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技术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的食品包装机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机械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内食品加工的大部分包装工作,尤其是较复杂的包装过程基本还是人工操作,从而极可能对被包装产品造成污染,这种状况急需得到改变。目前国家加大力度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包装设备也正在逐步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体系中,对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是个实现产业升级的良好契机。现代食品包装机械汇集了多种学科最先进的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并正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是气动技术。
气动技术,全称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具有高速高效、清洁安全、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轻工机械领域中。在食品包装及生产过程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奶粉充填包装机、酸奶塑杯成型灌装封切机、饮料啤酒灌装机、果冻充填包装机、饼干和面包包装机、薯片充填包装机、灌酱机、肉类包装机等均有大量使用,可以缩短加工辅助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充分发挥设备的高效性能。
但由于食品包装机械必须要符合食品机械安全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而且工作现场环境一般又较为复杂苛刻,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气动元件,往往会出现不正常现象;而现代的食品包装机械,通常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于一体的设备,组成设备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故障均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大型食品包装设备内有成千上万只元器件,故障的检查、维修难一向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气动设计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气动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应用
在食品生产中,不同的生产区对卫生有不同要求,欧洲的EN 1672-2 标准将食品加工机械的环境定义为三个工作区,分别为食品区、飞溅区和非食品区。根据不同的区域,所需要使用的气动技术及产品也不尽相同。
(1)在食品区和飞溅区,气动技术主要用于分配、装瓶、成形、灌装、配剂、密封等装置中。由于气动元件需要直接或间接与主要生产原料接触,为了防止产生对最终产品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其材质应为无毒、无吸收性、耐腐蚀的不锈钢 ;如果使用铝合金,则应具有一定抗腐蚀能力、无毒性、无吸收性 ;元件内部所使用的橡胶制品如密封件等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在工作环境中应具有耐热、耐酸碱、耐油的稳定性,可接受正常清洗和消毒,不溶解,无毒性、无吸收性,不得有影响产品的气味;工作空气过滤装置应保证不得使5μm以上的尘埃通过;结构及表面应平滑、耐久、易于清洁并达到良好的洗净效果。尽管飞溅区的设计需要和食品区域相似,但材料要求可酌情降低,同时必须保证该设计对食物产品无负面影响。
在这两种环境中应用典型的气动产品有不锈钢气缸、洁净型气缸、易清洗阀岛、不锈钢气源处理元件等。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洁净型气缸,具有自排水功能,所以液体可以直接流掉,还可进行反复清洗,具有可替换性,甚至连安装件也都采用标准件,安装维修都极为方便。
(2)在非食品区域,气动技术主要用于封袋、包装、贴标、检测、加盖等装置中。尽管这个区域的气动元件不需要接触生产原料,但通常仍然需要具有标准化、易清洗、智能环保、结构紧凑等特点。由于现在的食品包装设备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因此对于气动元件的尺寸也要求越来越紧凑、集成、模块化;此外,先进的食品包装设备普遍采用由过滤器、减压阀和不供油的阀、气缸等组成的无给油气动系统。这种系统在元件需要处预先封入脂,无需油雾器,可长时间工作而不需补充脂,可降低油耗、改善环境、成本低、维修方便、性能稳定。
2 气动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日益提高,食品包装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食品包装机械的研发正朝着高速、多功能化及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微电子、电脑、智能型和图像传感技术等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而应用于食品包装机械气动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也就将成为必然。
这些智能化、网络化的高新气动技术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实现了食品包装机械进一步智能化,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研究吸收,国内食品包装机械的水平也有望得到提升和发展,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人为或机器差错,确保食品机械的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实现食品包装过程的连续化生产,早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有没有能力做 好这份工作?”
“我对胜任这份工作信心十足。”
这种对话常在面试情景中出现,有些求职者为了能进入某家中意公司的大门,无论对方招聘什么岗位的人员,都先去试试再说。其实,对于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果你技能或长处并不在行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即使你侥幸过了关,日子久了,你自然会露出马脚。从事一份力所不能的工作,整日在强压下上班,也不利于你的事业发展,甚至会让你感到痛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只看眼前几个月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大四下半学期的日子就在找工作中度过,投简历、面试、等通知。在没有回音的日子里,真是既痛苦又迷茫。
其实,坐以待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何不利用这段空闲多考几张证?四级英语可以抓紧升级了;口语不好的,即使不考“高级口译”,那起码也得多去英语角练练嘴吧;知道你是计算机老手,但口说无凭啊,劳烦考张等级证书,好歹可以拿得出手呀。总之,让自己充充电,亡羊补牢绝对不算晚。
用艺术照包装简历
【关键词】继电保护;微机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在6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只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在60年代中期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年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已开始研究,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尤其是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KV晶体管方向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外国进口的历史。
我国从70年代末期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学院以及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等都开始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技术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年、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年和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一)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地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开始,不到五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开始,发展到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1988年,天津大学已开始研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因为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求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动联网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在计算机保护发展的早期,曾试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为继电保护装置,但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和存储容量都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用成套工控机作为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发展方向之一。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需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研究。
(二)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为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每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越多,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越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四)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距离保护很难正确判断故障位置,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而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又对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He Jiali,Luo Shanshan, Wang Gang.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 Distributed Bus Prot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1997,12(4).
[2]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关键字】滑坡;预警、预报;防治技术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lide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I Min-weiLU Ro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Shijiazhuang , Hebei,050031)
【Abstract】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landslide, and put forward the landslide governance principles, analyses the measures of landslide treatment commonly used,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landslid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ology, to engage in landslide governance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The landslide;Early warning and forecas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D824.7 文献标识码:A
1滑坡的特征
滑坡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
其次,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贯通的节理裂隙面等。
第三,滑坡滑动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也可能持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规模较大的“整体”滑动一般为缓慢、长期或间歇的滑动。滑坡的这些特征使其有别于崩塌、错落等其他斜坡变形破坏现象。
2滑坡的危害
滑坡灾害是世界范围内较严重的灾害之一,也是我国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灾种之一。
世界最大的水库滑坡灾难是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1960年修建,库容为1.5×108m3,1963年大暴雨诱发了10月9日晚的大滑坡 ,石灰岩山体以20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滑体体积超过2.6×108m3 ,一部分水库被岩石碎屑填充。滑体形成的巨大气流掀翻了房屋。水柱高出水面250m,高出坝顶150m高的波浪冲出水库,并以70多米高的水墙沿瓦依昂河谷向下游的Longarone城冲去。死亡约3000人 。水库也因滑坡填入而报废。。
1985年6月12日发生了新滩滑坡,方量:3000万方,运动速度:10m/s。运动距离:80m灾害影响:摧毁新滩古镇,毁坏房屋569间,农田780亩,涌浪高54米,浪沉机动船13艘,木船64。这次滑坡成功预报,无直接人员伤亡。
2011年3月甘肃省东乡县城发生滑坡,滑坡系坡体长期累进性破坏加之近期冻融引起坡体变形下滑所致。滑坡体坡度较高,部分接近50度,斜坡临空面积较大,物质组成以湿陷性黄土为主,坡体为二元结构,属易滑坡体。
3滑坡的预警、预报
预测预报的基本内容:时间、位置、规模、类型、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预测范围的大小可分为:1区域性滑坡预测: 以一个大的区域为依据对象,确定滑 坡可能发生的区段范围。2地段性滑坡预测: 以一个地段滑坡调查资料为依据,确定将来可能发生滑坡的大致位置、可能的类型等。3场地性滑坡预测: 针对某一特定场址,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确切位置、范围大小、运动速度及类型。
3.1滑坡空间预测预报
空间预测:主要是通过滑坡条件分析,确定出对滑坡作用有利的因素组合,根据这些有利因素组合来预测区域上某斜坡段将来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圈定出可能产生滑坡变形的范围。
空间预测的理论基础――工程地质类比法:类似的工程地质环境可能发生类似的滑坡。迄今见于报道的预测方法可归纳为:统计学方法、信息量法以及各种确定性模型计算。
各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充分考虑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的叠加作用来评价产生滑坡的可能性。在研究区圈出相对不安全的“危险区段”。预测结果一般都采用预测分区图的形式来表达。不同之处:预测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叠加方式不同而已。
3.2滑坡时间预报
滑坡时间预报目前常见的有六种方法:1滑坡变形前兆的现象预报法:2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3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4统计数学模型(回归模型、灰色理论模型、生物生长模、灾变理论模型);5黄金分割法;‘6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4滑坡防治
滑坡的防治目标是减灾、防灾、保护环境。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应该把防灾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工程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各阶段均应注重防灾减灾。
4.1滑坡预防
滑坡灾害没有产生前,了解其存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使滑坡损失降至最小程度。预防是以勘察分析、预测预报、动态监测为基础,同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设计施工工作。防预措施包括:1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2拦截(拦石墙、拦栅网)3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盲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4.2滑坡治理
对潜在不稳定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确保其稳定,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治理是一项工程,它包括对灾害体的勘察、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并付之实施。治理措施包括:1排水措施(排水沟、坡面防渗、盲沟、排水洞、排水孔);2 削方;3支挡工程(挡土墙、锚固、抗滑桩、桩锚结合等);4 坡面防护;5固结灌浆、阻滑键(栓)。
5发展趋势
5.1基于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的滑坡变形演变过程及动态趋势预测预报研究
无论学科如何发展, 依据于粘弹塑性力学的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的基础。根据岩土体蠕变理论, 滑坡的变形破坏是其内部应力和岩土体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结果, 位移、应变及其它是这种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反映, 所以, 岩土体蠕变理论揭示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本质, 描述了滑坡应力、强度、应变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内在规律。因而, 以岩土体蠕变理论为基础, 研究滑坡变形过程中应力、强度、应变、位移、应变位移速率等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规律, 进而预测滑坡滑动时间, 应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5.2多因子综合预测预报研究
滑坡形成过程中, 滑体在宏观和微观上有多种物理、化学表现应力、应变、位移、应变速率、岩土体强度、弹性波波速、电阻率、声发射参数、地温、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场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作为滑坡预报的因子, 但如何选取能够反映滑坡动态过程的最佳因子, 描述滑坡变形过程的物理、化学规律是滑坡预报的关键。
5.3基于一定数理统计理论的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尽管已有多种数学模型用于滑坡滑动时间预报, 但尚无一成熟模型, 均需要在实践中改
进、完善。
5.4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滑坡滑动时间预测预报研究
非线性动力学思想的提出, 为建立滑坡变形过程的物理方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无疑会在今后的研究中掀起热潮。
5.5水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定量评价研究
水地表水、地下水在滑坡变形破坏过程中作用极大, 然而其在滑坡变形破坏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定量表现, 一直是滑坡预报研究中的难点, 在今后研究中, 其仍将是重点课题之一。
5.6人类活动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定量评价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的广泛和加强, 因不合理人类活动诱发的滑坡愈来愈多, 所以人类活动在滑坡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定量表现, 亦将是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5.7滑坡变形破坏过程中岩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随着滑坡变形的发展, 滑坡岩土体强度不断变化, 但各类岩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如何尚不完全清楚, 故仍需进一步研究。
对滑坡从单纯的地质现象研究到从地质灾害角度是近几十年来从观念上的一个飞跃,目前多是在运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滑坡可能的危害范围,根据滑坡可能的危害范围,作出评估。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更多的运用一些检测手段、先进设备,更广泛的运用于滑坡的预警预报,做出更准确的、定量的滑坡危害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恭先.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的国内外现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1):1-9.
[2]王恭先. 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徐邦栋.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张倬元.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5]张倬元. 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2):89-97.
关键词 古树名木;分布现状;保护对策;海岛;浙江舟山;定海区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94-02
舟山市定海区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是天台山山脉向东北延伸入海的露头部分,属海岛丘陵地貌。全区共有大小岛屿128个,总面积1 444 km2,其中,陆地面积568.8 km2,海域面积875.2 km2,拥有海岸线428.07 km。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定海区拥有不少具有海岛特色的古树名木。古树指的是达到100年以上树龄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历史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1]。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根据树龄大小,其保护级别分为3级:500年以上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300~499年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100~299年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名木不分级。
1 定海区海岛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1.1 定海区海岛古树名木种类及数量
2012年,定海区农林局在2002年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普查中存在的错登、漏登、定级不准和近年来新增纪念树等情况,再一次组织力量开展了全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普查结果显示:定海区海岛现有古树名木217株,分属22个科31个属35个种。按级别分:一级古树1株,占0.5%;二级古树10株,占4.6%;三级古树204株,占94.0%;名木2株,占0.92%;三级古树所占比重最大(表1)。
1.2 定海区海岛名木古树分布特点
1.2.1 古树名木在各岛屿间分布不平衡。定海区古树名木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岛,其中舟山本岛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小岛上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木寿命不长。从岛间分布来看,舟山本岛无论是数量种类都较丰富,这与定海区悠久的文化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定海区古树名木在各海岛上分布情况见表2。
1.2.2 古树名木种类较为丰富,海岛特色明显。舟山市定海区的古树名木种类也相当丰富,主要的树种有樟树、朴树、金桂、黄连木、罗汉松、红楠、枫香、晚稻杨梅、铁冬青、柏木、苏铁、红山茶等。其中樟科樟属的樟树最多,达84株,占38.7%;其次是榆科朴属的朴树,达26株,占12.0%;第三是木犀科木犀属的金桂,达14株,占6.5%;此外还有胡桃科枫杨属的枫杨,苏铁科苏铁属的苏铁,杨梅科杨梅属的晚稻杨梅,壳斗科栲属的米槠、青冈属的赤皮青冈,漆树科黄连木属的黄连木等。有些古树为舟山市定海区所特有,如晚稻杨梅;有些古树颇具海岛特色,如赤皮青冈、红楠、朴树等。
1.2.3 古树名木在不同地理位置分布不平衡。定海区历史悠久,古树名木分布集中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带,没有处于野生状态的古树群。从表3可以看出,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村旁、山坡、公园等地。
2 定海区海岛古树名木管理现状
2.1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构主要是定海区绿化委员会,园林、城建、农林等部门各司其职。定海区现有古树名木217株,其中国有的有45株,集体所有的有131株,个人所有的有37株,其他4株。从目前管护情况来看,挂牌保护的有191株,仅占总株数的88.0%,挂牌率不高。从现有的管护情况来看,市政园林管理局管护的有48株,占22.1%;村(居委会)集体管护的有124株,占57.1%;个人管护的有41株,占18.9%;无人管护4株,占1.8%。
2.2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当前缺乏适合当地实际的古树名木保护政策法规;部分古树名木管护单位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导致少数古树处于失管状态;个别古树遭受台风、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枝条下垂、树体倾斜,亟需支撑;有些古树遭病虫害危害,亟需防治,但由于资金不足,一些保护措施难于实施。
3 定海区海岛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是十分难得的科学研究资料[2],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3]。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对城市建设、经济文化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强化管护责任
针对现有古树名木中有些管护单位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切实做好现有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自上而下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签订相应的管理责任状。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盗买盗卖古树现象偶有发生,因此及时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另外,资金缺乏也是古树保护不力的原因之一,应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4]。
3.3 加强技术上的投入与支持
加强对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并备案,对一些珍稀、濒危树种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快繁殖速度,增加繁殖量,以扩大种源[5-8]。
3.4 加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渠道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宣传。如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在网上开设古树名木保护的网页,将保护的古树名木图片资料全部上网,通过互联网传播古树名木保护的知识;利用古树名木的围栏、标牌进行宣传,还可利用民间组织开展宣传等[9]。
4 参考文献
[1] 薛秋华,徐炜.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70-174.
[2] 赵慈良,欧丹燕,胡军飞,等.普陀山古树名木资源评价与保护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200-204.
[3] 王懿祥,戴文圣,白尚斌,等.古树名木调查方法的改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5):549-553.
[4] 董保卫.即墨市古树名木的调查与保护[J].国土绿化,2012(12):40-41.
[5] 王建阳,高根虎.陕西古树名木图文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构想[J].陕西林业科技,2004(1):22-26.
[6] 徐益生,王昌腾,陈秉杰.浙江鹿城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4(4):126-127,132.
[7] 杨清云,薛春泉,江建发,等.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4(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