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必要的古诗词底蕴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亟待加强。
3.学生质疑、解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培养。
考试的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而问题的根子却在我们教学本身。是我们忽视语文知识的启发和点拨。阅读教学,重分析,轻感悟;重讲解,轻欣赏。教学方式上重包办代替,轻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规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没有一定的知识,就形不成相应的能力,没有适当的过程和方法,就不会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没有相应的感悟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难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知识教学和点拨外,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感悟和体验经典,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尤为重要。
二、引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我经常遇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有什么样的新方法?有什么样的新模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常无言以对。新课改到底要改的是什么?是方法吗?是模式吗?我以为都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只有方法运用得不恰当,而没有什么新方法,更没有什么新模式。语文教学从来没有模式,一旦有模式,就不是语文教学了。我认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转变: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反对“一言堂”“满堂灌”,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
1.进一步抓好预习。预习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节约许多时间。所以,大家要重视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要提出具体要求,检查、评价要落实。
2.“综合性学习”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搜集资料、参与活动,大力提倡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
3.课堂上,要重视主动参与、积极交流、注重合作和深入探究。
(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作为学习引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作为学习参与者,要把自己当着学习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作为学习促进者,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1.由教向学转变,要变以往的教读、自读为精读、略读,原则上,精读2课时,略读1课时。
2.教学目标要依据“单元导语”“课文提示”中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制定。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要重视整体感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二要突破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三要注重探究、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善于联想,由此及彼,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重视积累,多读多背,课堂上多朗读,每册的“课外古诗词”要背诵。
(四)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1.要端正态度,对“综合性学习”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2.活动要扎实,要注重评价。作文批改和评讲、口语交际、语文活动要加强。
3.活动内容要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完成语文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但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明显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情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依然无法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许多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机械记忆、浅层理解与简单应用,使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上,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接受者而非主动参与者。
同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许多教师在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将语文课堂完全放任给学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容易拖累语文教学进度,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处在停滞不前的阶段,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问题的本质出发,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重视课前备课,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以汉语语言为基础,因此,许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随心所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目标指引,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容易出现教材不符、内容滞后等问题,不利于推动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运行。同时,由于汉语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学习项目,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比较敷衍,相对于其他理工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并没有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导致学生只能够扩充自己的语文知识,而并没有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意识到语文教学也是需要认真准备,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这就强调了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备课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做好万全的准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也能够进行课前备课,但大多数教师都是将备课简单定义为做教案,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语文教案或者沿用以前的教案,并没有在备课中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明确备课与做教案的区别,做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全面把握备课的内涵,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使教师的教学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果教学目标过于空洞宽泛,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指导力,在教学实践中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教师制定的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获得教学与学习上的成绩感与满足感,为学生的后续语文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长期目标贯穿在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是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在经过教师和学生日积月累的努力后,能够实现教学的长期目标,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与用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尽量在课堂上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的课下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和做题准确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时,要注意吸取以前的经验与教训,将预习作业落实到具体的练习中而不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一遍课文。这种课前预习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的偷懒现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语文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辅导,提升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已经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水平不仅关乎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一门典型的工具性学科,要想实现语文创新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语文中,怎样进行分层次教学呢?
一、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
在确定好分层教学形式后,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能以易于操作为原则简单的进行“成绩分层”与“智商分层”。成绩与智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潜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以上的因素进行分组,就容易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效应,也会影响教师对此类学生的信心与期望。
为此,在分层前,应该做好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分层目的,并根据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意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生智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综合以上的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扎实,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活动,动手与动脑能力强,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强,有着良好的习惯与方法;
B层学生有一定基础,上课尚可认真听讲,多数情况下可以认真完成语文作业,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手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存在障碍,学习兴趣不足,上课不认真,表达能力差,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分层时,可以使用显性分层与隐形分层的结合方式,显性分层即师生协商与学生自行选择的方式,隐形选择即教师统筹规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座位,划分小组。
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因此,分层施教也是语文分层教学法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各得其所。对于A层次学生,要多放手,创造出启迪学生思维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对于B层次和C层次学生,要多予以表扬和鼓励,即使他们失败,也不能贬低他们,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式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提问时,可以编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学生进行回答,适中的问题则让B层次学生进行回答,简单的问题则留给C层次学生,若学生遇到困难,则可以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提问式教学法以外,小组讨论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只要教师将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来探究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A层次带领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对比关系,有的学生则认为两者之间为衬托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会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在学生表述完结果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的意境美,这样便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成果进行分层测试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的测试,灵活考试方式,真实的反应出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的试卷。
例如,为了真实的反馈出教学结果,可以设计出三份不同的问卷,三份试卷基础题相同,均为80分,另外的20分三份试卷分别为基础题、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C层次学生必做基础题,B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基础题,A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B层次学生可以选做开放性试题。可以加倍积分,总分可以超过100分。
四、实施评价分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层评价有着反馈、总结、提高与矫正的功能,也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抓好评价环节能够强化分层教学法的效果,具体的评价需要兼顾过程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循及时性、差异性、可行性与鼓励性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乐趣。
例如,对于C层次学生,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的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于B层次学生应该以鼓励和分析为主,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C层次学生,则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还需要进行动态性的评价,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总而言之,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现阶段下,分层教学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未来阶段下,教师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促进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玉红.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13(06).
[2]杨激风.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充分发展——浅议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3(05) .
自从我省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贯彻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小,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相当多的初中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他们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和选学内存中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等。对中考范围内的教学内存,随意膨胀加码,甚至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已经删去的内容,又拣了回来给学生补充。对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与中考联系密切的也列入教学内容。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以学定教 教师
一、初中语文写作以学定教的重要性概述
当今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长久的学习已经是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将自身已有的知识转化成文字是需要长久学习的技能,这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要有学习的能力和将拥有的知识再创造转化成笔端的文字。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新的语文教学应当让学习者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初中语文教学也同样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育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决定教育的内容是当前教育体系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践行以学定教的模式,这是与我国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单一被动向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转变向符合的,以学定教方式应被放到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现以学定教是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传统写作教学多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对写作的指导终于教师的评价,其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学作文有优秀作品,但大多落于窠臼,缺少新意,应充分发挥以学定教写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成文的探究精神。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以学定教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
2.1初中语文写作以学定教的可能性
在我国初中作文写作教学中推行以学定教模式有其可能性。首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这为实施以学定教提供了条件。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更为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育活动的结果如何,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对于推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取得质的飞跃有重要作用。其次,初中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习方式对学习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能力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实现个性化地学习,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掌握知识获取技能并将再创造,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当前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也为实施以学定教提供了一定条件。新教材通过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学习而安排的知识短文和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写作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
2.2初中语文写作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语文写作实施以学定教模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推行以学定教模式还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写作教学观念还深深地扎根在很多语文教师心中,实现教师真正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在我国当前分数就是一切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很多作为素材,作文写作容易陷入八股文模式,自我写作意识较为薄弱,等待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和书本的知识。三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还处于攻坚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地发挥仍需要各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推进初中语文写作中以学定教的实践对策
3.1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要实现对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控作用。初中生的写作学习因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并非是自发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意向需要才能有效进行。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是有效开展以学定教的写作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自我选择的目标下认真学习的意识,明确写作目标。初中生写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确定写作目标,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告诉学生,与学生交流,最终形成写作目标的共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写作目标做出相应调整。
3.2教师指导,学生构思
在以学定教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观察采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练习,让学生自主构思行文。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关注社会生活,从社会实际中汲取写作素材;教师要注重指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非让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转变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做足准备,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成为有准备的行为,更好地在语文写作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3教师组织,学生互评
以学定教中还要注重作文的评改阶段,应实现在教师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作文,充分交流写作感受,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以评改促写作的最终目标。写作评改过程实质是学生写作学习自主建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各种能力的重要性明显。
四、结语
本文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以学定教为研究内容,试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