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活动;课堂问题;解决方案

高中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求学的欲望,注意锻炼学生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以及在学习中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不断地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新动力。这样才是符合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的

方向。

一、关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概念界定

高中地理的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指的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做好精心的课堂准备,和采用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来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积极的教育和指导,在联系课本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后,以便于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动进行实践锻炼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得到全方面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课堂上,高中生往往倾向于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或者向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当今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

1.高中学生自身原有的一些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由于高中生目前所处的年龄段,有着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都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不同的见解也从不去进行辩解,都想要独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事与愿违,在学习方面总是表现出极大的懒惰和依赖心理,他们想要摆脱外界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又对于外界有一定的依赖性,这种相互矛盾的发展,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

2.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许多学校对于地理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和外语课程那样产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看待也是很淡薄的,也不是很重视地理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需要了解基本的地理常识就够了。在课堂上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顾老师的感受,荒废时间。这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产生了阻碍作用。

3.高中地理教师的某些教育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往往忽视课程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会对这个课程产生厌倦心理,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的地理老师甚至认为,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在乎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地理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难以推进。

4.教材的活动设置在某些程度上并不是很合理

在新的教材中,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有很多活动类的题目和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完成的,但是,这些内容的设置有时候是很难完成的,有些甚至是需要长期的进行才能够完成的,这些活动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对地理老师的要求也就非常高,就目前而言,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非常低。这就需要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习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就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们要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地让学生积极的投入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中的地理老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2.端正和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统一和发展

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的统一,老师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觉得需要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加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

3.增设趣味性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何课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免有些枯燥和提不起兴致。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的好奇心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根据课本知识的要求,将课本知识趣味化、生动化。也就是说,在教学课堂中积极开展有关地理学科的趣味游戏。例如,在学习“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农业性质”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知道的常识,以抢答的方式将教师提问的国家描述出来,看谁了解得多,其他的学生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完善知识点,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开始新的课程。

4.将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增加真实感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是让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除了死记硬背,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那么,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实际进行地理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分布情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假期作业,鼓励学生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感受当地的气候变化和风土人情。假期回来时做一个调查统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汇总和交流,统计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情况和气候变化,相互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总结。教师再进行讲评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得到肯定的同时,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高中地理老师只有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前的认知结构,结合当前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应对社会发展潮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静.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7).

[2]李瑞祝.浅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J].才智,2010(29).

[3]汪丽霞.浅议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J].考试周刊,2010(31).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当前高中地理推行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还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课程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学生地理能考出“高分”,这不是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基本观念和整体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才是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二、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所谓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首先地理教师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活动空间。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

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地理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变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并针对现行地理教材更新赶不上时展的状况,尝试借鉴网络技术利用各种网络教材来补充传统教材的不足。

四、总结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课堂;融合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及空间性的特点,所以其教学当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演示作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抽象性,另外,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还能改变学生思维,达到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作用及意义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个新视点,其能够保证传统教学的继承性,同时还与传统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有着自身教学的独立性。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能有效的丰富地理教学的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但实际上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短期内学生的成绩提高并不明显,但是对于解决地理问题是有帮助的。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二者的融合是互动的,其中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和教育信息化相适应,地理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手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当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以考试为导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准备考试上,这样必然会使得二者融合后效果的发挥造成影响。但是实际上二者的融合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学生针对地理有关的问题进行深究。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二者融合的效果,其能够为学生研究地理规律、获取地理知识创设出更好的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最佳切入点

笔者对高中地理课程所学的内容、学科特点进行分析,对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课程教学具备的形式以及特点进行总结,力求找到二者有机融合的最优切入点,认为从知识点的阐述、归纳等具体的环节来进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的开展高中地理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集动画、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生动和形象,那么利用其进行情境的创设则就使其具有了魍辰萄Р痪哂械挠攀疲例如在高中地理课程《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讲解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播放我国南北方景观的视频,然后附上一些自然景观图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很好的实现了课程的导入,导入之后的新知讲授也就更加容易了。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相较于传统的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并且和教师的口述相比更加直观。

2.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及内容的局限

地理涵盖了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内容,很多教学重难点是很难通过简单的模型、挂图、板书等完成的,那么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些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性、动态性、立体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一地理原理的时候,教师应用Flas演示底层由于地壳的运动出现弯曲变形,这样学生通过动态的演示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到张力的作用,受到挤压而不容易被侵蚀。教师的一步步演示并且配合上讲解,学生就能够将这一地理原理认识到位,并且更好的掌握该知识点。

3.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探究的最佳环境。例如在“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上两段北大荒开发及当前北大荒的现状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启发学生能够找出一些原因,然后利用PPT展示给学生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最终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出停止北大荒开发的原因。经过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学生探究出的知识就记得更加的牢固、理解的也更为深刻,于此同时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4.发扬信息技术的教学优点,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如何实现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有效引进,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点正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学习特点选择信息技术教学插入时机和插入方法,促进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进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对于信息技术插入内容的合理筛选,让学生可以充分的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中心内容。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深度思考过程,就需要在进行《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中所重点介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多媒体图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于流域开发的立体性认知,对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总结:

怎样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信息素养的整合能力,是需要认真进行探索的内容。另外,信息技术不断的和课程进行整合,所以怎样对课程整合进行有效管理、如何使得整合更加有效,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引入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丰富地理教学的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在情境导入阶段、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困生;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可是,任何一个班级都有着所谓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草草应付了事的学困生,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个人认为,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是重中之重。须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地理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最根本来源,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高中地理学科。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描述,而应适当与学困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向学生列举了最近困扰全国多地多个城市的雾霾污染,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概括、总结城市管理中应对空气雾霾污染的有效措施(限行、减少建筑、开采作业等)。此举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热情高涨,并不断将短暂的积极性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很显然,地理学习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二、地理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正视这一点,不再孤立地进行地理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应当实现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交通因素对某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回顾之前他们在历史上学过的唐朝发展概况:唐朝对内、对外皆有着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条件,这就为唐朝在同其他地区、国家进行来往时提供了诸多方便,极大地推动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如此,就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同历史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开阔文化视野,更有利于其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三、地理教学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社会,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高中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现地理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此举也不失为调动学困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方法。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69-01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这种所谓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顾虑心理甚至是极度的排斥心理。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担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会降低考试分数。对小组合作的理论更是陌生之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地理作为高中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其课程改革急需采用新型教学策略,注重学生自主性地位的提升,鼓励学生积极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基于这种情况,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合作学习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切实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个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但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而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合作研讨。例如,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图表的判读,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地理规律的总结和地理原理的剖析,以及在复习课和作业评讲中主要错误的剖析,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及评价机制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学习小组的划分应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综合去考虑学生的情况,切忌以某单一方面为标准进行分组。分组尽可能使各小组维持在相近的水平。高中地理学习小组的划分在此原则下往往采用 6 人一组为宜,人少不利于很好地开展交流,不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人多则保证不了有足够的时间每个人都参与,会使有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人多不利于交流和个人展示,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2、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是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并使高中地理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更好的以评促学的目的。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哪种评价办法,都必须以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否则,这种评价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消极力量。划分学习小组,使小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实行小组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在预习环节,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进行探讨,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都比较抽象,缺乏真正的实践体会,而合作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注重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记忆更深刻。

2、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专题活动。在不影响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和教材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这是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开展专题活动时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专题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合作的意义不大,难度过大的问题,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创新教育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2、改进备课方式。紧扣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是原则性的课标多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选择的难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应该结合课标,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明确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注意改革教材内容,改进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促进知识的迁移,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才能真正的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军.浅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究,2013(8):192-193.

[2] 杨友军.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探究[J].江西教育,201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