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高中地理老师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授课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样需要地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1)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教育要开放。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适时补充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眼,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改变教学方式。我们要走下高高的讲台,到学生中去,由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转变角色,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双边关系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视学习内容轻视学法指导,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核心位置,形成了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学生自身认识问题受到年龄的限制,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并且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也引发师生关系的对立。高效课堂就是要实现知识面前师生平等。课堂洋溢的是知识探究的思维火花;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因为优与差,它是过程评价,是鼓励评价,有的只是不同的学习者,只要你能从学习中进步;课堂上没有权威与听众,有的是对知识的追寻,对各种思维的肯定,对智慧闪现的褒奖。要借助新式课堂中和学生共同思考的乐趣,带给学生思索的启迪和进步的兴奋。要言传身教,更要循循善诱;既要点拨指导,更要接纳学生的思维认识;既要讲,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帮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动辄对学生的压制,要借助好的课堂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快乐教学,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3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
地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迅速转变,用新的方法、新的课堂形式来完成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人和”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激趣”是构建快乐、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条件: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手段。“发展”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课堂的“多而全”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一节课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地理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去揣度、联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也可以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基本没有交集,学生对这些内容都十分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用联想记忆方法记忆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沉闷枯燥,进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通过引入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拉近和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会觉得课堂很亲切。通过将课堂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会比较轻松,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慢慢地得到提高。
(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河流交通、树林植被还有当地的气候特征必然有观察和感受。这种观察和感受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中,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将专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教学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学生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学生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发展。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接触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将课本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够有真正的进步。地理教材内容也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可以将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之中去检验、验证。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慢慢地对国家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深。乡土地理资源和教材的结合让学生从对国家宽泛的了解进入到比较细致的阶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地理教学帮助发现乡土地理资源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的必修内容。由此可见地理课程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因此在教学时要选择性地使用。
(一)科学选择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选择一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教师选择的乡土资源一定要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在选择时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因此,教师在选择乡土资源时一定要保证选择的内容要真实可靠。教学中用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气候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选取当地的气候特征帮助教学,要科学精确地定义当地的气候情况,教给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观念。
(二)注意资源选取的相关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取和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乡土地理资源的选取也不同,学校所在地域的不同对资源的选择也不同。所以教师在选取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乡土地理资源的选择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也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匹配。
2.乡土资源的选取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让学生感到陌生。总之,乡土资源的选取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三、将乡土地理资源和高中地理教学结合
(一)引导学生深入
研究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书本知识背后的深刻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并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在实际研究中促进教学
【关键词】提高 高中地理 课堂 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是提高效率的主要环节
地理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学科,知识传授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可是,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地理课时较少,而且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求在课后少留作业。因此,地理教师如何提高效率,主要依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内想办法,向课堂要效率,让自己传授的知识,被学生真正掌握、提高效率,是高中地理教学最主要的任务。
二、“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内容分析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本节最重要的内容,关于大气环流,要以热力环流为基础,与学生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得非常紧密。“大气环流”在理想情况(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影响)下,由于地球不同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的赤道与极低间的热力环流,即单圈环流。关于“大气环流”内容的处理,是由理想状况一步一步地接近现实情况,即假设条件一个一个地减少。“三圈环流”就是在“单圈环流”的基础上考虑地球的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的,而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导致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而在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假设条件的一个个减少,气压带、风带的情况随之变得很复杂。这就与后面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联系起来了。所以,“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在整节内容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重点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教学难点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重点,化解难点。
三、如何将“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提高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个知识点是整个大气运动的重点和难点,而科学的课时安排是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学的时候要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讲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高效。所以,讲授法在这一课堂中不可缺少。
然而,讲授法却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疲倦。所以,在讲授的同时,应当适当以谈话法的形式给学生提问,一个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也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样学生更能够掌握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使得学生更够更快、更牢地记住并掌握这些地理现象。
(2)投影教学法。本节课知识抽象,只凭学生的想象很难理解,所以需要利用相关的图片及flas,增强学生对三圈环流形成过程把握。
(3)动手操作法。在使用flas让同学对三圈环流过程理解的基础上,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加深对运动特点和各气压带、风带成因的理解;另一方面动手操作可以让课堂更加活动,形式不至于很单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听课、讨论,到动手实际操作,可以换一换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温故而知新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紧密,包括热力环流的形成、风的形成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几何关系。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难免会忘记或者记忆不清楚。所以在开始讲新的知识点之前,应该适当给学生复习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将旧的知识能够生华,娴熟地运用于辅助学习新的知识。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从而在理想情况下就会形成极地与赤道间的全球范围内的热力环流,即单圈环流。所以,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最重要的基础内容,如果上课的时候复习一下热力环流,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单圈环流了,而且也在学生心中将两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板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相融合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板书教学的许多缺点,比如说传统的板书、板画教学只能呈现出一静态的结果,而很难表达一种动态的过程。相反,运用多媒体却可以通过Flash来连续地模拟出三圈环流的整个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形象更直观地接触到知识点。
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大的缺陷就是很多时候不符和学生的学情,使得有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课件接受起来很困难。“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这一节内容难度很大,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教师应在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时候,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地调整讲解的进度,讲完以后再放映Flash来使学生加深印象,复习巩固。
(四)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技巧
高中地理内容多,知识面涉及广,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的心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身边做起,尝试运用地理知识理论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在心理构筑上完成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同时也是生理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完成学生的地理教学,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教师如果能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解地理知识,那么课堂气氛一定会非常轻松,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是一门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的课程,虽然一些具体理论有些抽象,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接触到的东西,并与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地理课上完成讨论,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学生互动讨论,还有利于调动学习气氛,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多媒体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音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内容,使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来,使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注意到地理课讲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单调的讲解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例如,在讲解“地形变化”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图像中表现出来的“地形的变化”,向学生提出一些因地形变化而生出的问题:如何解释沙土积聚成喜马拉雅山,你们能说明青藏高原是如何由沙土组成的吗?这时,再用多媒体展现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或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多媒体的立体动画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抽象地理知识有形象的理解。
二、巧妙降低知识难度
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一些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也正因为此,一些在初中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地理成绩总也上不来,出现了偏科现象。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在新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样就可以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并通过合理的想象与创造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另外,让学生参加课堂问题的讨论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在教师的辅导下完善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听完学生汇报的时候一定不能对学生一味批评指正,而是要及时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例如,在讲解“冷锋和暖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或讨论两个锋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再为学生点明其中的奥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多个途径完成地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三、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地理教材是按新课标的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后编写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应坚持知识结构完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因为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践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刻,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要增加实践知识,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入教学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多做PPT,让学生搜集与当堂地理课相关的实践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地理课程根据不同的地质与地理环境进行了不同区域的划分,因此每一个不同的地区的地理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分区进行分区性教学。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在讲亚热带地区地理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我国的地理特点进行讲解,贵州地区的教师可以根据该地区多山的特点讲解当地的地理问题,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师在讲解平原特征的时候,可以融合长三角地区的特点。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与主动思考,是高质量学习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只有教师认真教了,学生认真思考了,地理知识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敖道.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自己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首要的任务
地理学科包括着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和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学科之一。所以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教会学生一些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来进行更多地理知识的探究。同时,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对中学生内心世界和个人感情的培养,我们要打破书本和实际生活无关的现状,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概念,要让中学生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支配自己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从建立课堂情境教学出发,促使师生双边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关键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备课不仅仅是准备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准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其中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内容的系统化,也不能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的吸收率,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人喜好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1 了解学生是提高地理教学时效性的保证。如今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并不是很看重,地理作为会考的科目,很多学生以为只要能通过就可以了,不需要用心学。教师要让中学生明白地理学习对学生今后生活的重要性,走到哪里都会用到地理知识。另外,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比以前的学生更加成熟,他们不喜欢灌输式的学习,更喜欢自行对知识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给他们这个时间和空间。
2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地理科目而言,教师要让中学生明白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地理教学虽然很多内容教师都是讲解课本的知识,这些学生确实也可以自行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会根据实际课程的内容来延伸到很多其他的知识,这是中学生在课本上看不到的,但是又是很实用的内容,所以我们要从这点出发,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征服困难,克服惰性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很多老师公认的优势大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地理而言,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很多书面死板的内容变得活跃起来,通过把书中的文字和图表变成富有动感的Flas和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知识的吸收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
新课改规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明确学习是学生如何来学,而并非是我们如何来教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要让他们能够有自行探究知识的机会,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以为,这样教学会比单纯由教师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辅助教学的“工具”,负责组织、协调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