少上述不良刺激及相关的应激反应。插胃管是临床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对于胃癌手术病人非常重要,如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对病人的不良刺激,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还需不断地探索。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对于胃癌手术的病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应选择在麻醉诱导后插胃管,且选用硬度好的硅胶胃管。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时间;全麻;腹部手术;康复;影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60-01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全身麻醉在麻醉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静脉复合麻醉由于安全、可靠、可控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全麻复苏期间病人的安全护理,则是保障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本院70例全麻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29例,女性41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2例,结直肠手术15例,胃切除15例,肠粘连分解术5例,肠套叠松解术5例,脾切除术8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观察 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期,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此期病人的保护性反射不足,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以及神志、瞳孔、面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

2.2呼吸循环的护理 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扭曲、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氧气的供给。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应提高室内温度,必要时应用电热毯预热床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注意呼吸机的各个环节有无漏气;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呼吸机接头与气管插管脱开;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音,适时吸痰。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动度好时及时停用呼吸机。

2.3伤口的护理 观察患者术区伤口的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渗血多时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并及时更换。骨科手术病人还应重点观察末梢循环及肢端感觉、运动的情况,及时发现神经、肌腱有无损伤。安置了伤口引流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脱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引流的血性液持续增多,要警惕伤口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4 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严格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2]:意识及肌力恢复,根据指令可睁眼、开口、舌外伸、握手等,且握拳有力,上肢可抬高持续10秒以上;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咽喉反射恢复,即吞咽反射存在;鼻腔、口腔及气道内无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必须严格掌握好拔管指征,否则极易出现呼吸困难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病人意识恢复不理想,又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则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行拔管。拔管时动作轻柔,拔管后给予氧气面罩供氧,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舌后坠的表现。必要时重新插管。本组8例患者拔管后出现舌后坠,经托下颌或安置口咽通气管道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

②了解术中手术及麻醉用药情况:全麻病人复苏时,应向手术护士及麻醉师了解患者术前有无基础疾病、术中手术情况及麻醉用药情况、麻醉插管的难度等,以确定拔管时机。

③妥善固定:全麻苏醒过程中,绝大部分病人对气管插管的刺激不能耐受,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有的甚至将气管插管自行拔出。因此应正确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四肢,并加用床档保护,防止病人坠床、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2.5 心理护理 根据准确期望理论,向病人提供某种应激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使其忍耐性增强[3]。由于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拔管后自觉不能呼吸,加上环境的改变,内心极度害怕,经过及时向病人提供手术结束的信息,并告知病人所处科室,手术情况,床旁有医生护士守护,同时告知病人正确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消除了恐惧、害怕心理,使其耐受性增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 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发现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应措施,才能综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 Fratacci MD,Kimball WR,Wain JC,et al. Diaphragmatic shortening after thotacic surgery in humans[J].Anaesth, 1993.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3篇

[关健词]腰椎滑脱;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病人36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现将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41~72岁,病史1~8年,均为腰椎滑脱病人,滑脱程度为I°~II°。

1.2手术方法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俯卧位,以病变处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C臂X线机定位下打椎弓根螺钉,然后减压,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依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条固定,接负压引流。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针对病人的这种心态,我们除安慰、鼓励病人外,在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此手术的原理和手术成功的事例,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及帮助病人完成术前各种检查,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信任及配合: ①术前1d备皮,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②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备血400~800ml;③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晚行清洁灌肠,为预防感染,术晨给予抗生素,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2术中护理

2.2.1该手术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式或全麻下进行,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面色、生命体征,SPO2及出入量,充分考虑出血的可能,备齐用物。

2.2.2保持静脉通路畅通,观察滴速及病人的全身反应。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病人回病房后安置平卧硬板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的渗液、疼痛、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观察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并经常挤压引流管,勿使引流管受压、折叠、扭曲及堵塞,确保引流通畅,48h后可拔引流管。

2.3.2护理按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h,全麻病人头偏向一侧,6h后开始翻身,每2h一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2.3.3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及伤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一周左右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作下肢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由于肢体长期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咳嗽无力,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按医嘱予以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同时鼓励病人多作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

2.4康复指导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①术后3~5天指导病人行直腿抬高,主要锻炼股四头肌;②梨状肌舒缩锻炼;③3周后行拱桥式背伸肌锻炼(包括三点支撑和五点支撑)和俯卧式背伸肌锻炼;增强腰部稳定性;④一月后配带腰围下床活动,注意保护措施,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4篇

1观察

全麻苏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苏醒前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应密切监护[2]。

2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认识,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3]。

2.2预防意外损伤全麻苏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胃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4]。

2.3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3.1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3.2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3.3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4呕吐的观察及护理手术后应保证胃管放置位置合适,并开放胃管,定时抽吸胃液。一旦患儿有恶心、呃逆等表现时,应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抽吸胃液,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2.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并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防止烫伤,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意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3讨论

在全麻苏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使得患儿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7-68.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谵妄患者 约束用具 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51-02

谵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精神症状,常发生于全麻手术后的病人。谵妄病人躁动不安,双手不停地乱抓乱动,容易自伤及伤害家属、医务人员,如将自身各种引流管拔除,给治疗带来严重干扰,甚至可危及生命。在医疗安全管理中,躁动患者的安全管理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因此,对其采用手约束用具固定局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采用的手部约束带因手指暴露在外,用料粗糙等原因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可带来严重的不安全隐患。经临床反复试验、修改,我们制作了新型的手套式手约束用具。自2007年起应用于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2006年1~12月使用旧式约束用具的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3例,均为全麻术后出现谵妄症状的患者,使用约束用具时间(4.0+1.1)d;实验组为2007年1~12月使用手套式约束用具的危重患者34例,女6例,也均为全麻术后出现谵妄症状的患者,使用约束用具时间(4.0+0.9)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使用约束的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1.2.1材料与制作

手套由棉布制成,不分左右,长24 cm、宽16 cm,五个手指均相连通(中间不分开)。缝制时分为手背和手掌两部分。手背部分为单层棉布;手掌部分为双层棉布,在双层棉布之间添塞棉花。掌心处棉花最厚为2.5 cm,四周棉花逐渐变薄。目的是使病人手指不能过分屈曲,手掌不能握拳,防止拔管。将手掌手背两部分沿边缘缝制在一起,手腕处留有一2 cm长豁口,以便穿脱。在豁口两侧各缝制一条宽为1.5 cm的棉布带,以便固定用。

1.2.2使用方法

凡是有自伤和拔管倾向的谵妄病人,均给予双手戴约束手套。躁动明显病人,可将棉布带在其腕部缠绕2圈后固定在床栏上,使病人的双臂及手部均不能随意运动。轻度躁动的病人,可将棉布带在其腕部缠绕多圈系牢,使病人的双臂可随意运动,但手部不能随意屈曲。

2结果

使用旧式约束用具发生不安全事件6起,发生率20%,其中,因手指暴露在外造成输液导管拔除2起、腹腔引流管脱出2起,导尿管脱出2起,6起中有2起同时出现手腕约束带处的皮肤破损并伴有血液循环不良。使用手套式约束用具的全麻术后谵妄患者无意外事件发生。

3讨论

3.1改进约束用具的现实意义 2006年使用旧式约束用具的30例全麻术后发生谵妄患者中发生不安全事件6起,给患者造成了一定影响。旧式约束用具用4跟约束带将谵妄患者的手绑在床旁,虽然具有约束患者手部乱动的效果,但遇有极度烦躁的患者时有可能被挣脱而丧失约束效果,另外,当患者躁动时被束缚的手常因摩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及因挣扎导致约束带紧勒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患者的手是暴露在外的,当其躁动时会造成身上导管拔出的严重后果。鉴于以上弊端,在着重考虑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制作了手套式的手部约束用具,既能安全固定肢体,防止手抓扯造成导管滑脱、皮肤破损等危险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手套式约束用具,临床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真正起到了安全有效固定患者、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的目的,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手套式约束用具的临床运用的可行性

3.2.1手套式约束用具采用透气性强的棉织品材料,材质柔软、透气,吸汗,使患者感觉舒适。由于躁动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所以手套式约束用具设有开口,只要将手套直接套在患者的手部将搭扣搭好即可。

3.2.2手套式约束用具,着重考虑了患者的安全问题,将患者的五指放入包在手套内,避免了烦躁时其将导管拨出的严重后果;在约束手套的手腕部设置有软垫,有效的保护了患者并不影响其血液循环。

3.2.3手套式约束用具采用了质地较好的棉织品,可反复使用,用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3.3使用手套式约束用具的注意事项

3.3.1手套式约束用具虽然能安全有效的固定患者的双手,但是,遇到极度烦躁的患者时也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使用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配合,同意后请家属在“告知书”上签字。

3.3.2任何患者都享有医疗和护理的权利,并且患者享有的医疗权应该是平等的〔2〕。虽然烦躁的患者及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丧失理智,但他们仍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并不是一件东西,所以对于他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耐信,不应大声训斥,应经常检查约束用具是否脱落,松紧是否适宜,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及床单位是否平整及有无输液、管路脱落等,如有上述情况,患者会因感到不适而无法表达也会躁动〔3〕。

3.3.3躁动患者应作为护理床边交接班的重点对象,首先检查患者全身和四肢的皮肤情况,其次评估患者躁动程度有无改善,最后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4〕,并要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

3.3.4要加强护理人员对躁动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她们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5〕,认识躁动的临床意义。同时要掌握意识障碍过程中躁动在不同病理情况下的规律,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争取尽早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对疾病估计不足造成护理措施不力的现象,有预见性避免躁动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律,席淑华,周立.三件式约束用具的制作及应用[J]. 上海护理,2006,6(6):67~68.

[2] 钟耕坤.精神科护理涉及的法律问题[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5(100):609~610

[3] 张春华,蔡雅萍,自制约束带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华疗养医学,2005,14(5):349~350.

[4] 周涓,陈晓蓉,吴惠蓉,等.2种保护性约束方式用于躁动病人的护理[J].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22.

[5] 王媛.106例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00~102.

相关期刊更多

济宁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临床麻醉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