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

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

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

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

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

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

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与新教改所提倡的有效课堂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有效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课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

一、有效课堂的背景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仍然大量存在低效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课堂上呈现出散乱的现象,如表面上自主合作,实际上随意开放探究,等等。学生出现上课闹哄哄,下课一场空。而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倡有效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有效课堂的概念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可以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延深和拓展。

三、有效课堂的途径

1.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是有效课堂的起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如我们教师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这一课时,我们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暑假期间,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的我们准备和父母到福建省厦门市旅游。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父母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做了认真的准备,找来好几张地图。我们该准备哪些地图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也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季风的影响”这一课的时候,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会知道一定会借到东风呢?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马上就会很兴奋地展开讨论,这样一来,马上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想不认真讨论都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来了,自然而然就会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向有效课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创设轻松课堂氛围

创设轻松课堂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就是说老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精神焕发、思维活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向学生讲授教师在备课中勾绘出的路线方案,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中教师应走进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并要用商量性的语气和学生探讨。

3.课堂教学资源生活化

鲁宾斯坦曾经指出: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方面向他提出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同生活发生联系会显得有生命力。从《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看,我们教师应把教学场景还原为生活场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的内容是地理内容,教师平时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与教材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地球运动中的“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知识点中牵涉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好我们平时学生在家起床的时间进行教学,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我在课堂中问学生:“夏季学期早上5点30分起床天已大亮,冬季学期早上6点30起床天才有一点点亮?”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很快理解: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样就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难点知识,又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这样,将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加大课堂的监督和管理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这段话足以显得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倡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即课堂的管理。课堂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否则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多再美也是徒劳无功的。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这才是我们有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有效课堂观察.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本学期笔者被安排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拿到新鲜出炉的《英语(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笔者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如何有效地进行这本新教材的教学,笔者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新学期开学至今已快两个月。笔者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进行着《英语(七年级上册)》每一单元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笔者都会通读该单元各部分内容,从而做到教学设计时兼顾同一单元内有关联的前后内容。

以下就是笔者进行《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部分内容教学时所做的教学设计,其中既有教师预设与生成一步到位的,也有经过一次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问题,经过修改后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举例如下:

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内容简介:此部分是关于阳光中学七年级(1)班4位新生的介绍。

教学设计如下:

Step1.Revision

1.The Ss practice greeting each other in pairs.

2.The teacher helps the Ss to greet each other in groups of three.

Step2. Pre-reading

The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①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students?

②The first two introduc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Why?

Step3. While-reading

1.The students skim the introductions with the tape recorder on and think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2.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3.The students scan the four introductions, then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4.The students complete Parts B1-B3 on P9-P10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5.The teacher asks some Ss to check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from Part B1 to Part B3.

Step4. Post-reading

The students discuss which of the four students they like best. Why?

教后反思:

①在上课第一环节,先让学生复习前一天学到的两人彼此问候的方式,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三人之间相互问候的方式。这样既起到了复习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目的,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Pre-reading”(“读前环节”)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前两段介绍文字不同于后两段”。学生在笔者的点拨之下,很容易就发现前两段“自我介绍”和后两段“介绍他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帮助的。

③对于内容丰富的几段文字信息,用简单的表格的形式体现丰富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轻松记住这些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例二: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I)(此处只摘录本节课教学设计中“Warm up”环节)。

教学设计说明: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一、困惑迷茫,引发思变

xx年11月30日,在教育局的支持和鼓励下,在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我校七年级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会写导学案;把课堂还给学生了,教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学生展示水平低,花费时间多,进度缓慢,完不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有的同学自私,只顾自己学习,不参与小组交流和帮扶;课堂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小组交流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对加分评价无动于衷;------。等等困惑纷至沓来,大量的问题在挑战着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严重动摇教师改革的信念,导致改革走向夭折。穷则思变,“研修活动必须聚焦课堂,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破解难题,实现突围!”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共识。

二、立足校本,统筹规划

通过反复听课调研、学习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靠传统的零打碎敲的教研方式,如上几堂公开课、做几次讲座、外出观摩学习等,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为了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学校确立了“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校本教研制度及“学年组、教研组”双轨教研制度。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责任目标分解到人。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为了加强学年教研工作,又选拔三位领导分别担任三个年级的学年主任。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和学年组,既确保了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又确保了教研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附1:xx市第xx中学校本教研工作领导机构

第一责任人:xx(校长)

组长:xx(副校长,主抓教学)

副组长:xx(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

xx(教导主任)

组员:xx(政教主任)

xx(副政教主任)

xx(团委书记)

xx(后勤主任)

附2:xx市第xx中学负责学科教研工作分工

xx:数学

xx:理、化、生

xx:俄语

xx:语文、微机

xx:政、史、地

xx:音、体、美

附3:xx市第xx中学负责学年教研工作分工

xx:七年级

xx:八年级

xx:九年级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xx年12月,我们开始着手修改、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 XX年3月,根据《xx市第xx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校进一步统筹规划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开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使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改革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让理念落地,唯有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理念,才富有生命力。一年来,我校聚焦课堂,基于改革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一、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许多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和推广,也缺乏具体措施特别是在基本教学能力训练方面,缺乏内容和要求。以致于学了教学法,却不能解决教学的具体问题。

在国内,如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刘显国创立的反馈教学法,刘学法提出的学导四环节教学法,李维枢创立的四步循环教学等,此外还有实物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在国外,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皮亚杰提出的活动教学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正在向课堂教学中渗透,得到推广,并逐步获得应用效果。

1.1巧引歌曲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巧插趣味故事。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学地理教学法课程应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提炼教学原则,结合中学地理教材谈教学方法,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研究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实践课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如语音、录相实验室等。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