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基础比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于SPSS的统计学课程框架
传统统计学课程框架是典型的学科中心课程,其特征是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组织在一起,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信息获得和记忆,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难以达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目的。SPSS在教学上的应用,给我们改革统计学课程提供了契机。新课程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教学平台,以数据收集+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思路+数据处理软件为核心。课程理念凝炼为“略去证明、讲清原理、依托软件、突出实用”十六字方针。具体表现在:(1)理论讲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略去繁难的证明”,可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描述统计、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等模块。统计学理论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2)上机实践环节强调“依托SPSS,突出实用”,要求学生熟悉SPSS的操作基本流程:打开数据文件、确定统计程序、指定统计变量、解释统计结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教学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掌握统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性;以统计软件为依托,以专业典型数据分析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性。课程框架的特点不是介绍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原理,而是侧重阐述统计方法的思路与思想,并辅以大量经济与管理的实例,通过SPSS统计软件实现具体统计步骤。SPSS软件是教学平台,整合各方面因素以有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统计学课程载体的选择和实现
有人认为课程载体是:“只要它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能承载你的教学内容,具体的存在物,载体是一个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在它被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有强烈的成就感。”选择课程载体有六个原则:承载课程教育目标;涵盖完整工作过程;涵盖后续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涵盖技术文档制作;涵盖成本核算;涵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我们认为统计学课程载体就是承载一定职业能力的任务或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或项目,养成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载体的选择必须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寻觅。不同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基本理论可以一样,但其课程载体必须体现不同的专业性。以会计专业统计课程为例,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时,以上市银行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为载体。
第一步,搜集数据。学生分小组搜集20~30家上市的金融银行类股票一定时刻的股票价格、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固定资产比率等财务指标。
第二步,数据录入。打开SPSS软件,进入“变量视图”,定义好变量。切换到“数据视图”中输入变量的具体取值。
第三步,确定统计程序。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第四步,指定统计变量。将“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比率”等选入“变量”列表。单击选项按钮进入“描述:选项”对话框,如图1所示。第五步,结果解释。结合统计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可从平均股价、净利润等统计指标看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会计专业学生通过SPSS完成上述任务,加深对描述统计理论知识的认识,也与未来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结合,体现了统计学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区别于传统模式,改革后的统计学课程由不同的任务或项目组成,用SPSS加以实现。
三、SPSS对统计学课堂学习的影响
1.产生了新的教学要素
应用SPSS软件以前,学生需要直接面对各种数据,至多借助计算器完成计算。SPSS为统计学课程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在人和数据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界面”。SPSS的作用不仅仅是工具意义,它其实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素参与教学。SPSS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价值观的深层变革。SPSS与统计学课程的整合营造出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此环境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曾强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SPSS极大改善了统计学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采用SPSS平台学习统计学,可有效简化统计过程。数据输入、整理、选择统计功能、结果解释、预测、图形输出等对学生都不是难事。而且,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和动态演示功能,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建构主义坚持“做中学”的学习观,其实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学中做”的自主学习和“做中学”的自主学习。在统计学课程学习初期为“学中做”,教师“教”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广度;学习后期为“做中学”,学生“学”的比重要大一些,课程载体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
3.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师资水平。授课教师应该熟悉所教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适合统计课程的合适载体,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统计知识内容范围。受课程标准的限制,当前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一些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在课堂上很少涉及。
关键词:口腔溃疡;双黄连口服液;雷尼替丁
口腔溃疡发病率高,彻底治愈困难,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二‘二。由于日腔溃疡致病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当前还没有发现治疗日腔溃疡的特效药。本研究主要分析双黄连日服液和雷尼替丁应用于日腔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p年1月一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日腔溃疡患者视作研究对象,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劝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6.2士4.2)岁,平均病程(3.8士2.3)天,溃疡部位:舌面14例,u唇16例,上愕H例,颊部12例。对照组:}o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5士4.U岁,平均病程(3.9士2.1)天,溃疡部位:舌面13例,u唇l;p例,上愕9例,颊部is例。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o:})。诊断标准二2二:符合《日腔薪膜病学(第4版)》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疗指南(试行)》中的日腔溃疡相关诊断标准。纳人标准:RAU轻型(溃疡大小;p一lOmm,<10个,无形成疤痕)。排除标准:RAU重型和疤疹型。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一使用雷尼替丁治疗,指导患者做好日腔清洁,将1;i0mg雷尼替丁磨成粉末,每天4次利用棉签蘸取粉末涂在日腔溃疡发生部位,涂抹后十分钟内不能喝水,持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涂抹雷尼替丁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黄连日服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210920053,规格,每支装lOm工)治疗,每天服用3次双黄连日服液,每次服用20m工,持续治疗1周。L3疗效评价团痊愈:用药后一周内体征消失,溃疡愈合;有效:用药后一周内体征好转,溃疡减轻;无效:用药后一周内体征依旧,溃疡持续;总有效率一治愈率+好转率。另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比率以及自细胞计数情况。1.}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分析选择SPSS19.。进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丫检验。计量资料用(二士、)表示,采用t检验。I'<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0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00o,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I'<0.05)。2.2临床指标治疗前两组淋巴细胞比率以及自细胞计数结果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均有下降,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比率以及自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0.05)。见表2
3讨论
山东省济阳县中医院儿科,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每日喂服加味麻杏甘石汤1剂(儿童用药应注意比例:新生儿用成人的1/6,乳婴儿为成人的1/3-1/2,幼儿为2/3,学龄儿童与成人等量),早晚分服,连用一周。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炎抗过敏解痉平喘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病程,症状、体征,血氧,长远疗效,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平均病程及平均花费方面分别为(4.59±1.11)d、(436±45)元,明显优于对照组(8.94±3.35)d、(1239±21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5%比率、对激素依不赖程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6.67%、90%、6.7%、1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53.3%、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急性发作起效快、病程短、副作用小、花费少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肺炎;急性期;麻杏石甘汤;小儿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84-02
[作者简介] 张作磊(1979-),男,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儿科。
仕军伟(1979-),男,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较易发生,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重症可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统计学资料指出,我国小儿患者住院人数中30%~65%为肺炎患者,儿科门诊中有40%~70%为肺炎患者[2]。其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患儿亲人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整个家庭乃至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最近几年,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肺炎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4]。作者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味治疗小儿肺炎急性发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作者设计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明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月山东省济阳县中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已签订知情同意书。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42±2.35)岁;病程2~11年。对照组: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37±2.22)岁;病程1~10年。在以上指标的对比中,两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P<0.05)。
1.2 诊断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人卫版《儿科学》中“呼吸系统疾病”章节中关于儿童肺炎急性期的诊断[5];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中关于肺炎中咳嗽、哮喘的诊断[6]。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年龄≤12岁。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脑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对方剂中任何一味中药过敏者。
1.3 方法
为了保证统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两组的患儿均给予统一的治疗,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配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国药准字H1096011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0.1g/袋,生产批号0020100501),剂量为10mg(kg·d),服用方法为温开水冲服,服用时间定在在饭前1 h。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国药准字Z10950080,10 mL/支,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20100110)1~3岁1支/次,3次/d;4~7岁1支/次,4次/d;8~12岁2支/次,3次/d。
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治疗前提下,每日喂服麻杏甘石汤加味1剂,早晚分服,连用1周。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物组成:麻黄 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防风25 g、黄芪25 g、百部9 g、大贝9 g。儿童的用药比例如下:新生儿用量为用成人用量的1/6,1~3岁用量是成人用量的1/3~1/2,4~7岁为2/3,8~12岁与成人等量。
1.4 随访观察指标
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1周~3个月,平均随访1个月,观察指标包活:发热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氧,长远疗效,复发率。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一周后评价疗效:治愈:肺炎控制,肺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好转:肺炎缓解,咳嗽发热发作次数减少,胸片显示炎症部分消失;未愈:肺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有效率=(治愈+好转)/每组的所有例数×100%[7]。
1.6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本研究选用SPASS 20.0,有效率、血氧饱和度>95%比率、对激素依不赖程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平均病程与平均费用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α=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平均病程及平均花费方面分别为(4.59±1.11)d、(436±45)元,明显优于对照组(8.94±3.35)d、(1239±21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5%比率、对激素依不赖程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6.67%、90%、6.7%、1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53.3%、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全球约有1.6亿肺炎患者,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8]。70%~80%的儿童肺炎发作于5岁以前,室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大气污染、致病微生物增多,均易发生肺炎[9]。儿童急性肺炎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10]。
传统的中医学记载中认为,在儿童阶段,小儿的肺脏比较娇嫩,并且脾常不足,肺气虚则卫外不固,腠理不密则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从而致使邪气阻遏肺络,产生气机不利,津液凝聚成痰 [11]。以上为小儿肺炎发病的基础病因,小儿肺炎急性发作的时候,病理机制发生了微妙变化,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从而导致了气道的阻塞,形成气机升降不利,临床表现为呼多吸少,气急喘促已经气吼痰鸣在喉中的表现 [12]。麻杏甘石汤是祖国医学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13]。此方剂中采用的麻黄味辛温,开宣肺气以止咳平喘,通过发汗解表以开腠理从而起到散邪的功效,石膏味辛甘大寒,能够清泄肺热,两药配合应用,麻黄辛温,石膏辛寒;麻黄以宣肺为主,石膏以清肺为主[14],炙甘草具有益气和中之功效,同时又与石膏相合而能够生津止渴,黄芪、防风能补气固表;百部、大贝化痰止咳[15],全方对于小儿肺炎急性期临床效果满意。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开展中医药治疗将有着较大的临床意义。都姣娇与赵思佳[16-17]均系统评价了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证据表明麻杏石甘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情况,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在平均病程及平均花费方面分别为(4.59±1.11)d、(436±45)元,明显优于对照组(8.94±3.35)d、(1239±21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5%比率、对激素依不赖程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6.67%、90%、6.7%、1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53.3%、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客观的证明了加味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肺炎急性发作的优势。
[
参考文献]
[1]谌莹.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急性期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5):61-62.
[2]韩晓慧. 麻杏石甘汤加减与西医治疗儿童急性发作期热性肺炎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9-230.
[3]王祖清,施昌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44.
[4]梁章聪,陈喜悦,蓝海平. 西替利嗪治疗轻中度肺炎患儿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6):50-51.
[5]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8-79.
[6]刘百祥.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202,
[7] 陈曼丽.儿童肺炎临床研究与讨论[J]. 当代医学,2012,18(22):75.
[8]廖文彩.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2,4(11):142-143.
[9]赵思佳,马艳红,傅延龄,等.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量效分析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 :361-367.
[10]利汉其,廖友明,张广昭.小儿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56-57.
[11]谌莹.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急性期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5):61-62.
[12]吕玉霞,柳琳琳,苏玉明,等.300例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3):50-53.
[13]赵彩艳,胡坚.麻杏石甘汤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58-59.
[14]代琳,舒静娜,林胜友.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的干预作用[J].河南中医,2012,32(1):40-42.
[15]屈飞,崔艳茹,徐镜,等.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3):184-187.
[16]都姣娇.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6):121-124.
【关键词】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为积极探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从综合治疗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笔者特对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干预,以期为及时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年龄均处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2±8.1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病史调查和常规体检而严格排除恶性肿瘤和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并且在性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入院后应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往往不足,静脉大都处于瘪塌状态,再加之骨盆骨折可能损伤血管的特殊性,故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输液和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对于休克较轻的患者,应采用留置针进行表浅较粗的静脉穿刺输液治疗;而对于休克较重的患者,则应采用深静脉穿刺输液治疗,两条静脉通道的位置选取应集中在同一侧肢体,以便于管理和生命体征监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通过鼻导管以5L/min的剂量为患者进行吸氧,有效增加血氧饱和度并积极转变机体主要脏器的组织缺氧状态,全面促进患者休克的回逆。在为患者进行吸氧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的变化,并对吸氧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根据患者实际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呼吸机的辅助治疗。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配备专人实施护理,并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全面协助患者完成相关项目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指导和调整患者生命状况。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及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而为手术赢得更为充足的时间。④全面做好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恐惧等负性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以诚恳的态度鼓励患者,并通过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而向患者表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配合对于争取时间及早手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评价指标 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脱离危险,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P
2 结 果
经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两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比率显著提升,高达97.83%;而死亡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2.17%,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骨盆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外伤性疾病,大多由于强大的暴力撞击而挤压骨盆所导致[1]。骨盆骨折的大部分患者均合并有休克以及尿道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等相关病症,而合并失血性休克则是最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也正是由于骨盆骨折患者一般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同时再加之骨折端渗血现象的加重而最终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大幅度降低,故骨盆骨折患者易并发较为严重的失血性休克[3]。因此,如早期得不到有效的抢救或救治不当,均可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现象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日益提高,护理理念的全面更新,其急救护理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疾病的抢救[4]。尤其是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通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面做好心理疏导等措施来推进其临床救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患者抢救成功的比率显著提升,而死亡的比率则显著降低。由此可见,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及时挽救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宝贵生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艳芳.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68-69.
[2] 林媛,李冰.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3-64.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社会因素的介入及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在高剖宫产率基础上,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群增多和妊娠分娩年龄延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率明显提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与前次手术技术、子宫切口修复情况、术后炎症及盆腹腔脏器粘连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瘢痕子宫易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关注的重点。因此,为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瘢痕子宫分娩的危险性,本研究对我院10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100例,均为单胎,年龄24~38岁,平均(25.9±2.5)岁,孕周34~42周,平均(38.5±3.1)周,孕次2~5次,平均(2.7±0.3)次,产次1~3次,平均(1.8±0.2)次,再次妊娠距首次剖宫产手术的时间为1~9年。其中3年以上59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90例,7例为子宫纵形切口术,术后均无感染情况发生。将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选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分娩指征
(1)阴道分娩指征: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年以上;上次剖宫产手术未出现切口撕裂及感染、切口完全愈合;上次剖宫产指征已经消失,且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B超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5mm,胎位和胎儿发育正常;宫颈Bishop评分36分,无妊娠合并症,且上次手术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2)剖宫产指征:对于首次剖宫产术式不详者、伴明显手术指征、不易行阴道分娩、耻骨见压痛或自发痛、楔状突出、B超示子宫下段薄弱以及距上次剖宫产时间
1.3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10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阴道试产、剖宫产),并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母婴并发症情况(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窒息、吸入性肺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年龄、孕周、产后2h出血量、产程时间比较
1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4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试产成功40例(设立为A组),其余9例改行剖宫产(胎儿窘迫)3例,第一产程延长3例,孕妇及家属拒绝继续试产2例,孕妇不能忍受宫缩痛1例,共60例均行剖宫产手术(设立为B组)。A组行阴道分娩产妇的年龄、孕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但A组的产程时间明显多余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母婴并发症比较
A组行阴道分娩产妇的子宫破裂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产后发生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