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摘要】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兼顾理科和文科两大领域的知识,在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遵循课程开发原则,在提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本文对如何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推动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进程。

关键词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仍存在延续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问题,在教学上缺少灵活性和多变性。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单一的课程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尽力挖掘地理教材教学资源,激发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

1.遵循具体的课程开发原则

1.1突出实践性

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学不再是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服务,而更强调自身的实践性。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夯实知识,提高技能,是为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服务的。因此,在开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时要突出实践性,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让中学生深入生活,走出课堂,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思考问题。

1.2突出特色性

地理学科与其他文科学科不同,其中仍蕴含了理科知识。这就决定了地理校本课程本省是一门特色课程。因此,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突出特色性,用地理学科的特色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本地区地理特点,选取有特色的题材,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和真实感。例如,保定地区的中学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可以结合保定本地的历史发展情况,列举保定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凸显校本课程的意义。

2.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析

2.1科学制定课程纲要

地理校本课程在中学校本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编写校本内容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纲要,地理学科需要根据学校教学总政策和原则制定校本纲要,促使地理校本内容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地理校本纲要内容需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针、教师资源、开课时间以及教学材料等。通过科学制定课程纲要,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地理教师需要探究教学资源,结合其他学科校本提纲的制定经验,弥补地理学科本身制定纲要的缺陷,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科学性的课程纲要。

2.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在传统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教师对课程开发认识不到位,教学方式较为陈旧的现象,教师消极应付课程开发的现象还很严重,一部分教师对自身认识不到位,自身能力不强,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欠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效率。所以,在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学校需要设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力量,选择能力较强的地理教师或者学科组长担任研究小组长,并调动其他地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激发地理教师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激情。在研究过程中,带领者需要综合教师的意见,并征得学校同理,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带领者需要发挥各教师的作用,鼓励地理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制定编写地理校本课程的效率,带领人可以要求各地理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得到学生的反馈,帮助编写活动的开展。

2.3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地理教师会采用“填鸭式”式教学方式,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编写校本内容时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校本内容编写过程中渗透教学理念。同时,在创新教学方式时,地理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课下沟通,了解中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中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校本内容尽力迎合学生需求,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有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借助地理校本课程的实践体现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创新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需要提高对这一过程的重视度,把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创新多样性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4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

在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和具体实践过程中,中学需要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力度,加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促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首先,学校需要统一管理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各方面掌握实施进程,监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过程。作为地理教师还需要及时配合学校的工作,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掌握更多的技能,获得更多的技能。除了严格管理教学行为之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和具体的实践过程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过程。地理教师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结合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编写计划,并丰富编写内容,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灵洁.基于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J].新校园(上旬刊),2014,(11):12-13

[2]林英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发展[J].读与写(上,下旬),2013,(13):23-24

[3]王海燕.浅谈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0):34-35

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素养;地理学视角;校本课程

地理视角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地理教育界的关注,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编写说明中把“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作为教材编写的第一个指导思想,认为地理视角是地理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高中地理教材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即综合的、差异的、联系的、动态的视角。笔者综合各研究中对地理视角的有关论述,将地理视角定义为:地理学观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两方面,即认识地理事物的切入点和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其实质是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地理课程教学中,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覆盖的全面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了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地理思想观点的教育,更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对于学生,地理学习成了记忆的过程,为了应试死记硬背,考试之后就忘记了。也造成大多数人以为地理就是一门有关地名的学问,影响着人们对地理教育价值的全面认识。

既然传统地理课程教学对学生地理视角的培养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在地理教学中为学生打开“地理眼”?笔者认为,近年来大量的校本课程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校本课程是近年来世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出台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切入口。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受到各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课程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

在地理校本课程教学中,紧抓地理思维特性,通过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只有把握校本课程中地理视角的特征,才能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地理素质教育。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些许缺点,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各国在教育改革方面普遍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国家课程往往强调教育的统一性和基础性,忽视了地区性和个性。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免带有普遍适应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很难及时吸纳新信息,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教材的老化和知识的陈旧成了国家课程的通病。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正如国家高中地理课程提供了学生所需要的核心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则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视角。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越来越注重办学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可以从多方面来体现,其中课程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学校的办学特色会因他人的借鉴而不再鲜明,所以学校要有特色地办学,要不断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赢得不断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学校根据本校的师生特色、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学校发挥自主性的权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使其内容更贴近自然,更具有人性化,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往往穿插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共同、综合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其将知识学习、实际体验、态度养成、能力培养等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能从授受式的学习定式中解放出来,在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参与,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地理视角,为学生提供丰富复杂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和广阔。另外,地理校本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的学习对提高公民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地理视角的形成教育,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一名能对家乡、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地理学视角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之美,用“地理眼”看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

[2]胡红杏.课程实施与教师课程观的转向:以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6).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

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23―01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在近几年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校新增设了部分校本课程。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展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感情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与教科书内容相比,校本教材显得更加感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l土资源的感情性,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去熟悉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和较强的兴趣,这样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述河西走廊相关知识时,我就以我们的家乡――张掖作为切入点。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从网上和民间搜集有关丝绸之路和张掖的故事和传说,在课堂上分组讲述展示。学生们在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张掖的历史知识和民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很多,经过筛选后把最能突出张掖厚重文化的材料在课堂上得以述说和展演,使课堂顿时显得轻松活泼,学生学习和了解家乡历史的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有关地理知识的搜集学会学习地理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认识家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乡土地理的感情性使得学生能够自觉接受这些知识,并从情感上认同它们,这样的教育结果才能够有效且长久。

二、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获得良好的校本课程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经常性的活动和考察。只有坚持实地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到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组织学生穿行芦苇飘荡,参观张掖西夏国寺,张掖沙漠地质公园探险等类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对家乡张掖发展特色旅游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发挥直观性,用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家乡是学生亲身经历和熟悉的事物,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能举身边的事物为例子,那么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就变得比较感性,易于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声音、动画、图像等手段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氛围中,轻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张掖的重要地理位置时,引导学生了解张掖是典型的绿洲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张掖着力打造了国家湿地公园,把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七彩丹霞景观以及独具魅力的沙漠自然景观同现代绿洲农业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多姿多彩多优势的特色城市风貌,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和居中四向的通道经济有力地带动了张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部分内容对于突出张掖重要的地理位置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对交通干线的认识非常有限,也比较抽象,难以真正明白张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大海的美丽多姿与激情澎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智慧的灵感,更能激发人们的创作表现欲望。大海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不竭资源,而且还是孩子们焕发童真,抒发激情,培养兴趣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自。于是我们对校内外的自然环境做了认真的分析:1、我校地处辽南渤海之滨,北靠微微青山,面朝辽阔的大海,大孤山村是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其独有的地理位置使得周边的海洋资源、众多的厂矿车间和人文资源日渐丰富,这些无疑是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最好的教育资源。2、学生状况:我校生员比较特殊,绝大多数是渔民、农民和打工族的子弟,所处的生活环境很差,绝大多数以上的家庭在从事海水养殖或加工工作,大海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对校内外资源情况的分析,学校决定以大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在充分挖掘海洋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海洋工艺美术制作”作为主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大海赋予学生无限创造美的激情

“海洋工艺美术制作”系列活动,使我们看到了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永无穷尽。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灵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

课程开发目标主要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易收集的物品为制作原料,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设计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在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完全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注重从不同年段、不同年龄开发课程资源,突出了校本课程的知识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因此,开设了《海洋贝艺画》、《海洋布艺装饰画》和《海底世界创作画》等内容。

在实施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段。即: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在课程时间安排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固定时间:每周三下午。双休日和放学后为灵活机动时间。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大海拓展了美育的空间

地理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开发物理特点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实施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我们学校在最初制定校本方案向教师征求意见和建议时,我还在琢磨,我怎么可能开发什么校本课程,我又有什么校本课程可以拿出来供同行参考研究。

后来,我们学校的同事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初三物理实验加试浪费了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平常练的太少,实际教学和实验有脱节。不如将这些加试的实验开发利用成校本课程,一举两得。建议宝贵,将此发扬、拓展并深化,希望能对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点利用的价值。

一、初中物理校本开发的优势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验证都要在实验和实践中进行,真正的物理是既动手又动脑的。动手实验是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并且也容易形成学习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

二、初中物理校本开发的内容

完全可以自己编写教材,只是最初可能有些不成熟,并且会借鉴相关网站书籍的经验。其中让我受益最多的是《为您服务教育网》,而且免费。

三、初中物理校本开发的对象

初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不受年级限制。即使是初一学生也可接受,并且还能为初二学习物理做好铺垫

四、初中物理校本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的初衷都很好,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偏颇。学生们失去了兴趣,变成了任务,为了应付而垂头丧气的完成。后来有些老师甚至说,这样的好时间白白浪费,还不如做两道题实在呢。话是一点没错。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课程设计虎头蛇尾,不能有始有终,课程评价机制也没制定或者不够灵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任课老师身兼数职顾此失彼,被教的学生课业繁重精力有限,家长认为多此一举,主管教育部门更重视的是学校升学率,学校领导有心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却要顶着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综上所述,困难重重。但是,如果已然开课,就要做好。我觉得想让学生喜欢校本课程,尤其是物理校本课程,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趣味化

当之无愧的要排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是老师不教,他也会乐此不疲的自己学习研究,甚至还能鼓捣出点名堂。不妨设计出一些趣味十足的小实验,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比如:

杯水不撒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

细绳吊冰

用一根线不必打结,甚至手都不碰冰块就能把它提起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你却很容易做到。把盐沿着线撒在冰面上。等大约30秒,就成功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很好。

瓶子吞蛋

一张废纸,一个广口瓶,一个剥好皮的鸡蛋,点燃纸后,鸡蛋放到瓶口,见证奇迹的时刻:瓶子把鸡蛋吃掉了,而且完好无损

……

有如此样的实验很多,每一个都牵动学生的神经。而且实验简单易做,学生也可以尝试。上课进行中,学生听讲的认真程度是相当给力。

生活化

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是物理知识的运用。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能将课本将的知识和同学们的衣食住行练习起来,特别是亲身实践,课堂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打吊瓶

静脉输液时,要求在输液过程中,保持滴点的速度几乎不变。通过观察封闭式静脉输液用的部分装置,结合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知识我们不难说明其道理。可是每次我们快打完点滴的时候总是着急喊护士,就怕护士来晚了点滴里液体注射没了。可有的时候护士来早了,药水还没滴完,有些可惜。怎么办呢?物理学教你如何如何。

同学们学过之后,回家马上对家长说;家长还对亲戚同事说,“我家孩子教我的,他学习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冰箱停机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开机

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电磁污染

怎样节约用电

哪些现代家电影响你的健康

简单的家电维修与检测

等等之类的话题都可以探讨和研究,并且很有意义。

细致化

不要把课程弄的太深奥,太空洞,虚而不实。如果校本课程是研究大自然中的常识物理,同学们会相当关注。但我们课堂上不是泛泛的理论课,我们要细致的研究某一个点。举例就是居室温度20~25℃时有利于休息;午睡的室温不宜低于28℃;穿衣最舒适的皮肤温度为33℃左右;人体最佳温度是37℃;还有多大声音适合休息,多大电流人体可以接受……

出现触电事故,我们因该怎样做。首先是什么,然后是什么。既然学了,就是有用的。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开发成物理校本课程的资源,也是深受学生喜爱和关注的:科技前沿方面的物理核电站到底如何安全使用,实验探究小制作模仿张衡做个微型地震预报器,体育与物理中的乒乓球如何发出才能战无不胜,音乐与物理中的声音怎样运用才能让听众感觉效果最好,军事物理中的各种尖端武器,厨房中的物理藏着哪些秘密,古代诗词、现代歇后语中蕴藏着哪些物理常识,物理应用中那些电影院中的大片什么地方是穿帮镜头怎样拍才可避免等等。

原来,课程资源真的很丰富。

只要我们热心对待教学中的感悟,热心关注时代的发展,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的变化,运用我们的智慧,一定能开发出具时代特色的学生喜爱的物理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程元生,《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新课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