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48-02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年1月份的调查数据,截止到2009年,青少年中网络成瘾人数达到2404.2万人,这一数据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1]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早日摆脱网瘾的桎梏。

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结合网瘾患者的症状,我们来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瘾患者对网络有特殊的情感体验,据研究,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上升,它短时间内能使人高度兴奋,但之后令人更颓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甚至消极自杀。其次,网瘾患者就好像吸毒者一样,会出现戒断综合症。网瘾患者下网后,目光呆滞,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回忆上网时的事情,计划下次上网时要干什么,离开网络会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再次,过度沉溺于上网会诱发各种人格障碍,如双重人格障碍,有许多青少年上网时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有的十分相像,有的却相差悬殊,性别改变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这种过于频繁地改变性别身份,容易引起心理危机,导致双重人格障碍。有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中的角色,引发犯罪行为。例如,一些青少年学习网络中的绑架手法,绑架同学敲诈钱财,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最后,上网成瘾还会产生网络孤独症,这种症状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其典型症状是:沉滋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有些年轻人一旦离开网络,回到现实社会就会感到不适应,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2]

二、网瘾青少年的防治措施

网络可以改变人类,人类也可以改变网络。我们不应该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相反应积极地寻找预防和解决网瘾的对策,使网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创新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来实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首先,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投资力度,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教师团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再次,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管理网站,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关于网络心理的团体辅导等。

2.加强网络环境保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首先,我们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快网络立法,将网络用法律的形式规范起来。其次,对网络内容实行分级过滤,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网络信息清除出网络,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最后,要对网吧进行有效的监管,学校附近禁止营业网吧。对不符合规定的网吧要严加处罚,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环境。

3.家庭教育的转变及提倡亲职教育。在国外,许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但是他们有家长指导孩子上网,因此沉溺于网络的人并不多。从美归来的陶宏开教授认为青少年网瘾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健康,有许多家长属于三无型:即无知型,中年时期的家长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电脑,与孩子无共同语言;无技型,有许多家长也使用电脑,但这只是工作需要,他们根本不懂什么网络游戏;无法型,家长没有办法管住自己的孩子。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应注意防止教育与实际脱离,家长应及时“充电”,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能和本领。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流行的亲职教育,即父母长辈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另外,我们可以效仿国外,建立“家长网络学校”,让家长也来了解网络中的各种知识信息,向家长介绍网络成瘾的危害。在充分了解网络知识之后,家长自然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孩子过度沉溺于网络。

4.实施素质教育。从2004年5月到2005年一年多来,陶宏开教授在全国40多个城市作了300多场报告,成功挽救了400多个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被人们称为“戒网专家”。他帮助的第一个武汉女孩文文现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陶宏开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办法。他提倡整体素质教育,推崇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分为心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最重要的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只有让孩子真正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满足自我需要的观念,才能从心理上真正摆脱网瘾。

5.变网瘾青少年为网创人才。2006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有关规定正式修改为:“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才能在防御和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同时,引导青少年提高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能力。戒除网瘾不能就网瘾论网瘾,要跳出网瘾看网瘾,激发创意去网瘾,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是治本之策。”[4]为此,首先,我们可以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论坛版主、网络电台主播、网络知名、网络原创歌手等,激发青少年的创造热情。再次,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推进“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建设“青少专网”。最后,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奥运、网络春晚等多种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才艺的舞台,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网络文化生活。

6.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青少年在课外有大量的活动时间,这样就给上网带来很大的机会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学校经常开展运动比赛,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快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不断攀登向上的好胜心。河南的徐向洋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这所学校专门收9~16岁的孩子,带领他们行军、露营、爬山涉水,体验生活,接受活生生的劳动教育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相互学习,满足他们好奇、好玩耍、好活动的天性。[5]事实证明,几百个从行走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特别的棒。

7.建立网瘾青少年戒网诊所。网络成瘾好比吸海洛因,一旦上瘾就很难自拔。自德国建立第一所戒除网瘾的诊所之后,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这种机构并不禁止青少年上网,而是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引导青少年,帮助网瘾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有节制地利用网络愉快身心。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网瘾青少年,我们可以从药物和心理两方面下手对他们进行强制性的戒网。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Z].新闻记者,2010,(3):16.

[2]李薇菡.网络交往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2,(5):61-63.

[3]陶宏开,党波涛.青少年上网成瘾与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进并延伸到信息网络教育环境中来,利用信息网络端正教育思想,帮助青少年消除信息网络中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信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素质;有效对策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网络技术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本文就信息网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强化创新意识,更好地利用信息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时代的发展服务。

1. 信息网络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1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信息网络已成为了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信息宝库,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信息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为此,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是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加强青少年之间的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现,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可以说,信息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更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1.2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随之迅速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以它迅猛快捷,包罗万象一下子就占据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信息网络的随意性和隐蔽性,不仅可以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刺激虚拟空间,更能圆了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同时,由于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意志较弱,容易受网络的引诱而沉湎于其中,进而迷恋网络,离不开网络,以致损害健康,误入歧途。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渲染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的网站,把那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带给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失去或弱化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以至于导致他们出现精神空虚、缄默孤僻、理想信念淡漠、纪律散漫、方向迷失、诚信缺乏、行为习惯差等行为、最终荒废学业,误入歧途。

2. 信息网络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切实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人格,做到正确应用网络知识,自觉抵制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

今天我们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举措。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强化他们的网络自律性,培养他们的主流的道德规则。

2.2 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网络是开放的、虚拟的,也是真实的,我们在享受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网络存在风险,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需要监管和引导,更需要勇气和自信。而网络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网络文化,鼓励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与交流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克制信息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培育出一片净土。

2.3 优化校园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发扬传统,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既要弘扬主旋律、社会主流意识,又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信息网络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从而切实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健康的信息互联网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2.4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做好信息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就尤为重要了。首先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全面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素质,包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监控能力;其次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好的政治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寓教育于网络,通过信息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在信息网络的虚拟时空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邱文祥,李志坤. 校园网与学校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7)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 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体现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研究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及其原因。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因素(心理动力、心理状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了人们公认的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这一新兴媒介的兴起打破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传统界限,成为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一种强势力量,网络以惊人的魔力影响着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它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继续搞好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分析受教育者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所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一方面网上学术信、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良荞不齐。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将全世界各个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文化共享,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碰撞,使得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成为可能,而且在整个传播体系中,信息富有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青少年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接触它们时很容易与中国文化观念形成冲突,产生困惑,诱发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思想上的混乱和迷失。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人性中有阴暗、虚弱的一面,但由于受法律、道德规范的约束,一般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然而在缺乏法律和道德社会规范约束的条件下,它们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虚拟化的特征使得一方面给青少年呈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为非道德行为打起了保护伞。在网上青少年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活,可以用虚假的姓名、性别、年龄,更可以发送虚假的信息,而且认为对此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例如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对于“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这一观点,有38. 8%的人表示“现在做起来很难”,还有5. 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所以同样一个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往往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呈现出双重道德人格,导致青少年伦理道德判断能力的弱化,造成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

3.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青少年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汇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中,如BBS,但是网上的人际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网络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人们,缺失人际直接交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情谊,以致使青少年可能在虚拟的交往环境中,以一种符号化的方式和机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真实的他人和社会,导致人际交往的数字化、非伦理化,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使得一旦走出网络,面对直接现实的人际交往时,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平衡,往往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容易患上“网络心理障碍”、“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病症。据调查,全球有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病。

4.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的影响。青少年目前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网络以传递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新颖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崭新的窗口,他们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得新的学习资源,更全面地了解身边的世界,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考试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事实,青少年也会由于不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从心理上选择上网来逃避现实的任务,但当他们下线后,会更加发现自己又落后许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产生一种敌视、厌恶学习而放弃自己,最终耽误学业,这种例子在当今的大中学生中很多,甚至有的大学生最终不能自拔而被开除或者自动退学,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个性心理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力是很重要的,它是受教育者将思想转化为行为即内化过程的关键。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倾向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它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最有价值,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它决定着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的积极性、选择性及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

1.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青少年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动力。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它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网络作为第四种媒介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网络活动,在网络中,我们应注意合理的需求与合理的实现方式相结合,形成一种正反馈,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分析青少年的需要。

2.动机是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动机就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因素,是使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促使人进行某种活动,按某种方式行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利用丰富有益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强化青少年的需要,激发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使之更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

3.价值观是青少年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人行为、态度等的内心尺度。兴趣、信念和理想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其中兴趣是它的初级形式。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兴趣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表现在个体接受的选择性方面,而且更突出表现在个体接受的敏感性和承受力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缺乏主动和热情,处于被动状态,接受教育的活动不可能加强,.反之,如果对思想政治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压力变为动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强化网络思想教育效果。

三、影响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在青少年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密切联系的,教育者只有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握受教育者各种心理状态,及时抓住时机,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人在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某种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心理影响受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比如,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不值得重视,或者认为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些不恰当的思维定势都直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逆反情绪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情绪是指受教育者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产生的与社会要求相对立,或与事物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时期,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与自己主观意愿发生矛盾,从而认为自己被干涉,产生强烈的排斥、反感情绪。只有弱化、克服青少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情绪,才会使他们自觉接受。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象一致,做到客观真实,避免只重灌输,不重消化。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对教育理论介绍和观点的宣传要采取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教育青少年改正错误观点,否则如果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只会导致“南辕北辙”,有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意志品质对青少年的影响。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知道目的实现的心理过程。主要的意志品质表现在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发展是不平衡的,独立性和坚定性的水平要高些,而果断性和自制力的水平要低些,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受教育者的意志特征,根据不同水平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结合他们优秀的意志品质开展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提高他们较差的意志水平。

四、加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全方位的影响,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化消极为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充分结合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动力,增加其效果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信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应顺应时代潮流,真正树立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增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紧迫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有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开辟师生思想对话天地,在网上进行思想交流,更贴近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更准确地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正确地引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动力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和虚拟性以及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搜集到青少年需求、动机和价值观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段,灌输合理的内容,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近些年来国内互联网发展快速,网民的人数快速的增加。所有网民中,学生占有很高的比例。随着学生上网人数的增加,凸显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他们都在哪上网?上网时都在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们去了解。当今社会,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网络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1 丰富了小学教育的途径。传统的小学教育特点:单一、呆板、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有限,一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不可能形成资源共享和互通,东西方国家、沿海城市和西部地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信息闭塞,资源不公,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在新世纪新的网络平台上,资源交换频率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提高,交往范围扩大,教育途径增多。小学教育从以前的陈旧、呆板向活泼、生动的方向转变,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知识检索力,使小学生的学习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出来,开阔了视野。

1.2 以网络为平台,形成了超时空的学校和家庭联动教育。传统的教育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通过定期的家访和家长座谈等形式和家长展开交流,但是受到时空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的良好教育,这样导致学校和家庭信息不对等、沟通不及时,成了小学教育的缺憾。在这个新的网络平台上,小学班主任建立自己的博客、开通QQ空间,甚而有些小学建立了自己的BBS,实现和家长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在校情况、父母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以及学生本人的想法,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融合。

1.3 网络极大地开拓了小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据调查统计:上网的学生比不上网的学生拥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强烈的求知欲、更宽阔的视角,他们通过网上丰富的资源,强化理论学习效果,吸收先进国家、地区的理念,从而对小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广摄新知识、新理论,这种良性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

2.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2.1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虚拟"环境,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隐匿。现在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恋爱之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业,而且长期处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这样就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并逐渐"异化"了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2.2 网络成瘾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因为网上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这使得部分青少年流连忘返,毫无节制的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互联网上。这部分青少年上网是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恍惚,学习上课无精力,甚至逃课,不能完成学业。

2.3 西方"网络殖民化"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影响力,极力向全世界特别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行文化侵略,青少年的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的严重混乱。

3.网络时代做好青少年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素质。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意识。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强大的"精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免疫力"。二是增加对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就是利用信息、网络以及数字技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德育形式必须体现创新性和实效性,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把网络德育作为学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使学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导学生做文明网民,树网络新风,拒绝道德堕落。举办有关讲座、讨论、交流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培养青少年的自学能力、自辩能力、自制能力,最终到达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