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动汽车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课程 开发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在世界中排名第二,汽车每年消耗的石油有7亿到11亿桶,不仅增加了我国的石油需求,还严重污染和破坏了我国的自然环境。所以我国大大推广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此为背景,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在由研发转向应用,企业需要动力系统、规划产品、开发、设计等专业人才,需要对国内和国外的新能源研究方向进行了解,在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生产、营销、维护等各个环节引进关键技术人员。所以开发新能源汽车课程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1 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1)分析行业人才的需求。工业部门和信息化部门都提出了发展节能以及新能源的规划,促进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的产业化发展,然后积极推广节能汽车,例如,混合动力汽车,这样将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市场推广、售后的服务、利用等环节的措施进行完善,既需要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人员,也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还需要组装、检测、服务等人才。
(2)对就业岗位进行现场调研。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就业岗位的职业前景进行研究,明确典型的职业活动,对体现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行动领域。
(3)以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专业职业领域,并对学习领域进行构建。
(4)在实践教学中具体化学习领域,将专业学习情景构建出来。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市场调研结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可以分为:技术和研发类人员;生产和检测类人员;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所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具备生产、检测、维护纯电动汽车、燃料电动车等的专业技术以及技能,促使他们可以应用当前的手段和工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制造和检测,还要具备制造上游零部件和下游汽车服务的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也要具备检修新能源汽车的能力,这样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3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
3.1 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
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培养目标时需要根据行业的需求,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识读和绘制机械制图、组装和检测汽车、构造和维修汽车电器设备、维护纯电动汽车电池、构造和维修纯电动汽车电机构造、维护和应用纯电动汽车电力控制系统、构造和维护混合动力车、营销汽车等。
3.2 归纳行动领域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为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综合能源可以整合为生产制造、维护检修、市场营销三个模块。
3.3 转换学习领域
在递进重构行动领域时要以人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将典型工作任务中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转换为课程,将和培养目标相符合,并且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各个课程形成一个课程方案,将学习领域构建出来。而课程指的就是在学习领域中可以实现某一种职业能力的学习单元,其组成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构成。而培养目标由学习目标体现,在工作任务中体现出学习内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训练时间就是学习时间。在选取学习内容时要确保足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领域内要形成职业能力,各个课程之间也息息相关。
3.3.1 制定学习目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习目标要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符,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职业、方法、专业能力,更好的完成生产、检测、维修、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例如,在培养职业能力时,要促使专业从业者具备环保意识、严谨的工作风格和团结合作意识。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制定时要将这些内容体现出来,通过专业的训练以及相关的活动促使从业者完成这些学习目标。
3.3.2 分解学习领域
学习内容体现学习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学习内容要将典型的工作内容包含在内,具体化理论知识,其载体就是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且进行专业的训练,分解学习内容,形成合理的学习单元,促使知识更加清晰,并且还要和认知和教育规律相符,将教学效率提高。
3.3.3 设计学习情景
在确定学习内容以后,以形成专业能力的联系为依据,对学习单元进行合理的换份,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进而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可是在实施教学方案的时候要依据工作过程,不要被学科体系以及章节的结构所限制,要以实际的工作过程,对教学任务、案例、项目等进行设计,也就是应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的教学手段,也要拥有实际的生产经验,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工作过程,在设计学习情景的时候一定要专业、严谨、创新。在模仿的学习情景中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产生于调整能源结构和不断发展的汽车新技术时代,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政策直接影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可是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组成是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制度的课程,课程体系的矿建就是课程结构。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所以要不断的开发其课程体系,调整其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这样就可以培养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检测等人员,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楼江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2]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我国传统燃料汽车技术由于起步晚,和其他国家水平差距大。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与国外同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起跑,前景不错,如果顺利应该会发展很好,这是可以闯一把的创业项目。”李立国说。
次年3月,3个清华小伙带着各自凑来的10万元(共计30万元),注册了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半年后,在3位师兄的召唤下,已在常州一家微型电动车创业公司摸爬了两年的孟庆然毅然返京,加入团队。至此,团队四位核心人物全部到位。
公司虽小,但四个人术业有专攻,互相补充,分工明晰。田硕做市场,二师兄华剑锋做电控,李立国做机械,最后加入的孟庆然做技术补充。
统一创业目标之后,就要考虑具体的创业内容,新能源汽车涵盖那么广,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分一杯羹?
他们大学读的都是汽车系,对汽车有比较深的认识。电机、电控、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池是一个创造技术,不适合创业团队,电机目前的技术比较成熟,且电机在工业的其他行业也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所以也不太适合。“我们本身学的就是电控方面的专业,以这个为切入点,发展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BMS)研发和推广,将此作为我们创业的核心工作,支撑我们公司的发展是最恰当的。并且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还不成熟,包括整车厂的实力和我们也差不太远,所以才有我们生存的空间。”孟庆然说。
但在遇到第一个大客户之后,在接触“换电”这个全新的概念之后,几个人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换电”技术一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强的可行性,而且可以弥补电动汽车目前固有的一些技术缺点。这才是公司更好的发展方向。所谓“换电”是相对与电动车的电池“充电”而言的,充电动辄几小时,如果车在半路上没了电怎么办,这是电动汽车一直不太被大众接受的原因。而换电所用时间极短,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车马上就可以跑起来。
让他们惊喜的是,国内目前没有公司在研发电动车换电系统,这意味着他们如果研发成功,就是第一家,很可能赢得开门红。
忧愁的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与此同时,联系的央企客户只给了六个月的时间。于是,李立国、华剑锋带着三个清华在读的小师弟一起做项目。硬着头皮,咬着牙,没日没夜,几个人投入到研发中,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加上准确的判断力,在经历多次调整演示后,他们竟然一次就成功了,如期顺利交付了第一套电池自动更换系统。
这项研发成功实现了电动车电池快速、高效、便捷地更换,解决了电动汽车快速能量补给的难题。整个电池更换过程耗时仅3分钟,并且在设计中,他们的电池更换全过程自动完成,最后自动结算,无须人工辅助。系统得到了客户和电动汽车企业的一致好评,该央企随即又订购了4套设备。不到一年,“科易动力”就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知名研发企业。他们也因此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目前我们的系统已处在示范运营阶段。客户在当地已投建换电站,每个站约有四五辆车,最多的一个站有将近十辆车,最大的一个站有两套设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第二代系统,这次我们考虑让它更实用。”孟庆然介绍。
走过创业第二年,这家四人创业的小团队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名员工的公司。比起当时青葱的纯技术男,几个主创者成熟了许多,他们开始思考技术之外的其他问题。
对于快速的人员扩张,主创者有一些担忧,他们甚至开始刻意的hold住。“从做公司来说,我们并不希望一个项目接一个这样一直做,项目的利润率比较高,但绝对值小,对养公司,或者公司的扩大化来说,都是不太好的状态。客户的需求很多,有些客户的需求并不科学,比如一个项目实际要半年甚至一年来做,但客户只给你三个月时间,那你就需要招很多人,项目完成后,很多人就闲置了,当下市场的环境不太稳定,客户的决策要看市场来决定,这样公司就很被动,我们还是希望有批量的产品,稳定的现金流,这对一个公司来说是靠谱的发展模式。”孟庆然理性的分析。
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是先活下来,在市场里发掘机会,有时候机会是客户给的,有时候机会也是自己创造的。另外,内部的管理、组织架构如果做得不好,也影响公司的发展。公司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主创们要学会怎么做领导,完善公司各项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修炼内功的过程。
谈到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小伙子们显得很乐观,他们觉得那些困难称不上困难,如今他们最困惑,最迫切想提高的是管理水平。如何判断团队中成员价值的高低,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怎么定薪酬制度,怎么带领团队更高效的工作,怎样和客户打交道,这些都是他们在学的。“我们辨识人才的能力很有限,有些很有工作经验的人过来,他们可能说得挺厉害,但实际工作中,相差很远,相较而言,我更愿意找一些在校学生过来兼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不会把做这个看成影响他人生的某件特别重要的事,又能学到东西,又能尝试,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会做得很轻松。”
作为汽车系的研究生,李立国他们在读书期间便掌握了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技术,并在导师的支持下,先后组队参加了很多科技活动,挑战杯、智能车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不断的锻炼,才让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很稳健。“创业和比赛很像,拿奖不是最关键的,历练很重要,尝试整个过程,如何克服困难完成目标,这都是宝贵的经验。物质之外的收获非常有价值。”
对于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创业的同学,孟庆然强调,新能源汽车创业门槛很高。是纯技术性的创业,要靠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完成创业目标,还需要有冒险精神,别的创业项目,可能有好的idea就搞定一半,新能源汽车创业需要有一定的渠道能找到客户,还要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拿我们公司来说,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整车厂,他们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一些也很强,因此我们必须比他们技术强,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新能源汽车的创业不是说你会做汽车会做换电就能怎样了,而是这个市场本身就不成熟,大家都是在培育、运作市场,各种模式可能都会出来,厂商、运营商、企业、政府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要具备懂技术、懂市场最后还需要有团队协作。创业团队中的老大必须要懂得把市场和技术结合起来,找突破口,这是非常难的,我们也一直努力在寻找。”
另外,在创业中,抵挡诱惑也非常重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费用很高,主创者为了公司发展也一度想过融资,并且当时他们已经融到2000万元,思前想后,为了公司长久的发展,几个人一致选择放弃。“现在看来我们当时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我们根本达不到,如果当时合作了,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我们看的是长远的未来,不是既有市场。目前市场还没有形成,风险非常大,另外,外部资本进入,他们的目的是盈利,如果我们不能盈利,他们就会壮士断腕把我们断掉,从运营角度来说,他们想的是赚钱,我们想的是发展,我们两者的利益不太一致,利益不统一的合作对我们非常有害。”李立国说。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晓刚(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美兰(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1107)、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20120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98-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汽车设计研究部门考虑汽车结构革新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平均每辆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在整车成本中占20%~25%,一些豪华轿车上装有40多个微处理器,有的汽车电子产品甚至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装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有效手段。[1]
在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教学研究中,文献[2]提出优化“汽车电子与控制”配置课程的内容、改革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建设和课程设计环节等改革思路。文献[3]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和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建议。文献[4]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精品实验项目的设计思想、主要环节及具体实践。文献[5]将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应用于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虚拟实验中,并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实践。文献[6]开发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嵌入式系统,完成了实验箱硬件及教学实验所需的支撑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实践。文献[7]介绍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汽车电子系列特色课程的研究。
在汽车电子中,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通常称为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并且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电力电子方向,在汽车电子研究上已有了十几年的基础。在依托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和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因此,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结合在汽车电子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制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课。本文以“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通过课程结构优化设置和考核方式改革,结合现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教学。
一、“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结构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第一部分,先介绍汽车电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实例分析介绍汽车电子对汽车安全与节能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讲述汽车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综合起来,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8]“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的知识,以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作为设计目标,让学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利用2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培训,而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根据各自分配到的科技论文主题进行文献的检索;学生分成了3至4名成员一组,选择关于汽车电子的主题项目,可建议主题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汽车防抱死ABS系统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主题。给定主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提交科技论文,并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根据报告者的内容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该部分成绩可以当场给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给定的成绩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兼顾的效果,令所有同学信服。
四、结论
根据“汽车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结合所开设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优化配置,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考核上提出了平时、作业、实验、课程设计与科技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实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秋,赵六奇,韩晓东.汽车电子学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雅夫,连静,李琳辉,等.《汽车电子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90.
[3]赵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27):221-222.
[4]赵秀春,徐国凯,陈晓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5):497-499.
[5]仇成群.LabVIEW在汽车电子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1,18(6):97-98.
[6]张新丰,陈慧,孟宗良,等.控制器V型开发模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31-134.
一、工作概述
(一)教育教学管理
1、制定工作计划和完成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系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我教研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计划、科研项目工作计划等,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在年度或阶段工作结束时做出工作总结和工作反思。
2、教学工作量的完成
我教研室共有7名教师,截止2015年1月31日,我教研室共完成约3200课时量,先后分别承担13级、14级和新能源定向班的汽车维护、汽车电气、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结构与维护等8门课程,并认真填写教学效率手册。我教研室在教学中,治学严谨,认真备课,讲稿齐全规范,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经过我教研室多方整改,与上学期比较,学生的出勤率以提高至99%,考试及格率均达到95%。
3、教学质量的监督
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我教研室重视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作为教研室主任,其措施有(1)每月严查本教研室的教学效率手册、教案填写情况和课时上报情况;(2)严查本组教师的授课与授课计划是否一致;(3)定期对本教研室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听课,并提出实践性意见。这期间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与有关的教师进行了沟通,并进行了改进。(4)保证教学文件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上报资料提交及时准确;
4、教研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期初所制定的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我教研室本学期自9月开始至今共组织教研活动二十余次,内容主要结合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能源设备学习两大方面,教研活动规范化、形式多样化,材料充实。
5、学生考试及成绩管理
我教研室教师认真整理本学期承担班级的学生成绩,准确无误的将成绩输入至成绩管理系统,并对各班级成绩进行分析和讨论,寻找整改措施。
6、积极与领导、其他教研室老师进行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后备、传授技艺,我教研室对于培养教师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鼓励我组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并组织先后三次探访新能源企业实训车间,邀请车间主任李玉龙与尤工针对纯电动汽车EV150实车进行讲解,受益颇深。每学期组织我教学团队参加全校综合测评,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带领陈荣梅等老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为培养新教师能更快的进入和适应工作环境,帮助其解决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并带领新教师编写新能源人才培养、新能源定向班课程体系以及学习新能源专业知识和设备使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好基础。带领团队积极探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2014年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分别获得三等奖两项和优秀奖一项;
(三)专业建设
1、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我教研室自今年9月开始修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制定之前我教研室教师曾多次走访新能源企业,并与企业专家、毕业生探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需求,对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制定期间我们荣幸的邀请到高级工程师朱振贤前来指导,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新专业申报相关材料准备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对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校申报新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自全面启动以来,我教研室认真收集资料,参与调研,填写《增设专业申请表》,专业调研报告、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等材料。先后邀请了北汽新能源公司、北汽研究总院、博世公司、意中意公司、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10余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专家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增设专业理由充分,专业发展规划具体,培养方案合理可行,专业主要带头人优秀,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课和实验室建设已有明确的计划和保证。各相关院系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对申报材料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完成了2014年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四)课程开发
我校针对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以及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岗位群中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
(五)教材开发
目前,新能源汽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于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所以我校极为重视新能源教材开发。教材文本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本依据,而教材文本又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基本载体。在新教材的开发理念上我校提出要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目前我教研室在教材开发方面正在积极的努力着,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同时,也在收集文本资料,编写教材本文,开发工作页。
(六)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
兴趣小组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可能的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学生喜欢动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获得知识。所以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我教研室商讨决定2015年3月开展新能源兴趣班,并制定出了新能源兴趣班的开展方案和活动计划。
(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情况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我组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于2014年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陈荣梅老师获得此次比赛三等奖。
(八)部门建设
目前,我校新能源汽车共分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实训区、纯电动驱动系统实训区、纯电动驱动系统控制技术实训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实训区、新能源汽车专用系统实训区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转运行与维护实训区。新能源实训设备共有84个,其中软件设备共有12个,包括混合动力系统虚实融合的一体化软件、汽车虚拟拆装与教学软件、ABS制动系统虚实融合的一体化软件、混合动力系统虚拟拆装教学软件等;硬件设备包括混合动力系统故障大师、纯电动车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实训台、能量回收系统模型、氢燃料电池工作模型、混合动力变速器解剖运行台、混合动力电池组实训教具等。
(九)工学结合
我校汽车专业通过与集团各兄弟企业紧密联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实施“工学结合、能力递进”“2+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学校应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满足企业需求。我校为企业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企业与学校签订培养合同,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并积极参与我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结合市场需求,与我校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例如奔驰班、现代班和新能源班等。
(十)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校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京新能源、动力总成等多家企业进行深层次校企合作,并将课堂与企业车间融合,开设现代、奔驰、新能源等定向委培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为学生在就业道路上开通了直通车。
本学期在汽车系王主任的帮助下,积极与新能源企业联系,并与企业探讨如何进行后期的校企合作,并在后期将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其中包括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专家对我校教师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方面。在景校长的帮助下,新能源企业为我校提供C30和C33纯电动汽车,以备学习。为探索校企合作真正意义,本人与陈荣梅教师分别编写两篇校企合作论文,在探索中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十一)安全管理
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带领本教研室教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及时保养和维修仪器,加强实训室的安全保卫工作。如发现设备有故障,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认真看管维护好实训设备,保证正常运行,不损坏,不丢失。由于新能源设备多具有高压电,远超过人体安全电压,所以对于教学实训区的安全工作,我教研室教师在课上严格要求学生,以确保实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2、新能源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做好教研室教学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教研室需要重视的问题。本学期带领本组教师检查设备,对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进行维护,对有问题的设备进行记录,并与厂家工作人员联系进行维修与维护,以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使以上工作进入良性的循环,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设备的爱护,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其他工作
1、我教研室教师积极与系主任、老师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重视宣传工作,我教研室教师及时准确的将新能源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信息进行宣传;
3、我教研室教师先后承担2014年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发动机装调工复赛、决赛和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大赛初赛、决赛裁判员工作;
4、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北汽集团职工运动会,参加项目包括健排舞、体操和工间操比赛,并代表学校获得好成绩;
5、我教研室教师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全力迎接技师学院申报和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二、主要成绩
(一)加大了培训力度,教师队伍成长呈现阶梯式发展
教研室组织了6次校外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对新能源专业知识培训,加大培训的力度,使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完成了2014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
2014年汽车制造与装配(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申报工作包括专业的调研,新能源专业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专业申请表的填写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
(三)鼓励我教研室积极参加教师能力大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鼓励老教师积极备战教师能力大赛。
(四)参加科研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奖
为了全面发展我教研室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我于2014年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职业培训优秀课堂中获得优秀奖;参加2014年第三届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陈荣梅老师获得此次比赛三等奖;
(五)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示范校任务,并正在全力迎接技师学院申报和国家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三、对上学期不足点的落实情况
1、新能源教学设备上学期缺乏管理,很多设备在还未经使用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损坏,动力电池也长时间处于亏电,已经有2组动力电池临近报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努力维护和维修教学设备,对长期处于亏电的设备及时给予充电。并经过讨论,我教研室制定出了新能源教学实训区的设备管理与使用规定,使用分组轮换制度。
2、修订了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3、组织多次新能源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本学期主要不足
不足之处1: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够,需要重点加强。我教研室对于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还不够系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做的不到位,对于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应不断加强。
改进措施: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断要求自己加强英语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不足之处2: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
改进措施:多加强与同事间的思想交流,多将自身的想法汇报给领导,向领导请教,拓宽自己的思想和眼界,工作中多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用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各项工作。
不足之处3:部分教师课改意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创新的精神;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技能;课程体系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车用能源问题和履行“低碳”政策的新途径,也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未来十年仅中央财政就投入上千亿元用来支持以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迫在眉睫,所以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行业特征、产业结构、职业要求,根据行业发展进行专业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善交际”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时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维修服务企业,从事混合动力汽车、电瓶车、燃料电池车、氢动力汽车、太阳能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工艺加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新能源动力汽车售后服务工作。因此,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实践锻炼,提升操作能力,力争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成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素质+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深入企业与人才市场调研,根据企业“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校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特点,以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形成企业认可的能够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具体的培养体系如下图所示。“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及拓展能力,重点建设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顶岗平台,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多种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教育的特色。同时,丰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空间,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能的平台,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人性化教育的本质。
三、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企业(行业)要求和职业资格为标准,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构建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涵盖职业岗位的全部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程用单元式、模块化、实例型教学方案,讲练结合、工学交替,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新型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体系的组建按照“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基本技能,安排如两课、体育、计算机应用、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等课程;第二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安排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等课程,特别加入与合作企业对应的定向技术培训;第三步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答辩等。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上表所示。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异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兴才.汽车维修专业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应对措施[J].江苏教育,2012(09).
[2]曹晓娟.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园,2014(09):18―19.
[3]胡新林,刘苏兵.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04):140―143.
[4]张 湃,刘康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