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政治哲学道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政治选择题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
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
审综合题要注意一般步骤:
第一,注意类型:文字材料、图表(数字统计表、曲线统计表、直方统计和条形统计图、圆比例统计图)、混合型。
第二,审材料: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特别是注释);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
第三,审设问:
(1)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
(2)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3)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
第四,迁移、筛选知识(寻找理论依据、注意相关考点之间的联系)。
第五,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方法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很快地总结出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干的设问,对照题枝,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方法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例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什么、制度是什么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把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方法3.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题枝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方法4.不得已,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选择题解题技巧:
技巧1.审设问。先弄清选择题考查的内容:说明了,体现了,反映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技巧2.审材料。往往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在材料的最后一句话。
技巧3.审选项。一排谬,排除错误说法的选项。除非逆向选择题。二排异,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和材料没有关系。三比优,往往最后两个答案是最难选择的,就看哪个选项更接近材料,更好。
2017高中政治选择题审题和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1.2017高三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2.2017年高考政治的审题及解题技巧
3.2017年高考政治审题答题技巧
4.2017年高考文综选择题和大题答题技巧
5.2017高中时事政治试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诗歌典故;生活化;哲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4
高中生学好《生活与哲学》非常重要,因为生活处处有哲学,学好了哲学可以帮助学生增长智慧,可以帮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过,理论性强且抽象的哲学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多数学生学习哲学只是被动的识记,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名句、古诗词、寓言、歇后语以及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学道理变得异常生活化、通俗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浅显易懂、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读懂哲学,进而能够领悟人生,从而能够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品质,也就能实现《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的德育目标。
一、借助流行歌曲帮助学生理解哲理,讲练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很多通俗歌曲体现了一定的哲学观点,如《爱拼才会赢》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春天的故事》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山不转水转》体现了要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苦乐年华》不仅体现了不同的人的立足点不同,还体现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等等。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借助流行歌曲辅助哲学的教学,肯定能唤醒人的听觉系统,引起关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理解哲学原理。例如,在学习“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或是请学生演唱歌曲《酒干倘卖无》,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包含了“天、地、家、你、我”等以及反映出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可适时地给学生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指出歌词描述的父女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联系,说明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认识到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且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联系之中。
二、由故事典故引入,阐述哲学原理
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面对实际生活,面对实际问题,所做出的解答都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科学的解决方法,也最终能够圆满完成。在教学中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知识点时,我是先给学生讲一个“傻儿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秀才生了个傻儿子。一日,得知朋友要来拜访他,为了证明儿子不是傻子,他决定让儿子去显摆一下,还提前特意给儿子教了四个问答题:第一题,问:桃树怎么没了?答:让我砍掉卖了。第二题,问:牛怎么不见了?答:兵荒马乱的给弄丢了。第三题,问:钱怎么这么多?答:爹妈辛辛苦苦挣得。第四题,问:你怎么这样聪明?答: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交代完了,秀才满怀喜悦地让儿子去招待客人。客人也确实问了四个问题,不过问的内容却不是他父亲教给的,而傻儿子回答的却是一成不变:第一问,你的父亲怎么不在?儿子答:让我砍掉卖了!第二问,你母亲呢?儿子答:兵荒马乱的给弄丢了!第三问,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呢?儿子答:爹娘辛辛苦苦挣得!第四问,你怎么这样讲!儿子答: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学生听着会心一笑,想必业已理解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紧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傻儿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呢?原因显而易见,就是他根本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教师再跟学生讲清楚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质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来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三、名言名句体会哲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而这些名言警句对于学生理解体会抽象的哲学原理有着启发作用。例如,刘备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实际上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这句话的本意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能因为一件坏事小就去做。而恰巧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当然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同样,一个人的堕落变质往往也是从做很小的坏事开始,慢慢地、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毁掉一生。故而,我们必须做到防微杜渐,把坏习惯、坏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对生活中的那些所谓的“小错误、小缺点”不管不问。而同样的道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因此,我们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微乎其微,只要是对别人或是社会的发展有益的事情,而千万不能因为事小而懒散不动。
四、用古诗辅助理解,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在讲授到事物的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两句诗。首先,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两句诗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明白在面对庞杂无序的事情时,不能糊涂,首先必须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集中力量去解决。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论”的。最后,教师还要趁机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矛盾就是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他的,如过早地谈恋爱、迷恋网游等坏习惯都是不好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体现。
列举的以上种种都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而且应用上述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确实能够起到变难为易、由浅入深的作用。这样,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的学习也很积极,有利于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最终的教学成绩与质量也肯定不会差,还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也并不遥远,哲学源自生活,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哲学课的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如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深为浅,促成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领悟高深的人生哲理,进而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这是我们所有高中政治教师值得一试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政治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8
政治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学业发展,还关系到学生在思想观、政治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人修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意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即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环境基础。最后,教师应该要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以更好的综合素质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认真剖析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预案
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要重新对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摸透每个知识模块,并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等,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参与热情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无趣,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十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新课程视野下,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政府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如抗洪救灾的场景、保家卫国的战士坚守岗位的情景等。这些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另外,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通过深化学生实践体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场景表演、模拟训练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再如在《生活处处有哲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哲学概念有更加具象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小组合作,推动学生共享共进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大。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适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诱发其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把握则是提问效果好坏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的范围要适中,不宜过大
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这堂课时,由于课堂问题范围太大,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和问题:
书本案例:结合书本第65页,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由于这一问题范围较大,学生回答的难度系数不小,很多学生欲言又止。为了突破这一问题的局限性,我设计了几个范围更小的问题:1.当今经济形势下,你认为是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学生做出选择后,再进一步继续追问:2.能不能说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理由?这样课本上的大问题肢解后变成了范围更小的问题,就能有效降低问题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和顺序性
课堂提问的指向性是指提问要做到表述清楚、目的性清晰。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不确定的答案,学生思考时就会没有方向感,回答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例如,教师想让学生总结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就不能问:“从舟曲救灾中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而应该问:“我国在舟曲救灾中的做法反映了哪些哲学道理?”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更具有目的性,学生思考的方向会集中在哲学这一范畴,不会茫茫然找不到方向感。另外,课堂提问还要注意顺序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和教材实际从三个角度进行提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两者则是深层次的问难。
三、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民主、互动、交流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劳动者与就业》之前先设置“怎样理解就业”、“我国就业现状怎样”、“劳动者就业权益状况怎样”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看、请教家长或与周围人沟通,去了解我国的现实就业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理论性强且抽象,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实际,将抽象化为有形。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缺陷”时,播放“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相关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奶粉事件造成的惨痛后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类似现象或事件还有哪些”、“如何防止事件和类似现象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质检总局对奶粉事件中渎职质检人员的严处,及针对奶粉事件的一系列公告,从时事热点中直观感知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深省,分析问题的缘由,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提问艺术”的注意事项
1.积极聆听。一般来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近该生,给予亲密注视,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并给出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睛接触、赞同声)”。记住回答者所讲的内容并在其回答完毕后准确复述,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
2.明确态度。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有明确态度,教师绝不能不置可否、不作任何评价、不了了之,否则既无益于弄清问题,又会使学生尴尬。教师的评价要中肯,既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成就感而滥用表扬、赞赏,又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而大加批评、横加指责。
3.鼓励求异。要激励学生探索作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不能信手掐灭了学生迸发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教育教学,树立“人本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挖掘、引导和发挥。因此,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待所有学生,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树立“人本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我以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二、思想政治课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感恩是一门要花心思学习的课程。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我们处处都受到他人的帮助,他人的帮助使我们有更美好的人生,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只有会感恩的人,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真谛,感恩是一种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表现。有了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恩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悟到它所具有的哲学道理。1.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感恩具有“联系”的哲学性质。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请举出实际例子。这启示我们要善于以思质疑,以疑激创。课堂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因此,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善于把握随机课堂
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随机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在教师准备范围之内的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如何应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便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知识积淀”。当然,这种应变能力是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自信心做支撑的。如讲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我以“贷款购房比攒钱购房好”为主题,组织学生辩论,双方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经过辩论,老师点评,统一了认识:两种购房方式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在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时,贷款购房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在通货膨胀时,将加剧通胀,不利于稳定物价和经济发展。对消费者来说,贷款购房属于“适度的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既拓宽了教学内容,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以练促学,归纳提高
当堂练习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通过练习一方面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另一方面能通过训练发现和总结各知识点相互间的规律,积累方法和技巧,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努力改变思维定势,加强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古代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如讲解《一国两制》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解决,既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什么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是对“和平统一”的有力保证,它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合理评价,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趣技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融洽师生关系。如讲解《因果联系》时,可选用酒驾致人死亡的漫画,引导学生讨论:
1.酒后驾车与去火葬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打开智慧大门,引起学生质疑,又可以让学生把知识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求异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