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4-01

在信息技术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展目标以及内涵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应当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并作出改变,从而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图书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网络与信息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以及多媒体网络对传统图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电子图书以及网络媒体拥有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图书馆要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最新特点。

(一)图书资源相对缺乏

图书资源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有图书馆分布较为分散,各个分散的图书馆主要为就近的人提供图书借阅与查找服务,同时各个图书馆所拥有的资金量有限导致馆藏资源不足;第二,现行的一些电子数据库一般需要较高的使用费用,比方说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以及其它各类专业数据库等,由于各图书馆资金有限,很难支付的起这笔费用,因此造成数字图书资源缺乏的现象;第三,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些新出来的图书不到几年的时间便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据悉目前市场上的技术和知识淘汰率达到了20%左右,图书馆没有过多的资金资源进行图书资源的更新,从而导致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出现。

(二)数字图书安全问题严重

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安全和信用方面的问题。信息化与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信用等问题。我国在去年的时候层发生过重要的机密文件泄露事件,就是因为黑客进入电子信息系统窃取重要信息和数据。如果图书馆资源也被黑客攻击将会致使整个系统瘫痪,同时重要的信息也会被窃取,引发重大的信息安全事故。因此,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图书管理时代应牢牢当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三)各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必然

由于各馆藏资源有限,为了提高人们对图书资源的享有率应当加强各图书馆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可实现各图书馆资源之间的高度共享。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只实现了在小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尚未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大共享。未来,各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共享将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创新图书管理,有效应对挑战

面对图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图书馆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创新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现代图书管理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一)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应对图书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只有从思想深处改变原有的图书管理理念,图书管理方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需求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当加强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现代网络背景下各图书馆资源实现了有效的共享和传递,因此每个图书馆需要重点考虑自己的建设特色,通过特色化建设提高图书管理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转变图书馆发展途径和方式,加强与各方的协调与合作。网络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应当改变以往独立封闭的运作模式,寻求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第三,要对图书馆的功能以及图书馆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图书管理的活力。

(二)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管理创新,制度先行。图书馆制度体系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行组织创新,根据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组织架构重新进行调整,组织内各部门各岗位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界定清楚各自的职责与权限;第二,对日常的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规范进行创新。明确规定组织内各人员的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以及其它日常事务的管理规则;第三,业务流程制度规范与创新,明确规定业务人员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第四,读者服务制度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现读者至上的原则。

(三)加强网络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重要改变。图书馆应当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对电子图书资源进行分类,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检索与反馈服务。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电子图书档案主要具有操作方便、东西不易丢失、传递快捷以及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详细特点介绍如下:

1.1 操作方便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主要具备操作方便的特点。一方面,管理电子图书时,无论增加内容或者删除内容,都比较容易,且将信息删除后不会留下痕迹;另一方面,电子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检索、操作较简单。

1.2 东西不易丢失

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复制后,不仅能够保持较高的清晰度,而且还不会发生信息丢失的情况,通过应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对文件进行复制后,依然能够有效保持其原本特性。

1.3 传递快捷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传递速度不受到地域、时间限制,仅仅通过网络传播就能够快速将所需要的信息传输到需求人员手中。另外,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还能够实现由一个终端传输到多个终端的传播,最后实现资源共享。

1.4 表现形式多样化

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文字、图形、影像以及声音等形式,均可成为电子档案管理内容,且无论这些信息是单独存在的方式还是互相搭配的方式,均能够发展为档案管理模式。

2 电子图书档案载体的特点

电子图书档案载体主要将电子技术作为生产手段,主要以电子形式存在,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准确记录代码信息,并通过电子计算机,随机检索,将其显示出来。电子图书档案载体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1 运用机读数据形式表示

机读形式数据,能够被计算机进行识别、理解以及处理;其主要应用二进制码(也就是数字代码)进行表示。电影片、录音带以及录像带等能够将声频视、频模拟信息进行记录,主要将磁带、胶片作为载体。

2.2 信息载体为光学或者磁性信息存储介质

载体不同,物体所存贮信息的密度也不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载体信息自身的存贮密度也在不断增大。

2.3 信息具有结构性

信息具有结构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格式化处理后最终形成信息集合。换个角度分析,电子图书档案载体需要具备数据库结构,否则,如信息较凌乱,则不会被计算机程序有效处理。

2.4 需要借助应用电子计算机设备

对信息进行检索或者浏览时,要应用电子计算机设备。电子出版物离不开计算机,一方面由于文本为机读数据,这些数据只能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另一方面需要借助软件进行浏览和检索,运行软件需要应用到计算机。

3 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实际的应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档案对存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电子档案的可靠性较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工作人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有效促进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越来越快地发展,需要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存放空间的安全性

为保障电子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建立一个较好的电子图书档案存放环境。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要注重保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环境。电子图书档案环境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存储工具等,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在保持温度适中、卫生清洁的同时,还要安装抗电击、抗雷、抗磁场力等设备。另外,为提高存放空间的安全可靠性,要备份电子图书档案,在多个位置放置储存。此外,对存储工具定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处理。

3.2 完善管理制度

为提高数据储藏的安全性,要严格根据电子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设计。对电子图书档案进行编制时,要安排业务能力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工作人员要定时整理电子档案,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在对电子档案进行归类管理时,可将档案级别作为主要归档依据,保证各个级别信息准确无误后,对其进行归档处理;编制好电子档案后,上交领导,经领导检查核实,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后存储。

3.3 加强系统管理

为保障数据信息读取的安全性,要加强系统管理设计。大多数情况下,电子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较低,主要存在着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为有效增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完善系统管理体系,可对电子图书资料加密设计,注意设置的密码不能过于简单,要定期更换密码。另外,可根据需求,设置电子信息的访问权限,有效防止发生其他人获取信息的情况;网站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系统漏洞,因此,要加强防火墙设置,加强系统的维修、保护,有效增强信息安全性。

3.4 避免外来磁场入侵

软磁盘、磁带以及硬磁盘等均属于磁性载体,对磁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如磁性载体受到外来磁场干扰,那么将会导致出现丢失信息、破坏信息的情况。因此,保存、使用磁性载体时,要远离磁场,保证磁场不会给载体带来损坏。也可应用特殊材料,如应用软磁物质,如镍铁合金、软铁,将其制成存放磁性载体的柜子,能够有效屏蔽磁场;对于较重要的档案、电子图书存放区,通过设置测磁设备,能够有效监测隐蔽磁场,确保万无一失。此外,有效保证磁性载体质量,尽量避开磁场,准备好测磁、防磁设备,确保储存、使用的磁性载体不会受到磁场干扰影响。

3.5 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为有效保障操作安全性,还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并和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对工作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其中,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如条件许可,可安排专业扎实、功底强的人担任图书管理工作,更好地保障电子图书档案的安全管理。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图书管理 信息化 建议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图书馆是文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藏和传递中心,应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其中图书馆是文化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藏和传递中心,应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在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下,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结构现代化有了很大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了图书管理的职能,涵盖了借阅管理、归还管理、系统综合设置等主要功能,对图书管理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使图书管理日益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1 图书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特点及发展

1.1 图书管理的特点。信息化与网络化也冲击到了传统的图书行业。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电子书、网络凭借其低成本、快捷、方便等特性不断地蚕食着传统印刷书籍的市场份额和地位。图书资源相对不足、数字图书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必然、管理体制面临挑战等这些都是图书管理的特点,图书管理及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掌握现代图书管理的特点。

1.2 图书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图书馆作为一种知识信息资源的储存地,用户借阅资料繁多,涵盖很多信息数据的管理。但是,当前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当前有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在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型机构的代表,走在了最前列。我国在进行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计划,并且逐步加以实施。如今基本上每一所高校网站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许多高校通过购买网络学术数据库、图书全文、个文数据库或是自主建设和开发数字化馆藏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为广大师生、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完善服务,使我国高校教育科研队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 信息化图书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2.1 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据统计,在高校的图书馆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4.2%,本科学历占21.6%,专科学历占 35.2%,根本不能按照《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要求来配备人员。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学历结构不完整,人员结构不合理,表现出“二低一高”,即计算机人才比例低,图情知识专业人员比例低,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比例高。

2.2 著作权问题。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化的资源,而信息化资源的建设首先遇到的就是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问题,著作权,又称为版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

2.3 人力资源问题。人事管理部门要将人事作为重心,把人作为第一资源,既重视以人择事,也重视为人设事。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另一宝贵资源,其状况决定着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和开发状况。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开展,靠的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如果人的活力得不到激发,人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人对文献资源的开发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

2.4 信息管理体制问题。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图书馆在管理信息化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建库缺乏系统性、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加工不够彻底;数据库之间互相封闭,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与我国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有关。在建设中缺乏全局性的统一部署、一致规划,各馆之间相互独立,各自发展,造成了各系统间的不协调。

2.5 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问题。近年来,许多的高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硬件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明显落后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3 创新图书管理,有效应对挑战

3.1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在思想上明确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深化图书馆管理改革、增强图书馆发展活力的原动力,是应对图书管理面临的挑战,从而促进图书管理不断信息化要求的客观需要。只有树立新的图书管理理念,才能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2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创新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创新是图书管理的基础,创新制度体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综合性制度,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的制定、管理权限及编制、管理者的职责及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职责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及考核、晋升、奖惩的方法,还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等。三是业务工作制度,是为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就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

3.3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工作必须大胆并努力应用网络与信息技术。目前,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产品的生产与知识传递进入了电子时代,为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分析、研究、提炼电子图书类别、适读人群分类, 还要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构建适合电子图书的新的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电子图书的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的最大效用。

3.4 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保证。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媒体的中转站。它在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会操作,还要会指导读者进入系统找寻他们的所需,这就相应地要求我们馆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管理工作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在信息网络化的浪潮下,图书馆正在走向数字化和虚拟化,图书馆要顺应这种潮流,积极进行变革、创新,要摒弃传统的“重藏轻用”图书管理思想,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可否认,信息化图书管理方式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图书管理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情报需求,还能丰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证图书馆核心价值长期、稳定、动态和谐发展,以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满足高职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青真.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梁晓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图书;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46-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的图书馆的数量开始增多。随着人们对数字化图书的需求的增长,数字图书馆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图书管理者如何适应信息工作的新的挑战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信息的载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以往的厚重、不易保存、不易传送的纸质载体向重量轻、密度高、体积小的数字化、电子化载体发展。为了适应人们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各种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专业网络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而且使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图书“馆藏”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要求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如录像带、软磁盘、CD-ROM等)和信息类型(如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信息等),而且要以虚拟馆藏的形式对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保存。这对于过去一直管理纸质图书的图书馆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技术服务手段提出的新的挑战

过去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是要通过馆员手工来进行的。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数据网络化的应用越来越广,印刷图书的数字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同时,用户对信息的消费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其阅读对象开始转向电子图书、CD-ROM和其他电子资料,馆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技术对图书情报资料进行收集、加工、贮存、检索、传输等。这些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和“图书”的概念都出现了新的内容,图书资料的检索速度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原有的硬件设施由于无法适应数字化的要求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和理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开始使用计算机来替代馆员的一部分手工操作;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得图书馆数字化向更加深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变化、新问题,这都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三)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自身职业素质提出的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向电子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机构发展,其管理工作也要更多地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其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过去多数都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图书管理工作而没来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电子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员来说,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图书馆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巨大,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很难实现有效的查检。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通过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将是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组织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教育者,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知识信息。

二、图书馆员如何应对数字化图书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一直以来,图书管理人员负责的都是信息的整理和保管工作,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用户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每一个上网者都可能会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这就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精炼、有序、有针对性的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进行快速、广泛的宣传,并且对用户的网络阅读行为加以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字图书检索方法。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将为读者服务放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图书馆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等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其服务功能由以提供文献为主扩展为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类型载体的知识、信息,其服务形式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参与型,服务形态也由集中、单一转化为分散、多元化。过去图书管理人员被动地等着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图书发展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该从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出发,更加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习惯、阅读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

(二)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

1.加强数字化信息意识教育

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意识表现为对数字化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图书管理人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培养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对信息有敏锐的识别能力,积极地发现和传递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2.加强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

数字化信息道德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整个数字化信息活动中必须具有的道德。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数字化信息使用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不通过非法手段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虚假和低级的数字化信息等。相关部门和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使其学习、了解数字化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数字化信息行为,随时按照道德标准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行为,避免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泄密、犯罪等问题。

3.加强数字化信息能力教育

数字化信息能力是指数字化信息知识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已经由过去的图书保管、借出和归还等简单业务扩展到包括为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阅读以及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等。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学会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中筛选出真实的、对读者有用的信息;要建立和掌握数字化信息源,掌握数字化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要具有能够指导用户使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源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了解数字化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对其进行传递和交流。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图书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164-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已不仅仅是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而更应该说是促进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加强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创新为图书管理工作提供不竭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及新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应善于打破常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同时,需密切关注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次,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工作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只有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最后,创新是面对新知识经济挑战的客观需要。由于传统图书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诸多限制,使得图书管理工作创新无从谈起。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面对各种新思想、新技术等的冲击下,图书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使其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二、图书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图书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快速发展,图书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以及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传统图书馆以管理纸质图书为主,而现代图书馆在管理纸质图书资料的同时也兼顾电子图书网络文献资料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传统图书馆的员工主要从事图书分类、图书借还及日常图书整理等工作,而现代图书馆的员工除做好这些工作外,还得担负起网络导航员、知识引导员等角色。

(二)部分图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其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量存在学历较低、年纪偏大、专业人员及技术人才匮乏等现象,这些因素就会导致图书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图书资源相对不足,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完善。在传统观念中,一般只注重图书数量,往往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忽视了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成果,使得大部分图书资料实用价值较低。读者得不到最新知识及图书资料,其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同时,在一些基层图书馆存在没有建立完善的藏书结构体系,图书总类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读者需要。

三、改进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探究

(一)完善图书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要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离不开对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利用。通过计算机管理,能够简化图书借阅手续等操作流程,促进图书的流通,以便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图书馆资源,对于本馆没有的图书资料可以通过联网数据在其他图书馆找到,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创新图书管理新规范,这必然会使图书管理工作创新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培训教育,创新人员管理模式。为了适应图书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挑战,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必须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上课、举办讲座,也可以指定业务骨干作技术培训;可以选派人员到其他图书馆参观学习,更新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同时,图书馆也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吸引、培养等工作,重视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创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三)整合馆藏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在数量以及质量上加强对图书馆已有资源的整合。对于图书的购置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帮忙选购,也可以征询广大读者朋友的意见,了解读者的需求。为了避免出现图书资源重复购置的情况,应改善图书结构及布局,建立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特色化、专业化。同时,图书馆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信息资源需求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变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描述,分析了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图书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使图书管理工作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能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创新[J].商情,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