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教育方法

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反映着已内化为其自身品质的人文精神,包含他对世界、社会和他自身的认识和价值取向,表现在日常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等方面——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尤为关键,可以说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是新教育的基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高校图书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可以从馆藏文献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

一、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高职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1、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2、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的对象中。高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人才的全面素质结构大略可分为六个方面,即六大素质:①知识素质——人才素质的基础,其它素质都是在知识素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②能力素质——人才整体素质的核心,人才的知识素质只有转化为能力素质才会真正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③思想素质——决定着人才的社会价值和政治倾向,主宰着人类社会的走向,是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方面,必须将其置于教育的首要位置。④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是人格确立的关键。一个对人类、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人格独立的人。⑤身体素质——人的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等素质物质依托,没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人才的其它素质的社会功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挥。⑥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人对自我情绪波动与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承受能力上,集中表现于意志和情感的调度。

人才发展的全面素质要求作为高职学生必须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即学会做人——树立信念,学会学习——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快乐的心态,学会创新——适应后的变通。

当离开需求来谈教育,教育将变得孤芳自赏;当离开需求来谈自修,自修将变成闭门造车。大学生的自修,为安身立命,必须了解需求;为驰骋千里,必须引领需求。紧跟需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能学以致用!

高职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台。这个平台,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老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考虑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这就需要研究高职教育的方法。

二、高职教育方法研究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了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正确地选择教育方法,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保证全面素质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图书馆之环境教育

高校图书馆为大学之“大厦”,它不仅是学校的学术机构,同时也因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起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要积极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到时展的脉搏。

高校图书馆必须拓宽馆藏口径,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考虑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图书馆能够真正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文献支持作用增加人文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馆藏,在增加思想性强、知识性强、学术价值大、欣赏价值高的优秀作品的同时,加强电子文献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做到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本馆资源与网络资源共享,逐步形成适应多元化服务的馆藏文献体系,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播种式教育法

所为“播种式教育法”,就是只要播下种子,春天就会发牙,即使春天里没有发牙,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种子还在,就会有机会发牙,不管是什么时候,当它一但遇到阳光、雨露(恰当的时机)时,埋下的种子就一定会发牙。

高职教育应给高职学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播下“学习的种子”,即“自我阅读的种子,自修学习的种子”。由于我们人生的教练就是那些成功者、好老师和一些好的书、好的课程、好的CD、VCD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能帮助到我们的人。既然人生本如此,那么就来谈谈我们人生的教练吧——“如何学习”。如何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因人而异。而学习可以是读书学习,也可以是读图学习,还可以是读人学习。

1.读书学习。马克·吐温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不比不识字的人多占一点便宜。”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这样就要求高职院校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等都应借助一切的机会向学生推荐书籍并指导读书,并针对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IQ、EQ、FQ及专业技能,作为推荐理由。①补读蒙学类书籍(注释本)。②生活智慧/实践智慧类书籍。③健康与理财。④专业书籍等。

2.读图学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靠读好书是不足的,还必须学会读图。读图包括影视欣赏与美术欣赏。①影视欣赏。每一部好的影片忧如一门好的课程。我们在推荐影片的时候,更是要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情节过程中还要学会捕捉细节,细节里蕴藏着无限的教育。②美术欣赏。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3、读人学习。向榜样人物、英雄人物、偶像人物学习;向身边所有能帮助到我们的人学习。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学习品质(阅读品质),这是最好的教育服务。学生许多品质都是在阅读中自我形成的,一个会阅读的学生,就是会学习的学生,就是会发展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走近大师,走近经典,走近文明,走近现代,走近真理。阅读是积累知识、情感、生活的途径,而积累是形成学生素质的基本规律。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素质教育方法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属于大教育观的范畴,提示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的综合认识与把握。它决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实现,体现教育基本特征。

2、素质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方法是为了完成和实现素质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作用等基本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或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手段),是某种特殊技能的培训。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教育目的、任务、依据,而素质教育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内涵的方法(手段)和过程。没有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没有素质教育方法可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从“素质教育”观来看,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唯一的,而教育活动的过程则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就是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就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是最好的教育服务。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即学会做人,就是树立信念;学会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就是快乐的心态,学会创新,就是适应后的变通。高职教育方法研究,就是应给高职学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我个人认为应该播下“学习的种子”,即“自我阅读的种子,自修学习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教育法》[M],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王芸.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N],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

3.丁燕,王从容.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J].考试周刊,2008,(11).

4.郑俊雅.《从番职出发》[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9,4.

5.文笃志.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2007,(22).

6.朱珊.高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N]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2).

7.蒋汉通.素质教育新解[N].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6).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误区;内涵与实质;全面发展;学会做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49-01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即削减点教材内容,减少学生的学业内容,少留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休息时间;2、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更受学生喜欢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多采用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3、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音体美等课外活动,就是增加些社团、科技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兴趣班,并搞出一些小制作、小发明;4、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能进行考试,不能用数字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在班上、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排队,甚至不能公开学生的评价成绩;5、将当前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都与素质教育划等号,把任何一项改革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来进行,泛化和更加模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6、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所有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当成是解决当前困扰我国教育发展众多问题的“灵丹妙药”。

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就是人的教育,它包涵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学会做人。素质教育首先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衡量的基本标准不是别的就是学生是不是发展。

那么,在小学阶段该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

1、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应只立足于传授书本知识,而应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会做人的能力,所以我们应淡化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标、以考试分数文化成绩为学生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这也就告诉我们,应试教育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对立物,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考什么、怎么考、怎样评价考试结果的问题。2、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每一学生都有其长处,通过我们的教育都能成才。3、要承认个性差异。每一个人都他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本身就是复杂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不能像机器加工产品用一个模子来进行,它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卓有成效。

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枯燥感、厌倦感,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不素质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要求我们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只有课堂教育变得更有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1、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的学生的发展为主旨,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我感兴趣的东西,启动学生“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然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教学手段要形式多样;要善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学会”;要还权于学生,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发展,使教育更富于人性化。自然学生就会爱学、乐学、会学,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有些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将推进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划上等号,认为学生的学习就不可能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为什么学生会感到学习负担过重?我认为,这固然与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量过大有关,更与学生日常学习的知识太单调、教学方式太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关。学生的学习是不可能没有负担的,而关键是要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知识性学习负担,而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负担,加强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会做人能力方面的内容;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兴趣的负担,就不再是负担了。

三、改革学生评价体制

评价体制直接影响到我们教与学的内容和兴趣,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评价体制就必须强调学生的全体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会做人能力。1、我们的评价目的要淡化选拔和评比性,突出发展性。2、我们的评价内容要强调全面性,以全方位的评价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并注意个性化的发展。3、我们的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评价中求发展。

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第3篇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①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②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教育;素质教育;作用地位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二、钢琴教育的基本特点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三、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钱程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范文第5篇

1.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素质教育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学科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素质教育的提出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很大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1 与其它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3.2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教师在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重视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二是促进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吸收运用,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副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是评价制度要改革,使评价标准适应素质教育,考试内容体现全面,评价程序趋于民主化;二是教学方法注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教学内容为训练服务,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