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肺结核 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 强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1-02肺结核是我国临床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00年~2020年,世界每年会新增100万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的总数将达到20000万人,且20年间,至少有3500万人死于肺结核[1]。我国是肺结核负担最重的一个国家之一,肺结核总数占全世界的25%左右[2]。而尤其以农村、偏远地区最为多见,患者由于经济压力,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遵医行为较差,不利于疾病的康复[3]。为此,我院在工作中,强化了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2004年我国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肺结核诊断标准》[4],患者均需要进行抗肺结核治疗。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不愿意配合答卷、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随访失效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47.82±9.86)岁。患者病程在2~10,平均(5.86±1.55)年。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47.43±9.11)岁。患者病程在1~10,平均(5.77±1.3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遵医行为,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 加强健康教育方法

强化健康教育,要求我院护士在工作中,制定各种宣传板、宣传册,在患者入院时,将宣传册发放到患者的手中,内容涵盖肺部的基本结构,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的知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

定期组织入院患者进行集体的授课,使用影片等,强化患者对疾病的印象。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患者的各种疑惑。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肺结核的理解,对用药等的想法,对患者理解有误的部分,要给予纠正。

护士在每日清晨交班时,为患者普及各种知识,使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对疾病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此外,还要让患者了解到肺结核国家免费治疗的信息,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

在健康教育时,不但要针对患者一人,还要将此疾病的知识讲解给患者的家属,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使其能够鼓励患者积极用药,并起到监督作用。

患者在出院时,护士将患者的健康档案发放到患者的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日常的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同时写明患者服用的药物,服用方法、时间和剂量,注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标好患者的复查时间。

此外,我院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在患者出院时,与患者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由责任护士,每周与患者进行一次联络,主动去了解患者疾病的控制情况、用药情况,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强化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听取护士的意见,积极主动地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后的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3 讨论

我国的肺结核疫情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性、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等特征,且农村的疫情明显高于城市。这些患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经济压力、对疾病等认识不足、多疑、迷信等,造成患者遵医行为较差,疾病的迁延不愈等[5]。因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其不良的用药和生活习惯,是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了解到疾病的严重性和遵医用药的必要性,进而提高其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患者私自更改药量、忘记服药等次数减少,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程度更佳,更愿意听取医生的建议

经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34例,在一个月内,忘记服用药物和私自更改药量发生次数均较少,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中30例患者能够在一个月后入院复查,复查率达到了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肺结核的有效治疗和传播的控制,起到了重大的意义。

总之,强化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其遵医用药的行为,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Ragas,A,Roussel,L,Puzo,G et al.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ell-surface glycoprotein apa as a potential adhesin to colonize target cells via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pulmonary C-type lectin surfactant protein A.[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7,282(8):5133-5142.

[2] 李秀萍,霍敏俐.健康教育对3级督导点服药的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58-1560.

[3] Tiwari RR,Narain R,Patel BD et al.Spirometric measurements among quartz stone ex-workers of Gujarat, India.[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03,45(2):88-93.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肺结核;防治;作用

肺结核在我国临床上属于常见类慢性传染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较强的传染性,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如何对肺结核疾病做好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临床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但是健康教育是现代临床疾病控制之中关键的组成成分,且具有着不可替代性[1]。为此,中医医院对肺结核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方式、效果临床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医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其中有3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集中在17至72岁间,平均年龄约(45.2±6.7)岁。经患者自诉,右侧的肋骨出现较长时间的隐痛。通过医院的诊断被确诊为结核病,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但是本人无法接受。伴随疾病病情的发展,形体出现消瘦现象,且汗多,在午后潮热、食欲不振,有过肺结核的病史。

1.2方法

依照患者在个体上存在的差异采取多样化健康教育实施的方式。

1.2.1广泛的开展具有群众性临床疾病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1.2.1.1做好有关领导干部相关宣教的工作,令他们意识到疾病具有严重的疫情及危害性,予以规划的切实目的与主要的内容,获取政府的支撑。与此同时,借助政府行为将影响面扩大,增强宣传的力度。

1.2.1.2采用“一年一度”《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街头对宣传工作予以强化,以发放传单的形式,对社会提出的疾病问题进行耐心解答[2]。

1.2.1.3在城乡和机关与学校等具有公共性的场所对《布告》予以张贴。

1.2.1.4使用电视或是广播具有新闻性媒体开展一些专题式节目。

1.2.2增强综合医院、基层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疾病知识的培训班,对疾病的新概念、新技术作出讲解,提升疫情报告的意识,对疾病归口相应管理程序予以规划,及早发现疾病予以规则性治疗。

1.2.3在化疗前对健康教育予以宣传,将疾病在治疗时期内的要求详细介绍给患者、家属,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3]。

1.2.3.1实际上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注意家属和附近人群在以空气方式传播疾病,患者不能大声说话或是咳嗽以及随意吐痰等。

1.2.3.2严格遵照医生所指定出化疗的规则方案,其是完成设定好疗程进行疾病治疗的关键所在。只有接受正常的治疗,才能较快将传染性消除掉。若是治疗间歇则极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难以对疾病实现根治目标,且形成了慢性排菌患者,进而传染给家人及附近的人群。所以,应该遵照医生所规定的方式实现治疗[4]。

1.2.3.3告诉患者结核疾病具有可治愈性,协助他们对治疗树立起信心,和医生间展开高效性配合。

1.2.3.4在服药之后有可能产生负反应,若有副反应产生,则及时上报给医生进行处理,切勿自行的停药。

1.2.4对家庭督导者、志愿者予以培训,在一些很难实现化疗的地区,选取具有较高文化的志愿者、家属等,替代医务工作者予以化疗督导。

1.2.4.1清楚辨别使用药物的具体名称和服用剂量以及方法等。

1.2.4.2督促患者服药,确保患者彻底将药物服下,若误期需在24h之内将其补上。

1.2.4.3对患者是否产生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若产生需由医生实施专业处理。

1.2.4.4患者在服药期间内,具体治疗时间参照相关记录卡,督促患者携带夜间痰、清晨痰至科室门诊进行复查[5]。

1.2.4.5将患者每次服药状况记录好,做到患者服完后记录好后再离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患者是否知晓临床疾病知识和评价出院之后进行电话随访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分析的数据由SPSS19.0软件完成相关处理,使用(sx±)去表示临床中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表示临床中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若P<0.05则表示该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分析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对疾病预防知识实际知晓状况

60例临床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对于肺结核临床疾病防治有关知识知晓度明显提升。只有肺结核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治愈性等知识在宣教前后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然而,其他和疾病相关的知识经统计学的比较分析后,皆存在着P<0.05的差异。

2.2比较出院之后的电话随访状况在60例患者之中能够按时进行复诊概率为90%,实现规则性治疗概率为92.5%,其治愈率约90%,明显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预示着予以健康教育之后获取了良好效果。

3讨论

3.1增强社会公众对疾病防治的意识,吸引较多临床疾病患者。在成立了肺结核的门诊的初期有较少患者前来就诊。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防治缺少重视,和患者自身较低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知识缺少了解等存在直接关系。伴随对宣传力度的增强及范围的扩增,人类对此疾病知识有了基础性掌握及认知,尤其是疾病在临床上具有的危害性,与对疾病进行防治的重要性,加强了社会群众对疾病防治的意识,尤其是对自我的保健。此外,临床患者成功治愈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对附近患结核疾病患者起着教育作用。打消了该部分患者对治疗的疑虑,故陆续前来进行诊治[5]。

3.2对归口管理予以强化,提升了患者的转诊率。综合医院、基层工作者的培训,令各大医疗机构对职责进行了明确,进而实现了对临床疾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等意识予以强化,有力提升了结核患者的转诊率。以往结核患者通常是就诊在结核防治机构。近些年,本院结核病科室的门诊逐渐提升了转诊率。

3.3增加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之中就报道,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的患病率高,在贫穷的一些地区呈现出严重的流行性。因此,国家政府为了患者健康着想提供了免费检查和治疗的医疗服务,令贫困患者感受至来自国家政府的热切关怀。加之工作者对他们的关怀,令他们产生积极且乐观的心态,间接增加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6]。

3.4确保患者规则性服药,提升临床疾病的治愈率。在政府对医疗资金的投入和社会支撑的基础上,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对疾病治疗、康复消除了所有不利的影响因素,积极实施合理化的治疗方案,予以规则性服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临床治愈率。有效控制了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源,促使我国实现多方发展[6]。

3.5拉近医患间关系,且促使结核防治工作者的成长。村医、门诊医务工作者借助督导和诊疗与随访多种方式和患者进行接触,掌握患者在家庭和经济以及生活方面相关状况,分析影响患者予以规则治疗相关因素,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状况,对疾病的病情、临床治疗的知晓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宣教的切实工作。增强了患者对于医务工作者的信任程度,进而拉近了医患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在落实健康教育有关过程之中,通常会遇见一些新鲜的问题,足以迫使着医务工作者、临床研究者对资料进行查阅,对上级技术者予以请教,以寻求出精准的答案,实现对自我知识的充实,不断提升着他们的专业水平,也促使了结核防治工作者的成长[7]。

综上所述,对临床肺结核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干预后,明显提升了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恢复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疾病防治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及作用,故可在临床防治工作中进行广泛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鲁瑜娜.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治中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6,6(9):44-45.

[2]黄妙锦.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治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1):350-351.

[3]周牡丹.健康教育在肺结核防治中的作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015-4016.

[4]于显荣.肺结核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01-301.

[5]林素梅.健康教育路径在菌阳肺结核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0):147-148.

[6]孙捷.强化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8-19.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1带泵前健康教育

大多数患者虽然愿意接受胰岛素泵治疗,但仍存在疑虑。我们为患者介绍了胰岛素泵的特性,详述了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已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胰岛素泵还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轻松自由。我们向患者讲解并演示了有关泵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机器发生报警后的应急处理和需要考虑的实际生活问题。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及其家属逐步消除了各种疑虑。

2置泵方法

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用0.2%碘酊消毒2次,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调试胰岛素泵: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计算并设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设定完毕后将泵置于腰带或裤袋等处。护士在安泵过程中需协助医师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软管内有无气体,要立即排出直径1mm以上的气体。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报警的处理,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

3置泵后护理

3.1严密观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3-4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

3.2注意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置泵后3-7天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告知患者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如出现出汗,心慌,头晕,饥饿感,手足无力等不适,应立即通知护士,及时处理。

3.3局部皮肤护理。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拔出丢弃。更换部位用新的充注装置,重新安装皮下充注软管,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3cm以上。用手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加以保护。如有感染,应立即更换充注部位和装置,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4健康教育 胰岛素泵虽然非常精确,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患者需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指导患者规律进食,可以使胰岛素的作用有效发挥,还可以更好、更快地将胰岛素的用量和用法调整到最佳水平。患者应在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运动。运动过程中应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

4 讨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精确、最灵活的胰岛素供应系统,它减少了每天多次注射带来的不便,使血糖每天维持在稳定水平,减少严重低血糖及糖尿病远期并发症危险的发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靠胰岛素生活的患者,可以过一种更加正常的生活。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中医骨科;作用;意义

一、 引言

中医骨科作为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和骨科有着一定的联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骨骼当中的钙质含量会不断的流失,最为普遍的就是骨质疏松。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骨头如果收到外界的一定刺激,例如碰撞、摔倒等,便极易出现骨折的现象,更甚至会导致瘫痪。同时,由于时代的进步,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工作压力的原因,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这样便会导致腰椎部位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更加趋向于年轻化。这些问题都是骨科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 骨科健康教育

近年来,骨科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多,在其中的一部分人当中,许多是由于没有对于病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及在没有完全康复之后便又回到之前的生活习惯当中。因此, 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对于这些患者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讲授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内容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包括生活习惯和护理等。通过向他们传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来提高他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之在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在当下的骨科病区当中,患者通常是忍受着极大的病痛,因此,健康教育除了想患者及其家属讲述需要注意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适当的安抚病人的情绪,通过心理的安抚来消除病人内在的紧张。这样其实也属于对于骨科病患健康教育的一种。因为现代的医院,除了注重对于患者身体的健康之外,也开始逐渐顾略到患者因为情绪等原因,传递出来的心理问题。

通过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得他们更好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得其对于病情的认识加深,也可以缓解当下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同时,医生同病人联系的加深双方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病人在信任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得到恢复。因此,骨科健康教育无论是对于当下的骨科室还是病患来说,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三、 骨科健康教育的开展

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在制订计划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病人的健康资料及对健康知识学习的需求,着重对病人需求的内容进行指导。根据其接受能力分阶段逐次予以指导,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方法,以免短期内传授大量的信息使病人难以接受,造成混乱。

(一)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在骨科的健康监狱开展过程当中,要根据病人整个住院过程,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计划,这样才能保证科室在人员安排上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时间和利用必要的工具对病人及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开展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能保证每一个患者和家属都能均衡的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保证医患之间不存在隔阂。

(二) 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对于那些专业性要求比较强的,不利于患者和家属理解的,可以通过各具特色的语言、图文、形象化、电教化以及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例如:照片、实物、个别谈话、咨询、讲座、查教、宣教材料、科普读物、模型、工休座谈会等,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病患及其家属了解,而且也可以大大调高教育的效率,节省过多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也可以使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借助多样形式的宣传来更好的推广健康教育。

(三) 始终将人际沟通技巧贯穿于健康教育之中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人际沟通技巧是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沟通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候因为医生接触的病人过多,不能及时的对于每一个进行及时的问答沟通,因此就需要借助护理人员来进一步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护理人员是直接通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做多也是最直接的,因此,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十分重要。它是在面对面的教育活动中,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技能来传递健康。这要求我们护士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谈话的内容要明确、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语速要适中。

(四) 个体化教育与集体化教育相结合

在病患当中,由于体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患病不同等原因,会导致病患的状况不同,因此,在治疗和教育过程当中,要注意这些问题。对于同病种、同治疗方案的病人采取相对集中进行教育,如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宣教,这样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而针对那些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病患,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所处环境、心理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这样既可以保证对于病患健康治疗的效率,也可以提升病人对于医院的信任。

(五)注重对于病患的后期健康教育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在中医骨科的治疗当中,除了前期的治疗之外,还应当注重后期阶段的康复治疗。骨科的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保证病患彻底康复,因此对于病患进行好奇的健康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于后期康复治疗的指导来增加他们的科学认识,从而保证患者在离开医院之后,在家庭当中也能更好的的保养自己的身体。

四、结语

康复治疗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骨科患者而言,恢复的周期一般较长,因此,需要在后期治疗当中,积极遵守医生的指导,从而保证在后期的康复治疗当中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标,吴飞. 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05)

[2] 董兵. 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Z2)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策略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

一、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才能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良好的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发呆、走神、沉默等各种消极情绪。只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于培养良好的品德。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

成功的班主任懂得教育理念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注重对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导引另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美好人性,培养好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人生,同时还要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双重实现。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的现象使得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的同时,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

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他还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艺术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1.注重自身心理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教师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班主任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班主任的心理、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班主任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班主任教师无声的语言能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2.建立学生档案,把握学生动态

从刚接触学生开始,将他们的家庭背景、个人习惯、学习情况等作为心理档案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补充完善,以便以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隐性,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如果班主任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行为粗俗、物品狼藉、缺少凝聚力。班主任要懂得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整洁舒适的空间环境,民主严明的制度环境,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优化群体心理。

4.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黄金机会。简单的说教式、训话式的主题班会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主题班会课可以采用破冰游戏、团队游戏、沟通游戏、协作游戏、创新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切身的感受,他们在主体参与的自觉状态中增进彼此的交流,消除心理的障碍,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5.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在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学生本人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亲人突然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任何偶发事件的出现将使学生原有的情绪难以克服,惯用的应对方法不再管用,学生心理内在平衡和稳定被打破,甚至出现心理崩溃。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一般分为呆滞期、侵袭期、冲突期、消化期、重建期五个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