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在高考加分、保送政策改革下,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热情较以往大大降低,家长不再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学科竞赛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同时学校对于竞赛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能沿用以往的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的培训模式,应作出相应调整。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很大程度是基于兴趣的驱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选拔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兴趣为重要依据,建立学科竞赛学习小组,实行小班化教学。在教授学生基本编程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欲望,努力培养学生兴趣,将创新思维贯穿始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普及组(初中)和提高组(高中)两个组别,这就使得新高一的学生在进校之时就出现两类情况:一是初中阶段参加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基础;二是之前没有接受过培训,但对信息竞赛很感兴趣,同时学有余力。在编学习小组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3~5人,其中一名为初中阶段参与过信息竞赛培训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存在掌握知识点快慢的现象。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中,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指导是有限的,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拥有以往培训经历的学生在听取教师讲授的过程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在实践操作阶段,这些学生就起到了教师的小助手的作用,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师、学生的互相交流,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很好地掌握教授知识,实现共同提高进步。
三、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
信息学竞赛较其他学科竞赛略有不同,以往在大学阶段学习知识要在中学阶段中进行学习,教师教授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法艺术,学生接受的是全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训过程中应尊重技能养成的循序渐进,更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确立培养目标。第一阶段:在高一的一年时间里,以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为主,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讲授基础的算法,如模拟法、分治法、贪心法。第二阶段:在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讲授数据结构及动态规划法的初步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赛前练习,为第一次竞赛做准备。第三阶段:在第一次竞赛后至高三第二次竞赛前为培训工作的第三阶段。有了第一次竞赛的经验积累,在竞赛中找到不足之处,剩下的一年时间里主要进行数据结构以及动态规划法的培训工作。在学生掌握了信息学竞赛知识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高三的竞赛做充足的准备。
四、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创建良好培训环境
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教室、学科竞赛活动室作为培训的主战场,创建小组探究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及自我归属感的建立。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利用网络信息学在线测评系统作为学生的练习平台。根据教学安排,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在信息学在西安测评平台上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定期组织模拟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拟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及时分析,对测试题进行讲评,以赛代练。
新学期,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能、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为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主要工作
1、扎扎实实学习理论,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个人读、集体读,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教育展望》等理论专著,谈学习体会,抒学习感想,丰厚学科教师的理论知识底蕴。同时,引导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及全国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上的优秀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找到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
2、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1)备课研究。为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期初,将组织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交流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上交简备表及部分详案。其中的优秀教案将陆续上传到钟楼教育信息网,各校可根据校情、学情,在“二度开发”的基础上使用。
(2)课堂教学研究。为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科教师队伍,将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学习优秀案例、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初步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3)评价研究。为引导教师努力实现“以学论教”,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在组织教师共同讨论、研究、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使学生信息技能具体化、可操作化,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已经出台了《钟楼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本学期,在认真听取学科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将制订《钟楼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
3、实实在在搞好学科协进研究,促进各校信息技术教育共同发展。
根据我区各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为整合各校教研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学科协进研究活动。期初,由组长牵头,共同拟定学期研究活动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在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小组内研究活动的基础上,10-12月,三大协进组将各进行一次面向全区的研究活动展示,达到携手共进的目的。
4、继续做好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各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充分挖掘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各类学科教学,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步形成“学计算机知识—从计算机学知识—用计算机学知识”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做好2004年度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及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应用竞赛初赛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学竞赛集训,积极组织各校开展应用竞赛校本培训工作。
三、行事历
九月份:
1、交流新学期工作计划、上学期学生能力考核情况。
2、继《区三、四年级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后,出台五年级能力标准。
3、组织各校交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及教案,在钟楼教育信息网上形成优秀教案汇编。
4、确定学科协进组研究方案。
5、参加常州市直属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课活动。
6、组织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十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3、组织参加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十一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十二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一月份:
1、区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检测。
计算机解题的核心是算法设计,而算法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数学具有运用抽象思维去把握实在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建模过程是一个突出主要因素的科学抽象过程。进行抽象和形式化需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
《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高级教程 第一册 程序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是针对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而编写的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ACM/ICPC方面相关图书出版的空白,推动了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在我国的深入和发展。
本书的作者是吴文虎和王建德。吴文虎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及语言理解、语音合成、语音信号数字处理等。从1998年至今,吴教授作为总教练和领队,曾15次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累计获金牌51块,届届名列前茅,2002年获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1997~2008年,吴教授连续13年指导清华大学的学生进入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多次获金牌、银牌,并于2009年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杰出教练奖”。王建德老师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著名教练、专家,全国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位老师都有多年辅导学生参赛取胜的宝贵经验。
本书根据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具体赛事情况进行内容设计,作者从大量典型赛题的解题思路中梳理出六种常用的计算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构造性思维;目标转化思想;分类与分治思想;逆向思维;猜想与试验等,旨在引导参赛选手学习并掌握编程解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解题能力。对准备参加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学生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科学教育,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通过竞赛能够启迪思路,激励英才,促进交流。我自2002年任教信息技术学科并负责学校奥赛集训队工作以来,先后受聘担任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担任全国信息学奥赛(江苏赛区)盐城市代表队领队、主教练,NOI江苏省代表队省队教练,江苏省信息学奥赛委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主教练。
学识良马,选苗“精”
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要求自己先做一个“识马”人,再做一个“牧马”人。例如,贲道伟同学,学习马虎,纪律松弛,虽有好智商,但成绩却不怎么样。我发现他曾经在小学阶段获得数学竞赛省一等奖且特别爱好电脑,而且思路奇特,是一个竞赛型学生。然而,“良马”起初往往桀骜不驯。针对该学生的不良习惯,我通过学校领导、家长、班主任等,从成才之路到做人的准则等多方面循循善诱,使其愉快地参加了辅导。仅用了三个月,贲道伟即在当年参加的江苏省奥赛中获得一等奖,取得了高考加20分的资格。初尝成功后越发不可收拾,贲道伟于第二年又获得了全国奥赛一等奖,取得教育部规定的保送生资格,被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场免试录取。后来,他代表南京大学在2008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获得银牌,为国家、学校争得了荣誉。
识良马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选苗要“精”。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与信息学关系密切,是信息学奥赛的基础。无论是对基本数据结构、基本算法的掌握,还是对数学模型的提取、程序的优化等都离不开数学,因此,首先选择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其次参考语文与英语成绩。一般说来语文学得好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对竞赛试题的理解有很大帮助。而当一个选手达到了较高层次后,如进入省队或国家集训队,就需要大量接触外文资料,英语阅读能力更显重要。再者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因为要想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智力和知识的因素外,还要看非智力因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力争上游的奋进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以及协作学习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是奥赛训练和比赛中不可或缺的。迷恋游戏或网络而不能自拔的学生,其智力水平再高也很难达到信息学奥赛的较高层次。因此,要把大科成绩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悟性极高、学习习惯好、心理素质好的学生选上来,做到了苗子“精”,良马方能育成。
爱生如子,训练“实”
德为师之本,而师德的精髓就是关爱学生、爱生如子。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辅导的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学习上是导师,严格要求;生活上似父母,关怀备至。
辅导学生参加竞赛没有专门时间,只在节假日、寒暑假和课余饭后的时间进行。教师要牺牲节假日,并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方便,我经常把学生带回家中,管吃、管住、管学习。炎夏,为学生上街买盒饭;寒冬,帮学生加棉衣、盖被子。学生的思想压力大,我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例如,石山石同学,父母下岗,家庭困难。为了帮助他,自参加辅导后所有的书本、资料等全部由我提供,不收一分钱。每次参加竞赛,除参赛费学校报销外,所有的生活费用都由我供给。该学生两次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两次取得教育部规定的保送生资格,被南京大学录取。
在爱的基础上,训练要“实”。奥赛就像一座高楼大厦的建筑工程,训练工作就是大厦的主体工程,必须实实在在地抓好。
首先,解题要多,“多解题”和“题解多”。众所周知,奥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训练时让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十分有必要的。“量变引起质变”,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可以将众多题目分门别类,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另外,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程序优化的能力,从而完成知识上的飞跃。
其次,层次要清。由于年级不一样,学生个体不一样,学习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训练时就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分层次。一般按年级分层。但由于学生个体不同,成绩不同,也可以分为“冲省队一个层次、冲联赛一个层次、普及一个层次”。这样可以使学得快的学生“不要等”,学得慢的学生“不吃力”,从而带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者,时间要足。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要想有充足的时间来搞竞赛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要想让学生获得联赛一等奖或者全国竞赛奖牌,没有一定的时间训练又是不现实的。我的做法是“穿档漏空,见缝插针”。中午时间利用一点,晚上时间挤一点,节假日少休息一点。大凡参加竞赛的学生,智商都是很高的,学习其他科目时都很轻松,所以占用一点课外时间不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证明,有了这三点,竞赛训练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最后,评析要及时。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学生在做完试题后,急切需要知道自己的解题结果正确与否,是否为最佳程序、最优算法等。因此,教师的及时评测和分析十分重要。我的做法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全程跟踪,及时评析。对优秀的程序和算法给予表扬、推广,对算法不对或不优的程序当场进行剖析,让大家来研究,找到突破口,并让学生重新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种阶段性胜利的感觉,从而信心百倍地接受新的挑战。
梯队推进,“严”组织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说明了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也阐明了计算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我于2003年向学校校长提出:信息学奥赛辅导必须小学、初中、高中三块联动,推行“层层选拔、梯队推进、重点培养”的模式,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免费开班辅导,遴选人才,先后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如李首扬、吴悦欣等六位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获得了江苏省信息学或数学奥赛前几名。
关键词:信息学;校本教材;学生
目前,有关信息学方面的教材比较多,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PASCAL语言程序设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Free Pascal语言与基础算法》等,每本教材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有些并不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校从2003年开始开展信息学奥赛校本课程,培训资料大部分来源于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材,随着网络资料的不断丰富和信息学方面的教材出版增多,培训资料搜集的来源越来越丰富。
在这十几年信息学竞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知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这使得最终开发的校本教材能够适合初中信息学奥赛校本课程。现将自己在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得到的感受和思考,简述如下,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
一、适合初中生
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程序,程序对他们来说既神秘又陌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但是还不能比较理智地处理问题,排除各种对学习的干扰。因此,他们往往不能保持学习精力的高度集中和自觉。
程序入门例题:
1.已知一辆自行车的售价是300元,请编程计算a辆自行车的总价是多少?
2.“鸡兔同笼”问题,已知笼中的头共30个,脚共90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兔子繁殖”问题,已知一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而小兔过一个月也可生一对小兔。即兔子的对数是:第一个月1对,第二个月2对,第三个月3对,第四个月5对……假设兔子的生育期是12个月,并且不死,问一年后,这对兔子有多少对活着的后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
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学生都是经过选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这批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强,他们需要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开发的校本教材本身要适合教学。
1.教材中问题的设计首先与现实生活、新兴的科技成果等问题密切联系,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实际用途,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都弄不清楚,那么他的学习行为肯定是被动的。
2.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思考的过程,所以每个题目都加入了对问题不同程度的解析,再通过分析得出程序,给学生参考,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写程序。
3.学生懂得了具体的解题思路,但是对于具体程序可能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一个程序中关键的代码要给予注释,加深学生对代码的理解。
4.要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不要只简单地学习语法、结构,而要吃透针对这些语法、结构的应用例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有些问题最后给出思考,对问题做出一点改变,引发学生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习题的设计体现层次
学生学习知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上也需要遵循由易到难,教材在每个小节上都设计了简单的练习基础知识的题目,题目都是由浅入深递进,在每一章节后面设计了稍微有难度的程序练习。