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毕业去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22-02

一、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位列其中,每年招生规模在80人以上,招生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和直辖市,其中2014年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煤炭生产大省录取线超过一本线50多分(见表1),近三年全国录取线与一本线分差均值呈逐年增高的良好态势。面对喜人的招生形势,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异常重要,毕业前景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趋向、学校对地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因此,针对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开展调研和分析,对加强该专业师资管理和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向

2010―2014年,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有343人毕业(详见图1)。在343名毕业生中,186人直接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54.2%,就业领域覆盖煤及相关矿产资源,主要在国土资源、煤炭、石油、地矿、冶金等部门及其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技术、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157人选择继续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45.8%,继续深造的学生中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有154人,出国留学的有3人。

1.直接就业的学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地质市场崛起,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求大于供,就业率一直保持100%[1,2]。然而到了“十二五”期间,由于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煤炭、石油、钢铁等重要能源价格下跌[3],煤炭企业70%以上亏损运营,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企业的用人需求也随之下降,煤炭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我校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五年直接就业比例持续下滑。从2010年至2014年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29、49、42、38,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59.6%、61.7%、63.6%、52.5%、41.3%。学院积极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鼓励教师们帮助学生扩宽就业渠道,最大程度推动学生就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扩展到各省市区煤炭/煤田地质局、地质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地质勘查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测绘院、神华、开滦、潞安、中煤科工集团等各煤炭行业大型国企、中铁集团、中石化、中冶、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有色冶金设计院、钢铁集团、城建、电力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与专业相关度达到99%。

2.继续深造的学生。考研一直是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很好去向。从2010年至2014年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9、18(含1人出国)、28、38、54(含2人出国),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40.4%、38.3%、36.4%、47.5%、58.7%,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之间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读研率逐年提高。升学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考研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地质工程、矿产普查、水文学与水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相关专业。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渠道举措

就业是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落脚点,学校和学院也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督促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就业质量。

1.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学院制定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程,完善了就业工作制度,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实现了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规范化。学院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平台,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技能的培训。在常规就业工作开展的同时,学院还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预测,为毕业生就业、学生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2.发挥导师作用。我校实行导师制本科培养模式,学院全体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形成院领导、教师、导师、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就业的工作体制。就业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动员校友的力量,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了全员就业信息网,使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较大提升。

3.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每年提前召开就业指导大会,从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就业前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对考研、出国、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利用学院就业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年级大会、班会、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举办专业和职业发展讲座,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方向,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认识自身,聘请学者和教授开展“大学生十二个为什么”、“我的大学生活”、“情商高手之黄金法则”等专题讲座,使学生合理定位,明确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对近五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通过五年左右的锻炼,80%的毕业生已具有独立或协助承担项目的经历,毕业五年后职称得到晋升,薪资也提高一半多;75%的毕业生独立从事过煤田勘查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信煤炭系统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平松,侯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预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47-51.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2篇

北京交通大学曾培养出中国著名机械工程学家应尚才、中国交通运输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金士宣、中国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等杰出专家。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交通运输专业与学校同庚,有百年历史,为国家培养无数交通领域的优秀学子。近日,记者走访交大,与该校就业指导研究室主任梁英老师畅聊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前景。

《职业》: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怎样?

梁英:作为北京交通大学最有特色的王牌专业之一,随着国家铁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很好地凸显出来,目前这个专业的就业需求旺盛。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2011年度,该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其中考研率达到36%,另外还有9%的学生是选择继续出国深造。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就业的流向上来说,学生的发展前景都很好。

这个专业的学生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就业情况如此乐观还是跟专业设置有密切的关联。目前北京交大的交通运输专业细分了很多专业方向,比如有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运输、物流、智能运输等方向。不同的培养方向使得学生既有比较宽口径的基础,同时又有一个比较专的方向。学校这样的定位是考虑到让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比较有优势。

《职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梁英: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不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很高。学生基本都是在国企工作。比如,铁路系统中很多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技术的骨干都毕业于北京交大交通运输专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事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相关的工作,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国内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很多二线、三线城市也开始修建地铁,随之而来,国家急需一大批懂地铁的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也在这个行业完成就业。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本科生的就业去向。

交通运输专业的研究生大多进入科研院所或大中专院校任教。还有一部分交通工程领域的人才主要做一些宏观决策或是技术管理性质的工作。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国家的铁道部门,城乡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公安交通部门等等一些统筹规划的部门。

从地域上来说,学生基本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各大铁路局。

《职业》:回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学生多不多?

梁英:我们国家的铁路局一般都在省会城市,但它的沿线很广,顺着铁路的走向,可能会经过很多地方,我们也有很多学生是在很基层的地方。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很多铁路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技术骨干人员都是从基层干起来,逐步上升到管理层。除去考研、留学的学生,近年来,北交大本科毕业生中留京人数达到就业总人数的30%以上,研究生达到58%。

当然学校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二三线城市发展,对于去西部就业的学生,我们学校会有奖励机制,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奋飞奖”之外,还会发放奖励金。

《职业》:就业指导中心通过什么举措来帮助学生理性就业?

梁英: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们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要做的工作。

招聘的单位很多,到底该去哪里,是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不了解就没有准确的定位,就不能确定目标。我们会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教给学生很多求职的理念、方法。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之前,我们有一次机会,让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问题,可以转专业。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们会教会学生培养职业兴趣,发现自己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合乎个人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目标,因此,学生在就业时,成功率和满意率都很高。

学校还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在求职技巧、求职能力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我们还有一对一个性化的咨询。每个月会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开放日活动,学校请专家面对面对学生指导。

《职业》: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上升通道是怎样?一般薪资大约多少?

梁英:学生进入企业后,发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技术,一种是管理。对本科生来说,搞技术为主,一般工作两三年后,会有一个转折,比如有些人开始转做管理,或者是技术上的提升,从助工到工程师到项目经理,一步步从初级往上走,或成为技术骨干,或成为高层管理人员。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3篇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高等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所谓“特色专业”是指专业建设和管理达到较高水平,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即指一所学校形成的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独特的专业风格。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交通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选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对此,建设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交通工程专业经历了近9年的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始终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就业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统一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实践表明,结合行业现状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特色,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2002年我院开始招收第一届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到目前为止,已有5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在这几年的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社会对交通方面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课程结构,但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师资队伍有待完善,表现在教师短缺,尤其是专业对口、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师短缺,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较少。其次,缺少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积累,尚无本专业自编教材,还没有形成特色课程。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致使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课程覆盖面广而不精,课程设置门数多,学时少,课程教学内容深度不够,没有明显的专业方向性,缺乏专业方向群的建设,这就导致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缺乏灵活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二是目前的专业定位仍需完善,存在开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师资设课程,因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存在相关课程内容重叠等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具有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必须解决目前专业课程建设中的这些问题,提出建设规划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在改变,如果学校对人才市场需求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保持专业课程体系不变,既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也不利于学校的招生。我院的交通工程专业自招生以来,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历了两次改革与调整,基本上都是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课程体系在某阶段内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第一次课改本专业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后,2004年我们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本专业申报招生时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完善和革新,将《道路工程》改为《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增加《路基路面工程》课程,配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使知识体系更系统。另外,根据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需要,增加《数字化测图》、《道路工程新技术》等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删除与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如《汽车驾驶与检测》等。同时在进行课程内容整合时,有重点增减某些课程的学时,使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主次分明。

(二)第二次课改尽管经过精心的调研和探讨,完成了交通工程专业2004年课改项目,但随着实践应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2009年我们又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微调。结合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和来校用人单位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保证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经过讨论,对交通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部分微调建议:其一,加强计算机教学及其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如增加《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其二,强化基础课,突出主干课,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三,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避免各专业课程一些内容的重复授课,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四,从实际出发,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要求,适当将与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密切相关的课程提前。如因用人单位多是第七学期到校招聘人才,为保证学生在招聘时学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桥检测技术》、《现代桥梁结构》等课程适当提前开课,而将对学生就业影响不大的课程适当后置等。

三、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校为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要求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特点,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结合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为了本专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突出本专业的特色,今后交通专业课程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设置专业方向群或加强专业课程组建设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新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要体现专业特色,打厚基础,拓宽专业,建立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课程涵盖面过于广泛,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公路设计、道桥施工、检测等多领域,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多而不精,针对性弱。鉴于此,应结合社会对大交通领域不同层面人才的需求,建立有重点、有目标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方向群。分别设立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侧重交通工程设施与道桥工程设计及施工,兼顾工程管理)、交通规划与系统控制(侧重公路及高速路网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与智能交通技术(侧重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群的课程设置侧重有所不同,课时有所不同。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设立不同的学科基础课、不同的专业重点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安排不同内容的重点,同时建立各专业方向群沟通的“平台课程”,保证专业方向间的相通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目标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二)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现阶段,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整合是指课程之间内容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同时在相关课程中不断导入提高学生核心技能的训练方法,使得在不增加课程或课时数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校的交通工程专业自招生以来已有8年多的历程,在这8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方面在交通工程专业选用的面向21世纪“交通版”的教材中,有些不同名称的教材存在一定的重复内容;另一方面因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并且当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时,课程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容的重复或遗漏。若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不加以整合与优化,势必造成教师重复讲,学生重复学状况,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产生片面性,从而无法完成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对存在重复交叉内容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建立较为优化的课程体系大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加强创新和实践性课程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交通土建,交通工程设计、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方面,应加强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课程建设。目前我校本专业设置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建议授课教师可结合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另外,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小课题,有成果即可计创新学分。另外,可建立一批或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硬件条件。目前,已有校内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作为基础,还需在校外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实践实训基地,并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例如具有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同时又具备工程师、注册结构师、注册监理师、实验师等职业资格。“双师型”的教师对于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实际情况,可实施多样化人才引进机制,例如积极引进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加强校内教师的“双师”意识与能力培训。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教改、课堂及实践性教学等,真正实现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4篇

高投入投向何处

软件工程属于计算机大类,但很多学校已经把其独立出来,成立软件学院。在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时,不仅要考虑专业所在院校的客观条件,还要考虑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比如是否提供双语教学,是否提供实习单位,是否有学生动手的实验课程等。

软件工程专业一年的学费一般是普通专业的三倍,大多接近1.5万元每年。我国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多,相对来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7所软件工程示范性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走在了众多院校的前列。

和其他专业一样,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也是从最基础的学科起步的。一开始的课程主要有微积分、数据结构、C/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网络工程等。在打牢基础后,就开始学习诸如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Java语言、离散数学、电子电路等专业课。相对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动手的机会要多一些,而且其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要知道对于软件工程专业,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只是基础,课下的练习才是关键,你要经常练习编写程序,去开创一些新的功能,实现某个程序,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程序的开发中去,这才能学好软件工程专业。该专业很多同学会在本科期间考取各种证书,如各企业认证的卓越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等,但证书不是目的,通过考取证书而进行的学习实践才是目的,真正的牛人是不需要证书装点的。由于IT行业变化很快,发展也很迅猛,相比证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是保障就业路途坦荡的通行证。在我看来,无论是编写软件程序还是架构系统,具备缜密的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设计思路才是“王道”。

高产出产于哪里

我国的软件工程专业非常年轻,只有十年,与国际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在标准和经验上。这就需要我们与国外高校多进行交流合作,也就是互派学生学习或者进行联合培养。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科阶段会选拔优秀的学生成立HIT-DIT(哈尔滨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国际班,并于大三时派送到爱尔兰学习,那些去留学的同学可以接触到国际项目。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大学期间有项目经验的,接触实际工程多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不过等到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你也会发现,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不够用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其实相差很远,就算大学期间主攻了市面上很热的Java,到了工作时仍有许多需要继续充电的地方。

总体来说,软件工程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就业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此外其他的省会城市、沿海大城市也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就业率都保持较高水平,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我们以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2010届毕业生为例,四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3%,外企、国内500强企业、科研院所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其他的企业中,包括银行系统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四届毕业生整体薪酬呈正态分布,月薪在2000以下和6000元以上的大约占20%,约80%的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在4000元/月左右。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交通工程就业去向范文第5篇

所谓平行志愿,是这样一种投档录取方式,即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平行填报若干个志愿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其最具实质性的规则调整,就是改变了过去的“志愿优先”原则,重新确立“分数优先”原则。招生录取时,将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逐分排列,按序逐个检索和满足考生所填报的系列志愿,录完了高分录低分,第一志愿额满逐次检索第二、第三志愿,如此类推,循序渐进。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省、区、市情况不同,平行志愿具体操作模式也有一些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完全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完全模式”即每个批次中的每个志愿都是平行志愿。这是最具代表性的操作模式,湖南、江苏、浙江及上海等省市就属于此种模式。

拿上海方案为例,投档以“分数优先”原则分3个批次进行: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各设置A、B、C、D 4个平行志愿院校;第三批专科(高职),设置A、B、C、D、E、F、G、H 8个志愿院校;各批次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些志愿院校和专业都是平行的,在理论上都有均等的机会和几率被录取。

“混合模式”即部分批次中有平行志愿,但第一志愿不是平行志愿,或者在第三、四志愿中设置一些平行志愿,以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安徽、河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近年来采取的大都是这种模式。

显然,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更加维护考生利益,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和被录取机会,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高分考生,使他们因一分之差而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自我定位适当、志愿搭配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轻松、更自主地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与专业。这使家长及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松口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原来“第一志愿定命运”的博弈情绪。

考生填报平行志愿时仍然要面临3种风险:一是投档退档风险,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必然有相应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二是志愿填报风险,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填报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高分落榜;三是专业调剂风险,若考生在各校专业填报上不愿意调剂志愿,这样也将可能面临退档。

今后几年与就业趋势

对于今后几年的专业热度和就业趋势,如何才能分析判断得准确一些?这里介绍一个被大家忽略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即国家编制的五年规划(以前称为五年计划),目前所用的就是“十一五”规划。

通过“十一五”规划,我们可以知道,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确定的要加快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由上可知,与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相关联的一些专业的“热”,是5年到10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大变的。这是因为,热门专业也有其“热”的规律:一是与市场联系密切的专业会“热”,二是与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的专业会“热”,三是与信息化相关的高新技术专业会“热”,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专业会“热”。

由于“十一五”规划是我国未来5年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谋划,所以涉及面非常广,各行各业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那么同样与各行各业相关联的许许多多的专业,也是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的。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目光要长远一些,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当年因为某种特殊情况急需某一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专业要不要报,应谨慎思考,不能追一阵风赶一趟车。

按照“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意见”选专业,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六部委,曾就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协调招生、培养、就业、使用等各个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国家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问题。

意见指出,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因此,与国家重点领域12类紧缺人才培养相关联的学校及专业,也是广大考生及家长可以首先考虑的。

高考切忌望文生义

好多高校都会在高考前夕到中学做宣传,宣传材料贴满了校园。宣传材料中充满了高科技的名词和专业术语,个个专业都“看上去很美”。但究竟这些专业学的是什么,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是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一个专业,很多同学难免“云里雾里”。

五花八门的专业,有的可以从专业名称和院系名称做顾名思义的猜测,大概知道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些专业名称则比较笼统,概念范围又特别大,像安全工程、生物技术、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连老师都不能完全明白其所以然。

一是为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国家也要求专业名称规范,于是很多高校在更改专业名称时刻意与“贸易”“信息”“自动化”等联系起来,并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使名称中带有“国际”“信息”等时髦字眼的专业异常火爆。不少高校拼命新增的专业,大部分是被家长因理解有误“捧”出来的所谓热门专业,比如看到工商管理,就以为是能到工商局工作;看到新闻专业,就以为到电视台就业。现在的热门专业在几年后,很可能会变成冷门。由于目前生源过多,这些学生以后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有些专业俗称“新瓶装旧酒”,如“石油勘探”改为“能源工程”。在管理学中,信息管理(或称“信息系统”)专业在很多院校都有开设,有的学校甚至下属的几个院系同时开设。它们中有些名副其实,学的确实是计算机,有的却是将档案学专业移花接木,或是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演变而来,只不过将信息电子化了。

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多了解想填报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同一名称可能是不同专业的情况,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就是上这个学校的网站,看该专业设在哪个院系之下,由院系名字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它到底是什么专业方向了。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可以学到真正想学的专业,不至于“受骗”。

受高考扩招的十大专业

现在大学生就业较难,虽然不能全怪罪于大学的扩招,但也和某些专业在培养规模上的过度扩张大有干系。那么,中国大学里还有没有未受或少受扩招影响,而显得物以稀为贵的专业呢?当然有。

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较好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和飞行器工程基本理论及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试验能力,能从事飞行器(包括航天器与运载端)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试验,或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2. 保险专业。保险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保险业经营及管理工作,以及相关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3.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4. 稀土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稀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稀土材料开发与应用、稀土冶金与分析、稀土采矿及矿物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与经营、工程设计、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

5. 言语听觉科学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在特殊学校、康复机构、资源教室、医院的相关科室从事听力、嗓音言语与语言障碍人群的康复、教育及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为己任。

6. 知识产权专业。该专业属于法学专业,主要培养既懂得科技基础知识,又通晓法律和知识产权事务的复合型人才。

7.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该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工程机械、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技术人才。

8.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雷电防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能从事有关电子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