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第1篇

一、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较为稳定的发展,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2.有序性。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一个有节奏的,有重点的推进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一个阶段(学年、学期、学月或每一周)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不是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培养的有序的过程。

3.全面性。不体现全面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优生教育”、“竞赛教育”。

4.延续性。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认为过去的一切做法都是“应试教育”,全盘否定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把过去已采用过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已取得的经验。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也能进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中。也要使用应试手段。

5.开放性。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有初步用数学的意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等素质。初中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那么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观,以及遇到困难(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方算书《周髀算经》记载的商高和周公的问答,商高所处的年代约公元前1120年前,竞有“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的论述。它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早600多年。又如圆周率,它是我国几何学举世公认的成就,《周髀算经》记载为“圆径一而周三”之说,即=3.南北朝的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断定圆周率的取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定22/7为约率,355/113为的密率,直到1573年才被德国人鄂图所知,其实已比祖冲之晚了1100年。这些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了解这些事实,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学生的爱国品质。

2.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抽象数学,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有其显著的差别,这是因为,作为教学科目的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他说,在于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数学教学大纲》上所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所在,这也是构成学生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字母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式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等)和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公式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基本图形导出法等)。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迁移、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并逐渐形成技能和技巧。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就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精力放在课堂内,精心设计,精心施教。教学最优化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最优化就是以最少的教学投入,产出最多的教学成果。“教学最优化”是理想的教学境界。应该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学到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技能操作素质。众所周知,九年义务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于过去的统编教材,明显的一个差别就在于:九义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这类教材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而这类作业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冷落,殊不知,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了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情境;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77-01

课堂教学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揭示其中隐含的教学思想,这样不断地开发潜能,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方面谈谈点滴做法和体会。

一 创设思维情境,调动主体参与意识

新的教学思想,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较多的思考、发现、探索、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二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教学时,我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的内容,再进行证明的教学方法,而采用的是类比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否找出比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来判定三角形相似更简便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直接进行猜想、论证都有困难,如果采用动手做模型,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发现定理并能寻找出推证定理的一些方法,有利于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布置每个学生准备硬纸片、直尺、剪刀,课堂分四步组织教学:

1.实验

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做出具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模型,(方法不限)然后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所做出的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实验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讨论

分小组讨论实验所得结论的推证方法,探讨各种证法中引辅助线的方法的可行性,共同探索证明策略。

3.引议

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走上讲台,交流刚才研讨的结果,学生间可进行质疑、答疑,教师则可适当的帮疑、释疑,将问题研究透彻,最后进行归纳、概括、及时评价,得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

4.练习

通过一组有梯度的巩固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探索和创造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教学过程。

二 引入竞争,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讲授,而应善于创造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讨论问题的机会,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才可能激发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几何“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常规方法,直接给出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再进行证明,然后是例题和练习。学生被动的接受和模仿,就失去了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T:我们可用哪些方法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S:根据等腰三角形定义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T:请大家考虑,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呢?

S1:根据等腰梯形的定义来判定。

S2:若这个梯形中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梯形就是等腰梯形。

S3:梯形中有两个角相等不能判定它是等腰梯形,例如,直角梯形。

S4:如果将梯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条件改为梯形中若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则这个梯形就是等腰梯形。

T:这个想法不错,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的推证出来,就会得到判定等腰梯形的又一种方法,但用什么方法推证呢?

下面以各小组为单位,以讨论的方法进行证明,并在各组间比一比,看一看哪组证明的方法多、简捷、速度快、准确率高,(引入证明,以下过程略)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第3篇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乃至各级领导非常关注的新课题,本文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50-01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掌握好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行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当教师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驶入成功的港湾。所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适当的教育,使人人都能成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念之一。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趋势来改造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2 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数学学习是思维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 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3.1 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抽象数学,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有其显著的差别,这是因为,作为教学科目的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他说,在于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数学教学大纲》上所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所在,这也是构成学生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字母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式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等)和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公式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基本图形导出法等)。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迁移、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并逐渐形成技能和技巧。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就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精力放在课堂内,精心设计,精心施教。教学最优化理论的倡导者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最优化就是以最少的教学投入,产出最多的教学成果。“教学最优化”是理想的教学境界。应该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学到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2 技能操作素质。众所周知,九年义务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于过去的统编教材,明显的一个差别就在于:九义初中数学教材增加了“实习作业”,这类教材目的在于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去运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学完后的实习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测倾器,测量物体的仰角(俯角),从而计算物体的高度。而这类作业却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冷落,殊不知,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素质,发展了能力。

3.3 心理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抓好。成功者不骄傲,失败者不气馁,上课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应是我们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

4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创新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创造能力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发现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否则学生许多可喜的创见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学生也终生只会模仿而已。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教学中要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情绪,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这样就能培养出独具见地的新苗。独立思考要反复多想,所谓“多想出智慧”。多想将导致人们走向创造性的道路,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因为只有多想,才能超越常规,不为前人的结论所局限;只有多想,才能深入事物的精髓,得出新的结论。一个经常动脑、勤于思考的人,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第4篇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中等生进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教学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其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做学习的主人。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如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讨论“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的数学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地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让启发式教学进人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3.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当今世界上许多事物大多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靠单学科知识就能解决的毕竟是少数。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发挥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4.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应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让教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际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中必须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抽象概括,比解应用题更复杂,更富创造性。

5.加强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范文第5篇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突出的意义和重大的科研价值。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涉及诸多理论与实践,但关键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性质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时要做到:

一、 语文教学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列宁指出:“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这已毋庸置疑。然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载体,它是离不开思想内容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就是语言、文字躯壳赖以存在无法摆脱的内核。因此,作为培养语文能力的学科教学,抛开这种人文性而单纯去掌握“工具”也一定掌握不好,掌握不了的。语文教学还具有智力培养与思维发展相统一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又是思维品质的高低层次作为表现形态而出现的。另外语文教学还具有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习既要学书本上的文章,也要在实践中学;不仅作文,说话要以实践为基础,听话和阅读也要以实践为前提。没有丰富的实践知识,那么对听、读的内容也就无法深入地理解。另外语文学习是知识、能力、实践、情感的统一,它们共存于语文学习过程之中,不可偏废。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教学模式可采用:

(一)讲读型。即以教师为主导,对课文或某项知识进行讲读。这里的讲读必须是多种形式的讲读。例如老师讲,指导学生读;老师讲,学生评议、讨论;师生共讲共读;学生读,教师评点、指导等形式。这里的讲读必须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入自觉主动的学习境界。另外还要做到讲得要精,读得要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进入“角色”,包括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讲得精和读得深。

(二)自读型。就是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或其他文章,教师只起到揭示学习方法、解答疑难的作用。这种课型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活动型。即语文学习经验交流、语文体验感受介绍、观察活动、竞赛活动等。

(四)欣赏型。这种课型主要是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情感心理上进行熏陶、感染。欣赏文学作品,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采用多媒体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去体味感受。

(五)实践型。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涉及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学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也要在现实生活中学;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也要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听说读写一定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练习,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 要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念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念,就是说,在学习语文的空间上,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而且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只有实施大语文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在科学、高效的轨道上前进。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当然,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并非一刀切,齐步走,它与差异性是辨证的统一。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教育,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档,作业设计分类,评价反馈分度,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儿童根据各自爱好、兴趣特长,选择适合儿童自己的课外活动内容:或课外阅读、或练习书法、或演讲、或朗诵、或观察作文、或参观访问,以利于学生语文潜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欢乐。

实践证明:只有课内与课外相通,认识世界与锻炼自主能力相结合,才能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扩宽儿童施展各自本能的天地。而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能力相互迁移,才会推动儿童素质的提高。这便是大语文教育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