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的概念

语文教学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的概念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概念阅读” 阅读教学 学术意义

曾祥芹先生不仅是文章学专家,而且是语文教育学专家。他致力于用阅读学、文章学指导语文教学,“新概念阅读”就是其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新概念阅读”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旨在对低质量、低效率的传统阅读观念和传统阅读教学陋习进行大力改革,使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阅读教学产生大的变化,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意义。

一、“新概念阅读”的观点

“新概念阅读”强调阅读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思维性,意在对传统阅读所造成的“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局面进行匡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实现由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概念阅读”的基本内涵。曾祥芹先生认为,“阅读过程”,包括“披文得意及物”三个阶段,包含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阅读过程有“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运思及物”三条基本规律,并可分别派生出“语境定义”、“意会神摄”、“经验汇兑”、“遵路识真”、“阐幽发微”、“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类化迁移”、“切己体察”等九项阅读原则。因此,曾祥芹先生提出,“新概念阅读”重在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一面摈弃“阅读无学”的偏见,把阅读看做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知识、信息的一门科学技术。一面改变“被动接受”的旧习,将阅读视为读者对读物主动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

第二,“新概念阅读”的技能方法。曾祥芹先生从阅读时效的角度,把“新概念阅读”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这个阅读技法补充和发展了“读法只有精读、略读两种”的旧说法,强化了阅读的效率意识。精读法,即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在60%―70%。为训练精读、略读、快读这三大读法,曾先生提出了经验汇兑法、不求甚解法和一目十行法来具体指导阅读,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汇兑法是指通过读者与作者的经验交流达到对文本及其深层意义的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法是指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整体感知,先扩大知识面,搜集所需信息,只抓取基本思想内容,以达到对文本主要精神的把握和体会;一目十行法旨在提高阅读的速度,在保证阅读的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精神。

第三,“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内容。“新概念阅读教学”,就是自觉用阅读学来指导阅读教学,把阅读科技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生产力。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偏颇,曾祥芹先生提出:在阅读教学目标上,要打破“语文纯工具论”的迷信,克服“阅读纯技术论”的偏颇,真正实现阅读教育的人文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纠正纯粹吸收的单程阅读论,坚持内外互动的“双重转化论”;超越“止于得意”的“半程阅读论”,坚持“披文得意及物”的全程阅读论。在阅读教学策略上,应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阅读的人文精神必须渗透在阅读能力训练之中,要把随意被动、违背阅读规律的教学盲点,变成自觉主动、符合科技原理的阅读教学亮点。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挤掉或取代学生独立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在阅读教学媒体上,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模式,突破单纯从纸本书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格局,进而学会从电子读物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本领。在阅读教学测试上,其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知识和能力,而要兼顾阅读知识、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其形式不应局限于书面,而要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其题型不应让标准化试题主宰,而要降低客观性试题的比重,确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

二、“新概念阅读”之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阅读”在阅读教学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一,曾先生所创设的“新概念阅读”开拓了阅读学领域。传统的阅读学大多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一字一句的解读,肢解课文的讲读模式、“尸体解剖”式的课文形式分析,使本应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索然寡味,且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新概念阅读”恰恰针对传统阅读的弊端,提出新的补充,开拓了阅读学的领域。阅读课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不能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必须引导大家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三统一。

其二,曾氏“新概念阅读”是对阅读学规律的总结,对阅读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表现为“文―意―物”的过程。具体说,即从课文作品的语言文字出发,沿着句、段、章、篇依次前进,回环解释,整体辨识其体式,逐级理解其情意;再跳出文外,延及作者主体和事物客体,深思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最后将阅读汲取的精神营养,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才算达到阅读的终点。

其三,曾氏“新概念阅读”对阅读教学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但是在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写作因有迹可寻被注意了,而与写作同等重要的阅读,却因比较难以捉摸而被忽视了。直到现在的语文教学,仍是以写作指导为主,从课文预习、讲读到最后的练习,都着重于理解课文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在深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而提高鉴赏及写作的能力。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应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以文为主的精神,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曾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创新意义。

其四,“新概念阅读”反映了曾先生的创新理念:目前,古代繁琐解经的遗风在现代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依旧阴魂不散:短课文又长又慢地讲解,没完没了地赏析,屡改不正;只一味精读的单调读法至今未能得到丰富和发展;略读、快读方法一直遭到误解,不能被大胆采用。而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文本读物、电子读物、多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阅读信息,在传统的精读教学之外,还要使略读与快读并重。这样,才有利于推进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博览群书。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 只是从单方面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长此以往就严重影响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不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4.教师教授概念的方式

有时教师往往会表示出忽视概念教学的大方向认为学生掌握起来很简单,在低段教学中一味的追求直观教学,口头讲解概念并且结合先备好原型材料或样例说明概念其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着,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到了最后还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如乘法口诀;学习的场面热闹非凡,各种教具学具的使用等课堂教学看似成功,可是却中看不中用,到了课后概念的使用却很迟钝,那么结果还是要死记硬背。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科学合理的现实教学情境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要创设科学合理的现实教学情境才能更利于概念的教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案例1: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

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

(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只能吸收30%的新知,动手的话,可以达

2.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就好比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三、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是信息反馈的手段,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因此,教师要精心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作,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案例1: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新课后,可以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用一根长为20厘米的毛线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同时叙述已知条件:这个长方形的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现在把它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演示为正方形)。如图:

提出思考题:

1.这两个图形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2.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1、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2、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仍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还是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不要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体验性;拓展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16-01

阅读教学是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更能培养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来说,阅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随着教育形势以及国家对于人才要求的改变,加强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因此,要想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就要以《新课改》为前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作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并结合自身的一些执教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富于创意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穿插朗读环节,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情感体验,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所谓拓展性阅读观,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仅仅禁锢于课本知识,而应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注重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为此,教师要善于开展各类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这样的问题:被司马光砸破的缸应该怎么办呢?这口水缸是谁家的呢?如果这口水缸不是司马光家的,那么他该不该向人家赔偿这口缸?如果这是他们自己家的缸,他又该如何向父母解释这件事呢?父母又会如何对待这件事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随着学生们的讨论,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层次。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从事情的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新课改下,学生就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把要学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由过去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学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摒弃了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又巧妙地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课文《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树立创新性阅读教学观

所谓语文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语文为基点,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由教师进行合理地点拨、引导,各小组分别进行互、自学探究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作性。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时,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要瓶子里有水,再往瓶子里放石子,就一定能喝到水吗?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瓶子,在瓶子里少放一些水,然后往瓶子里放石子,结果最后瓶子里的水都被石子压住了,水并没有上升至可以喝到的位置。作为教师,这时候就可以试探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找一个瓶子放入比较多的水,再重新做这个实验,然后让学生讨论乌鸦能喝到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步。再比如说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我们还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桥?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开阔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素养。同时,阅读教学法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育;自主;阅读;未来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应是以学生品德教育为主,综合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案为准则,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制定符合低年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勇于实践。在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现代教学热潮中,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行进路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改变教学观念

“要成才,先成德”,教学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同学,平等地对待不同差异、不同性格的同学。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进入集体,学会融入集体的最佳时期。在低年级教育阶段,我们应该为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学生交朋友,在相处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教育的成果不仅仅是尖子学生的培养,国际化的今天,未来需要更多的学生来构建。所以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我们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育,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在提出素质教育以后,教学界已经形成在这方面的共识,并在群体公民中得到认同。将基础知识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在今后自身的发展和生活中也将受很大限制。虽然“因材施教”在传统教学中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水平、习惯爱好不同,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性格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将不同学生的潜力做到最大的激发,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主要接受知识的方式是课堂教学,所以改革教学方法的首要步骤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过程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结构复杂难懂。教学讲究面面俱到,现代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掌握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难点和重点反复讲解。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置讲解模式时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设计出最适宜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多增加实践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让学生反复复习基础知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外也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生字词写在手工制作的树叶上面,让学生在实践课时在校园中寻找这些写着自己不认识的字的树叶,根据放置位置的提示,通过工具书或者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并实行比赛制度,比一比谁在游戏中认识的生字多,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众多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中,情景教学是突出的优秀的教学模式之一。情景教学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将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情景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引领了轻松教学、快乐学习的先河。

三、注重阅读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最好的理解方式是朗读,朗读也是阅读训练中必备的要素之一。文章中作者思想的精华、结构的美妙,只有在亲自朗诵中才能切身体会得到。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精妙的笔法和文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广泛的课外读物中,挑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优秀读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五万字左右。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跃。除了增加阅读量以外,在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方面也要做出改革。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一个很好的延伸。比如学习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将《格林童话》作为课外阅读,安排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之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每天阅读一小段,并记录自己的感想,或者将心得体会与家长或其他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将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转化为自己的,还可以听到没听到过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课外阅读后的讨论分享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是需要老师正确引导的。比如,保证睡前阅读100字,不囫囵吞枣,不躺着看书。

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改革中,老师的教学热情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教学的改革还没有进行完善,各方面的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有的教学方法新颖独到,也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可是是否会掩盖传统教学的优势,还需要更多时间的证明。但是只要我们抓住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知识的结构体系,逐步建立起以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育改革方案,全面地看待发展的教学系统,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新的教学方法,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蓓飞.“多认少写”的学理依据.小学语文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