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地 产权 政府管制

一、环境――公地的悲剧

哈丁指出环境就是一块公地,环境污染是向公地中排放废物,这里的公地包括江、河、湖、海、天空、草地等等,废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光污染等。在这片公地上,单个企业或个人计算其行为的效用方法是:正的效用会随着排污量的增加而增加, 它是排污量的正函数。因为排污数量越多,成本就越小,利润就越大。(在此先不考虑政府管制即对排污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近似用“+1”来表示排污所增加的利润(正效用),但是排污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环境的污染、破坏,甚至是毁灭,这是负效用。由于环境的损失要由所有污染者共同承担,故对单个污染者而言,他所承担的负效用就仅仅只是全部负效用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如果用“-1”来表示排污增加所带来的全部负效用,则单个的污染者承担的只有-1/n,这里n是公地上所有的排污者的数量,n越大,即污染者越多,则对单个污染者而言,他增加排污量给自己带来的负效用就越小。正是如此,理性经济人会发现,他直接向公地上排放废物的成本要比把他们净化之后再排放的成本低得多。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约束的话,他自然而然地就选择前者――直接排放废物,这对所有向公地排放的排污者都同样成立。

二、产权不确定,环境价格难以衡量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它决定着人们使用财产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等特征。因此,私人产权往往是非常明晰的,容易界定。而环境资源如森林、草地、江河、空气等,不具有排他性,也很少有绝对私有的,它们属于公共产权。可是公共产权是难以界定的,它的价格难以确定,产权不明晰。科斯认为,在市场中交换的是资源的产权,如果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必然影响到资源的市场价格。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环境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环境资源的价格是环境资源的产权价格,正是由于现在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性,非排他性,导致环境资源稀缺程度与市场价格脱节,从而导致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成本与收益、权利与义务、行为与结果的背离,这是环境恶化的根源。企业或个人从环境中获取了大量的资源,但他们从未对环境资源付过费,所以环境污染不断严重。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才能使环境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使企业个人调整自身行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企业的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为环境资源的稀缺,企业纷纷进入,优先进入,优先使用。为了使企业达到目的――盈利,他们无限制地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因为环境产权不明晰,价格不确定,他们的索取大都没有付费,利益被企业取得,成本由全体公民承担。为了降低成本,大多企业都直接排污,虽然政府部门有监管,但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政府部门的治理。企业在进入时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在索取资源逃避监管中牟取了超额利润,使得企业一旦进入,那么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退出,因为退出不可行,成本太高。

因为企业无限制地索取资源,又千方百计向环境直接排污,使得超过了环境自身的最大承载量,环境开始恶化,负外部性突显,严重损害了公民的福利。企业将选择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点作为他的决策选择,但却忽视了其他人在价格机制之外所承担的边际外部效应。又因为自发的生产价格机制对于纠正外部性显得无能为力,所以政府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使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得到应有的承担。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一般对企业采取如下措施:

1.管制

即是政府直接规定一个污染排放标准。例如,规定每个污染者的污染排放量,在某个时间内不得超过某个既定的数量,或者,规定每个污染者的污染排放量在某个时期内必须以某个既定的百分比降低。

对于任意一家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制定强制性的排污标准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费用,且排放量越小,企业承担的治理费用就越高。显然,污染物排放量越大,企业减少排放的边际成本就越低,而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就越高。在没有管制措施时,企业减少排放的成本较高且没有直接收益,因此其利润最大化的排放水平为QM(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量),这时企业不承担外部成本,而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最高。而假设经测算,企业有效的排放水平应为QE,即企业排放的污染量为QE时,企业用于控制排放的边际费用等于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这就是说,外部性导致的机会成本被企业完全承担了。因此QE即成为政府管制的排放标准。

2.强制性价格补偿

强制性价格补偿通常是对产生外部不经济行为征税、收费和罚款,以弥补由此产生的边际外部成本,从而使行为人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对于上述的污染物排放企业,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其征收费用。在没有任何强制性费用时,企业的排放量为QM,而假设如果对每单位排放收取数量为PE的费用,则可以使排放企业作出有效率的选择,这时,排放量为QE。这是因为,在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大于QE时,企业用于控制排放的费用在任何排放水平上都小于政府的征收费PE,因此,企业宁愿自己控制排放量,从而避免交费。反之,如果排放量低于QE,减少排放的边际成本要高于政府征收的费用,因此,企业宁愿向政府支付排放费用而不愿进一步减少排放。所以在QE时达到均衡。

3.拍卖污染许可证

政府部门根据各个地区的最优污染数量确定所谓的污染许可证数量,然后在公开市场上向污染企业拍卖这些污染许可证,并规定,只有购得污染许可证的企业才有权进行所容许的一定数量的污染。每个污染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开市场的拍卖确定的一个惟一的市场价格,来决定是否购买及购买多少数量的污染许可证。这样做,一来可以确定污染的总量,二来可以使企业改进技术,减少污染量。

政府部门虽然采取各种方法来规制企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见得有效。其一,企业会想方设法逃避政府的规制,如做假象蒙骗执法部门。其二,企业为了减少规制,对政府部门进行寻租,政府寻租后,放松对企业的规制,任其污染。其三,地方政府作为有着自身财政利益的“经济人”,它必然要追求自身财政利益最大化,也就要保障本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地方政府有可能放纵企业污染的行为。

总之,由于环境既是一块公地,又是公共产权,产权不明晰,环境资源难以准确定价,企业又千方百计逃避规制,政府存在寻租行为,且追求自身的财政利益最大化,所以,虽然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规制企业,防止环境污染,但环境污染要得到真正的彻底地治理,绝非易事。

参考文献:

[1]李克国魏国印张宝安主编: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5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79-1

一、农村环境污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污染

农村生活主要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易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和排泄关系,因对水源地缺乏保护和监管,遭受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和乡镇企业、畜牧养殖场、居民聚集点等点源污染严重。

(二)乡镇工矿企业污染

一些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滞后,生产过程污染较重;食品加工、黄姜加工、畜禽屠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大量矿山开采企业破坏植被,弃渣随意乱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畜禽养殖污染

据调查,全市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6家,年粪尿产生量23.81万吨,大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粪尿未经处理作为肥料施用,直接进入灌溉系统或地表水体,严重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粪尿产生恶臭气体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后的又一重大污染源。

(四)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42.2万亩,年产生稻草约71.1万吨,农户生产生活消耗和利用约31万吨,其余40万吨均露天焚烧。焚烧稻草存在较大火灾隐患,产生大量浓烟严重影响民航、铁路、公路运行安全,污染大气环境,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五)村庄生活污染

据估算,全市县、镇、村年垃圾产生量156.3万吨,有垃圾集中堆放点的村庄占21%,对垃圾进行简易处理的村庄仅占4.7%。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排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水冲式厕所、洗浴等生活污水排放增多,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六)农业生产污染

全市农业种植面积664.94万亩,年化肥使用量52.12万吨、农药使用量954.84吨、农膜使用量1419.34吨。农业种植新技术及农业化学品的广泛推广使用,特别是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不可降解物质长期积累,部分污染物随农田退水进入地表水体,造成土壤污染、板结、微生态环境破坏。勉县、汉台、南郑、城固、洋县等平川县区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蔬菜种植区尤为严重。

(七)区域性重金属污染

全市共有52家企业排放重金属,有的企业已对周边土壤、水体造成一定污染。汉中市勉县、宁强、略阳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汉台、城固、洋县的电镀和机加行业是主要重金属污染源。一些航空、军工企业电镀和机加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渣流失扩散,也造成重金属污染隐患。

二、对策建议

(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农村自然生态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问题的危害程度、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沿江、沿路及风景名胜区周边的问题。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汉中市有盆地9.91%,丘陵14.68%,山地74.87%,地理差异大,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方式不同,主要环境问题各异,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基础条件千差万别。各地要结合各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基础,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经济、有效、可行的措施。

(三)依托村庄,务求实效

农村的基本单位是村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主体和受益群体是农户,各类问题的治理要以村庄作为基本单元,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依托村庄现有的人、财、物力条件,综合利用环境整治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力求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

(四)多方投资,保障投入

大力争取中省财政安排的农村环境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以奖促治”资金,市、县区财政也应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各县区应优化整合农村环保、水保、扶贫、卫生、交通、林业等专项资金,打破条块分割,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镇、村应自筹部分资金,发动农户投工投劳;工矿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生活饮用水安全和农村生活污染治理项目参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以各级政府和镇村组织投资为主。

(五)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第3篇

1概述

1.1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类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中,需要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城市的所有人员,都自觉的把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如可以按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和不同的生活垃圾等不同的类别[2],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上发挥作用。使它们不能成为污染源,而成为城市的资源。

1.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由于中国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污染问题还是近30年的重要工作,虽然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有了一些管理模式,但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中国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和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对于这些都是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例如,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些城市污水处理中,大多采取的模式是集污水处理工艺为一体,然后再选择利用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这些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就可以使这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设备可以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于污水量较大的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和小区建筑物,非常实用的利用这种设备,来解决污水的处理问题;还有一些城市有一些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在这些城市的居民聚居区,他们也会产生污水,也需要处理污水。虽然在工业废水处理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的污水处理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成果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的废水处理工艺得到发展,这使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经常使用工艺新型的各种设备,尤其是这些设备在中国已经都能生产。这使中国在建污水处理厂,几乎可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这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很大优势[3]。在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方面,在中国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段,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一般都采取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等不同的方式,也有将这些废弃物堆置于郊区,然后在上面覆土,再利用土地进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处理废弃物,而且可以增置城市新的景点。但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来讲,中国处理方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目前,仍然是利用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方式来处理固体污染物[4]。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现状

2.1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就全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而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城市污染企业需要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这种措施是一种可以处理污染物处理设备,它可以来处置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有些单位运行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设施,这样也可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是企业自己负责城市环境的运营管理;另一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是利用公共性的措施来治理污染的防治措施[5],这是一种需要依靠政府筹资,来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用这种方法来统筹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关于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实施进入市场化模式,就是要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专业的、具备污染治理运营资质的企业,就需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也能够更好的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提升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力度,并且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时至今日,这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中国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6]得到较好的发展,其他的一些城市中,这种模式只是在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较多的地区有较好的实施,显然,对中国来讲,要实施这种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还需要做较大的努力。

2.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有了较大发展,从1999年计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到2004年,中国施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已经建立起一大部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运营机构。目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在中国有效期内的持证单位约2100家。几年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在中国,尤其是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主要表现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加快了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问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集中处理工程领域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集约化优势,规模化运营,降低了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培育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营人员水平。

2.3现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从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的发展情况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运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7],在这些城市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中国还有许多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还比较薄弱,亟待快步赶上去,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3.1传统的“两种模式”的问题在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过程中,长期应用“两种模式”,来实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都会在资金的使用上带来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无论是排污单位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还是利用公共性措施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对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费用是较大的,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来讲,压力都是很大的;同时还有在技术上、管理人员急需的困难,目前,在一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是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出现他们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使他们在工作中,达到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长期以来,沿袭使用的“两种模式”,这些问题都使城市的污染防治运行难以与企业运行模式统一起来,这里主要存在着效益问题,对这种设施运行管理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如果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些还可能出现亏损,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就很难见到实效,必须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城市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2.3.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以南京的环境污染治理为例,2012年南京在继续推进“雨污分流”、“一河一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部分黑臭河道开展新技术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集成的治理技术,启动实施内秦淮河北段、十字河等13条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把黑臭河道彻底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因此,南京市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中已经得到发展,但在具备运营资质的单位中,还没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的证书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营类别上只是临时资质证书,显然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不容忽视。

2.3.3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起步较晚,在众多排污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的企业。例如,2012年南京太湖流域的高淳、漂水两县全年关停污染企业41家,完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3家。但从全市来看,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

3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就可以解决“两种模式”弊端,在一些企业中,在观念上还没有认可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意义,这就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就难以形成城市环境治污的优势,这就不利于城市环境治污与社会管理的发展。

3.1环境污染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目前,中国开展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工作,这种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和推进环保服务的市场化,也可以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促进作用,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对运营单位实行城市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污染问题,这样就会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工作产生动力,就会鼓励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发展。因此,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就需要加强法律层面的作用,尤其应加强对城市环境治污的立法调研,才能在城市环境的污染中,尽快建立具体和专门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利用法制的优势,来严格制定城市环保污染治理与社会的管理,才能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3.2环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励政策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与社会管理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应该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上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的治污能力,就会提高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积极性,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与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实现市场化。就可以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得到良好的发挥,可以在经济上发挥规范城市环境污染的治污市场,才会使政府和治污行业制定合理的运营服务费用,通过治污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定价机制;才能使治污企业在税收上得到优势,就会有利于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单位获得减免税制度。

3.3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投入,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城市环境治污的市场空间得到扩展,才能使城市环境治理采用双赢机制,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才能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在优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空间,既有利于用户,又发展了自己。才会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运营市场,得到认可,才可以实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排污企业的双赢局面。

4结语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1 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措施

环境问题一般指第二环境问题即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面临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必须采取系列有效针对措施,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来保护和改善环境,环境监测便伴随着环境综合治理应运而生。

2 开展环境检测的现实意义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视、测定、监控,获取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的意义即通过开展环境监测,提供代表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好务;还可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来测定、获取、运用数据而作为环境执法监督和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根据我国目前阶段经济发展要求和特点及出现的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控制与环境治理发挥指导作用,提高措施针对性,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3 环境检测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环境检测分类不同。以检测目的为依据,环境监测可以分为监视性检测、特定目的检测与研究性检测。其中监视性检测即常规检测,主要是对一定环境检测项目进行定期或长期检测,从而获得污染程度与环境质量信息,编制出相应解决方案。特定目的检测包括污染事故检测、考核验证检测、仲裁检测与咨询服务检测;以检测介质对象为依据,可以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态监测、生物监测、噪声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等;以检测区域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区域检测与厂区检测。

4 环境检测对象及技术

环境检测主要是以环境为研究对象,包括水体、大气、土壤、噪声等因素,通过应用一定的技术,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检测,采取定量、定性与综合分析的方式对环境污染物质及成分进行研究。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包括各种分析测试,还应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分析测试中最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仪器分析法有: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新技术的应用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合理选择监测技术,以实现环境监测效率及质量。

5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研究

环境检测属于环境治理的首要环节,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环境检测属于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或缺的方式,其有效开展对环境治理有重要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环境管理和治理的理解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及结合自身感受,使居民和企业及环境管理者对环境状况和环境污染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主观上为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二,促进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文件、环境标准和排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保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规范性、约束性

通过环境检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描述当前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编制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条文规范和约束环境行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从尺度上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第三、通过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数据和环境容量为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服务, 为制定污染物污染治理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加强环境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通过环境监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污染物进行优先检测和控制,筛选危害大的污染物,可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当前我国加强对高污染与高耗能行业的环境检测和污染治理, 开展的重金属领域专向检测,明确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按照行业标准开展专项治理, 有效控制超标排放问题,促进了环境治理工作。

第五、依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趋势性分析,建立污染防治预警机制,提前治理,防患于未然,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六、通过咨询服务性检测,如室内空气环境检测,提供贴近百姓生活的检测服务,为创造绿色放心家居环境,保证身体健康,提供科学数据。

第七、通过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和污染后果,为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促进污染治理。

第八、通过区域环境监测及环境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制定规划联防联治的综合措施,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我国目前推进开展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就是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检测,统一监管的一项扎实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九、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验证检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等考核验证检测,为评价治理措施及效果验证提供服务,是科学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

第十、我国目前制定和开展的企业自行检测,将引导企业污染治理观念的更新,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增强污染治理的责任感,促进污染治理效果。

第十一、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研究性监测的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会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理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检测属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指标与重要工具,其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意义重大。

6 结语

环境检测属于环境治理与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程度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环境检测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环境检测分类、对象、目的及技术进行了浅析,重点研究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实践证明,环境检测属于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及手段,对推动与落实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明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

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南陵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such as drinking water, garbage, sew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l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一、南陵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南陵县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饮用水源方面

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目前南陵县农村人口49.46万人,占南陵县总人口的90%,现有自来水厂21家,日供水总量约为8万吨,供应人口达30万人。其中地表水15家,地下水6家,通过近几年的整治,个别仍然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等问题。二是随着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半山半圩地理、地质条件等影响,水资源缺乏和利用率不高仍是南陵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山丘人畜饮用水比较困难。由于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措施缺乏、集中式供水设施少、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生产、生活及工业污染等因素,南陵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垃圾方面

一是南陵县8个镇均无标准化垃圾堆放和处理实施,垃圾分散,未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大部分未采取卫生深埋、无害化处理,且防渗隔渗措施不到位。三是由于资金原因,县垃圾压缩性中转站至今未完成,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需重新选址建设。

3、生活污水方面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不断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将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4、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便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在水源附近从事农作物耕作,设置露天蓄粪池,有的粪满外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是农村白色污染较为严重。四是南陵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带来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大量的养殖,严重污染了水体。

5、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增多,且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因此南陵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非常艰巨。二是南陵县各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策重于办企业,抓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因此使农村环保工作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巨大破坏性、不可恢复性: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胁迫危害型,农村原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的集中,使原本可以自然降解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的自净力而形成污染。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一直在加剧,甚至个别地区的剧毒农药仍在使用。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农用薄膜技术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造成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构成新的环境污染。

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对农村小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由于贷款风险大,却难以得到扶持。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乡镇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对农村面源污染更是缺少资金。农村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县级环保部门,而县级环保部门存在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管理却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公益性很强、没有经济回报或回报率较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也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日趋严重。

三、南陵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镇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环境监理站、确定专职环境助理员),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