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34-0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有效教学也受到了我国教育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然而,什么是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1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实现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具体来说,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否则要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句空话;教学有效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吻合;教学有效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指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1.2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课堂教学”。因此,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第二,关注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一切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里,地理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基于此,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有关,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学生爱学。在课上,经常以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出学生熟悉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2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这里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而要明确“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2.3 利用新教材的阅读材料与活动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同时,“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但能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对策

如今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对初中各科的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基础学科之一,对地理的影响也不小。新课改所提倡的精神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得人们发现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当前初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

一、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分析

1. 教学思想落后。当前新课改正在积极推行中,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思想,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坚持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坚持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二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根据考试大纲以及考试内容而定,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考试要考的内容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沦为了考试的附属品。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如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上把事先备好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听讲、做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自顾自的把知识传授,对于初中生那样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来说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3.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其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地理教学的质量才可以保证。但现在一些初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对地理教学的不重视,不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水平也比较差,甚至不少教师都不具备地理探究精神和能力,影响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更新教学观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注意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水平,使教师能够精通地理学科,通过教师培训以及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实地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独立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并且成立地理教学科研小组,组织教师定期对地理学科进行探讨,提高其专业水平;二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教学观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努力学习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去理解和认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重新认识教学的目的,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具来说,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优势。它使得教学不在枯燥无味,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例如在讲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美国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美国概况的一些图片,并播放美国的纪录片,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增加学生对美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难点教学。例如在讲到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黄河中游途径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华北平原沉积,抬高河床成为“地上河”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高出地面的河床无法接纳沿途支流,从而造成了这一反常态现象,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了教学难点。

3. 改善教学方法,实施合作教学。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的心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死板的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参与的热情,把学生纳入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气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专门研究不同的气候,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等,小组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并相互讨论合作,最后教师让小组讲出得出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气候进行比较。

4.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黄河治理的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存在的忧患等方面资料,并且下载了一组介绍黄河领域荒漠化、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纪录片,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更加有效地对黄河进行治理。学生对照黄河流域现状,积极发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样学生在思考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知识,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邢继德,林成策.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11.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创造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同理,“互联网+”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也会产生新变化和新活力。本文在介绍“互联网+”及其思维的基础上,将对“互联网+”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新变化进行总结。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初中地理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6-02

有人把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总结为:①用户思维;②简约思维;③极致思维;④迭代思维;⑤流量思维;⑥社会化思维;⑦大数据思维;⑧平台思维;⑨跨界思维。其实这些思维都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和实质。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应是随着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正是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处理速度的加快,诞生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民主化和用户至上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与传统产业模式结合就会带来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最终获得新的发展活力。这就是在“大众创业、万众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互联网+”的思维理念。这一理念对我们的教育行业和传统课堂教学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我们将围绕这一理念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产生的新变化进行总结。

一、地理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

我国2013版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在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上尽可能支持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体现在传统课堂教学理念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的理念进行创新。根据企鹅智库2015年5月5日发表的《互联网+红利时代――九大传统行业在线经济转型报告》的调查显示(图1)超过一半的人对传统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为一般,城市不满意的比例总体大于40%,而且城市满意度比农村满意度低。那么传统教育的痛点主要是什么呢?根据同样的调查显示(图2)传统教育行业排在第二位的痛点是课程枯燥、互动少,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比例都超过了30%。这反映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尤其是不能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为他们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也表明传统课堂教学还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所以缺少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就根本不存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我们不妨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进行思考。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储备状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设计出让学生“尖叫”的课堂学习情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唤起学生互动的热情,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念。所以借助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像厂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能牢牢抓住消费者那样,课堂上教师如能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为重点,这样的课堂或课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每位学生。

二、“互联网+”推动地理课程内容的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互联网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人们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以更有效地构建开放式初中地理课堂。比如在对人教社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盘点2013年中国的自然灾害,通过图片、视听等多媒体资料带领学生回顾梳理他们所了解或亲身经历的各种灾害,最终整理出如图所示的2013中国自然灾害盘点图。借助盘点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特征时就可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突破课本教学素材的局限性,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世界”和学生自身经历及学习活动本身的丰富素材,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将不同时空的灾害整理成盘点图,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和感知空间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我们知道:“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处理速度变化的核心思维,可有效地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教学形态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互联网+”助力地理课程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是地理课程开放性表现之一。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就是要求地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的时间,学习空间也应得到进一步拓宽、延伸。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将互联网技术跟教育结合就能实现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比如在学习2013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因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加之普遍存在的空间概念(包括空间位置、空间距离、空间关系)的感悟能力差、“心里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较大的问题,学生会难于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差异大这一特点,也就影响了他们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学习和掌握。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利用互联网即时交互的技术条件,发挥它通过QQ、微信、微博、论坛等聊天工具能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迅速汇聚的媒介功能。首先由教师或学校层面组建有关“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群组(包括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并由教师或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然后来自不同区域的同学通过聊天交流、晒照片、写微博等方式介绍本区域自然景观、饮食文化、气候变化、农牧特产等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方便其他区域的同学获得更直观深刻的体验,减少“心理图像”与实际图像差异。最后由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整理得出我国不同区域特征差异大的基本特点,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界线和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特征等知识点,从而为学生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开好头。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师不仅能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地理数据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借助在线教育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授课,甚至未来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IT技术的变革,加上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学校和教育机构有望推出智能化学习系统。总之,互联网技术+地理课程教育将使地理教学的时空无限拓展延伸。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创造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同样,将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技术优势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相结合,必然会带来初中地理教学的许多新变化。以上几点就是笔者根据一线教学感受做出的总结,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参考书目: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借鉴;教学实践

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当下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根据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析,以供参考。

一、挖掘视听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而大多数学生不为所动。教学中可适当精选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来活跃课堂气氛,比方讲亚洲地形时,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利用歌词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在选材的过程中,基本要求是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此外要力求特色鲜明,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收听、收看。时间要控制得当,要讲完预设的课堂内容,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再则播放的素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但最好是教师自己搜集,这样得到的素材,内容新,质量高,才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鉴文史政等课程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笔者设置过“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的活动,以演讲为主,形式单一,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发挥他们的专长,才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或独唱一首特色民歌,像《北国之春》《铃儿响叮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表演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表演外国民俗,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等。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熟知一些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组织一个课堂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的牛皮吹的不正确就下台。有条件的活,节日时可组织一场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同学调动起来,内容可以是各国民歌演唱、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最终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教师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通过开展“地理图片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观察能力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风光、服饰、建筑、娱乐活动……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还可师生一起搜集中外地理风光的照片及资料,最终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画地图来学地理,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张透明纸,描绘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轮廓,然后讲到一个知识点就把它写画在图上,一个国家或地区讲完,它的每个知识点也就相应画在了图上,比直接用现成的地图讲记忆效果更好,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四、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涉及资源与能源的问题。地理课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地理基本技能,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改进教法,联系生活,关注热点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改进教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地球和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而且还可以了解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涉及资源与能源的问题等。在地理课上得以训练地理基本技能,如阅读和使用地图、收听天气预报、进行简单气象观测、野外实习和地理调查等;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如通过天象观测等培养宏观观察能力;同时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及环境意识教育等,让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地理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结合教学内容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新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密切,许多课题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大胆开展课题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是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前提,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新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新教材教学,以灌输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并企图以统一的标准去度量个性不同的学生,这实际上已违背了人的本性和教育目标。初中地理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开设,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实施以来,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地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多次走出课堂,出外调查、研究,使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社会化,具体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如教学“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我国地理知识环境知识,同时学会经纬度不同的地区气候的变化关系,气候的变化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知道了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由于大量垦荒种粮,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石化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所形成的恶性循环。特别是对生存的环境知识的学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研究性课题不再是“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研究实践过程变为“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学会到那里去找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学会找谁合作可能解决问题。在初中开展地理研究性课题,改变了一味室内教学的传统习惯,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关注热点教育

对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把握好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求应把最新的环境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新农村建设等变化的最新内容补充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能使学生运用地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地理时事教育的同时,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自然资料的内容时,强调在学习我国有丰富的煤资源的同时,必须指出由于燃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加强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技术”的理解,在学习交通运输知识时,结合亚欧大陆桥,第二次大陆桥的学习,及时补充我国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如教学“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节内容时,使用权学生装了解到新疆的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闻名遐迩,了解了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石油、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以近年来国家实施的“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等工程充实教学内容,特别是讲到“西气东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工程严格规定28米宽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决不允许超出范围,施工中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的案例,进行了西部大开发的时事地理内容的重要补充,不仅进行了知识传授,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献身西部建设的意念。

三、利用教学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