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其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然而,许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动手操作,这样,即使掌握了知识却无法将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另外忽略了动手操作能力,便缺乏了生活经验,在学习一些较抽象的知识或是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知识时就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做题难以下笔.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下面我们以几个例题为例说明.
例1 如图1是一名学生用自制的“试管排箫”吹奏乐曲,吹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试管内空气柱的产生;试管内空气柱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不同的声音.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
解答 演奏时,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试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例2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2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分析 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解答 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汽化和汽化吸热的特点,关键是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例3 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时,课本上安排了三个活动.
(1)图3甲是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的实验装置,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放入磁场,闭合开关,会观察到线圈(选填“能”或“不能”)持续转动,原因是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时,线圈受到磁场作用力相互平衡.
(2)图3乙是自制简易电动机模型.刮漆部位及方法见放大图.按这种方法刮漆,目的是使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线圈中(选填“有”或“没有”)电流,从而能够按原方向持续转动,因此这一部位就相当于直流电动机中的(填某一部件的名称).通电后线圈能转动,如要加快转动速度,可采取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3)将图3甲的装置改装成图3丙所示的发电机,在风车持续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是(选填“直流”或“交流”)电.
分析 (1)直流电动机中的换向器可以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下去;
(2)换向器可以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得线圈连续转动下去;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 (1)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没有了换向器,不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就不能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所以闭合开关后,发现线圈只能偏转至水平位置而不能持续转动.这个位置物理学中称为平衡位置,它是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2)漆是绝缘体,按图中方法刮漆,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线圈由于惯性能够按原方向持续转动,所以此这一部位就相当于直流电动机中的换向器;通电后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强,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越大,转动越快,所以如要加快转动速度,可采取的做法是:增大电流或增强磁场;
(3)将图甲的装置改装成图丙所示的发电机,线圈旋转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且电流方向发生周期性改变,属于交流电.
故答案为:(1)不能;垂直;(2)没有;换向器;增大电流(或增强磁场);(4)交流.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电动机的原理、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另考查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出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对学习物理有着不匪的帮助,更是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那么,为了让我们的物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也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吧!(本文是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指导初中学生物理小制作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JK11-L211)
参考文献:
(1)目标分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学生,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设定总目标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不同层次各自的教学目标为起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及要求,低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基本教学内容,高层次学生要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思维,挑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然后逐步延伸,趋向共同的总目标。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牢固掌握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并在各自层次上有所突破、有所挑战。
(2)授课分层教学
面向学生全体施行授课分层教学,是分层教学理论中的重点及难点,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投入。在授课分层中,教师要遵循在授课内容上保持进度一致,授课程度有所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针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不是以问题答案为目的,而是要互相探讨问题各个层次的问题点,最终得到一致结论,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能明确了解该问题所能学到的知识。该方法的进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互相讨论的重要性,有助于各层次间学生相互学习理论知识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使较低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分层设置问题,统一问题的简单部分和复杂部分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能使较低层次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高层次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3)课后练习分层教学
课后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后练习的难易程度可能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不同层次的影响。简单的课后练习不能提高高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复杂的课后练习又会使低层次学生产生学习的挫败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课后练习分层化,是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施行分层作业,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设置简易题、中等题、难题,必答题、选择题,他们选择各自等级的题目后自主进行题目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课后练习,从而使他们的课后作业自主、积极地完成,利于对课堂知识的消化、总结。
二、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传统应试教育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师在授课时更多地注重升学率,重点放在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先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思维中教学的目的是考试这一思想,实行教育民主化,真正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分层教学,是分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
(2)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课堂中,教师能够容易辨认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有效分层教学、进而设定分层教学方案作充足的准备。
(3)注重学生能力的不同
在初中数学教学施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辅导。学生在被给予适当材料教学的同时,如果还能给予适度的辅导、充裕的思考时间,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达到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层次低的学生,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层次高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解决深层次问题、挖掘深层次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开设一帮一活动,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之间达到能力的提升。
(4)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标准应有不同。另外,对不同层次上表现不同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表现优秀者要给予赞赏,使他们今后的学习更加充满激情;表现稍差者也要积极鼓励,使他们快速建立起自信。对于各层次学生的评价都应做到及时、客观,使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的效果。评价的目的要让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教师的分层教学有理性的依据。
三、总结
关键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1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因此要求我们不仅仅是笔头上的"行水流云",还要求我们能用口表达出来,甚至能说一口语音语调正确,清楚流利,语法正确,用词恰当,内容充实,逻辑清楚,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而不是"哑巴式"英语,只注意笔头而忽略了口语。当然,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练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就是所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注意到这点的关键性在于日积月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了解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师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词汇加语法。由于此种观念,大量的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充斥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课堂缺少学习气氛,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着知识,无法创造性地运用口语使用英语。导致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很枯燥乏味,缺少兴趣,即便是课后作业,也重在写,片面的认为只有写的好才是学的好。
二、缺乏语言环境
自古以来,大家都深知语言的学习在于环境和氛围。同样是语言的学习,在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与刻意的在书本中一板一眼的学习,哪种效果凸显,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缺乏适当的口语练习,不敢开口,不积极,教师的言语刺激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学生久而久之成了"哑巴英语"。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活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默读默记式的学习。
三、机械式的交流
课堂的口语交际活动,缺乏交流价值。只有显而易见的语法目的,例如教师指着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
T: What's his name?
S: His name is Liu Tao.
T: Where does he study?
S: He studies at No. 2 Middle school.
T: Is he studying English?
S: Yes, he is. He is studying English.
这些机械式的对话不是真正的交际对话,没有新意,脱离学习英语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英语自如的用英语交际,缺乏以现实为依托。只有有吸引力的英语文化背景,热点话题对话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种形式的交流,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正常开展。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的能力只有通过说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达到口语交际的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要强调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英语不是光学词汇表,操练语法功能项目,口语无法交流,即便所学的知识全部都懂,也只能是聋哑英语。我们都知道交际是学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学习它的目的就是要能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交际。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始终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教学并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如果老师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把交际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健康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诸如多开展小组活动,设置热点话题:邀请、电话、购物、节目、旅游、上网等,加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 ,学生的交际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必将大大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创造,所谓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尽量多说英语,少说汉语,就一定能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摒弃课堂教学的单一方式,学生跟读,单纯背诵刻板句型,模仿内容编对话,重复性机械性的操练。在说英语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善于应用多媒体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新课程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教与学变得更加自然有趣,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诸如生活,宗教,生活习惯等,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注意材料的拓展,文化背景,学生才会意识到语言不能与文化脱离。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介绍背景知识。比如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有介绍艺术、建筑、风俗等的图片和照片、广告等,还可以选择一些有介绍背景的材料让学生读,然后讨论。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交际。
总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诸多的因素,学习的客观性和局限性,需要长期的努力,因为它不但关系到教师、学生的素质问题,而且还要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熟悉英美文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每一堂课入手,让学生不断地共同参与英语环境的教学,这样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将大大提高,适合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提倡“终生教育”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仅注重数式的演算、推理,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依据数学阅读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读解决问题的例题,能看懂解题的过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并探索不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这种读法无论是在阅读的速度还是在思维的难度上都介于速读和精读之间。
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例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单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计算阅读的重点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则。例如:学生在阅读“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重点要弄清“为什么 ×3= ?”并且能举出几个同样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以此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综合性要求更高,阅读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强化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对同类、不同类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和类比,找出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3.勤问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4.自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2.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职业能力;创造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公司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业务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会计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难点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过程、环节及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的一门软科学。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质重与形式的原则就体现了这一会计特征。
一、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1.会计制度改革要求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从1993年开始我国会计制度一直处于变革时期1993年、1996年、2000年,直至2006年年初,十余年间发生了四次大的变革,2006年年初财政部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制度和新准则对一些事项的会计核算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的增多,给予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较大空间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加入WTO的需要
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必然走向国际化、市场化,WTO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冲击,主要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和最高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与国际同行业者竞争之本。
3.会计职能演化的需要
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目前会计已经不是仅仅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与监督两项职能,已经朝管理职能转换,会计人员是公司的重要的管理人员,行使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现代会计不仅需要会计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还要拥有管理能力和财务预警能力。然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
4.会计电算化、ERP和电子商务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核算程序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更有必要使会计人员工作的中心从核算与监督过渡到管理中心,使会计人员实施更多的参与或直接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会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5.发挥会计创造价值功能的需要
会计创造价值实质上是会计人员凭借其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源泉和资产增殖源泉的过程,会计人员借助其特殊的地位和信息源主动参与公司的管理策划,为公司创造价值,尽管这种价值是模糊的,难以用数字准确的衡量,然而会计创造价值却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发挥其价值创造的优势,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形成学生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
(1)具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会计实务中做到游刃有余。
(2)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部门既是一个管理部门有是一个法律的执行和监督部门。会计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才能避免犯法又能充分利用法律保护和发展企业。
(3)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只有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会计实现其管理职能,必须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原则和法则,懂得管理之道,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4)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事先做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应有的职业道德,即便有再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早晚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5)熟悉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搞好公司成本核算,必须了解产品生产工艺,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的核算方法,真正起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比如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都要求制定和执行者熟悉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部门的物流消耗,否则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6)掌握并运用办公自动化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创新,减少会计人员的繁琐的日常事务,将精力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三、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1)改革学校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在保障会计主干课程基础上增加相关课程的安排,在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会计原则。
(2)从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现代职业教育观。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为核心,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许多学校走了极端,一味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手是有大脑指挥的,不是手指挥大脑。会计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没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想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可能的。
(3)构筑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的实践,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实践环节获得,为此,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践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