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59-01
一、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
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课堂
目前,普遍存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不能做到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过度重视课堂教学,而不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约束扩展到课堂外的社会之中,不重视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只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高考现实和学生分数,而轻视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新课改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养成健康人格。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质疑精神。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在教学环节中的传授者、讲解者地位,而转变教学中处在配角地位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收获作为判定教学效益的标准。新教改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变“传话筒”为“对话者”,变“单面教授”为“平等交流”,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和交流中自我展示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把感受和思考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增长知识信息提高和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走出教科书与请进课堂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思想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和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锻炼学生怀疑性思维能力
要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养成怀疑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怀疑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渐适应自己知识探索者的角色,充分调动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如同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逐渐自己解答出答案。
(三)设立情景式语文教学课堂
每一种课程都需要教具,语文也不例外。不过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普及多媒体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生动具体的环境或是道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投入到书本中的愿望。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也可以使用实物道具,同时配上相应的对白和音乐,重现作者创作时的情境,让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产生联想,体会作者作文时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创新阅读
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通过语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应选取一些具有文学代表性强,并能够锻炼创新思维的文章或书籍。也要加强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4-01
1.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误区
要想确保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教师以及学生和社会等很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教师能否对新课标进行正确的理解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新课标的执行效果,但是当前本人国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新课标进行理解时,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一些个别的教师认为所谓的新课标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细节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这些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标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不但不利于新课标的推行,同样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2高考试题的设置对语文教学活动存在影响
从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上来分析,高考的内容和重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这样就会对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近几年来,语文高考中十分重视对语文工具性特点的考察,而忽视了人文性。尽管增加了部分的主观题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的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缺乏拓展性的试题。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缺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学生语文成绩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积累,因此同数学以及英语等其他的学科相比较,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起来比较慢。这就使得长期下去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对语文这门学科给予突出的重视,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没有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这样不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2.1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本人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细细品味,并采用语言描绘,加深学生对荷塘的审美感受。另外,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如视频、文本、动画、图片、数据、表格等,为情境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学生融入到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在立体的教学环境中,可自主思考,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意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2讨论式教学
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本人常采用讨论式教学。由于文言文内容难解、翻译枯燥,教师翻译用时太多,若不翻译,基础差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本人安排小组讨论,4人1组,1人翻译3人听,依次轮流进行,遇到小组翻译不了的,学生记录下来。分组讨论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各小组担心被其他小组问倒,又想给其他小组出难题,所以小组间讨论激烈,研究劲头十足。在此过程中,本人发现,很多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理解,只是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留予充足的锻炼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得以提升。
2.3设问式教学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来展开,因此,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细心设计,精挑严选,巧妙设问。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本人以“退”为中心,设计了以下提问:“为什么要‘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该问题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如《祝福》一课,本人设问如下:“有人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结合她的悲惨人生,具体分析。”本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联系祥林嫂一生中的四大转折(孟春之日,丈夫夭亡;丽春之日,被迫再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将四次人生重大转折刻意放在春天来写,所以说她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是个饱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的封建农村妇女典型。因此,通过巧妙设问,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4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师道尊严的限制,很多语文教师总是非常严肃,保持冷面孔,独自占有课堂,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为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使语文教学有效进行,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
2.5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语文理解为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较弱的课程。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语文教学高度理论化,所讲授的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摸着边际。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学是从现实的语文知识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是现实社会知识的升华,语文知识与普通民众生活与生产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但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对立起来,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讲授,使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入手,很难学透。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知识,由于其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很难被学生接受,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讲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枯燥乏味、整日做题的高中语文印象。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改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莹.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20.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38—01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依然固守着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丢弃、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生动而本源的东西,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如何转变传统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更新观念,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过程。它的突出表现就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学是被动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新课改教学规则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确立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法指导,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充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因此,教师要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活动的、流动的过程,都可以进行尝试。
三、活用多媒体,深化语文思维,变抽象为具象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合适的结构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孩子。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可以让语文真正“动”起来,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时空限制,把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人机互动,使静止的图文立体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从而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反思,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利用图、文将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四、大胆整合,科学梳理教材
针对新课标教材的新体系、新思路,要找到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新的教学思路。如,对必修一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必修二的教学中应在确定教学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将教材整合的权利交给每个教师,教学顺序与教学时数不作统一,但是必须完成必修二的教学总体目标。譬如,有的教师将现代散文单元与古代散文单元进行了整合,有的教师则按照时间顺序对教材重整,有的教师则按题材的同一性进行重整。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
一、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树立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观念,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的同时,兼顾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最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标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语文教学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二者互为依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多角度地发展。作为教师自身而言,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要将自己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学习中,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为其填写病历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症状、病原、病因及危害等,然后紧抓恋爱这一关键点展开教学。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短时间内进行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对其个性的张扬也是一种创新。
三、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并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期,他们生机勃勃,乐于探索。老师不能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老师应该设计-个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轻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言的魅力。新课改的教材也较以往不同,其注入了新鲜文章,改变以往说教的面孔。北京某些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了网络词汇,响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活跃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敢于想,敢于说。老师在营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时一定要保持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起民主平等、情境交融、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要彻底地改变单一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并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与其让教师这般“可恶”地唱独角戏,倒不如让学生“可爱”地过把瘾,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因为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想法让他闪光;如果他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成钢铁;如果他是泥巴,你就尽量把他烧制成砖瓦。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机会和老师平等对话,积极展现自我,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用“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代替“要我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以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加入到学习活动中。
五、更新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模式;重要意义;师生对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0-01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能够成功地将教学重点与学生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提高相联系的则为数不多。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与现行语文教学阶段不相适应的矛盾冲突愈发激烈,探索出一条创新且立足于学生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在21世纪,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各行各业之间竞争,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只有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创新性人才,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教学领域也一样,创新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的,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创新教学是实际教学过程亟待解决而又至关重要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创新教学。
1.传统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纵观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虽然创新教学的口号一直在喊,从未间断,但真正能切实践行此道而又走得成功的寥寥无几。许多教师一边高喊创新教学的口号,另一边却依旧遵循着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比进度、比成绩,却从未将培养学生主体创新思维提上改革日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摒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为了教而教,学生在此情况下被动的接受知识,沦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境地,不仅损害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有必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有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创新教学。
2.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功底,更关系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毫不夸张地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传统语文教学主要偏重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及鉴赏、应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将语文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教师应致力为之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孕育创新型人才的"腹地"。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质疑和改变,打破原有模式当中的理论误区,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旨在促进学生阅读、写作、应用等能力全方位发展,要想实现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这一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更新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2 构建对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角色转换。有人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活动"。教师的理解是教育使人成为自主的、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人。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活动,教学行为的中心是学习行为。教育者在教学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感知提高能力。课堂的重心是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与个性张扬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需求的提供者、学习质量的评价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目前,在新课改中还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教师因循守旧,大部分还存在"满堂灌",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常以成人化标准、方式方法去对待学生,给很多学生带来有害刺激和情感的伤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其实,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后就要求语文老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实际,不要把自己当"圣人"或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都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动施教、学生被动受教的模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学层级严重脱节,以及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将教师与学生二者摆在对等位置,而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因此要想实现高中语文创新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不平等师生关系,重新构建对等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合理适度地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讨论性教学。
3.3 加强情感教育。刘勰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倡导将更多的情感因素倾注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激情充沛、激情昂扬,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获得美的享受、知识的提高、能力的增强。艺术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而且还在于作品本身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本身,从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爱憎,最终领悟到的真谛。语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生情,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