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读图技能 区域地理教学

从当前地理考试考题类型来看,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图考图,二是无图考图,地图无疑是测试的核心,因为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如何读图、析图、用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之所在,区域地理在高中阶段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地图上的信息,分为显形信息与隐性信息,提高读图效率关键在于掌握挖掘地图隐性信息的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读图技能,挖掘地图信息的习惯。从读图技能培养方面挖掘地图信息,笔者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 塔梯设问法

即充分利用图中体现的信息进行层层设问,以问题的形式把重、难点囊括其中,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印度农业布局”时,图中农业类型多样,隐含的地理信息也多种多样,可设问的角度也就比较多面。

设问(1):在印度有哪些农业类型,大致各分布在什么位置?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格局。

设问(2):在印度,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农业是什么类型?农业类型的这些分布特点如何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区域差异。

设问(3):印度中部东、西种植作物类型有何区别?印度西部沿海的种植作物也有水稻种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可能种植在什么地形区?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影响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也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区域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使用塔梯设问法应注意对地图的观察要体现整体性,设问的角度和方式要体现出地理事象的关联性。塔梯设问能够充分挖掘地图的隐性信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和条理化。

2. 比较分析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 即将表达不同信息的同类地图整合在一起,或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性,寻求差异性。比较相同点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区域发展“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下面就从区域图和特征图两种类型加以比较认识:

(1)区域图的比较。在讲授亚洲时把欧洲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围绕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宏观上的比较。同时选择具有明显类比的英国和日本作为微观比较对象:如将”日本轮廓图”与”英国轮廓图”进行比较:从海陆位置上看,两个国家都是岛国;从相对位置上看,分居在亚欧大陆的两侧;从国家海岸线上看,都比较曲折破碎;从地质成因上看,日本主要是内力作用所致,,英国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从交通条件上看,两国都拥有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从资源构成上看,日本资源短缺,而英国自然资源则比较丰富些;从气候上看,日本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虽然都具有海洋性,但影响气候的成因不同,气候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从渔场成因来看,两国都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但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东北侧,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的西北侧;从国家经济发展上看,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2)特征图的对比。地理环境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差异性,影响差异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分条件,影响气温和水分的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等进行比较。所以比较时主要围绕地理成因、极值范围、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例如,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进行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较小,洋流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小,而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大;从分布上来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东亚独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南美的东南海岸,澳大利亚东岸都有分布。

3、图层叠加法―加法

即将描述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地图,按知识的发展顺序与相关的原理图综合叠加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地图体现出的是地理要素信息,每一要素就是一个图层,把不同要素叠加在一起,可以从整体把握知识的脉络。例如,将“印度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相叠加,可归纳出不同降水条件下,农作物的类型不同―水稻广泛分布于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棉花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的德干高原中部及印度河、恒河两大平原之间。将“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相叠加可以看出,工业城市的布局原则――加尔各答周围盛产煤铁,成为印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周围又盛产黄麻,又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交通便利,接近棉花主产区,棉纺织工业独占熬头。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图技能 培养方式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高中地理教师充分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压力。教学改革对师生的课堂学习提出更高要求,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及综合素质。因为地图不仅是地理学习中需要加强的技能,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地图的出现比地理学科早很多,地图帮助地理学科形成整体有序的知识结构。地图中蕴含大量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学习,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明白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以后,地理教学工作者认识到地图的重要作用,地理地图题目高频率出现在升学考试中,所以要重视地理地图的学习。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每一课时都和地图紧密相连,地图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直观、可信,具有说服力。地理学科中的地图相当于语文学科中的象形字,是地理学科中很多事物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展示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高考改革之后地理学科的考查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更多的是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分析地图、理解地图的能力,很多考试题目都将解题的关键隐藏在地图中,只有在识图和读图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措施

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在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识图,在识图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要学习地图三要素。拿到一幅地图先要分清的是方向,然后观察地图上的标识和比例尺,让学生清楚实际的地图是缩小多少倍才产生眼前的地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记忆常见的地图标识,对以后的地图学习有帮助。其次要学习地图上表示事物一贯采用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包括多种类型的地图,有分布图、统计图等。再次要学习的是运用地图的技巧,这方面主要是针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的,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如何使用挂图,仔细地区分主图和辅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指图是否规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的技能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读图技能主要指的是将地图语言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在地图阅读过程中了解必要的解题信息,然后通过整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最后的结论。为了培养学生读图的技能,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定位地图的类型,然后清楚地判断地图的主题,看清图例主要代表的地理事物是什么,将地图中各单一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最后要进行图文之间的转换,通过地图学到需要掌握的知识。

3.提高学生填图的能力

在地图技能提升过程中,只有学生参与具体的填图训练,才能懂得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地图。通过填图训练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对具体的国家有所了解,记忆相关的地形、气象知识,这样的填图训练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而且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例如在练习册中有很多幅中国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标注出中国的三大地形图及重要的河流和山脉,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懂得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图的技能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学习目的是应用于实际生活。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技能,将原本复杂枯燥的文本知识通过绘图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通过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完成相关统计表绘制任务,并加以分析研究,提高地图应用能力。地图的应用不仅是解决课本问题,而且要懂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高中地理学习课堂中,师生通过地理知识分析我国房屋结构的主要特点,在迷路时如何辨别方向等问题。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的地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抱着认真教学的态度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加强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识图、读图、填图和用图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应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S1:90-93.

[2]秦艳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地图技能[J].学周刊,2016,06:186.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第3篇

作者:朱阳江

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抓住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循着概念、定义、原理、规律、知识联系、联系实际的思路大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选准提问的角度,一般来说提问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提问的策略,学生可通过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发问;可通过多向综合发问;也可通过逆向假设发问。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的好,为什么提的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例如:学习巴西时,有个同学提出:巴西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国家大力发展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以节省外汇,我们国家能否学习借鉴这种经验?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的好,表扬这个同学不拘限于理解和掌握教师讲的内容,而是积极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学习和借鉴,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并接着这个话题,结合我国能源紧张状况,让大家为节能献计献策。引起了全班一场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大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新价值的建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自然,联系生活。只要我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周围的世界,他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就可能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离发现、发明、创造已经不远了。

利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也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还可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小组或个人提的问题多且质量高。为了激发鼓励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直至把提出问题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提问记录册,根据提问的次数和提问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计入该生平时成绩。对于课堂提问次数多、质量高表现优秀的同学,可给予适当的表扬与奖励。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地理师范生 教学技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文化素养,还需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学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方面。教学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获得的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地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陈旧,教学技能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因此地理师范生在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该突出地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

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涵义

1.1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定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学者们对地理教学技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华东师范大学陈澄教授从教学技能服务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认为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据地理教学理论,运用地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顺利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从教学技能服务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教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认为,地理教学技能主要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是指在一般课堂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赋予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特征。首先从教学技能的来源看,地理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其次,从教学技能的作用来看,它是促进学生分析、理解与迁移等能力提升即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后,从教学技能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看,地理教学技能不仅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形成,即地理教学技能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2地理教学技能的特点

1.2.1指向性与创造性

指向性,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行为来表达,教学行为受到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支配,不同的教学技能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因此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和结课技能都有不同的指向性。例如教师运用提问技能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多方面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目标。

创造性,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要素在发展变化,地理教学技能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例如在导入课程环节,教学可以采取语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1.2.2操作性与习得性

操作性,每一种技能都包含着定的规则和一定的运作程序,可以分解为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步骤来加以训练和模仿,可以通过有规律的观察和示范进行模仿,因此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系统训练获得提升。语言技能可以分解为语音、语速、语调,导入技能可分解为导入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导入过程的呈现、联系到新课程的引出,提问技能可以分解为精心设问!巧妙发问、总结归纳和引问等环节,地理图表媒体运用技能可以分解为选图、挂图、指图、读图和分析地图等步骤。

习得性,每一种教学技能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习得的,通过科学的学习和训练,高校师范生可以逐步掌握地理教学技能,并有可能达到娴熟运用的程度。

1.3地理教学技能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并无统一的标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教学技能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胡良民等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语言技能、三板技能和组织技能;陈澄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教学氛围调控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体态语技能、板图板书板画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结束技能;段玉山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分为地理课堂的教学准备技能、授课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李家清把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定为地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过程技能、教学媒体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课技能、说课技能学习方法指导技能、实践活动指导技能和课程资源开发技能。

因此本人在学习借鉴诸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将地理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前技能、教学始技能、教学中技能、教学后技能和教学终技能五类,其中教学前技能包括分析技能和设计技能,教学始技能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和导入技能,教学中技能包括提问技能、讲授技能、组织管理调控技能、媒体运用技能等,教学后技能包括评价技能和辅导技能,教学终技能包括结束技能和反馈技能。

2.高校地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1高校教师方面,在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运用直接导致了学生教学技能的水平高低。

2.1.1青年教师地理教学技能现状,首先是课堂控制能力欠缺。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不能迅速的转换,导致了他们在走上讲台以后,对课堂的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常常手足无措,缺乏灵活而有效的处理技术,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2.1.2资深教师教学技能缺憾,一般而言,资深教师都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技能,然而,相对年轻人而言,年龄较长的老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面则略现不足。同时存在着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课堂一切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师生的互动减少,反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1.3解决途径

首先严格进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是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并没有进行过教学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师范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习的不系统等原因,对教学技能掌握的并不娴熟,因此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也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其次展开各种技能培训,师范类高校各职能部门针对实际情况,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教学技能培训。如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努力让教学技能有所欠缺的老师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来补课,弥补其短板。另外,还有教学督导、教研室教研活动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

只有提高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地理教师。

2.2高校培养方面

2.2.1学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高校氛围之中越来越提倡应用性发展,为此学校越来越不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未来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将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核心技能。但是,目前在教师技能的培养中普遍存在重视传统教学技能,轻视现代教学技能,甚至没有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等问题。

2.2.2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不感兴趣

随着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地理专业毕业生越来越不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另外高校师范生自认为受过系统的高校学习,认为中小学地理教学简单,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马马虎虎,态度不认真,学生训练的机会也不够充分,各项技能的长进和提高不明显。

2.2.3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目前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微格教学或校内试讲等形式进行,这种训练往往以模拟地理真实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但对于各种单项技能的训练却有明显的缺陷。

2.2.4地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应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过程始终。但事实上多数师范院校的地理教育见习很少,只是在学习《地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时才到中学地理课堂观摩和听课,而且次数很少,一般仅为1一2次。

2.2.5解决途径

增设技能课程,规范技能标准,教育理论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的比例远远少于发达国家,带来的影响是师范生在地理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指导不够具体,地理教学技能不够全面、扎实。改进教育实习,促进技能迁移,地理教育实习是高师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师范生大学理论课程学习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是促进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迁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师范生向中学地理教师顺利过渡的重要环节。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手抓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师范生观摩大量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

首先延长实习时间,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普遍较我国长,我国师范生实习时间太短。实习时间过短,使得师范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脱节,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技能难以迁移。其次是加强实习指导,实习指导工作由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承担。目前,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很难与师范生密切沟通,造成实习指导流于形式。

因此,对于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从事高师地理教学的教师们认真思考,不断求索,肩负起为基础地理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胡再..新课程下的高校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培养研究[R].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2]陈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3]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家清.新编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分析、综合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地理事物,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和要素综合成一个整体概念,从而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天生的禀赋,任何个体都需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只记住了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如果用逻辑的方式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内化为一个知识体系,既方便保存,又方便提取。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位,从而转化成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线索的导航者。

一、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原动力,是人们求知的源泉。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的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指导下进行的。只要学生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便会积极地探索和研究。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使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逻辑思维的问题,例如冬天冷空气频频南下,夏天的台风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天气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容易让学生投入其中,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进而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让学生在不断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思维。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布置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

1.加强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因此只有正确,全面掌握基本地理知识,技能,才能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必须要理解掌握平原和高原、地形和地势、冷锋和暖锋等基本概念以及明确区域地理的组成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自然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地理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城市与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有比如要分析好我国地势、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必须对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区域地理学习中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应受到师生的重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首先每个教师应该认识到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初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教师只有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比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为基础,运用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类比区域差异,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进而提高思维的辨证性,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以西北为例,由于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山脉阻隔的地形因素,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进而影响河流特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也呈现干旱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到荒漠,干旱的自然环境又引发了一系列人文地理现象,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为特色。其次,地理课不是逻辑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做到结合有机、渗透自然、要求适度、方法得当。如日本的气候学习中,由复习亚洲气候类型入手,回忆出东亚的季风气候中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比较日本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日本比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夏季偏低,而年降水量偏多。引导学生认识到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多,形成了海洋性季风气候。促使学生把前后章节的知识串起来。使“气候的分布”这个难点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而融入了整个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联系,建立结构体系,内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多实践,多做地理习题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活动题、填图题、综合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